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 【课标要求】:(1)新思想的萌发:魏源与林则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作用。 【考点落实】 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措施: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代表作:《海国图志》地位: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3)作用:对当时人们的解放思想有重要启迪作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和西方列强加剧侵华的内忧外患,清朝统 治集团被迫调整统治政策。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上,在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上,清朝统治集团内 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内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由于洋务运动仅仅学 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于洋务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由于西方列强和 顽固派的仇视,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1895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梦的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维新变法思想 (1)康有为 ①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伙经考》、《孔子改制考 ③借助的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特点:借经学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 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实践:戊戌变法 影响 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重点突破】 问题一:全面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特点(1)表现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 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 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 这种背景下 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了
1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导学案 【课标要求】: (1)新思想的萌发:魏源与林则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 作用。 【考点落实】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3)鸦片战争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措施: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代表作:《海国图志》地位: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作用:对当时人们的解放思想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和西方列强加剧侵华的内忧外患,清朝统 治集团被迫调整统治政策。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上,在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上,清朝统治集团内 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 内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 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影响: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由于洋务运动仅仅学 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于洋务派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由于西方列强和 顽固派的仇视,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命运。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梦的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维新变法思想 (1)康有为 ①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伙经考》、《孔子改制考》。 ③借助的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特点:借经学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 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实践:戊戌变法 影响: 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重点突破】 问题一:全面认识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1.特点(1)表现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 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 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②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 这种背景下, 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了
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②主观原因,即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 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 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2.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 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②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③康梁的 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 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 (2)局限性: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 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 问题二:简要叙述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并分析产生这种 差异的根源 1.相同点 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 (1)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 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 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3.内在联系 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 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4.产生差异的根源 (1)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 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 (2)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 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 【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 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 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 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 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 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 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 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 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2
2 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②主观原因,即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 子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较 密切的联系 ,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2.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 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 ②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③康梁的 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为 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康梁维新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 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 失败。 问题二:简要叙述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并分析产生这种 差异的根源 1.相同点 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 (1)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 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3.内在联系 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 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4.产生差异的根源 (1)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 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 (2)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 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 【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 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 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 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 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 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 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 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4 分)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4 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 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2 分)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2 分)
答案(1)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 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4分) (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1689年通过了《权 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6分) (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4分) 【巩固练习】 1.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 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的旗帜 2.维新变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 B、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时斗争策略的需要 C、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就有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 D、维新变法中建立并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活动的中心 3.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 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 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 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 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④中华民国政 府政策的引导 类语洋泾浜英语词意 A.①②③ B.③④ D.a| Sandwich三明治「夹內面包 4.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 Motorcar 摩托卡 汽车 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年)》 Telephone德律风电话 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Cartoon 卡通片 动画片 Consign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 康密兴佣金 神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5.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6.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臧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 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 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 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 B.张之洞 C.严复 D.胡适 8、孔子说“质(质朴)胜文则野,文(文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对两位圣贤的话解读不正确的是
3 答案 (1)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 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 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4 分) (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1689 年通过了《权 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6 分) (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4 分) 【巩固练习】 1.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 )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 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的旗帜 2.维新变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 B、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时斗争策略的需要 C、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就有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 D、维新变法中建立并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活动的中心 3. 1902 年 6 月 26 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 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 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 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 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 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4.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 洋泾浜英语,右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 年)》一 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 神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5.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 260 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6. 1872 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 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 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 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 B.张之洞 C.严复 D.胡适 8、孔子说“质(质朴)胜文则野,文(文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下列对两位圣贤的话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都体现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对过度与不及,推崇恰到好处 C.认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D.知识即美德,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9、梁启超论李鸿章时说:“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及自足, 更挟小智小术。……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表明其观点() A.根本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卖国投降 B.根本目的是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 C.最终目的是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卖国贼之类的顽固派的官职 D.最终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10、.启蒙思想传到亚洲,为亚洲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这其中不包括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D.日本的吉田松荫倡导的维新思想 1-5 CDDBD 6-10 DBDDA
4 A.材料都体现的是中庸思想 B.都反对过度与不及,推崇恰到好处 C.认为中庸是美德,也是正确的思想方法 D.知识即美德,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9、梁启超论李鸿章时说:“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及自足, 更挟小智小术。……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表明其观点( ) A.根本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卖国投降 B.根本目的是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 C.最终目的是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卖国贼之类的顽固派的官职 D.最终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10、.启蒙思想传到亚洲,为亚洲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这其中不包括 ( )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D.日本的吉田松荫倡导的维新思想 1-5 CDDBD 6-10 DBD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