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第七课启蒙运动 选择题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東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 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 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材料中的“革命原则”包括 ①人民主权说 ②追求现世幸福 ③社会契约论 ④分权制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理性主义 D社会契约 伏尔泰说:“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 好处,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见,伏尔泰 A.强调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社会契约 D提倡人人平等 5. 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 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A.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D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 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 1/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1 / 7 第七课 启蒙运动 一、选择题 1.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 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 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材料中的“革命原则”包括 ①人民主权说 ②追求现世幸福 ③社会契约论 ④分权制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理性主义 D.社会契约 4. 伏尔泰说:“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 好处,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见,伏尔泰 A.强调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社会契约 D.提倡人人平等 5. 孟德斯鸠的思想成为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立国指南,他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 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A.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D.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6. 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 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梭主张 A君权神授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 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有学者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是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的进 行夺权斗争,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这场运动 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r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彻底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想 9.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 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 此法律对人的约東力也就是有限的。”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体现了“自然法”的基本主张 C容易导致城邦道德的沦丧 D.认为法律应顺应时代作出调整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材料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 A.三权分立思想 B社会契约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使国赫尔岑则坦 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味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 们的评价主要针对 A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净西业 B.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伏尔泰提侣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2/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2 / 7 梭主张: A.君权神授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7. “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 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自由平等 8. 有学者指出,发生在欧美的这场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不是卑躬屈膝而是直接了当的进 行夺权斗争,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这场运动 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 r 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彻底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想 9.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 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 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体现了“自然法”的基本主张 C.容易导致城邦道德的沦丧 D.认为法律应顺应时代作出调整 10.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材料所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 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社会契约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11. 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使国赫尔岑则坦 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味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 们的评价主要针对 A.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净西业 B.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伏尔泰提侣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1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恩格斯在评论某一时期思想家们的思想趋向时说:“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 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 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某一时期 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 A天主教神学思想 B.天主教会的权威 C封建君主专制 D极端个人主义 18世纪牛顿学说通过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启蒙思想家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就是 把牛顿建立于近代物理学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而把牛顿的自 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 B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张扬 C自由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D百科全书派的发展壮大 欧洲启家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冋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书。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 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制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个人的阶级属性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二、非选择题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 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 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 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们先天不足,带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 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 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3/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3 / 7 恩格斯在评论某一时期思想家们的思想趋向时说:“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 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 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某-一时期” 斗争的矛头指向的是 A.天主教神学思想 B.天主教会的权威 C.封建君主专制 D.极端个人主义 13. 18 世纪牛顿学说通过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启蒙思想家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就是 把牛顿建立于近代物理学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而把牛顿的自 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 B.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张扬 C.自由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D.百科全书派的发展壮大 14. 欧洲启家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5.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书。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 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制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个人的阶级属性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二、非选择题 16.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伏尔泰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 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 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 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们先天不足,带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 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 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 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 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来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 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 间的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 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 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 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 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 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 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 很早就果断地指岀,“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 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 针对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4/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4 / 7 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 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 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 80 年来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 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 间的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 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 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 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 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 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 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 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 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黃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 针对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试卷答案 1.C 材料中“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说明启蒙思想不利于欧洲封建君 主的专制统治,结合史实可知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所以答案选C AB两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作用,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启蒙思想并未明确提出 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名师点睛】 启蒙运动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2.C 材料中“革命原则”“社会改革”说明是启蒙运动,该运动主张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和分 权制衡,故①③④正确,选择C项: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因此“新的思维方式” 是指理性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是政治思想,排除。 4.A 根据“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好处, 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知,伏尔泰强调思想自由,A正确:BD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C是卢梭的主张,排除。 5.D 根据所学,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立法、司法、 行政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D正确:“宪政的硕果”指1787年宪法,A不符合1787 年宪法,排除;B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孟德斯 鸠的思想对美国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排除。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政府由人 民签订契约产生”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有权推翻实行暴政的政府和统治者’坚持“主权在民”的原 则故D项正确;由材料中“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 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呵可知’卢梭主张人民有推翻"暴虐统治的君主"旳权利’与“君权神 授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 三权分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提出的故C项错误。 