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窦娥冤 主备人: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3)梳理课文结构 (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预习案】 、文学常识填空 关汉卿,号,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 (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 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 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 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 罪愆()看觑()提防()蓦过隅头()无捱无靠() 孛老()秀闼()田畴()鳏寡孤独()燕侣莺俦() 削阐()撚断()浣纱()红鸾天喜()前合后偃() 牺惶()讼庭()错勘()杳无音信()苌弘化碧() 盗跖()勒死()邹衍()古陌荒阡()亢旱三年() 缥缃()亲家()当垆卖酒()刽子手() 再读课文,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探究案】 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 突?) 二、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塑造这个形象有 什么意义? 三、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训练案】 1、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2.对文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神木中学 352 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窦娥冤 主备人: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结构 (4)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关汉卿,号 ,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 (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 (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 (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 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 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 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 罪愆( )看觑( ) 提防( ) 蓦过隅头( ) 无捱无靠( ) 孛老( ) 秀闼( ) 田畴( ) 鳏寡孤独( ) 燕侣莺俦( ) ( ) 撚断( ) 浣纱( ) 红鸾天喜( ) 前合后偃( ) 恓惶( ) 讼庭( ) 错勘( ) 杳无音信( ) 苌弘化碧( ) 盗跖( ) 勒死( ) 邹衍( ) 古陌荒阡( ) 亢旱三年( ) 缥缃( ) 亲家( ) 当垆卖酒( )刽子手( ) 三、再读课文,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探究案】 一、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 突?) 二、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塑造这个形象有 什么意义? 三、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训练案】 1、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 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2.对文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 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 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感 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题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 工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 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 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②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③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 (2)试简要分析《汉书》中“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冤”两者人 物形象有何区别? 5、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拓展阅读】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是散曲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 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从形式上看, 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 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 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 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 《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 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 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 的异彩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 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 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感 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①“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②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题。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 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 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 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②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③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 (2)试简要分析《汉书》中“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冤”两者人 物形象有何区别? 5、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幅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 。 【拓展阅读】 一、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散曲。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 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从形式上看, 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 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 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 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 《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 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 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 的异彩
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主张远离红尘、及时行乐,是元散曲的常见主题。 马致远有首题为《秋思》的套曲〖双调·夜行船〗,很有代表性。他从秦、汉、 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并从心似铁的富家儿(看钱奴) 说到自己不慕名利、畅饮于竹篱茅舍的闲适生活;有对现实昏浊和人生有限喟 叹,又有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的表露。这几乎包容了同类主题作品的所有 内涵。该套曲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风格豪放,比喻妥贴,形象鲜明,结构谨严 宏阔,语言爽朗流畅,音乐感强 也有感慨历代兴亡,何其沉痛。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 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声长叹。[作者列举王权争夺与民族纷争战例,感叹生民涂炭的悲剧命运,突 出了读书人自觉的哀悯与兴亡意识。 有些散曲家的长篇套曲幽默风趣,更添一种幽默辛辣之趣。睢景臣的〖般沙 调·哨遍〗《高祖还乡》。对社会不公及丑恶现象进行机智的鞭挞和生动活泼 的嘲讽,乃是元散曲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 二是元杂剧 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元杂剧有一套较 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 六折或多本连演。