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252 教学天地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102015 地方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吕敏芝,张挥华,王丙云,张继平,郭金彪,王瑞晓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中图分类号:G645:C9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15)10-0252-03 关键词:动物科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摘要: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地方院校适应时代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文 章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以及卓越人才培 养的改革和实践,强调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畜牧生产一线 的需要为目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D0L:10.13881/j.cnki.hljxmsy.2015.1819 目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现代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快 农业的建设又亟需卓越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高水 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 平的应用型农林人才极为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 笔者结合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人才需求的情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提出,树 况,进行了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 与实践,制订人才培养新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 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要提高人 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 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 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四。 新机制,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 融合各种资源,协同创新,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 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制订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目标 收稿日期:2015-01-18;修回日期:2015-02-01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动物科学省级特色 模式中起着导向作用回。动物科学专业是本校办学 专业建设点”(粤教高函[2010]96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 2014一2016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动物科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4000多名高素 建设”(佛科院教[2014]20号) 质实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随着国家与广东省社 作者简介:吕敏芝(1965-),女,教授,硕士,fsmz小v163@163.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动物 com. 容既有广阔的探索盲点,又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 的林业科技人才而继续努力。 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中,既掌握了植物 参考文献: 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机制,同时其科研意识、热情逐 [1]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等.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北 渐地得以激发,最终的成绩要比未进行课改时高出 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S1):100-102. [2]张秀丽,赦红,王荣,等.论植物生理学教学面临的桃战和对 5%,而积极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的成绩高出不认真 策:对我校90后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高等理科教有,2014 做实验学生的10%左右,所谓教学相长,任课教师的 (3):114-117. 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让植物 [3]王忠民.饭不香果不甜菜没味皆因施肥不科学[J].吉林蔬菜 生理学教学改革更加完善,形成特色鲜明的适合林业 2001(4):26. 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教学内 [4]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7版.北京:高等教 有出版社,2012. 容、学时、形式和措施上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 (004) 者将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为培养高素质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容既有广阔的探索盲点,又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 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理学中,既掌握了植物 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机制,同时其科研意识、热情逐 渐地得以激发,最终的成绩要比未进行课改时高出 5% ,而积极参与科研实验的学生的成绩高出不认真 做实验学生的 10% 左右,所谓教学相长,任课教师的 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让植物 生理学教学改革更加完善,形成特色鲜明的适合林业 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教学内 容、学时、形式和措施上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 者将在新世纪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为培养高素质 的林业科技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炳松,金松恒,吴家森,等. 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 S1) : 100 - 102. [2] 张秀丽,敖红,王荣,等. 论植物生理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 策: 对我校 90 后学生问卷调查分析[J]. 高等理科教育,2014 ( 3) : 114 - 117. [3] 王忠民. 饭不香 果不甜 菜没味皆因施肥不科学[J]. 吉林蔬菜, 2001( 4) : 26. [4] 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 植物生理学[M]. 7 版.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2. ( 004) 收稿日期: 2015 - 01 - 18; 修回日期: 2015 - 02 - 01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动物科学省级特色 专业建设点”( 粤教高函[2010]96 号)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4—2016 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动物科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建设”( 佛科院教[2014]20 号) 作者简介: 吕敏芝( 1965 - ) ,女,教授,硕士,fsmzlv163@ 163. com. 地方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吕敏芝,张辉华,王丙云,张继平,郭金彪,王瑞晓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231) 中图分类号: G645; C9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7034( 2015) 10 - 0252 - 03 关键词: 动物科学;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探索; 实践 摘 要: 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是地方院校适应时代需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文 章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以及卓越人才培 养的改革和实践,强调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畜牧生产一线 的需要为目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现代 农业的建设又亟需卓越人才的支持; 因此,培养高水 平的应用型农林人才极为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明确提出,树 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 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高等教育要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 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 融合各种资源,协同创新,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快 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 笔者结合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人才需求的情 况,进行了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与实践,制订人才培养新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 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 新机制,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 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制订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培养 模式中起着导向作用[2]。