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过程 的生化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2.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分类 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3理解中枢疲劳和外周疲 劳的生化特点; 4理解运动后不同物质的 代谢恢复规律和代谢适应 机制,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 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 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 度
这个疲劳定义的特点是: (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器官的机能 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 生和疲劳程度; (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 例如,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 或同时使用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 和输出功率来评定疲劳
二、疲劳的分类 根据疲劳发生部位:全身性疲劳 局部疲劳 中枢性疲劳 根据疲劳发生的机理与表现 外周性疲劳 混合性疲劳
外周性疫劳 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1 23 从神经-肌肉接点到 2 肌纤维内部线粒体。 Ach Ach (1)神经肌肉接,点 。 (2)肌细胞膜 (3)肌质网 (4)线粒体 (5)收缩蛋白 088g 7 ATP
中枢性疫劳 。 概念:指发生脑至脊髓部位的疲劳。 。 特点: 。 ①功能紊乱,改变了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疲劳 时,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②代谢功能失调,大脑细胞中ATP、CP水平明显 降低,血糖含量减少,-氨基丁酸含量升高,特 别是5-羟色胺和脑氨升高,可引起多种酶活性下 降,ATP再合成速率下降,从而使肌肉工作能力 下降,导致疲劳
1:大脑 2:向心传入抑制 3:运动神经元兴奋 性下降 4:分支点兴奋衰弱 5:神经肌肉接,点抑 制 中枢性疲劳
第二节 运动性中枢疲劳 的生化特点 背根 中间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 0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神经 前根 ⊙ 骨骆肌 效应器
一、脑内代谢变化 长时间运动情况下,骨骼肌细胞吸收 的血糖增加,引起血糖浓度的下降,脑 内能量代谢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能量供应 不足会导致脑功能改变;而且脑细胞内糖 的大量消耗,还会影响其对氨的清除能力
二、神经递质的变化 神经递质 性质 疲劳时的变化 y-氨基丁 酸 抑制性 升高 5-羟色胺 抑制性 升高 多巴胺 兴奋性 过度升高 乙酰胆碱 兴奋性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