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课终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签案 自主学习■ 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 精梳理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 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莫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略。 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2019-2020 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2 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含 答案)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 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 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 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过程: 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失误之处 表现 危害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 总路线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制定高阶段; “大跃进 推标,农业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1959~1961年,我国出 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杜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经济困难 3.探索中的调整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 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 领域。 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 (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微点拨 概念阐释]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确 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轻巧识记
失误之处 表现 危害 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 1959~1961 年,我国出 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制定高 指标,农业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3.探索中的调整 (1)措施: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 ①从 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 领域。 2.表现: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 (1)周恩来:1971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 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概念阐释]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确 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轻巧识记]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和平“赎买”创举Q两个优先发展重工业 初步奠定工业化 特点经济建设与改造并举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项 政权巩固 成果?四项经济恢复 单一公有制确立 准备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苏建交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 阶级斗争问题两个探 主线中前进 经济建设的规」索问题 模与速度问题 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单一公有制 红旗 计划经济体制四项 集中发展重工业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重视规模和速度五大生产关系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 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 「易错提醒 1.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 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通过第一个 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 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 基本建立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 严重挫折 探究点一「 杜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易错提醒] 1.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背离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 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但是并不等于中国实现工业化。通过第一个 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 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 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 基本建立。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 严重挫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1953~1957年),全国 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颕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 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 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1)结合材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 教你读史 抓住关健信息“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集中在东北地 区”进行总结 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 材料二|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00,不包括手工业): 1950年 1953年 1956年 37 5%29%14%57% 67% 图例说明D代表社会主义工业 代表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代表资本主义工业(自产自销) (2材料二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 义? 教你读史 材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逐渐上升 提示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 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 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论从史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 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 5 年内(1953~1957 年),全国 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 766.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在基 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 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在第一个五 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 156 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1)结合材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 55.8%”“工业是重点”“集中在东北地 区”进行总结。 [提示] 优先发展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 [材料二] 下面是 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 100,不包括手工业): (2)材料二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 义? [教你读史] 材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逐渐上升。 [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 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 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 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究点二 探索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材料一1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 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 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 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1)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 |教你读史 抓关键语句“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等进行分析。 提示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 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 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鏝上来一个“大联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 论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对八大的正确主张进行否定;二是部分领导人犯了“左”倾 错误。 提示没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 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论从史出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 矛盾问题 2.失误原因 (1)客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2主观: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
探索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 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 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 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1)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你怎样认识? [教你读史] 抓关键语句“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等进行分析。 [提示] 主张: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 妥地发展国民经济。认识: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 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 进”。 ——1957 年 11 月 13 日《人民日报》社 论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对八大的正确主张进行否定;二是部分领导人犯了“左”倾 错误。 [提示] 没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 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1.核心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 矛盾问题。 2.失误原因 (1)客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2)主观: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左”倾错误
致使“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 3.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 D综合思维—让认知更清楚 全面认识“一五”计划 1.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成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 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 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 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 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 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
致使“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建设。 3.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 一、全面认识“一五”计划 1.特点 (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成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 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 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 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 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 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 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 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
口迁移学习■一 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要“活”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 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教育现代化 解析:选C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綴,提出在 个较长的时间内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還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阅读下表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年份 1952年1956年 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选A由“1952~1956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期。再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成分所占比 重较大,表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来。 3.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宜传画,它宜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组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 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 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 A.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教育现代化 解析:选 C 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 1953 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 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阅读下表: 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表(%) 年份 所有制经济 1952 年 1956 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和个体经济 78.7 7.1 上表中我国国民收入各所有制经济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解析:选 A 由“1952~1956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期。再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公私合营经济成分所占比 重较大,表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起来。 3. 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右图为 1955 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 )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A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以及时间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 运动,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贵任 制是1978年。 题组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4.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 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 正 的 是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解析:选D1958年,中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远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干树 料“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体现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带有主观膪断性,故D项符合题意 5.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 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解析:选B题干村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问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以“ 大二公”为特征,其中的“公”即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 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相恃,B项表述符合题意。 6.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 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 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快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 A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以及时间 1955 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 运动,故 A 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195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是 1978 年。 题组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4.1958 年 8 月 13 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 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 正确的是 ( )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解析:选 D 1958 年,中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干材 料“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体现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带有主观臆断性,故 D 项符合题意。 5.1958 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 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解析:选 B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人民公社问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以“一 大二公”为特征,其中的“公”即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 这一调整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相悖,B 项表述符合题意。 6.1962 年 3 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 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 景 是 (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选C村料所述是1962年一幅对联,据对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 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C项。 课下·综合练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图1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图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气式飞机 厂的生产线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解析:选B第一批噴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 项正确。 2.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 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 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 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能源工业 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解析:选B“一五”计划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还进行三大改造,随着三大改造
解析:选 C 材料所述是 1962 年一幅对联,据对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 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 C 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 . 下 图 中 的 历 史 信 息 体 现 的 建 设 成 就 是 ( )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解析:选 B 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 B 项正确。 2.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 20 个、24 个、52 个,化工企业 7 个,轻工和医药企业 3 个,国防军工企业 44 个。这表 明 (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 解析:选 B 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能源工业 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大,说明以重工业为主。 3 .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一五”计划的完成 解析:选 B “一五”计划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还进行三大改造,随着三大改造
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答为B项。 4.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宜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 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现象开端于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解析:选B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大跃进”开 始于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B项正确。 5.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 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意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是“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解析:选D题干中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虽是一种讽刺,但客 观上反映了人们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故D项正确。 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①② ③④ C.②③ ①④ 解析:选C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 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就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 7.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农业为代价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
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答案为 B 项。 4. 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 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该作品描述的现象开端于 ( ) A.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B.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 C.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 D.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 解析:选 B 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大跃进”开 始于 1958 年,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故 B 项正确。 5.1958 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 公顷)产 36 956 斤(18 478 千克) 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是“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解析:选 D 题干中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虽是一种讽刺,但客 观上反映了人们迫切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故 D 项正确。 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 C 1958 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 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 7. 1956~1966 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 )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②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