动物科学专业是本校办学 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始建于 1958 年,经过 50 多年 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 4 000 多名高素 质实用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随着国家与广东省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动物 252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10 2015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5.1819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教学天地 2015年10月(上)253 科学专业按照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涵,提出了 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减少必修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即遵循高等教育规 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 律,以人为本,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专业 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 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水 2.1.2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适应广东省 平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 畜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 2营造有利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术 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新体系 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设交叉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 科课程,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体现一专多能。课程 优化调整,而课程体系的制订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 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教育与 中心。在构建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新体系时,笔者以协 创新创业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同创新理念为指导,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1.3调整课程模块构成比坚持主要课程符合教 2.1.1 实行“四增四减”人才培养方案“四增四 育部的规定,增设创新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模块的 减”,即减少课内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 比例,见表1。 表1改革前后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比例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与素质 实践教学 年级 总学分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1%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2002 199.0 75.0 37.69 54.0 27.14 32.0 16.08 0 0 38.0 19.10 2007 199.0 83.0 41.71 46.5 23.37 22.5 11.31 0 0 47.0 23.62 2011 192.5 70.5 36.62 49.0 25.45 27.0 14.03 9.0 4.68 37.0 19.22 2013 191.0 52.5 27.49 40.0 20.94 27.5 14.40 13.0 6.81 58.0 30.37 2.2“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结合,全方 培养的计划和近年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笔者系统地 位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了新的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克服了实 2.2.1理论课程建设立体化,知识传授效果好理 验教学附属于学科理论的种种弊端,强化了学生综合 论课程的立体化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践能力的培养:1)将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家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畜牧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 畜育种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为一门综合性实验 要求更高,在新形势下意识到理论课程教学不能局限 “动物遗传繁育课程实验”,整合后的实验课程由原 于知识传授,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 来的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验证型实验由原来的 维的广阔性、创新性。笔者首先从理论课程立体化建 22学时减少到16学时,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由原来 设入手,它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电子教案、多媒体课 的10学时增加到32学时。2)将生物统计附实验设 件的制作以及试题库的建立等等,引进《Poultry Sci-- 计课程的实验部分单独开16学时“生物统计学实 ence》、《Swine Science》)、《Physiology》、《Animal Genet- 验”,理论课从48学时缩减为40学时,而实验学时增 ics》等国外权威的教材,并建立专门的图书阅览室, 加了8学时。增加综合性实验课比例,并采用计算机 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借助学校图书馆引进 模拟实验模拟生产、科研的实际情景,使抽象的理论 或订阅国际国外专业期刊杂志和镜像网站,以便及时 形象化、直观化,加深了对统计学抽象概念、复杂理论 了解和阅读动物科学专业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和研究 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书本知识 动态,更新教材及教学内容,鼓励和支持适合地方高 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着力 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 将原来由动物医学系开课的几门课程(动物生理、动 改革,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并将传统教学方 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的实验部分 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教 进行剥离,开设了“动物形态学实验”、“动物机能学 学环境,实现了资源共享。本专业现有4门校级重点 实验”,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程和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建立了试题库, 实验课程改革后,除保留原有实验效果较好的实 实行教考分离。通过对理论课程的立体化建设,教学 验项目外,重点增加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和紧密结合生 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多位教师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 产实践的综合型、设计型的提高性实验项目。以“基 获优秀奖。 础验证型实验→技能操作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 2.2.2实验教学课程化,注重能力培养根据人才 型实验→生产实践”为主线,将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5 年 10 月( 上) 科学专业按照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涵,提出了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即遵循高等教育规 律,以人为本,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专业 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高水 平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 2 营造有利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 2.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新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 优化调整,而课程体系的制订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 中心。在构建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新体系时,笔者以协 同创新理念为指导,整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1. 