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和寻求变革的思 想主张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简要概括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 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并结 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法指导 1.一个社会的思想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并注意 其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之间的关系 2.应注意运用“联系学习法”,即联系《历史必修1》和《历史必修2》中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 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也可运用“表格学习法”将学西方学习、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重点难点 1.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 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 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引入: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于是,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 学习”是中国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救国强国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开眼看世界”(注意联系“前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和前面所学知识) A:简述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 【2组学生板演预测】背景:(1)闭关锁国与愚昧无知。(2)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3)经世致 用思想的影响。(4)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做法:(1)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 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 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我们应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和寻求变革的思 想主张。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简要概括从鸦片战争到 19 世纪 末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历程;分析其不同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并结 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法指导 1.一个社会的思想变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并注意 其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之间的关系。 2.应注意运用“联系学习法”,即联系《历史必修 1》和《历史必修 2》中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 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也可运用“表格学习法”将学西方学习、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重点难点 1.重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 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下列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559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 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引入:它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于是,从鸦片战争起,“向西方 学习”是中国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救国强国的时代主题。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 P68-7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开眼看世界”(注意联系“前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和前面所学知识) A:简述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做法。 【2 组学生板演预测】背景:⑴闭关锁国与愚昧无知。⑵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⑶经世致 用思想的影响。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做法:⑴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 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 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B:我们应怎样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
【3组学生板演预测】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明确了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如何正确理解“开眼看世界”? 第一,这里的“开眼看世界”,在时间上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而不是指整个中国历史。 第二,这里的“开眼看世界”,在内涵上不是指简单的中外往来,而是指对中国之外的国家,主要是指 当时的西方世界的了解与研究,明确世界发展大势。当时清朝从皇帝到臣民,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是泱泱大 国,物产丰富,与外国通商是施舍而非互利,根本就没有人了解,更遑论去调查、研究西方国家的风土人 情,语言文化,国家体制,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水平只是停留在知道对方是金毛碧眼 的婴儿认知水平阶段。林则徐在当时举国上下一片“天朝大国”的自满无知情绪中,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 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 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另一类则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 英国“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 步。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用了较大篇幅介绍美国和英国的 政治制度,体现了他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关注与推崇。他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三,这里的“开眼看世界”意义重大:一是林、魏所持的抵抗外侵、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 义精神,实际上支配和影响了几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成为后来立志于祖国富强的先进人土的思想指南。 是鸦片战争时期以林、魏二人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睁眼看现实和睁眼看世界结 合起来,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后来许多改革思想家所接受和发展。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 想孕育了近代外交思想的胚胎和萌芽。四是为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五是对于清朝同 样面临严重阶级危机和民族危机的东亚邻国—一朝鲜和日本有很大影响,它如同黑暗中的一缕曙光,指引 中国乃至东北亚各国前进的道路。 2.阅读教材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注意“学思之窗”和联系必修1第10、12课)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 【4组学生板演预测】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林、魏等人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思想 理解: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有 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的近 代文化,也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 天赋人权思想。这两种文化经过19世纪上半期血与火的碰撞,在中国放开眼界看世界的先进知识界产生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 2.100多年来人们对这个指导思想的评价不一。那么,怎样评价“中体西用”这一思想呢? 第一,“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那样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实体都是植根于自己的社会 经济结构之中的。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尚不存在而自然经济普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 要建立起“西体”是不行的,因为还不具备西方式的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传统的“中学体用”还 按照其自身的逻辑运作着,但是,面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不引进西学,则国将不国,在这 种情势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于是产生了 第二,它是洋务经济深层的需要。洋务经济乃是一种以政府为依托,以集权为特征的官僚经济。无论
