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2.2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五章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第一节宏观科技投入 全社会科技投入 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科技投人重点政策措施 第二节科技经费管理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地方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第三节科技和金融结合 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 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进 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的重要进展

6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科技投入与科技金融 第一节 宏观科技投入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三、科技投入重点政策措施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二、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三、地方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第三节 科技和金融结合 一、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 二、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进 三、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的重要进展 第五章

2011年,中国紧密围绕发展全局和科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 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投入结 构,创新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 度増长。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推进科技经費绩效管理, 发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均取得重要进 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第一节 到宏观科技投入 、全社会科技投人 ◎投入总量与强度 2011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全社会R&D经费投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全社会R&D 经费投入比2010年增长16244亿元,达到8687亿元,增幅23%。R&D经费占GDP的比例进 亿元 8000 1.5% 4000 0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 全社会R&D经费 ◆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图5-1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2011年数据源于中国科技发展报告资料附表.为预计数

6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2011 年,中国紧密围绕发展全局和科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 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优化投入结 构,创新支持方式,完善财税政策,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 度增长。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推进科技经费绩效管理, 不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时,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科技和金融结合各领域均取得重要进 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第一节 宏观科技投入 一、全社会科技投入 ◎ 投入总量与强度 2011 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和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比 2010 年增长 1624.4 亿元,达到 8687 亿元,增幅 23%。R&D 经费占 GDP 的比例进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ᅢᇮ 0% 0.5% 1% 1.5% 2% ౎ ඇมࣷR&Dঢ়ݯ ᇑࡔׂิాጺኵኮԲ 图 5-1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1 年》,2011 年数据源于中国科技发展报告资料附表,为预计数

步提高到1.84%,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投入结构 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中,从活动类型看,2010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 3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5%,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459%;应用研究经费89379亿元, 增长22.3%,占比为12.66%;试验发展经费584430亿元,增长21.7%,占比为8275%。基础 硏究、应用硏究和实验开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2.75:18.01,基础硏究尽管保持了一定的増长幅 度,但占比仍然比较低。 从投入主体来看,企业是最为主要的投入主体。2010年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5063.1 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71.69%,远超过政府24.09%的投入占比,以及其他 社会主体422%的投入占比。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 为40154亿元,占全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的744。在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企到 业自身投入的资金为4809.0亿元,占企业R&D经费全部支出的9274%,政府投入的资金为 2368亿元,占企业R&D经费全部支出的4.56%,国外资金与其他资金共为1397亿元,占比 269%,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占绝大部分。 从产业部门和地区来看,2010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专 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9 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1.50%)。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 上海6个省(市)。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盈 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市)。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 口基础研究占比口应用研究占比国试验发展占 图5-2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按研究类型分)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

63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一步提高到 1.84%,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 投入结构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结构中,从活动类型看,2010 年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 324.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05%,占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的 4.59%;应用研究经费 893.79 亿元, 增长 22.3%,占比为 12.66% ;试验发展经费 5844.30 亿元,增长 21.7%,占比为 82.75%。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者之间的比例为 1:2.75:18.01,基础研究尽管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 度,但占比仍然比较低。 从投入主体来看,企业是最为主要的投入主体。2010 年企业的 R&D 经费投入达到 5063.1 亿元,占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的比重为 71.69%,远超过政府 24.09% 的投入占比,以及其他 社会主体 4.22% 的投入占比。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中,大中型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 为 4015.4 亿元,占全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的 77.44%。在企业 R&D 经费内部支出中,企 业自身投入的资金为 4809.0 亿元,占企业 R&D 经费全部支出的 92.74%,政府投入的资金为 236.8 亿元,占企业 R&D 经费全部支出的 4.56%,国外资金与其他资金共为 139.7 亿元,占比 2.69%,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占绝大部分。 从产业部门和地区来看,2010 年 R&D 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专 用设备制造业,为 2.04%;投入强度在 1.5% ~ 2% 的有 4 个行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1.82%)、 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1.50%)。分地区看,R&D 经费超过 300 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 上海 6 个省(市)。R&D 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 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市)。 0% 20% 40% 60% 80% 1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एإჺ৯቞Բ ᆌᆩჺ৯቞Բ ๬ᄓ݀ቛ቞Բ ౎ 图 5-2 全社会 R&D 经费投入结构(按研究类型分)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1》

