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北京交通学“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直属高校开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意见》和“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 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现 将我校审定通过的《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详见附件)报送贵司,请审阅 专此报告。 附件: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O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报送《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的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直属高校开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意见》和“直属高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中央 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工作视频会议”的精神,现 将我校审定通过的《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详见附件)报送贵司,请审阅。 专此报告。 附件: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附件: 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总结与展望 二五”回顾 (二)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677 (二)主要原则 坚持内涵发展,围绕一流目标,提升办学质量 坚持服务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增强核心能力 坚持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发展合力 (三)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一)改革学科建设机制,夯实一流学科发展基础. 优化学科体系与学科布局 分层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及方向 88900001 开展重点学科国际评估 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发展机制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本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2B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 加强学风建设 (三)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完善优秀人才育引支持体系… 引导人才分类发展 完善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激励制度体系 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 (四)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健全科技创新支撑和保障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4555677888990 提升学术声誉 (五)对接区域行业发展,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完善技术转移体制机制 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提升教育与培训品牌影响力 推进与行业和区域的实质性合作 00011 加强校友工作
I 附件: 北京交通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一、总结与展望.................................................................................................................................1 (一)“十二五”回顾...............................................................................................................1 (二)机遇与挑战.....................................................................................................................6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主要原则.........................................................................................................................8 坚持内涵发展,围绕一流目标,提升办学质量............................................................ 8 坚持服务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增强核心能力............................................................ 8 坚持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8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发展合力............................................................ 8 (三)发展目标.........................................................................................................................9 三、主要任务...................................................................................................................................10 (一)改革学科建设机制,夯实一流学科发展基础.......................................................... 10 优化学科体系与学科布局...............................................................................................10 分层规划重点建设学科及方向.......................................................................................10 开展重点学科国际评估...................................................................................................11 完善学科建设管理和发展机制.......................................................................................11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 深化本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12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1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体系.............................................................................. 14 加强学风建设...................................................................................................................14 (三)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15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15 完善优秀人才育引支持体系...........................................................................................15 引导人才分类发展...........................................................................................................16 完善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激励制度体系...................................................................... 17 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17 (四)聚焦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8 健全科技创新支撑和保障机制.......................................................................................18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18 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19 提升学术声誉...................................................................................................................19 (五)对接区域行业发展,持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20 完善技术转移体制机制...................................................................................................20 提升决策咨询能力...........................................................................................................20 提升教育与培训品牌影响力...........................................................................................20 推进与行业和区域的实质性合作...................................................................................21 加强校友工作...................................................................................................................21
(六)促进实质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建立完善大外事工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推进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 加强来华留学工作 223344 (七)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弘扬百年交大精神 完善制度文化体系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活动品牌 (八)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 加强干部和人才工作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2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 四、支撑保障 7882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 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 改进行政服务与管理体系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30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完善信息平台基础建设 推进智慧型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图书馆建设 (三)完善资源筹措与配置模式,盘活资产增强实力 建立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体系 332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提升服务与安保水平 3333 统筹“一校多区”的发展模式… 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建设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 (一)完善实施机制 二)健全监控机制
II (六)促进实质性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21 建立完善大外事工作体系...............................................................................................22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22 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23 推进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23 加强来华留学工作...........................................................................................................24 (七)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 24 弘扬百年交大精神...........................................................................................................24 完善制度文化体系...........................................................................................................25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5 创新文化活动品牌...........................................................................................................25 (八)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改革发展强大动力.................................................................. 