【3 组学生板演预测】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明确了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如何正确理解“开眼看世界”? 第一,这里的“开眼看世界”,在时间上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而不是指整个中国历史。 第二,这里的“开眼看世界”,在内涵上不是指简单的中外往来,而是指对中国之外的国家,主要是指 当时的西方世界的了解与研究,明确世界发展大势。当时清朝从皇帝到臣民,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是泱泱大 国,物产丰富,与外国通商是施舍而非互利,根本就没有人了解,更遑论去调查、研究西方国家的风土人 情,语言文化,国家体制,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水平只是停留在知道对方是金毛碧眼 的婴儿认知水平阶段。林则徐在当时举国上下一片“天朝大国”的自满无知情绪中,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 洲志》,介绍了世界 5 大洲 30 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 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另一类则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 英国“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 步。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用了较大篇幅介绍美国和英国的 政治制度,体现了他对西方政治文明的关注与推崇。他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三,这里的“开眼看世界”意义重大:一是林、魏所持的抵抗外侵、救国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 义精神,实际上支配和影响了几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成为后来立志于祖国富强的先进人士的思想指南。 二是鸦片战争时期以林、魏二人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睁眼看现实和睁眼看世界结 合起来,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后来许多改革思想家所接受和发展。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 想孕育了近代外交思想的胚胎和萌芽。四是为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五是对于清朝同 样面临严重阶级危机和民族危机的东亚邻国──朝鲜和日本有很大影响,它如同黑暗中的一缕曙光,指引 中国乃至东北亚各国前进的道路。 2.阅读教材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注意“学思之窗”和联系必修 1 第 10、12 课)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 【4 组学生板演预测】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林、魏等人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思想。 理解: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 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如何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自有 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的近 代文化,也是一个自有体用的文化系统。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 天赋人权思想。这两种文化经过 19 世纪上半期血与火的碰撞,在中国放开眼界看世界的先进知识界产生了 “中体西用”的思想。 2.100 多年来人们对这个指导思想的评价不一。那么,怎样评价“中体西用”这一思想呢? 第一,“中体西用”是那个时代那样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实体都是植根于自己的社会 经济结构之中的。洋务运动前夕的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尚不存在而自然经济普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 要建立起“西体”是不行的,因为还不具备西方式的制度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传统的“中学体用”还 按照其自身的逻辑运作着,但是,面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严峻挑战,不引进西学,则国将不国,在这 种情势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于是产生了。 第二,它是洋务经济深层的需要。洋务经济乃是一种以政府为依托,以集权为特征的官僚经济。无论
从资金、技术、市场诸方面,它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政府的。它是靠政府之力,集中纳税人手中的钱财 解决兴办的经费。它是靠政府之力引进技术,其原料和产品的相当一部分,都是靠政府调拨的。于是,政 府的支撑就成了洋务经济存在的前提。这样,维护政府所代表的传统制度,就成了洋务运动的天职。正是 这种既要举办洋务,又要依赖政府的经济现实,决定了“中体西用”的必然性。 第三,这是洋务派自存的一种需要。兴办洋务,这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 资金之难措,又有技术的难备,还有习惯势力障碍,更有顽固派之攻击与责难……真是举步维艰。唐山 胥各庄铁路通车,顽固派提出机车轰鸣会震动皇陵,洋务派不得不一度用马匹来牵引车厢。办天文算学馆, 顽固派又说这是以夷变夏,是废弃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这些在今天看来无须驳斥的奇谈怪论,在当年却 是极具份量,可置人死地。甚至连洋务派也不得不称这些谬说“陈义甚高,持论甚正”。这样,洋务运动 为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引进传播西学的时候,维护中体就非常必要了。不如此,洋务派就无以自存。我 们从“中体西用”的主旨,也可以看出洋务派的良苦用心。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冯桂芬说:“如以中国之 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很明显,作者强调的,不是中学如何善,而是 学西“善之善”。在这样的口号下,学西就名正言顺了。当然,这个口号的实际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在发生变化。当革命兴起之际,再大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重心就不在学西,而在不准革命、 不准破坏中体这一层意思了。这个口号提出之初的进步用意,我们是不能抹煞的 第四,“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 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于是,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江南制造总局仅1896一年就译介西书120多种,平均每三天即 译介一种,真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伴着西学传播,中国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甲午中日战 争前夕,一些主要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吴柏均:《中国 工业化的发韧》)。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交融, 从而产生出中国自己的近代政治思想。中国新的社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孕育生成的。总之,一句话 概括,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 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第五,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六,“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先进的科技维护业已腐朽的清王朝,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这也后来历史发展所证明。 B: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其结果如何?(注意联系 历史必修2“洋务运动”必修1第12课理解) 【5组学生板演预测】是否有道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且洋 务派是林、魏思想主张的实践者,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创建了一支近代海军等。 但我们也必须明白,魏源是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的,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而当时洋务 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结果:①引进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甲午战争失 败,标志“西学为用”思想的破产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林则徐、魏源与洋务派的区别 1.背景不同抵抗派产生于鸦片战争时期,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洋务派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 击下,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解决内政外交上的危机所产生的。 2.主张不同抵抗派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 夷长技以自强
从资金、技术、市场诸方面,它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政府的。它是靠政府之力,集中纳税人手中的钱财, 解决兴办的经费。它是靠政府之力引进技术,其原料和产品的相当一部分,都是靠政府调拨的。于是,政 府的支撑就成了洋务经济存在的前提。这样,维护政府所代表的传统制度,就成了洋务运动的天职。正是 这种既要举办洋务,又要依赖政府的经济现实,决定了“中体西用”的必然性。 第三,这是洋务派自存的一种需要。兴办洋务,这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 资金之难措,又有技术的难备,还有习惯势力障碍,更有顽固派之攻击与责难……真是举步维艰。唐山—— 胥各庄铁路通车,顽固派提出机车轰鸣会震动皇陵,洋务派不得不一度用马匹来牵引车厢。办天文算学馆, 顽固派又说这是以夷变夏,是废弃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这些在今天看来无须驳斥的奇谈怪论,在当年却 是极具份量,可置人死地。甚至连洋务派也不得不称这些谬说“陈义甚高,持论甚正”。这样,洋务运动 为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引进传播西学的时候,维护中体就非常必要了。不如此,洋务派就无以自存。我 们从“中体西用”的主旨,也可以看出洋务派的良苦用心。该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冯桂芬说:“如以中国之 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很明显,作者强调的,不是中学如何善,而是 学西“善之善”。在这样的口号下,学西就名正言顺了。当然,这个口号的实际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在发生变化。当革命兴起之际,再大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重心就不在学西,而在不准革命、 不准破坏中体这一层意思了。这个口号提出之初的进步用意,我们是不能抹煞的。 第四,“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 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于是,在“用”的招牌下,西学大量涌入。