、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人 2011年,在国家财政科技投人保持了1909%的较高幅度增长,达到490亿元,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分别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 ◎中央政府投入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2034.06亿元,增长 17.7%。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942.14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91.92亿元 投入结构优化。2011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人结构,探索建立稳定性支持与竞 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一是继续加大对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重点増加基 础研究投人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科技计划(基 金)经费3376亿元,其中,安排973计划45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4元,加大了基础 到研究支持力度。安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支出13552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加大 5对科研机构稳定支持力度,2011年安排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院所离退休经 2费及研究生培养补贴等11397亿元,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稳定经费等相关经费412亿元 加大了对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相关经费412亿元。三是全 面启动重大科研装备自主研制工作,提高中国科研装备研发水平。2011年新增国家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支出8亿元。继续支持中科院开展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试点工作。四 是引导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2011年安排34亿元。 到集中力量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305亿元 创新支持方式探索。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用户补贴、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引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 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2011年安排4亿元。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采取创投直接投资、 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方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委 托专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创投项目,财政资金参股投资,支持电子信息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7.76亿元。另一方面, 参股地方创投基金,继续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 按照商业规则共同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 用,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30.5亿元。三是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探 索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及对企业、科研单位及人员绩效奖

64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科技投入 2011 年,在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 19.09% 的较高幅度增长,达到 4900 亿元,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分别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 ◎ 中央政府投入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 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 2034.06 亿元,增长 17.7%。其中,中央本级支出 1942.14 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 91.92 亿元。 投入结构优化。2011 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建立稳定性支持与竞 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一是继续加大对国家科技计划 ( 基金 ) 的支持力度 , 尤其是重点增加基 础研究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2011 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科技计划(基 金)经费 337.6 亿元,其中,安排 973 计划 45 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0.4 元,加大了基础 研究支持力度。安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支出 135.52 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加大 了对科研机构稳定支持力度,2011 年安排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院所离退休经 费及研究生培养补贴等 113.97 亿元,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稳定经费等相关经费 41.2 亿元。 加大了对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安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相关经费 41.2 亿元。三是全 面启动重大科研装备自主研制工作,提高中国科研装备研发水平。2011 年新增国家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支出 8 亿元。继续支持中科院开展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试点工作。四 是引导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2011 年安排 34 亿元。 集中力量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30.5 亿元。 创新支持方式探索。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用户补贴、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 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2011 年安排 4 亿元。二是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采取创投直接投资、 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一方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委 托专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创投项目,财政资金参股投资,支持电子信息、 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7.76 亿元。另一方面, 参股地方创投基金,继续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 按照商业规则共同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推动新兴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应 用,截至 2011 年底,共安排 30.5 亿元。三是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探 索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及对企业、科研单位及人员绩效奖励

等方式,推动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 ◎地方政府投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864.23亿元,增长17.3%。 投入重点。2011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呈现的主要趋势是:一是集中力量培育发展 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2011年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安排6亿元,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河北省安排战略性新兴产 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宁波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专项等。四川省提出战略性新 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陕西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发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 品(群)。黑龙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业技术 创新服务平台。二是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1年,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省先后 设立和正在筹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成都等城市也积极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北京 市设立全市成果转化统筹资金。辽宁启动“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 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宁波深化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三是重视加大对高新区、 特色产业基地等园区载体的投入。广东省设立高新区专项,2011年专项资金投入2亿元,用于 支持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南省设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辽宁省加大特色 产业基地专项支持力度,新增高新区能力建设专项。广州市设立重大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专项。9 南京市新增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专项。 创新支持方式。201l年,各地加快创新支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一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方式创新探索成效突出。盈 2011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综合运用2 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的基础上,深人推进政府股权投资方式,探索 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江苏、陕西、深圳等省市纷纷加 大探索力度。二是深化财政补助补贴,扶持企业科技创新。2011年,宁波共使用后补助资金 9943万元,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了支持。湖北、陕西等地新增企业增加科技投人后补助专项 江苏省完善并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助,鼓励各市、县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济南市设 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扶持资金。三是探索通过引导基金,加快地方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各地在继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支持战略 性新兴产业、支持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引导基金。黑龙江、四川等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重点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江苏省加大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