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③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 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 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 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 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 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 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答案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 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 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 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 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 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明确:楔子部分—一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 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第一折—一庯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 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杋逼蔡婆婆媳俩分 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 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第二折一一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 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 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
感叹生命无常、兴衰无常,主张远离红尘、及时行乐,是元散曲的常见主题。 马致远有首题为《秋思》的套曲〖双调·夜行船〗,很有代表性。他从秦、汉、 魏、晋的兴亡说到眼前争名夺利的现实社会,并从心似铁的富家儿(看钱奴) 说到自己不慕名利、畅饮于竹篱茅舍的闲适生活;有对现实昏浊和人生有限喟 叹,又有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傲性格的表露。这几乎包容了同类主题作品的所有 内涵。该套曲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风格豪放,比喻妥贴,形象鲜明,结构谨严 宏阔,语言爽朗流畅,音乐感强。 也有感慨历代兴亡,何其沉痛。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 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一声长叹。[作者列举王权争夺与民族纷争战例,感叹生民涂炭的悲剧命运,突 出了读书人自觉的哀悯与兴亡意识。] 有些散曲家的长篇套曲幽默风趣,更添一种幽默辛辣之趣。睢景臣的〖般沙 调·哨遍〗《高祖还乡》。对社会不公及丑恶现象进行机智的鞭挞和生动活泼 的嘲讽,乃是元散曲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 二是元杂剧 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元杂剧有一套较 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 六折或多本连演。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③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关于宫调。隋唐以来,音乐的调子是用“燕乐 二十八调”,在宫、商、角、羽四声上各分配七调而成的。宫声七调如正宫、 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等叫“宫”,其余二十一调如越调、双调、般涉调等 叫“调”,所以称调子为“宫调”。“燕乐二十八调’,是宋词、元曲的依据, 但实用的调子并不多,元曲中仅用十二调,而传奇中常用的只有九种。这九种 宫调及其表现的情趣如下:正宫-惆怅、黄钟宫-缠绵、仙吕宫-清新、中吕宫- 跌宕、南吕高-感叹、双调-健朗、商调-凄惶、越调-谐趣、大石调-蕴藉 答案: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 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 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 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 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 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明确:楔子部分——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 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 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 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 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 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 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
料碰上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第三折 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 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归纳: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 吏的毒刑和判决。) 探究 1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2、(明确:孝顺善良 “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前 街里去怀恨,后街里去死无怨,休推辞路远。”“婆婆也,再也不要哭哭啼啼, 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清醒有主张直率 “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 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怪不的‘女大不中 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你岂不知羞!”“凡事也要 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 议 刚烈反抗 青愿和你见官去来” 《窦娥冤》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 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 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 夺目的瑰宝。 3、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心目中天理本应是公正无私的。唱词中说:“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大剧作家曹禺在《日出》扉页上题道:“天之道,损有余而 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现在老百姓受了委屈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 地喊:“老天爷,你睁睁眼吧!”这些言词都是人们潜意识中天理应该公道的印 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认识到靠天给自己主持公道已成泡影,因此唱出了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等词,愤怒控诉了天理的虚伪。显然,这是对千百 年来人们深信不疑的天理的否定。再看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是要让刑 场上的众人明白自己的冤情,“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则是希望邪恶得到惩 罚。但窦娥并没有把惩治邪恶的希望寄托于天神主持公道,而是寄托在两种灾害 性天气上。换句话说,关汉卿是把惩治人世邪恶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的更大的邪 恶上,而不是寄托在正义和公理上。这种惩治既能惩治邪恶,也有负作用。可见 关汉卿已清醒地认识到元代社会已不存在什么天理、公理,这显然是在开头对 “天”的否定的基础上,对“天”认识的一种超越。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 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善与发展。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说窦娥的反抗性格 在“三桩誓愿”这一情节中表现得更为充分。有人或许会说,宣扬这种以恶抗恶 的思想,会不会削弱作品的思想意义呢?我认为不会。作家虽然最后让这“三桩 誓愿”都应验了,但他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理想的办法。可除此之外,我们还 能要求关汉卿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剧末清楚地写道这是三桩“无头愿”,明