江南制造总局仅 1896 一年就译介西书 120 多种,平均每三天即 译介一种,真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伴着西学传播,中国的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甲午中日战 争前夕,一些主要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吴柏均:《中国 工业化的发韧》)。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政治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交融, 从而产生出中国自己的近代政治思想。中国新的社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孕育生成的。总之,一句话 概括, 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 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第五,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六,“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先进的科技维护业已腐朽的清王朝,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这也后来历史发展所证明。 B: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其结果如何?(注意联系 历史必修 2“洋务运动”必修 1 第 12 课理解) 【5 组学生板演预测】是否有道理: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两者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且洋 务派是林、魏思想主张的实践者,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创建了一支近代海军等。。 但我们也必须明白,魏源是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的,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而当时洋务 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结果:①引进近代西方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④甲午战争失 败,标志“西学为用”思想的破产。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林则徐、魏源与洋务派的区别: 1.背景不同 抵抗派产生于鸦片战争时期,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洋务派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 击下,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解决内政外交上的危机所产生的。 2.主张不同 抵抗派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 夷长技以自强
3.结果不同抵抗派因淸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洋务派由于外国阻 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抵抗派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洋务派则重在行动 同时抵抗派的主张为洋务派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阅读教材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注意“历史纵横”) A(1):简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6组学生板演预测】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思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 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早期维新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A(2):简述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组学生板演预测】主张:康—一痛斥正统儒学:借孔子主张改制,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维新变 法。梁一一抨击封建专制与顽固派守旧: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一一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君 臣是公仆。 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掀起了思 想解放飓风。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康、梁思想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深重。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 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 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 爱国的和进步的。 区别: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 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②早 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 3.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异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付诸实践,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但未能实现。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 立宪 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 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 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 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产生差异的根源:A.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 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 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B.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 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
3.结果不同 抵抗派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洋务派由于外国阻 挠,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抵抗派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洋务派则重在行动。 同时抵抗派的主张为洋务派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阅读教材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注意“历史纵横”) A(1):简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6 组学生板演预测】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思想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 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早期维新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A(2):简述康有为和梁启超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 组学生板演预测】主张:康——痛斥正统儒学;借孔子主张改制,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维新变 法。梁——抨击封建专制与顽固派守旧;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主张国家属于人民,君 臣是公仆。 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掀起了思 想解放飓风。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康、梁思想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深重。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2.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①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 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 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③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 爱国的和进步的。 区别:①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 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②早 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 动。 3.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异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付诸实践,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但未能实现。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 立宪。 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 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 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 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产生差异的根源:A.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 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 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B.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 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
