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 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 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 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在向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方面 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王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4、(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 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 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 5.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 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A.严复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 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 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 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改革力量弱小 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8.“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应属于(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 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 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 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在向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方面 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王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4、(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 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 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海国图志》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新文化运动” 5.叶德辉(1885 年中举人,1892 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 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6.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 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梁启超说:“中国之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谚所谓 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梁启超所说改革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 ) A.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B.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C.改革力量弱小 D.改革派手中没有实权 8.“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应属于( )
封建皇帝咸丰帝B.洋务派官员曾国藩 C.维新派人士严复D.革命派人士孙文 9.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 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 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判断题(正确填“A”,错误填“B”) 1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2.梁启超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 性和合理性。( ) 13.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 公仆。()
A.封建皇帝咸丰帝 B.洋务派官员曾国藩 C.维新派人士严复 D.革命派人士孙文 9.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 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 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主张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判断题 (正确填“A”,错误填“B”) 11.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这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重要启迪作用。( ) 12.梁启超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 性和合理性。( ) 13.维新派思想家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 公仆。( )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