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单选题 1.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 康有为借助该书()。 A.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 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思想体系不同②根本目的不同③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④“师夷”的内容不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 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点是()。 A.都讲授西方的政治思想B.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C.都弘扬中国的传统伦理D.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 4.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5.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C.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D.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6.“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 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这是梁启 超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批判,梁启超所批判的事件() A.以抵抗外来侵略为基本的出发点B.首次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付诸实践 C.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具体实践D.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单选题 1. 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 康有为借助该书( )。 A. 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 B. 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 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 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2.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 ①思想体系不同 ②根本目的不同 ③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④“师夷”的内容不 同 A. 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 万木草堂是 19 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 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点是( )。 A. 都讲授西方的政治思想 B. 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C. 都弘扬中国的传统伦理 D. 都引导学生研究新式制度 4.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 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 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 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 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5.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政治运动 B.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C.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D. 其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6.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 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这是梁启 超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批判,梁启超所批判的事件( )。 A. 以抵抗外来侵略为基本的出发点 B. 首次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付诸实践 C. 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具体实践 D. 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8.“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 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 D.胡适 9.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 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10.“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 种说法应属于() A.西学东渐B.西学中源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 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 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 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 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 可忧危!”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 行。一一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其变法的主张? (2)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7. 19 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 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8.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 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王韬 C. 宋教仁 D. 胡适 9. 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 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 )。 A. 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 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 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10. “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 种说法应属于( ) A. 西学东渐 B. 西学中源 C. 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 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 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 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 可忧危!”——《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 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其变法的主张? (2)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 感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 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指哪一变法的内容? (2)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间? (3)这次变法的结果怎样?对材料中所指的变法内容有何影响? 【答案】 一、单选题 9.B 二、材料解析题 11.(1)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其“救亡 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其用变法来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的 主张,又反映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是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维新派抵制人民革命,从而失去人民的支持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12.(1)戊戌变法。 (2)1898年,共103天的时间 (3)这次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使材料中所指的官民上书言事化为泡影
(3) 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 感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 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是指哪一变法的内容? (2) 这次变法发生在什么时间? (3) 这次变法的结果怎样?对材料中所指的变法内容有何影响? 【答案】 一、单选题 1. C 2. A 3. B 4. A 5. A 6. C 7. B 8. B 9. B 10. C 二、材料解析题 11. (1)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其“救亡 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其用变法来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的 主张,又反映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是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维新派抵制人民革命,从而失去人民的支持;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12. (1)戊戌变法。 (2)1898 年,共 103 天的时间。 (3)这次变法因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而失败。使材料中所指的官民上书言事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