变革主张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开眼看世界 1.背景:清朝统治腐朽:欧美资本主义侵华:有识之士的认识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含义: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根本: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2.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实践及其结果:洋务运动失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与初步发展;先进知识分子的认识。 2.早期维新思想: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于行动。 3.康、梁、严等维新思想: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推动光绪帝于 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开展变法,但结果失败。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 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泰西各国皆设议院 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 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 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四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 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1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材料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是君主立宪。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 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2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材料三明确主张君主立宪,材料四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 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己。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与特点 【3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检测反馈】(完成《学法大视野》中相应的检测题) 材料一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
变革主张。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清朝统治腐朽;欧美资本主义侵华;有识之士的认识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含义: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根本;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2.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实践及其结果:洋务运动失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与初步发展;先进知识分子的认识。 2.早期维新思想: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于行动。 3.康、梁、严等维新思想: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推动光绪帝于 1898 年 6 月颁布《定国是诏》开展变法,但结果失败。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思想上起了启蒙作用, 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 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 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 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四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 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1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材料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是君主立宪。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 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2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材料三明确主张君主立宪,材料四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 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与特点。 【3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检测反馈】(完成《学法大视野》中相应的检测题) 材料一 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
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 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 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 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 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4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在于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淸朝的封建 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 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掀起了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何在? 【6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前者突出抵抗外来侵略,后者重在保护封建纲常与制度。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能较好地掌握某个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但联系比较,求同存异,探究特 点则显得不太理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其结果效果不错。 1.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①阶级基础和阶 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后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②向西方学习的侧 重点不同:后者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前者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③根本目的不同:前者发展资本主义,后者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 2.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其原因 (1)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2) 原因: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刻,康有为“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②中国资产阶级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还打不出自己鲜明的旗帜。③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 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 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 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 ……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 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 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4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在于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的封建 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 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 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掀起了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何在? 【6 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前者突出抵抗外来侵略,后者重在保护封建纲常与制度。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能较好地掌握某个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但联系比较,求同存异,探究特 点则显得不太理想。据此,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其结果效果不错。 1.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 (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①阶级基础和阶 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后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②向西方学习的侧 重点不同:后者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前者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③根本目的不同:前者发展资本主义,后者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 2.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其原因 (1)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2) 原因: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刻,康有为“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②中国资产阶级具 有软弱性和保守性,还打不出自己鲜明的旗帜。③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 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