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和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深远影响,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的意义。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 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士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意义。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的深远影响,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 (2)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 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标志: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 (1)措施 ①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结果: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上地改[农民私有自主经智 合作社士地公有互助合作 人民公社地公有[集体经营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士地公有自主经营 易混易错】]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思维点拨]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1)措施 ①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改革 (1)措施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结果: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 有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时间、会议、内容)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世纪初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3意义 (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易混易错]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 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知识点拨]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 有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时间、会议、内容) 时间 会议 内容 1992 年初 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92 年 10 月 中共十四大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 年 中共十五大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1 世纪初 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3.意义 (1)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易混易错]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 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知识点拨]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 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①某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 ②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解读] ①“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②“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 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 [问题思考]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它是否意 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提示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问题: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没有改 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 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围国有企业团集体企业口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年、2002年”等关键 信息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 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 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①某些尝试。……到 1983 年底,甚至这些 ②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解读] ①“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②“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 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 [问题思考] 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它是否意 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提示 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问题: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没有改 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 所有制并没有改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史料解读] 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 年、2002 年”等关键 信息。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 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史论总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 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 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 主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必要性 史料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 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 立起来。—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坚持的原则。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提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 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过程
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 (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 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 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 力。 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必要性 史料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 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 立起来。——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坚持的原则。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 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过程
史料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 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上海市粮票 我市两: [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 [问题思考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 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影响 史料 aRete 图—望穿饭锅等下勺图二讲求营养碗变小 [史料解读] 图片信息“等下勺”和“讲求营养”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问题思考 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提示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 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 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史论总结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 年发行到 1993 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 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 1984 年 11 月 18 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图一 图二 [史料解读] 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市场经济的象征。 [问题思考] 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 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影响 史料 图一 望穿饭锅等下勺 图二 讲求营养碗变小 [史料解读] 图片信息“等下勺”和“讲求营养”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问题思考] 史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提示 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 锅等下勺》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 小》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 大突破 (2)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 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 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 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深化提升卜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 (1)原因 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 大突破。 (2)特点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 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 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 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 (1)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7.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 济的发展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2018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该漫画讨论的主 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D.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 【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 答案B 解析漫画的寓意是农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这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B 2.(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 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7.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 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经 济的发展。 1.(2018·武汉高一检测)下图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该漫画讨论的主 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 D.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 【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 答案 B 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农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这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选 B。 2.(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 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解析从题干信息“20世纪80年代”“分地,耕者有其责”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故选D 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 的是() 60% 4% 团1983年 %% 粮食商品率农副产品商品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 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 4.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 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信息“20 世纪 80 年代”“分地,耕者有其责”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故选 D。 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解读正确 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B 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 品率的提高,故 B 项正确。 4.1985 年 1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 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 34 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 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 正确。 5.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 机”。“新思路”是指()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 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 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 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 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 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 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材料二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种治理模式
【题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 C 项 正确。 5.1991 年 3~4 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 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 机”。“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题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及其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 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 D 项正确。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 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 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 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 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 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