65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等方式,推动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 ◎ 地方政府投入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2011 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 1864.23 亿元,增长 17.3%。 投入重点。2011 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重点呈现的主要趋势是 :一是集中力量培育发展 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 2011 年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安排 6 亿元,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河北省安排战略性新兴产 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示范专项。宁波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补助专项等。四川省提出战略性新 兴产品培育发展规划。陕西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开发 3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产 品(群)。黑龙江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产业技术 创新服务平台。二是重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11 年,福建、安徽、黑龙江等省先后 设立和正在筹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成都等城市也积极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北京 市设立全市成果转化统筹资金。辽宁启动“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 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宁波深化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三是重视加大对高新区、 特色产业基地等园区载体的投入。广东省设立高新区专项,2011 年专项资金投入 2 亿元,用于 支持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海南省设立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辽宁省加大特色 产业基地专项支持力度,新增高新区能力建设专项。广州市设立重大创新平台和园区建设专项。 南京市新增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专项。 创新支持方式。2011 年,各地加快创新支持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一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方式创新探索成效突出。 2011 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综合运用 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政府股权投资方式,探索 政府资金使用新模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江苏、陕西、深圳等省市纷纷加 大探索力度。二是深化财政补助补贴,扶持企业科技创新。2011 年,宁波共使用后补助资金 994.3 万元,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了支持。湖北、陕西等地新增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后补助专项。 江苏省完善并扩大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助,鼓励各市、县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济南市设 立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扶持资金。三是探索通过引导基金,加快地方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各地在继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加快探索支持战略 性新兴产业、支持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引导基金。黑龙江、四川等探索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重点扶持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江苏省加大产学研联合创新专项

引导力度,支持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科技投人重点政策措施 ◎各地重视通过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科技投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2011年,各地继续通过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地方科技进步条例修订和地方促进自主创新条 例制定等,保障科技投入制度性安排。2011年3月,河北省修订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省级一般预算安排的科学技术经费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 各市、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当高于2%等。贵州省新 修订了《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要求保证省级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经费增长幅度,并确 定一定比例的科技专项资金等。从2011年2月开始执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投入保障措施。 2011年11月,广东省出台了中国第一部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 到进条例》,该条例在要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定,广东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 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宁波市发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市和县(市 区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个百分点以上,重点 om<moUzmz元m 应当是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的创新及产业化活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科技创新 2011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执行各项激励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力度扶 引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多种财政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先 后出台了包括促进节能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设备进出口等有关的税收 优惠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1年,中国在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优化税收制度安排的总体框架下,支持科技创新的 财税优惠政策重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完善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对多项即将到期的税收配套政策以及 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补充规定和完善。包括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关于延长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 器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59号)、《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 的通知》(财税[2011]88号)、《关于修改〈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和〈科学研

66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引导力度,支持在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三、科技投入重点政策措施 ◎ 各地重视通过法规制度建设保障科技投入 2011 年,各地继续通过法规制度建设,包括地方科技进步条例修订和地方促进自主创新条 例制定等,保障科技投入制度性安排。2011 年 3 月,河北省修订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省级一般预算安排的科学技术经费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2 个百分点; 各市、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当高于 2% 等。贵州省新 修订了《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要求保证省级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经费增长幅度,并确 定一定比例的科技专项资金等。从 2011 年 2 月开始执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投入保障措施。 2011 年 11 月,广东省出台了中国第一部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 进条例》。该条例在要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规定,广东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补助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 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宁波市发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规定:市和县(市) 区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个百分点以上,重点 应当是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的创新及产业化活动,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 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科技创新 2011 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执行各项激励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力度扶 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多种财政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先 后出台了包括促进节能服务、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设备进出口等有关的税收 优惠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1 年,中国在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优化税收制度安排的总体框架下,支持科技创新的 财税优惠政策重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完善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 年对多项即将到期的税收配套政策以及 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补充规定和完善。包括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 [2011]4 号)、《关于延长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 器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 [2011]59 号)、《关于继续执行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 的通知》(财税 [2011]88 号)、《关于修改〈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和〈科学研

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的决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63号)等 是通过增值税和营业税改革,减轻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税负负担,加大对包括 硏发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扶持。2011年,在继续实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财税[20114 号、117号)的基础上,财政部发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晢行条例实施细则》,较大幅度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有利于减 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负担,并在2011年11月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试点方案》,印发《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 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这次改革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是通过制定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直接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框架。包括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天小小科学家奖金到 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期间企业所得税预 缴问题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 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 抵免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 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 的公告 各地高度重视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2011年, 北京、上海等地积极推进税收试点工作,各地深入落实税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北京市盈 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动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的税收政策探索和试点,包括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等。上海借助增值税、营 业税改革,加快推动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各地 认真贯彻和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深人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税收优 惠政策及补充政策、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 增值税转型和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等。一些地区还采取地方优惠举措,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 技术创新。许多地区采取了地方税收返还奖励,以及税收与地方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扶持 本地区重点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宁波市实施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对这些企业当年实际上 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所在地财政部门给予财政补助,财政补助资金于次年

