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秋期 3《蜡烛》导学案 课型:自读主备:袁林初审 复审: 班级 姓名 组别: 【教学目标:】 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世界。 【知识链接】 1、背景资料介绍: 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 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 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2、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 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 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 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 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 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 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 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3、题材介绍: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 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 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 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 件更加生动。 【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 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 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 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 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 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3课《蜡烛》
3 课《蜡烛》 棉花坡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13 年秋期 1 3《蜡烛》导学案 课型:自读 主备:袁林 初审: 复审: 班级: 姓名: 组别: 【教学目标:】 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 世界。 【知识链接】 1、背景资料介绍: 本文写于第二次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从北往南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 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军 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 2、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 年开始写作。1938 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 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 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 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 年 10 月访问中国。1950 年出版《战斗的中 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 至 1971 年发表的三部曲(《生 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 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 1944 年夏天解放白俄罗 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 1974 年度列宁奖金。 3、题材介绍: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 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 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 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 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 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 件更加生动。 【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 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 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 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 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 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
013年秋期 2、读懂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它赞 ,讴歌了 【课堂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提示: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 描写。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 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 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 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 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 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将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 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 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 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 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 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 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 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 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文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 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3课《蜡烛》
3 课《蜡烛》 棉花坡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13 年秋期 2 2、读懂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它赞 美了 ,讴歌了 。 【课堂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2、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 描写。找出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 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 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 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 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 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将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 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 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 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 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 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 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 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 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文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 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