料碰上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第三折 ——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 ——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归纳: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 吏的毒刑和判决。) 探究 1 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2、(明确:孝顺 善良 “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前 街里去怀恨,后街里去死无怨,休推辞路远。”“婆婆也,再也不要哭哭啼啼, 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清醒 有主张 直率 “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 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怪不的‘女大不中 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你岂不知羞!”“凡事也要 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 议” 刚烈 反抗 “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窦娥冤》这部作品通过塑造窦娥这样一个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 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女子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在封建制度下被压迫者 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的控诉与抗议,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璀璨 夺目的瑰宝。 3、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心目中天理本应是公正无私的。唱词中说:“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大剧作家曹禺在《日出》扉页上题道:“天之道,损有余而 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现在老百姓受了委屈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 地喊:“老天爷,你睁睁眼吧!”这些言词都是人们潜意识中天理应该公道的印 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认识到靠天给自己主持公道已成泡影,因此唱出了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等词,愤怒控诉了天理的虚伪。显然,这是对千百 年来人们深信不疑的天理的否定。再看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是要让刑 场上的众人明白自己的冤情,“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则是希望邪恶得到惩 罚。但窦娥并没有把惩治邪恶的希望寄托于天神主持公道,而是寄托在两种灾害 性天气上。换句话说,关汉卿是把惩治人世邪恶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的更大的邪 恶上,而不是寄托在正义和公理上。这种惩治既能惩治邪恶,也有负作用。可见 关汉卿已清醒地认识到元代社会已不存在什么天理、公理,这显然是在开头对 “天”的否定的基础上,对“天”认识的一种超越。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 后者是对前者的完善与发展。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说窦娥的反抗性格 在“三桩誓愿”这一情节中表现得更为充分。有人或许会说,宣扬这种以恶抗恶 的思想,会不会削弱作品的思想意义呢?我认为不会。作家虽然最后让这“三桩 誓愿”都应验了,但他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理想的办法。可除此之外,我们还 能要求关汉卿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剧末清楚地写道这是三桩“无头愿”,明
知荒唐,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处理呢?“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言”。对于正常的社会秩序来说,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不就是一种邪恶吗? 用打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还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古典文学作品 尤其是戏曲中,作者往往把昭雪冤屈的希望寄托在包公式的清官身上一一主人公 先是历经磨难,最后遇到青天大人,真相大白,沉冤昭雪。关汉卿生活于元代 对包公的故事肯定熟悉,但他还是满怀着对窦娥的同情,让其悲惨地死去,而没 有处理成皆大欢喜的良好结局。这恐怕是剧作家的一种创见吧:悲剧,就是将美 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更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关汉卿不愧是一个清醒的现 实主义剧作家,无愧于世界文化名人的称号。我认为,“三桩誓愿”既寄托希望, 更超越现实。 训练 1、A(导析:“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句唱词,揭露了 封建吏治压迫人民的本质。这句概括性的语言,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 的点睛之笔,它一语道破了形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 剧。)2、C 3、(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 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分。(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 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4分。 4、(1)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朝时,东海有一个孝妇,很早就死了丈 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让她再嫁,但她坚决不肯。婆婆 对邻人说:“媳妇侍候我实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 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就到官府告状说:“那妇人杀了我母亲。” 官府就拘捕了孝妇,用刑具拷打惩处她,孝妇实在受不了那种痛苦,违心地被迫 承认自己有罪。当时于公担任狱吏,认为这个妇人赡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而出 名,一定不会杀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见,于公争辩而不被理会,就抱着那案件 的供词在太守住所痛哭后离去。太守最后杀了那妇人。 孝妇被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没有下过雨。后任太守到任后,于公说:“孝妇不 应当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杀了她,过失就在这里。”于是太守亲自去祭奠孝妇 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从此人们 非常敬重于公。 (2)(答案:《汉书》中“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乏反抗精神;而《窦娥冤》中 的“窦娥冤”敢于反抗,不畏强权。思路:要注意《汉书》中只是叙事,并未刻 划人物性格,特别是“孝妇自诬服”,显然并未积极为自己申辩和反抗。) 5、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知荒唐,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处理呢?“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 言”。对于正常的社会秩序来说,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不就是一种邪恶吗? 用打杀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行不通的。还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古典文学作品 尤其是戏曲中,作者往往把昭雪冤屈的希望寄托在包公式的清官身上——主人公 先是历经磨难,最后遇到青天大人,真相大白,沉冤昭雪。关汉卿生活于元代, 对包公的故事肯定熟悉,但他还是满怀着对窦娥的同情,让其悲惨地死去,而没 有处理成皆大欢喜的良好结局。这恐怕是剧作家的一种创见吧:悲剧,就是将美 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更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关汉卿不愧是一个清醒的现 实主义剧作家,无愧于世界文化名人的称号。我认为,“三桩誓愿”既寄托希望, 更超越现实。 训练 1、A(导析:“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句唱词,揭露了 封建吏治压迫人民的本质。这句概括性的语言,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 的点睛之笔,它一语道破了形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 剧。)2、C 3、(1)描绘了秋月夜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 分。营造了怀 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情做铺垫。2 分。(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 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4 分。 4、(1)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汉朝时,东海有一个孝妇,很早就死了丈 夫,又没有儿子,但赡养婆婆非常周到,婆婆想让她再嫁,但她坚决不肯。婆婆 对邻人说:“媳妇侍候我实在幸苦,我老了,拖累年轻人太久了,怎么办呢?” 后来,婆婆就上吊自杀了。她的女儿就到官府告状说:“那妇人杀了我母亲。” 官府就拘捕了孝妇,用刑具拷打惩处她,孝妇实在受不了那种痛苦,违心地被迫 承认自己有罪。当时于公担任狱吏,认为这个妇人赡养婆婆十多年,以孝顺而出 名,一定不会杀人。太守不接受他的意见,于公争辩而不被理会,就抱着那案件 的供词在太守住所痛哭后离去。太守最后杀了那妇人。 孝妇被杀后,郡中大旱,三年没有下过雨。后任太守到任后,于公说:“孝妇不 应当被判死刑,前任太守冤杀了她,过失就在这里。”于是太守亲自去祭奠孝妇 的墓,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天立即下起雨来,当年获得丰收。从此人们 非常敬重于公。 (2)(答案:《汉书》中“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乏反抗精神;而《窦娥冤》中 的“窦娥冤”敢于反抗,不畏强权。思路:要注意《汉书》中只是叙事,并未刻 划人物性格,特别是“孝妇自诬服”,显然并未积极为自己申辩和反抗。) 5、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亢旱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