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医学院 实习(实验)教案本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授课班级及专业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教 研 室 环境卫生学 教师及职称 张华教授 教研室主任 张华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实习(实验)题目:地方病教学录象(3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3月4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观看教学录象,介绍教研室有关科研情况,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六、实习(实验)方式: 介绍讨论课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和讨论问题,课堂总结。 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地方病教学录象。 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观看录象(40') (二)教师介绍基本情况 背景:地氟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是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病变。19l6年Mckay 认为氟斑牙流行与饮水有关。l931年Churchil1证实氟斑牙是由于饮水中含氟量高所致。此 后,国内外相继报道有地氟病流行。1946年Lyth报道了贵州省威宁县的4例氟骨症患者和 134例儿童的氟斑牙,也认为是水氟高引起的。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饮水是氟进入人体的 唯一介质,只有饮水氟高才会引起氟中毒的观念。过去教科书上也是这样记载的。1976年由 贵阳医学院、省环境卫生监测站、毕节县卫生局等单位组成协作组,开展了我省地氟病调查 研究。协作组首先想到的就是测定拟调查地区的饮水含氟量。结果,水氟含量最高也不超过 0.5毫克/升,明显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0毫克/升),平均含氟量为0.18毫克/升。 (三)讨论(60’) 问题: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骼X光片分析不能排除氟中毒可能。现场找不到某种毒物 的过量存在,不能诊断为该种毒物中毒。在水氟不高的情况下,病区表现为骨关节活动障碍 的患者是氟中毒病人吗? 思路:进入人体的途径虽不清楚,但可以从人体排出途径逆向推测人体内有否过量氟的 存在。收集尿样134份。检测结果发现,平均尿氟含量达6.4毫克/升,最高浓度达20.4毫 克/升,远远超过人体排氟的正常值,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氟斑牙患病率高达98.2%, 氟骨症阳性率为28.7%的实际情况,协作组认定这是在水氟低于卫生标准情况下氟病流行的 新类型。 问题:氟来源不是水又是什么? 思路:调查点岩石属高氟的寒武系中上统,含氟量高达468.47毫克/公斤,土壤含氟量 也高达999.12毫克/公斤,土中生长的玉米含氟量为5.2~6.6毫克/公斤,每人每天从饮食 摄入氟为7.5毫克,从水和空气摄入仅1毫克。 结论:体内氟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的,是岩石一→土壤一→食物这个途径进入人体的, 故又称为贵州省地方性食物性氟中毒
进一步问题:食物中过量氟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 线索:从国外文献中查到,在高氟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氟含量从根一→茎一→叶一→果实 依次递减,果实中氟含量应很低,不可能引起如此严重的氟中毒。经采集、测定贮有在仓库 中未经烘烤的玉米氟含量,结果不高(5.2~6.6毫克/公斤),证实了文献的报道。 思路:进一步发现,调查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村民衣着单薄,家家户户均是敞灶烧煤作 饭、取暖。收割后的粮食堆放在阁楼架上用煤火烘烤,辣椒也是悬挂在室内、灶台上、煤火 上方。经检测,未经烘烤的辣椒仅为10.2毫克/公斤,而经烘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分别为 40.5~70.0毫克/公斤和66.7~587.2毫克/公斤。随后在毕节、织金重病区现场调查发现, 过量氟是伴随食用经煤烟烘烤过的食物进入人体的。 结束语:此后,我院科研人员从地氟病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理、流行因素、动物毒 理实验、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取得巨大成绩。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又 发现地氟病的一些新特点,如以下肢畸形为主的儿童、少年氟骨症为数较多,进而认识到地 氟病不只是与氟元素有关,还与其它许多元素有密切关系,是多元素、多因素的结果。因此 提炼出“多氟源、总氟量、多元素、多因素、综合防治”的观点。 近年来,地方病的研究不论在流行病学方面,还是毒理学方面,更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即从分子生物学的层次来研究发病机理。 (三)总结(20') 九、实习(实验)总结 简评讨论课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表现。 十、实习(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 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六版)第二章(第二、三节)、第七章(第三、四节) 干一、实习(实验)后内容安排 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撰写人 张华 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 撰写时间 09年2月20日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实习(实验)题目:大气污染教学录象(2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3月18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观看录象,了解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帮助树立环境观点,提高环保意识。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观看录象后,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环境观点和环保意识:同时,利用讨论 人数少、时间充分的条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英文术语, 初步练习英语口语。 