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水肿
概述 二、历史源流 范围 四、诊断要点 五、辨证论治
• 一、概述 • 二、历史源流 • 三、范围 • 四、诊断要点 • 五、辨证论治
概述 定义:以体征命名: 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 头面,四肢,腹背甚则全身浮肿,严重 的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的一种病证
概述 • 定义:以体征命名: • 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 头面,四肢,腹背甚则全身浮肿,严重 的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的一种病证
历史源流 《内经》:对水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原则等科学而朴实的记载。对后世治疗水肿打下 理论基础。 1、水肿的发生,与汗出当风,外邪侵入有关。 2、水肿的病理是肺、脾、肾功能先职三焦不 利,津液不化而致。 阴结,谓之水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而从 其类也。 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 则为水胀
历史源流 • 《内经》:对水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原则等科学而朴实的记载。对后世治疗水肿打下 理论基础。 – 1、水肿的发生,与汗出当风,外邪侵入有关。 – 2、水肿的病理是肺、脾、肾功能先职三焦不 利,津液不化而致。 • 三阴结,谓之水 •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而从 其类也。 • 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 则为水胀
历史源流 3、临床表现,也描写得形象,具体 4、治疗提出:去菀陈挫—开鬼门,洁净府 的基本治疗原则,沿用至今。 汉张仲景:将水肿分为: 风水: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先于宣降,不能 通调水道致水肿。 皮水:脾虚湿重,水溢皮肤。 肾为水脏 正气:脾肾阳虚,水停于里,上迫于肺 石水:肝肾阴寒,水气凝聚下焦
历史源流 – 3、临床表现,也描写得形象,具体 – 4、治疗提出:去菀陈挫——开鬼门,洁净府 的基本治疗原则,沿用至今。 • 汉张仲景:将水肿分为: – 风水:多由风邪侵袭,肺气先于宣降,不能 通调水道致水肿。 – 皮水:脾虚湿重,水溢皮肤。 – 肾为水脏 – 正气:脾肾阳虚,水停于里,上迫于肺 – 石水:肝肾阴寒,水气凝聚下焦
历史源流 治疗原则: 发汗:腰以上肿,当发汗乃瘀 °利小便:腰以下肿,发汗利小便 并创造方剂,沿用至今 越婢汤 越婢加术汤 防已黄芪汤 唐·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贡献在于 创造了许多有效方剂,并率先提出此病应忌盐
历史源流 – 治疗原则: • 发汗:腰以上肿,当发汗乃瘀 • 利小便:腰以下肿,发汗利小便 • 并创造方剂,沿用至今 – 越婢汤 – 越婢加术汤 – 防已黄芪汤 • 唐·孙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贡献在于 创造了许多有效方剂,并率先提出此病应忌盐
历史源流 元朱丹溪 提出阴水,阴水的分类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 明李宗子 对水肿的病因总结归纳较全面 冒雨涉水,兼风暑湿,饥饿劳役 久病或产后,饮毒水或疮毒所致
历史源流 • 元·朱丹溪 – 提出阴水,阴水的分类方法,一直沿 用至今。 • 明·李宗子 – 对水肿的病因总结归纳较全面 – 冒雨涉水,兼风暑湿,饥饿劳役 – 久病或产后,饮毒水或疮毒所致
范围 病因病机:水肿的发生主要由于水不循 常道排出而致,水不自行,赖气以动, 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 种表现,涉及到肺、脾、肾三焦功能
范围 • 病因病机:水肿的发生主要由于水不循 常道排出而致,水不自行,赖气以动, 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 一种表现,涉及到肺、脾、肾三焦功能
范围 1、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主肃降, 通调水道。 病理:肺气被郁:不能输布津液。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气不宜,不能发水液从皮毛排出。 2、脾 脾阳虚弱—健脾为主,佐以燥湿—实肝饮 脾为湿困—以燥湿为主佐以健脾——胃益汤
范围 • 1、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气,司呼吸主肃降, 通调水道。 – 病理:肺气被郁:不能输布津液。 –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 肺气不宣,不能发水液从皮毛排出。 • 2、脾 – 脾阳虚弱——健脾为主,佐以燥湿——实肝饮 – 脾为湿困——以燥湿为主佐以健脾——胃益汤
范围 3、肾为水脏 水肿病因病理示意图 劳倦饥饱失调(脾气虚弱)水湿失运 生育,房事不节(肾气内伤)肾虚不能化气 行水 水肿的形成和肺、脾、肾三脏相关,而且在病 理上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肾虚水泛, 上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先其道调水道之职, 加重肾虚及水肿
范围 • 3、肾为水脏 – 水肿病因病理示意图 – 劳倦饥饱失调(脾气虚弱)水湿失运 – 生育,房事不节(肾气内伤)肾虚不能化气 行水 • 水肿的形成和肺、脾、肾三脏相关,而且在病 理上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肾虚水泛, 上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先其道调水道之职, 加重肾虚及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