26 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26 加强干部和人才工作.......................................................................................................26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26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27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7 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28 四、支撑保障...................................................................................................................................28 (一)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28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29 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29 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29 改进行政服务与管理体系...............................................................................................29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30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0 完善信息平台基础建设...................................................................................................30 推进智慧型信息平台建设...............................................................................................31 加强图书馆建设...............................................................................................................31 (三)完善资源筹措与配置模式,盘活资产增强实力...................................................... 31 建立可持续的多元筹资渠道...........................................................................................32 优化资源配置体系...........................................................................................................32 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33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33 (四)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提升服务与安保水平.............................................................. 33 统筹“一校多区”的发展模式.......................................................................................34 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建设...................................................................................................34 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34 五、规划实施与评估.......................................................................................................................35 (一)完善实施机制...............................................................................................................35 (二)健全监控机制...............................................................................................................36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北京交通大学初 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要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战 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年)》以及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 改革发展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总结与展望 )“十二五”回顾 在教育部、北京市的领导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 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基本实现“十二五” 发展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及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 要基础 实现了国家高水平创新平合、国家高水平科技成果奖项的突 破。“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
1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北京交通大学初 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十三五”时期(2016—2020 年),要实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战 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 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 年)》以及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 改革发展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总结与展望 (一)“十二五”回顾 在教育部、北京市的领导下,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 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基本实现“十二五” 发展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及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 要基础。 实现了国家高水平创新平台、国家高水平科技成果奖项的突 破。 “十二五”期间,学校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
新中心”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 新增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研发中心;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 明奖二等奖,1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主持 项目获囯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国际化水平、教职工工作条件和 生活待遇有所提升。 新增“千人计划”10人(其中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 人)、“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和讲座教授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2人 百千万国家级人选2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1人、获中国政府“友 谊奖”1人;学校7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7%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1.3%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数字化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和 云服务器平合;威海校区完成一期建设,新増用地1110亩,首 批学生已入学;全校开竣工37.68万平方米(其中海淀校区27. 万平方米、威海校区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 学生活动中心、6.18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12万平方米 的住宅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教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由于有 关方面政策调整,平谷校区建设无法进展。 新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中俄交通学院”境外办 学机构,与美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等有关高校建立国际科研
2 新中心”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 14 家“2011 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新增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研发中心;2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 明奖二等奖,1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个主持 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国际化水平、教职工工作条件和 生活待遇有所提升。 新增“千人计划”10 人(其中引进“外专千人计划”专家 3 人)、“万人计划”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和讲座教授 1 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入选国家创新推进计划 2 人、 百千万国家级人选 2 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 1 人、获中国政府“友 谊奖”1 人;学校 73.9%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7% 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1.3%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数字化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和 云服务器平台;威海校区完成一期建设,新增用地 1110 亩,首 批学生已入学;全校开竣工 37.68 万平方米(其中海淀校区 27.08 万平方米、威海校区 10.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8 万平方米的 学生活动中心、6.18 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投入使用,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12 万平方米 的住宅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教职工收入逐年增长。由于有 关方面政策调整,平谷校区建设无法进展。 新增 5 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中俄交通学院”境外办 学机构,与美国、俄罗斯、荷兰和英国等有关高校建立国际科研
合作平台,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 立了合作关系,在美国和巴西新建2所孔子学院;新增“111引1 智计划”3项;“汉能新能源学院”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 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每年有1000余人次学生赴境外联 合培养、访学和攻读学位;目前在校学习的国际学生1766人, 其中学历生1019人。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建和思想政 治工作五个方面的工作位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7个专业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专业获批国 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专业通过国家级专业 认证(评估),2个专业通过国际IEEE专家评估;获得国家教学 成果奖2项,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2篇、提名5篇;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国家级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学生获得国际学科竞赛奖励107项, 国家级奖励861项;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继续保持同类院 校前列。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Ⅰ前1%;机械航空 与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数学 土木与结构工程、会计与金融等6个学科曾进入QS世界顶尖学 科400强;工程学科在 US News排行榜中首次进入全球200强; 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系统科
3 合作平台,与 3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5 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 立了合作关系,在美国和巴西新建 2 所孔子学院;新增“111 引 智计划”3 项;“汉能新能源学院”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 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每年有 1000 余人次学生赴境外联 合培养、访学和攻读学位;目前在校学习的国际学生 1766 人, 其中学历生 1019 人。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建和思想政 治工作五个方面的工作位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7 个专业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 个专业获批国 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 个专业通过国家级专业 认证(评估),2 个专业通过国际 IEEE 专家评估;获得国家教学 成果奖 2 项,研究生教育成果奖 1 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 2 篇、提名 5 篇;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国家级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7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2 个,国家级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3 个;学生获得国际学科竞赛奖励 107 项, 国家级奖励 861 项;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继续保持同类院 校前列。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 ESI 前 1%;机械航空 与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电气与电子工程、数学、 土木与结构工程、会计与金融等 6 个学科曾进入 QS 世界顶尖学 科 400 强;工程学科在 US News 排行榜中首次进入全球 200 强; 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系统科