67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规定〉的决定》(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 63 号)等。 二是通过增值税和营业税改革,减轻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税负负担,加大对包括 研发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扶持。2011 年,在继续实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财税 [2011]4 号、117 号)的基础上,财政部发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较大幅度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有利于减 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负担,并在 2011 年 11 月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试点方案》,印发《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 明确从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这次改革是继 2009 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是通过制定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直接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框架。包括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天小小科学家奖金 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期间企业所得税预 缴问题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 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境外所得适用税率及税收 抵免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 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 的公告》等。 各地高度重视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2011 年, 北京、上海等地积极推进税收试点工作,各地深入落实税收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北京市 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动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的税收政策探索和试点,包括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等。上海借助增值税、营 业税改革,加快推动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各地 认真贯彻和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税收优 惠政策及补充政策、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 增值税转型和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等。一些地区还采取地方优惠举措,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 技术创新。许多地区采取了地方税收返还奖励,以及税收与地方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扶持 本地区重点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宁波市实施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对这些企业当年实际上 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 50%,由所在地财政部门给予财政补助,财政补助资金于次年

兑现。广东省大力推进微小企业增值税规定,完善广东“技术创新优势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 部分返还企业,保证这类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的政策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206年,随着《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在科技经费总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只有改进和 加强管理,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财政部与科技部联合报经国务院 到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 3革做出总体部署,全方位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制度性框架和措施,第 次按照支出功能将财政科技投入划分为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基 本科研业务费、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五大类。为落实文件精神,科技部会 g同相关部门陆续修订出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国家 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发布了《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国家 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逐步构建起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面对 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部、科技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在 十一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对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十一五”以来,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和科技经费全过程监管工作体系,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成效显著 ◎不断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有:第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第

68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兑现。广东省大力推进微小企业增值税规定,完善广东“技术创新优势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 部分返还企业,保证这类企业享受 15% 所得税优惠的政策。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2006 年,随着《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在科技经费总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只有改进和 加强管理,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财政部与科技部联合报经国务院 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 革做出总体部署,全方位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制度性框架和措施,第一 次按照支出功能将财政科技投入划分为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基 本科研业务费、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五大类。为落实文件精神,科技部会 同相关部门陆续修订出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国家 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发布了《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国家 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逐步构建起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面对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部、科技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在 “十一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科技计划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对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二、科技经费管理实践 “十一五”以来,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和科技经费全过程监管工作体系,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成效显著。 ◎ 不断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十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有 :第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第

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第三,全过程管理逐步加强。第四,经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 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围绕“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完善经费管理政策,创新管理措施, 逐步建立既适应科硏活动规律,又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确保 科技经费使用的安全、规范、高效。“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集中体现在以下 六个方面 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明晰权责关系。一是课题申报和立项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各单位 要从国家科技计划目标任务出发,结合自身情况,集成本单位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组织团队 申请项目,并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帮助课题组科学地制定预算;二是在项目(课题)实施中的 协调服务作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课题合同任务书和预算书的要求,配置相应资源,支持课题 实施,同时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加强过程管理;三是在资产和成果管理中的统筹开 放作用。各单位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大力 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和科研成果的汇交共享,促进社会公益服务;四是在经费管理使用中 的审核监督作用。各单位要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审核,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五是在课 题管理全过程的支撑服务作用。各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把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渠道。一是明确补偿渠道。设立间接费用、将课题9 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明确了管理部门以“间接费用”的方式对承担单位消耗的间 接成本予以补偿,是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是大幅度提高补偿水平。本次改革 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增加了承担盈 单位的管理手段和调控能力,有利于增强承担单位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感,也2 为承担单位发挥法人作用提供了财力保障。间接费用的管理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和 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 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加绩效支出。“十二五”期间调整了经费开支范围,新设立了 绩效支岀。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相关单位和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 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课题承担单位开辟了一个稳定的经费补偿渠道。 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简化优化预算编制要求。精简编制手续,简化优化预算表 格和预算申请书编制要求。如进一步明确直接费用中各类支出特别是劳务费应当据实编列,没