点睛:解题时抓住材料中“公意”“人民不仅有……权利……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等 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项 7.C 5/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5 / 7 试卷答案 1.C 材料中“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说明启蒙思想不利于欧洲封建君 主的专制统治,结合史实可知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所以答案选 C, A B 两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作用, D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启蒙思想并未明确提出 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名师点睛】 启蒙运动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2.C 材料中“革命原则”“社会改革”说明是启蒙运动,该运动主张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和分 权制衡,故①③④正确,选择 C 项;②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 3.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因此“新的思维方式” 是指理性主义,故 C 项正确;ABD 项是政治思想,排除。 4.A 根据“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好处, 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知,伏尔泰强调思想自由,A 正确;BD 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C 是卢梭的主张,排除。 5.D 根据所学,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立法、司法、 行政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D 正确;“宪政的硕果”指 1787 年宪法,A 不符合 1787 年宪法,排除;B 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孟德斯 鸠的思想对美国的影响,C 不符合题意,排除。 6.D 点睛:解题时抓住材料中“公意”、“人民不仅有……权利……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等 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项。 7.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材料信息并结合卢梭的思想主张回答。从卢梭的前半句话“我们每个人都以 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中,说明是社会契约思想,可以分析出C项是最 为恰当的。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D 材料中“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说明是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 想,D正确;A是智者运动思想主张;B是文艺复兴影响:C是进化论思想。 9.C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这说 明法律是主观产物,容易为所欲为,导致城邦道德沦丧,故C项正确:社会契约论是指国家 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自 然法”非法律,仅是一种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 则提供根”可知法律与时代无关,仅是保护统治者利益,故D项错误 10.D 根据材料中的“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知,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超越了法律允许的范围就没有自由,说明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要根据人的理性确定自由 的范围。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11.B 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这是卢梭比伏尔泰更进一步的地方,与材料中的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相符。故答案为B项。A项不能反 映卢梭比伏尔泰思想进步的表现,排除A项;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排除C项;卢 梭不主张开明专制,排除D项 点评: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方主要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心在法国,思想家们主张自 由、平等、博爱等,主张用理性的阳光来驱散现实的黑暗,为后来的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 启蒙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思想理论不断进步、深化的趋势。 由材料信息“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得出 这一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其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的 矛头指向天主教神学思想,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B项 错误;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极端个人主义,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理性”,由此判定这是启蒙 运动,进而找出答案 13.A 试题分析:因为牛顿力学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强调力的制衡。与此相同,A与力学理 论原则相同,与“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相符合,故选A。 因为B、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以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1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他倡导君主立宪制,这说明他不反对君主制 故可排除A;欧洲的启蒙思想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不会主张消灭私有制,故排除B 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即主张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故选C:D项的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冲突,故排除D。 6/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6 / 7 8.D 材料中“矛头直指向封建制度”说明是启蒙运动,该运动提出了构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设 想,D 正确;A 是智者运动思想主张;B 是文艺复兴影响;C 是进化论思想。 9.C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这说 明法律是主观产物,容易为所欲为,导致城邦道德沦丧,故 C 项正确;社会契约论是指国家 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自 然法”非法律,仅是一种思想,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 则提供根”可知法律与时代无关,仅是保护统治者利益,故 D 项错误。 10.D 根据材料中的“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可知,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超越了法律允许的范围就没有自由,说明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要根据人的理性确定自由 的范围。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B、C 项。 11.B 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这是卢梭比伏尔泰更进一步的地方,与材料中的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相符。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能反 映卢梭比伏尔泰思想进步的表现,排除 A 项;主张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排除 C 项;卢 梭不主张开明专制,排除 D 项。 点评: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西方主要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心在法国,思想家们主张自 由、平等、博爱等,主张用理性的阳光来驱散现实的黑暗,为后来的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 启蒙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思想理论不断进步、深化的趋势。 12.C 由材料信息“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得出 这一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其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的 矛头指向天主教神学思想,故 A 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 B 项 错误;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极端个人主义,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理性”,由此判定这是启蒙 运动,进而找出答案。 13.A 试题分析:因为牛顿力学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强调力的制衡。与此相同,A 与力学理 论原则相同,与“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相符合,故选 A。 因为 B、C、D 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可以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1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他倡导君主立宪制,这说明他不反对君主制, 故可排除 A;欧洲的启蒙思想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不会主张消灭私有制,故排除 B; 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即主张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故选 C;D 项的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冲突,故排除 D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1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康德法和国的卢梭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故排除A:依据材 料可知,两人都是重视民主、自由、平等的,但在获得这些权利的方式上发生了分歧,故选 B:两人都是反对专制的,故可排除C;两都重视公民的权利,故可排除D. 16.(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 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 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 (3)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 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明显看出伏尔泰对儒学持赞美的态度,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则对儒学持批 判的态度,他们都是启蒙思想家,本质目的相同,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否 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 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 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直 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归纳出来即可,结合教材内容可直接找出其经济根源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有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共 同特征,仔细比较,归纳整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从目的和作用方面找到共同点即可:借助 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 社会变革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 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7.(1)分权众治,权力下放:实行县令终身制和世袭制。 (2)体现:美国依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年先法、构建了中央政府:总统掌握国家的 行政大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国会实行 两院制,兼顾大小州的利益: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但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看法:邓小平指出了美国三权分立民主制度的弊端,其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牵扯,会影响 到国家权力的统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象时有发生 本题考查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以 及三权分立体制的弊端,主要考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1)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 而子孙世世处焉”等信息分析得出 (2)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应当联系所学,从1787年宪法的有 关规定来回答。对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的看法,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 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 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从三权分立体制的弊端来回答 7/7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 7 课 启蒙运动同步测试 7 / 7 1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康德法和国的卢梭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故排除 A;依据材 料可知,两人都是重视民主、自由、平等的,但在获得这些权利的方式上发生了分歧,故选 B;两人都是反对专制的,故可排除 C;两都重视公民的权利,故可排除 D. 16.(1)态度:伏尔泰尊崇儒学;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 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本主义国家 的新蓝图。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 弱;18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 (3)借助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 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明显看出伏尔泰对儒学持赞美的态度,而孟德斯鸠和卢梭则对儒学持批 判的态度,他们都是启蒙思想家,本质目的相同,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否 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 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 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直 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归纳出来即可,结合教材内容可直接找出其经济根源。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有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共 同特征,仔细比较,归纳整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从目的和作用方面找到共同点即可:借助 外来文化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否定专制暴政,主张开明民主;都推动了各自的 社会变革。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思想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 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7.(1)分权众治,权力下放;实行县令终身制和世袭制。 (2)体现:美国依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 1787 年先法、构建了中央政府;总统掌握国家的 行政大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国会实行 两院制,兼顾大小州的利益;实行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但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看法:邓小平指出了美国三权分立民主制度的弊端,其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牵扯,会影响 到国家权力的统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现象时有发生。 本题考查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以 及三权分立体制的弊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 (1)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 而子孙世世处焉”等信息分析得出。 (2)孟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应当联系所学,从 1787 年宪法的有 关规定来回答。对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的看法,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 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 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从三权分立体制的弊端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