学5个学科进入全国一级学科(参评)排名百分位前20%,其中 系统科学连续三轮名列全国第 累计科研经费37.92亿元(含人文社科3.2亿元);2个主 持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3个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课题立项;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 研制项目立项;“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 算”、“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标识网络体系及 关键技术”等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1项;SCIE论文数全国高 校排名54位,EI收录期刊论文数全国高校排名32位 申报建设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技 术教育与服务中心,为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 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行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建成国家级科技 孵化器。积极发挥政策咨询的智库作用,11篇咨询报告由国家 及省部级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并被采纳。工程硕士招生领域21个, 2015年招生689人,均达到同类院校前列。远程和继续教育每 年开展社会培训20000多人次。建成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 实训平台,已承担完成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常识”培训3万余 人。校院两级筹资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筹资6.73亿元。 推进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 革项目试点学院综合改革1项(经济管理学院),完成总结评估;
4 学 5 个学科进入全国一级学科(参评)排名百分位前 20%,其中 系统科学连续三轮名列全国第一。 累计科研经费 37.92 亿元(含人文社科 3.2 亿元);2 个主 持项目获国家“973 计划”立项;3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课题立项;2 个主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 研制项目立项;“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 算”、“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标识网络体系及 关键技术”等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 2 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 1 项;SCIE 论文数全国高 校排名 54 位,EI 收录期刊论文数全国高校排名 32 位。 申报建设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技 术教育与服务中心,为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 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行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建成国家级科技 孵化器。积极发挥政策咨询的智库作用,11 篇咨询报告由国家 及省部级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并被采纳。工程硕士招生领域 21 个, 2015 年招生 689 人,均达到同类院校前列。远程和继续教育每 年开展社会培训 20000 多人次。建成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保密教育 实训平台,已承担完成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常识”培训 3 万余 人。校院两级筹资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筹资 6.73 亿元。 推进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3 项、国家教育体制改 革项目试点学院综合改革 1 项(经济管理学院),完成总结评估;
《北京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 复备案,形成了指导学校“十三五”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 《北京交通大学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 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在学校各项事 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召开了 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和 “三步走”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为契机,加强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建 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 方法新途径,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实效,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党建 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但仍存在 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不够 健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需 要完善,全员育人氛围形成的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充分利用国内 外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需要加强;学科布局有待进 步优化,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 足,人才聘用、吸引与流动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团队建设机制 不够完善;服务国家行业需求和学科方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不 足,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国际交流布局有待优
5 《北京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 复备案,形成了指导学校“十三五”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 《北京交通大学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 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在学校各项事 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制度。召开了 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和 “三步走”战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为契机,加强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建 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 方法新途径,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实效,统战工作创新发展,党建 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重要发展,但仍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不够 健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需 要完善,全员育人氛围形成的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充分利用国内 外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识需要加强;学科布局有待进 一步优化,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 足,人才聘用、吸引与流动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团队建设机制 不够完善;服务国家行业需求和学科方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不 足,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国际交流布局有待优
化,大外事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系与国际交流模式有待进 步健全;规章制度及学术决策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 洽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资源配置效益需要提升, 办学资源和条件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 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机遇与挑战 从国家、区域、行业发展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 常态”,2020年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将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将取得实质性转 变。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新四化”进程,以及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 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大机遇 从高等教育发展看,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由高校主导的供给 驱动向行业、企业主导的需求驱动转变,发展定位由支持服务向 服务与引领同步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向质量提升 的内涵式转变,发展动力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转变,中国高等 教育已处于全新的历史起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
6 化,大外事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系与国际交流模式有待进 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及学术决策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 治理结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资源配置效益需要提升, 办学资源和条件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 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机遇与挑战 从国家、区域、行业发展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 常态”,2020 年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将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将取得实质性转 变。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新四化”进程,以及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 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重大机遇。 从高等教育发展看,高等教育的供需关系由高校主导的供给 驱动向行业、企业主导的需求驱动转变,发展定位由支持服务向 服务与引领同步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向质量提升 的内涵式转变,发展动力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转变,中国高等 教育已处于全新的历史起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
流行列或前列,管办评分离、高考招生制度、科技管理体制 绩效拨款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校加快建设特 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难得机遇 “十三五”期间,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期。学校在生源、人才 资源等方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以及高 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与“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着更为 严峻的人才与技术挑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对提 升大学治理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肩负着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 大学的历史使命,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 服务意识、全球意识,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努力实现学校发展阶段性目标。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建设特 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 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务,以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突 破,以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以助力创新驱动
7 一流行列或前列,管办评分离、高考招生制度、科技管理体制、 绩效拨款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学校加快建设特 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难得机遇。 “十三五”期间,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期。学校在生源、人才、 资源等方面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在服务国家战略以及高 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与“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着更为 严峻的人才与技术挑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对提 升大学治理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肩负着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 大学的历史使命,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 服务意识、全球意识,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 设,努力实现学校发展阶段性目标。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围绕建设特 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和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 型大学的第一步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 务,以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突 破,以推进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以助力创新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