六、实习(实验)方式: 简介教学录象内容→观看教学录象→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分析问题→理论课讲解 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 录象光碟及放象设备 英文术语:airpollution,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inhalable particulates (IP),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greenhouse effect,coal burning, sulfer dioxide,nitrogen oxides,photochemical smog,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factory smoke, traffic fume, benzo(a)pyrene,garbage burning,dioxins,environmental hormone,London smog incident,Los Angeles photochemical smog incident. 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 1.课前简介(5’) 2.观看录象(40’) 3.课堂讨论(50’) 问题: ●什么是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有那些? ●日常生活中你怎样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怎样看待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环境?自己能做些什么? 4.课堂小结(5') 九、实习(实验)后内容安排 预习讲课内容: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六版)第三章,大气卫生 撰写人 张华 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 撰写时间09年2月22日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实习(实验)题目:空气采样方法(3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4月1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空气采样方法,进一步掌握理论课中所学理论知识。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1.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 2.大气中有害物质的表示方法: 3.大气样品的采集。 难点: 几种采样仪器的使用 六、实习(实验)方式: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学生操作、课堂总结 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 1.吸收管:气泡吸收管、多孔波板吸收管2.KC一8301B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3.三级飘尘采样仪4.皂膜流量计 5.便携式大气采样仪 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 ●实验前讲解 (60') (一)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 1.气态和蒸汽态 (1)概念:以分子形式分散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称气态或蒸汽态物质。 常温下呈气体的有:C0、S0、NO、CL,常温下呈液体(汞、苯)和常温下是固体(碘)易 挥发、蒸发到大气中。 (2)特点:1)以单分子存在,与空气分子随意混合,随大气流动而流动:2)在大气中的 扩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比重。比重小的向上漂浮,反之则向下沉降。 2.气溶胶 (1)概念:有害物质以固体微粒或液体微滴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系称气溶胶。 (2)分类:1)雾:液态。由气体蒸发至空气后遇冷凝结而成。2)烟:固态。由固态物质 受热蒸发到空气后遇冷凝聚而成。3)尘:固态。固态物质机械粉碎或爆破时产生的微 粒,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 (二)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表示方法 1.重量浓度(适用于各种状态的物质,常用):mg/m或ug/m 2.体积浓度(只适用于气态和蒸汽态的物质):ml/m(ppm)
当有害物质为气态或蒸汽态时,重浓度和体积浓度可以互相换算。 mg/m3 MXppm M:分子量 22.4 22.4:任何一种气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时,1摩尔的体积为22.4升 3.颗粒物:颗粒数/cm (三)大气样品的采集 1.采样方法 (1)直接采样法 适用条件:1)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2)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灵敏度较高 常用的有:1)塑料袋采集样品:2)注射器采集样品 (2)浓集采样方法: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通常较低,故常用 1)溶液吸收法:适用于气态或蒸汽态有害物质。 原理:空气通过吸收液时,形成气、液界面,有害物分子溶解或经化学反应很快进入吸收液 中,位于气泡中间的气体分子,能迅速运动、扩散到气液界面上而被吸收。 吸收液:选择对被测物质溶解度大、有足够稳定时间、价廉易得、有利于后续分析测定。 2)滤纸和滤膜阻留法:适用于尘粒壮气溶胶。 原理:当空气通过滤纸或滤膜时,尘粒即被阻留。 常用滤纸和滤膜:定量滤纸、玻璃纤维滤膜、有机化学纤维滤膜等。 选择原则:不含待测物质,或含量低而分布均匀:阻留率高:采样阻力小,不致产生堵塞现象。 3)固体吸附剂法:适用于气体和尘粒共存时。 原理:空气通过固体吸附剂的采样管时,有害物质被固体吸附剂吸附而被浓集。采样完毕, 用适当溶剂洗脱。 吸附剂:颗粒壮吸附剂、纤维状吸附剂 2.采样仪器 空气收集器◆流量计 抽气动力→排气 (1)收集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2)流量计:转子流量计(流量计的校准:皂膜流量计) (3)抽气动力:几种常用采样仪器简介 3.采样效率(自学)4.采气量(自学) ●现场空气采样(40'):示教及学生操作 九、实习(实验)总结(20') 1.注意掌握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2.掌握空气污染物的表示方法 3.掌握气泡吸收管的使用,下次实验会用到 十、实习(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 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五版)第三章,大气卫生 十一、实习(实验)后内容安排 1.