1 实行“四增四减”人才培养方案 “四增四 减”,即减少课内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 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 减少必修 课学时,增加选修课学时; 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 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 2. 1. 2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适应广东省 畜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 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技术 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设交叉学 科课程,适当增大选修课比例,体现一专多能。课程 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教育与 创新创业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2. 1. 3 调整课程模块构成比 坚持主要课程符合教 育部的规定,增设创新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模块的 比例,见表 1。 表 1 改革前后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比例 年级 总学分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创新与素质 实践教学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2002 199. 0 75. 0 37. 69 54. 0 27. 14 32. 0 16. 08 0 0 38. 0 19. 10 2007 199. 0 83. 0 41. 71 46. 5 23. 37 22. 5 11. 31 0 0 47. 0 23. 62 2011 192. 5 70. 5 36. 62 49. 0 25. 45 27. 0 14. 03 9. 0 4. 68 37. 0 19. 22 2013 191. 0 52. 5 27. 49 40. 0 20. 94 27. 5 14. 40 13. 0 6. 81 58. 0 30. 37 2. 2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三结合,全方 位提高教学质量 2. 2. 1 理论课程建设立体化,知识传授效果好 理 论课程的立体化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畜牧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 要求更高,在新形势下意识到理论课程教学不能局限 于知识传授,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 维的广阔性、创新性。笔者首先从理论课程立体化建 设入手,它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电子教案、多媒体课 件的制作以及试题库的建立等等,引进《Poultry Science》、《Swine Science》、《Physiology》、《Animal Genetics》等国外权威的教材,并建立专门的图书阅览室, 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借助学校图书馆引进 或订阅国际国外专业期刊杂志和镜像网站,以便及时 了解和阅读动物科学专业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和研究 动态,更新教材及教学内容,鼓励和支持适合地方高 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新教材编写与出版,着力 打造本专业特色教材。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 改革,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并将传统教学方 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教 学环境,实现了资源共享。本专业现有 4 门校级重点 课程和 1 门校级精品课程,5 门课程建立了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通过对理论课程的立体化建设,教学 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多位教师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 获优秀奖。 2. 2. 2 实验教学课程化,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人才 培养的计划和近年学生就业形势的需要,笔者系统地 创建了新的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克服了实 验教学附属于学科理论的种种弊端,强化了学生综合 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将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家 畜育种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为一门综合性实验 “动物遗传繁育课程实验”,整合后的实验课程由原 来的 32 学时增加到 48 学时。验证型实验由原来的 22 学时减少到 16 学时,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由原来 的 10 学时增加到 32 学时。2) 将生物统计附实验设 计课程的实验部分单独开 16 学时“生物统计学实 验”,理论课从 48 学时缩减为 40 学时,而实验学时增 加了 8 学时。增加综合性实验课比例,并采用计算机 模拟实验模拟生产、科研的实际情景,使抽象的理论 形象化、直观化,加深了对统计学抽象概念、复杂理论 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书本知识 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将原来由动物医学系开课的几门课程( 动物生理、动 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中的实验部分 进行剥离,开设了“动物形态学实验”、“动物机能学 实验”,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程改革后,除保留原有实验效果较好的实 验项目外,重点增加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和紧密结合生 产实践的综合型、设计型的提高性实验项目。以“基 础验证型实验→技能操作实验→综合型实验 + 设计 型实验→生产实践”为主线,将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352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254 教学天地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o102015 知识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到生产实践中去应用。 以学校大学生学术基金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 2.2.3增设创新类和人文素质课程开设了大学生 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大学生职业发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为载体,组织学生开 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占总学分的6.81%。邀请杰 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出校友和本行业知名企业家回校上课、做学术报告、 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 人文素养拓展报告,通过开设创新类和人文素质课 建立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新兴县温氏食品联营 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求实 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获国家 创新意识。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教高司函[2013] 2.3搭建“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 113号)。每年与知名企业中山腾骏动物药业有限公 实践应用能力训练 司举办“腾骏杯”专业技能大赛,与肇庆华红饲料科 为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笔者搭建了 技公司举办“华雄科技杯”创业计划大赛,搭建了 “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认识性实 “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平台,为卓越人才的培养 践教学、验证性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和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性实践教学”四个层次,将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 4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就业关联,培养卓越的动物科 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生产实践和社会 学人才 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内涵、目 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更多地接触生产实 的、要求与措施,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 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校企合作是一条学生接触实践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在实践教 的有效途径)。本校近几年先后与顺德德宝饲料有 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 限公司合作创办“德宝班”,与温氏华南畜牧机械设 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 备有限公司创办“华南畜牧机械设备创新班”,与旺 合”等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海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开设“旺海班”。根据企业的培 养需要,设置学习课程,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了参考。 专业实践 新兴县温氏食品联营有限公司作为学院产学研基地, 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实训实践岗 位。