69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第 五 章 科 技 投 入 与 科 技 金 融 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第三,全过程管理逐步加强。第四,经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 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围绕“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完善经费管理政策,创新管理措施, 逐步建立既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又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确保 科技经费使用的安全、规范、高效。“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集中体现在以下 六个方面。 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明晰权责关系。一是课题申报和立项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各单位 要从国家科技计划目标任务出发,结合自身情况,集成本单位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组织团队 申请项目,并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帮助课题组科学地制定预算 ;二是在项目(课题)实施中的 协调服务作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课题合同任务书和预算书的要求,配置相应资源,支持课题 实施,同时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加强过程管理 ;三是在资产和成果管理中的统筹开 放作用。各单位既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大力 推动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和科研成果的汇交共享,促进社会公益服务 ;四是在经费管理使用中 的审核监督作用。各单位要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审核,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 ;五是在课 题管理全过程的支撑服务作用。各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把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为科研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渠道。一是明确补偿渠道。设立间接费用,将课题 经费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明确了管理部门以“间接费用”的方式对承担单位消耗的间 接成本予以补偿,是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二是大幅度提高补偿水平。本次改革 大幅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核定比例,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给予了较高水平的补偿,增加了承担 单位的管理手段和调控能力,有利于增强承担单位在项目组织实施和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感,也 为承担单位发挥法人作用提供了财力保障。间接费用的管理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和 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 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加绩效支出。“十二五”期间调整了经费开支范围,新设立了 绩效支出。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相关单位和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 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课题承担单位开辟了一个稳定的经费补偿渠道。 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简化优化预算编制要求。精简编制手续,简化优化预算表 格和预算申请书编制要求。如进一步明确直接费用中各类支出特别是劳务费应当据实编列,没

有比例限制等。二是规范预算评估评审。预算评估评审不能简单化按比例核减,提高了评估评 审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利用便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建立预算评估评审结果的沟通反馈 机制。三是加强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衔接。从2012年开始,实现了立项批复、预箅批复和 中课题任务书签订同步完成,并与经费拨付无缝衔接。四是建立专项经费预拨机制。在部门预算 科正式批复后,可以从1月1日起,按“二上”预算数的14支付资金。目前,科技部所有科技 计划已按要求开展了在研课题经费预拨工作。 增加科硏经费使用自主权,更加适应科研活动规律。一是对于直接用于科研活动的材料费、 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其他支出,预算调整权限 交由承担单位。二是对于会议费差旅费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 一般不予调增,但可调减用于其他方面。三是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0mzo 加强经费监督检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切实发挥行业 部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承担单位的经费监管职责,加强协调和沟通联系, 言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三是加强 团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四是探索 推进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构建适应科技计划管理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工作体系。五 是积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随着科技投人的不断增长,各部门、各地方,课题承担单位、广大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科技 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引逐步健全,全过程管理得到加强。 探索更加符合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经费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稳定支持高水平创新团队的 经费模式,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 提前组织项目,细化预算编制。近年来,科技部逐步将项目组织和预算编报工作时间前移 提前一个年度组织科技计划项目,要求按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适应了部 冂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解决了科技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项目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的间题 得到了财政、人大及审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规范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箅评审评估制度。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支出科 目和相关标准、经费拨付、监督检査等,健全经费预算评审评估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 的预算决策程序,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大幅推进国家科技计划项

70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11 ★ 201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 G Y DEVELOPMENT REPORT ★ 有比例限制等。二是规范预算评估评审。预算评估评审不能简单化按比例核减,提高了评估评 审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利用便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建立预算评估评审结果的沟通反馈 机制。三是加强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衔接。从 2012 年开始,实现了立项批复、预算批复和 课题任务书签订同步完成,并与经费拨付无缝衔接。四是建立专项经费预拨机制。在部门预算 正式批复后,可以从 1 月 1 日起,按“二上”预算数的 1/4 支付资金。目前,科技部所有科技 计划已按要求开展了在研课题经费预拨工作。 增加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更加适应科研活动规律。一是对于直接用于科研活动的材料费、 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 / 文献 / 信息传播 / 知识产权费、其他支出,预算调整权限 交由承担单位。二是对于会议费、差旅费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 一般不予调增,但可调减用于其他方面。三是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加强经费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切实发挥行业 部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承担单位的经费监管职责,加强协调和沟通联系, 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三是加强 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作为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重要决策依据。四是探索 推进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逐步构建适应科技计划管理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工作体系。五 是积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 科技经费管理机制不断优化 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各部门、各地方,课题承担单位、广大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科技 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逐步健全,全过程管理得到加强。 探索更加符合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经费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稳定支持高水平创新团队的 经费模式,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 提前组织项目,细化预算编制。近年来,科技部逐步将项目组织和预算编报工作时间前移, 提前一个年度组织科技计划项目,要求按照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适应了部 门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解决了科技经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项目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 得到了财政、人大及审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规范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算评审评估制度。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支出科 目和相关标准、经费拨付、监督检查等,健全经费预算评审评估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 的预算决策程序,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大幅推进国家科技计划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