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2005级 讲课题目:预防医学与环境卫生学绪论* 授课时间: 2009.03.04、11(1-2),13(5-7) 讲课时数:6学时 授课人:张华教授 课程分类:考试 教学地点:50教 教材名称:环境卫生学(六版) 起止章节:第一、二章,1~64 目的要求: 掌握学习预防医学应建立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三个基本观点即预防、人群、环 境的观点。一个思考方法就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专业内容,就是要学会调 查、评价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一整套工作方法。 熟悉现代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 了解预防医学的学科特点及医学发展的趋势。 本章节重点、难点: 建立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及进程: 1.理论课讲授6学时 2.观看教学录象1学时 3.课堂讨论1学时 4. 作业(课余时间)4学时 使用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幻灯)辅助,教学录象。 参考资料: 1.教材有关章节,重点阅读内容:教材p1~7,p25~50,p50~64(先了解,后学习、掌握) 2. 《环境卫生学教学参考资料》,重点参考蔡宏道主编《现代环境卫生学》,高吉喜等编著.21世 纪生态发展战略.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08 思考题: 什么是预防医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你对建立环境观 点重要性的认识。21世纪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趋势
讲课内容及时间安排 (课前交待注意事项:记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完成作业) 第1节课(50’) 一、教学目的 (1-10')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研究范围涵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外在环 境。随着可持续发展观、整体健康观的逐渐深入人心,和谐发展的深入推进,环境卫生学与环 境科学、医学科学的许多学科交叉、渗透,研究内容不断充实、更新,研究方法不断发展进步, 环境卫生学越来越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习环境卫生学,更好了解、认识人与环境的本质关系,从维护环境生态平衡角度理解 维护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就是和谐发展(人与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 二、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 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 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 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概念提炼出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 考方法 1.环境的观点 (1-20') 人类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人类与之长期共存所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与人类健康密切 相关,适应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健康,反之,则危害健康。 依据: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因素、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及《中国21世纪议程》) 意义:科学性(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创新性(向环境探讨病 因)社会进步与医学发展要求扩大预防,实施三级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健康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境概念及分类、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 (20’-1) 第2节课(50') 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 (2-30’) 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 本周四(五)录象课,预习第7章第3、4节内容。 第3节课(50’) 2.人群的观点 (3-5’) 人群是指在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方面至少具有一个以上共同特征的一些人。人群的 共同特征与其健康、疾病有密切关系。研究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必须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此点 与临床医学研究对象不同。 意义:完整地认识人及其疾病健康问题,才能准确地揭示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效 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3.预防的观点 (3-30') 概念:以全民为对象,依据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发病前期、发病早期和疾病期全面体 现预防为主思想、实施综合预防措施。 内容: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发病前期,健康人,非特异的保健措施和特异性的保护 措施,有效针对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 第二级措施(三早措施):发病早期,可疑凝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针对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级预防(康复措施):疾病期,病人,积极治疗与康复措施,预防疾病恶化、慢性化、 并发症、残疾、死亡,提高生命质量
4.一个思考方法 (15’-3) 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环境流行病学方法、环境毒理学方法) 分析问题:研究设计、资料处理及统计分析 解决问题:防治对策与措施、效果监测与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估) 第4节课(50')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概述 健康效应谱:人类暴露于致病因子后发生的各种临床和亚临床表现。 (4-5’) (一)自然环境与健康(原生环境:人群对环境适应不良产生的问题)p35-41 (4-5') 1、不良气象因素(以及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安排在大气与健康内容中学习: 2、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与健康,自学,了解: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结合第七章内容学习,主要学习第1、2、3、4节,重点是我 省常见地方病(氟、砷中毒和碘缺乏病),掌握基本概念、主要病因、主要表现、流行因素、 防控对策与措施。 注意:传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即生物源性地方病和地球化学性地方 病,前者指自然疫源性疾病,由病原生物引起,有传染性:后者由地壳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引起, 没有传染性。现教材中不加区分,专指后者。 (二)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次生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p41-50 (4-15’) 1、急性危害:概念,两种类型(异常气象条件与意外事故),参考教材上四种类型: 2、慢性危害:概念,影响因素: 3、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三)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p25-35 (25’-4) 1、有害物质毒性 2、剂量(强度)效应(反应) 3、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 4、人群易感性 5、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独立、拮抗、相加、协同 6、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剂量-效应关系:化学物摄入量与某一生物体呈现某种生物学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化学物摄入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呈现某一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占总体 比例之间的关系。 高危人群:由于机体敏感性或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较容易受到健康危害的人群。 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四)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 1、环境流行病学:结合流行病学知识自学,掌握基本方法 2、环境毒理学:结合卫生毒理学知识自学,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五)健康危险度评价 (安排在环境质量评价部分学习) 第5节课(50’) 三、现代医学的内涵、分类 (5-15') 1.医学史表明,各国传统医学均含有预防与治疗内容 2.现代医学的四大领域及相互关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 3.预防医学的概念、特点 四、医学发展趋势 (一)现状 (5-20') 1发展与需求的矛盾:人口增长与老龄化,对健康需求的变化,经济落后的因窘 2.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重治轻防、见病不见人、忽视人文关怀 3高度专科化的弊端:麻烦、昂贵、效率低下 (二)趋势
1.预防的方向 (15’-5) 古今中外的医学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部分内容。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许多慢性疾病成为 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健康问题,而治疗的效果、效益、效率比不上预防。有的健康问题甚至暂 时没有治疗的方法,只能依靠预防。因此,需要加强和扩大预防。扩大预防才能保障健康,重 视预防才能解决卫生保健的贫富悬殊。 第6节课(50’) 2.基层的方向 (6-1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全球卫生战略目标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CHFA 共同点:防、治、保、康 生物、心理、社会 整体观 个人、家庭、社区 3综合的趋势 (6-15') (1)人的整体观:生物、心理、社会三属性 (2)健康的整体观(WHO-1948):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健康影响因素:Bluml9974年提出,Lalonde和Dever修正、补充。 (1)环境因素(理、化、生物、社会、心理) (2)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危害、职业危害、消费方式) (3)生物遗传(复合内因、遗传变异、成熟老化) (4)卫生服务(治疗、预防、保健) 健康危险因素(risk factor):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作为流行病学病 因观,对于疾病(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健康向疾病的转化:健康效应谱(health effect spectrum)-生理、生化、病理效应: 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相互影响。 4.分化的趋势 (6-5’) (1)高度专科化及其弊端 (2)微观深化:分子水平、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 5.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趋势 宏观方向的综合与微观方向的深化相结合,传统研究领域的深化和新领域的拓展。 课堂小结 (5’-6) (1)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2)建立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思考方法 课后预习:大气卫生(教材第三章,p6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