实训实践内容包括养猪、养鸡、饲料生产过程涉 课程 课程 毕业 生产 毕业 社会 及到的各个相关课程的技能操作、实践项目、技能鉴 实验 实习 实习 实习 论文 实践 定等相关内容:还包括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等实践环节都利用基地进行,实现实训就业相关联, 单项 专业 专业 科研 综合 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近几年,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综合 综合 技能 能力 能力 就业率都达到98%以上,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 技能 技能 技能 训练 训练 训练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结语 专业与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质量 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践,本校在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已 取得一定的成绩,项目获学校第十二届教学成果奖二 3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强化创新技能训练 等奖。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本校动物科学系近年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以 应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畜牧生产一 教师的科研带动产学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 线的需要为目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无 实习基地和研发中心。目前,校内实习基地有学校科 缝对接。 研禽场、动物医院和国家家禽工程研究中心一肉鸭 参考文献: 研究开发中心和海南文昌鸡研究开发中心。与温氏 [1]陈映江,赵兴绪,张新虎,等.协同创新视阀下高校提高教有质 食品联营有限公司、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中山腾 量的实践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U].中国 农业教有,2013(4):18-21 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省内十几家大型集约化龙头 [2] 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有管 企业签约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有大批学生 理,2008,2(3):6-10. 积极参与教师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在两个中心和校 [3] 曹华斌,游金明,陆伟,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内外实习基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促使学生对学科研 索:基于江西衣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究方法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学科应用实践的认识,并 [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9上):196-200. (004)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知识融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到生产实践中去应用。 2. 2. 3 增设创新类和人文素质课程 开设了大学生 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大学生职业发 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占总学分的 6. 81% 。邀请杰 出校友和本行业知名企业家回校上课、做学术报告、 人文素养拓展报告,通过开设创新类和人文素质课 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求实 创新意识。 2. 3 搭建“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 实践应用能力训练 为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笔者搭建了 “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认识性实 践教学、验证性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和 科研性实践教学”四个层次,将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 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生产实践和社会 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内涵、目 的、要求与措施,它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 1。在实践教 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 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 合”等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图 1 实践教学体系 3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强化创新技能训练 本校动物科学系近年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以 教师的科研带动产学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 实习基地和研发中心。目前,校内实习基地有学校科 研禽场、动物医院和国家家禽工程研究中心———肉鸭 研究开发中心和海南文昌鸡研究开发中心。与温氏 食品联营有限公司、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中山腾 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省内十几家大型集约化龙头 企业签约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每年有大批学生 积极参与教师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在两个中心和校 内外实习基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促使学生对学科研 究方法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学科应用实践的认识,并 以学校大学生学术基金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 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为载体,组织学生开 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几年 建立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新兴县温氏食品联营 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3 年获国家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教育部教高司函[2013] 113 号) 。每年与知名企业中山腾骏动物药业有限公 司举办“腾骏杯”专业技能大赛,与肇庆华红饲料科 技公司举办“华雄科技杯”创业计划大赛,搭建了 “产、学、研”相结合的良好平台,为卓越人才的培养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就业关联,培养卓越的动物科 学人才 卓越人才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更多地接触生产实 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校企合作是一条学生接触实践 的有效途径[3]。本校近几年先后与顺德德宝饲料有 限公司合作创办“德宝班”,与温氏华南畜牧机械设 备有限公司创办“华南畜牧机械设备创新班”,与旺 海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开设“旺海班”。根据企业的培 养需要,设置学习课程,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了参考。 新兴县温氏食品联营有限公司作为学院产学研基地, 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实训实践岗 位。实训实践内容包括养猪、养鸡、饲料生产过程涉 及到的各个相关课程的技能操作、实践项目、技能鉴 定等相关内容; 还包括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等实践环节都利用基地进行,实现实训就业相关联, 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近几年,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 就业率都达到 98% 以上,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5 结语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质量 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 践,本校在动物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已 取得一定的成绩,项目获学校第十二届教学成果奖二 等奖。笔者也深深地体会到: 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应适应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畜牧生产一 线的需要为目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无 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陈映江,赵兴绪,张新虎,等 . 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提高教育质 量的实践与探索: 以甘肃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 中国 农业教育,2013( 4) : 18 - 21. [2] 朱宏 .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教育管 理,2008,2( 3) : 6 - 10. [3] 曹华斌,游金明,陆伟,等.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 基于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 09 上) : 196 - 200. ( 004) 452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 1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