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积累(20分) 1.同学们 xing zhi ang ran地观看着 gui li qf miao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 老师讲解星宿的知识。(3分) ①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十中十 ②给加点字注音,仇 宿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 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4、用名言警句填空(3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 ”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献身精神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每空1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诗是写意的画,如杜牧《泊秦淮》中“ 的那抹轻烟 淡月;诗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志以寄之》中 ”壮志难酬的感慨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
1 2007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文积累(20 分) 1.同学们 xìng zhì àng rán 地观看着 guī lì qí miào 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 老师讲解星宿的知识。(3 分) ①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②给加点字注音, 仇. 宿. 2.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 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 ....之感。 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 ....般地冒出来了。 C.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D. 曲靖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 ....地前来投资兴业。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2 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 宽容是一束阳光, ; 宽容是一座桥梁, 。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4、用名言警句填空(3 分)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每空 1 分,若添字、漏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 诗是写意的画,如杜牧《泊秦淮》中“ ”的那抹轻烟 淡月;诗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歌,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志以寄之》中 “ ”壮志难酬的感慨。 (2)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
动人,其名句是 6、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 暗指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 义 二、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711题。 卬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日:“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 袂成阴,挥汘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日:“然则何为使子?”晏子 对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 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 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日: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 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2)事夫子:侍奉晏子。(3)仄陋:狭窄浅薄。(4维:
2 动人,其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然,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___ ___”,属双关语, 暗指_____ _。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 义? 二、阅读(50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6 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 7--11 题。 [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 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与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 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 使楚矣。” [乙]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 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 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⑴仕:旧称做官为仕。 ⑵事夫子:侍奉晏子。⑶仄陋:狭窄浅薄。⑷维:
维系。引申为辅助。(5)弼:纠正。 7下面句中加线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晏子使楚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C.使子为使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4分) (1)然则何为使子?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9.[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4分)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10.[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4分)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l1从[甲][]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15题。(11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 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 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 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 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
3 维系。引申为辅助。⑸弼:纠正。 7.下面句中加线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的“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晏子使楚 B.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 使子为使 D.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4 分) (1) 然则何为使子?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 9. [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4 分)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10.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 (4 分) [乙]文文晏子中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11 从[甲] [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2—15 题。(11 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 8 点整,名师准时出现 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 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 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 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
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 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 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 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 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岀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 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 点到王旃的 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 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 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 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 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 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 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
4 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 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 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 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 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 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 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 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 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 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 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 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 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
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 下,王旃回答:“王旃(zha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 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 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12.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 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3.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 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分) 15.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0分) 生命与气候--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 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 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
5 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 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 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 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选自《小小说》选刊 2006 年第 12 期,文字有改动) 12.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 “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3.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 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4.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 分) 15.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3 分)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10 分) 生命与气候------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 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 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
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 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 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 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岀现了第- 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 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 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 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 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 灾难而彻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岀现。青 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 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 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 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6 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 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 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20 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 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 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 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 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 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 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 3 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 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 6500 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 灾难而彻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 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 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 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 4000 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 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 200 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 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 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有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 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 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1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2分) 17.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18.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分) 19.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 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3题。(13分)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 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句,后
7 大约 1 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 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 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有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 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 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1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2 分) 17.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3 分) 18.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2 分) 19.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 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3 分) (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9--23 题。(13 分)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 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
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 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 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做 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 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 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 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 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 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 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 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 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 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
8 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 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 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 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 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 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 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 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 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 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 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 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
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 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 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 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 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孔子一生 “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 答)(2分) 2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 2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分) 2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2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 识。(3分)
9 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 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 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 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 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 “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 答) (2 分) 2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 意在阐明什么? (3 分) 2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 分) 2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 分) 2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 识。 (3 分)
二、写作(50分) 2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人们对“新”怀有特殊的感情,对“新”特别感兴趣。围绕“新”创造 出许多有关新的词语,如“新生、新秀、新意、新颖、创新、标新立异”……的 确,“新”富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 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举措,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和期盼 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500字的作文。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2)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 只要能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 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 请以“仰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文积累 ①.兴致盎然瑰丽奇妙②. qiu xiu A 3.2-4-1-3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烟笼寒水月笼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2)悠然见南山 (3)无可奈何花落去(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6(1).思对情人的思念(2)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7.C 8(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 (2)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9.[甲 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10.[甲 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乙]文:意在指责髙缭未好好扶 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 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二、(一)12.D 13.侧面描写“名 师”,为下文作铺垫。类似表达均可。14.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 趣幽默的老师。1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6.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 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评分标准: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得2分。 17.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 时间的推移。评分标准:答出第一问,得1分;答出第二问,得2分,共3分。 18.“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 能删去 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即可得2分。 19.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
10 二、 写作(50 分) 2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人们对“新”怀有特殊的感情,对“新”特别感兴趣。围绕“新”创造 出许多有关新的词语,如“新生、新秀、新意、新颖、创新、标新立异”……的 确,“新”富有生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 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举措,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和期盼。 请以“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 500 字的作文。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 (2)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 只要能 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 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 请以“仰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一. 文积累 ①.兴致盎然 瑰丽奇妙 ②.qíu xìu 2. A 3. 2-4-1-3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烟笼寒水月笼沙”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2)悠然见南山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 (1).思对情人的思念 (2)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二 . 7. C 8(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 (2) 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9.[甲] 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10. [甲] 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责高缭未好好扶 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11. 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 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 二、(一)12.D 13.侧面描写“名 师”,为下文作铺垫。类似表达均可。 14.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 趣幽默的老师。 1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6.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 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评分标准: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得 2 分。 17.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 时间的推移。 评分标准:答出第一问,得 1 分;答出第二问,得 2 分,共 3 分。 18. “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 能删去。 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即可得 2 分。 19.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