复习本次课的内容 2.预习下次实验: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撰写人 张华 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 撰写时间 09年2月22日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 实习(实验)题目:空气中$0测定(2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4月8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常用采样仪器和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采集、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3.掌握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计算方法,试作评价。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 1.测定原理 2.标准色列的制备 难点: 1.气泡吸收管的连接 2.标准色列的制备 六、实习(实验)方式: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 课堂总结 学生操作← 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 仪器:气体采样器、气泡吸收管、10ml具塞比色管、式滴定管、铁架台、 250ml锥型瓶、刻度吸管 试剂:四氯汞钠吸收液、1.2%氨基磺酸铵、0.2%甲醛溶液、0.02%盐酸副玫 瑰苯胺溶液、二氧化硫标准溶液
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实验前讲解 (20')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SO2+TCM 稳定络合物(二氯亚硫酸汞钠化合物)十甲醛十盐酸副玫瑰苯胺(四 氯汞钠) 比色定量←一紫红色化合物←一 3、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采样:两个气泡吸收管加入5ml吸收液,串联,室外采样20分钟(速度:0.5L/min) (附:采样记录包含下列内容: 污染物名称、采样仪名称、型号、采样时间、采样速度、采样体积、采样点气温、气压、采样点天 气状况、采样点附近污染情况、采样山期(口、时、分)、采样者姓名。) (2)制备标准系列(实习指导P9) (3)测定 ●合并两支气泡吸收管中的吸收液(低浓度◆高浓度) ◆补足10ml ●取5ml于比色管中,此为样品管摇匀,置10分钟 ●样品管与标准管+0.5ml1.2%氨基磺酸铵,摇匀,置10分钟 ●加入0.2%甲醛0.5m1,0.02%盐酸副玫瑰苯胺0.5m1 ●560nm比色定量。 【注】:吸收液有毒性,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自己。 4、结果与计算 C=2AV。(采样体积是书上的两倍,故需乘以系数2) 5、讨论 1)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与卫生标准比较:3)卫生学意义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60') (三)总结 (10') 九、实习(实验)总结: 1、汇总实验结果并作一般分析(离散情况、可靠性等) 2、简评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十、实习(实验)要求的参考书目及章节: 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六版),第三章(大气卫生),《实习指导》p9 十一、实习(实验)后内容安排 实验报告要求:目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讨论等,一周内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 包括目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与讨论等几方血内容。 撰写人 张华 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 撰写时间09年2月28日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实习(实验)题目:酸雨教学录象(2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3月25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观看录象,了解酸雨的主要成因及危害,帮助树立环境观点,提高环保意识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观看录象后,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环境观点和环保意识:同时,利用讨论 人数少、时间充分的条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英文术语, 进一步练习英语口语。 六、实习(实验)方式: 简介教学录象内容→观看教学录象→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分析问题→理论课讲解 七、实习(实验)仪器、设备: 录象光碟及放象设备 英文术语:airpollution,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inhalable particulates (IP),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greenhouse effect,coal burning, sulfer dioxide,nitrogen oxides,photochemical smog,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factory smoke,traffic fume, benzo(a)pyrene,garbage burning,dioxins,environmental hormone,London smog incident,Los Angeles photochemical smog incident,acid rain. 八、实习(实验)内容及时间分配: 1.课前简介(5’) 2.观看录象(40’) 3.课堂讨论(50’) 问题: ●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 酸雨的危害有那些? ● 如何防止酸雨的发生? 4.课堂小结(5’) 九、实习(实验)后内容安排 预习讲课内容: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六版)第三章,大气卫生 撰写人 张华 教研室 环境卫生学 撰写时间 09年2月22日
贵阳医学院实习(实验)教案 教研室:环境卫生学 2005级预防医学本科 一、实习(实验)题目:饮水硬度测定(3学时) 二、实习(实验)时间:2009年4月15日 三、实习(实验)授课人:张华 职称:教授 四、本实习(实验)目的、要求: 1.结合理论课复习饮水硬度的概念、意义 2.掌握饮水硬度表示方法(方法特点与难点)、卫生标准 3.掌握饮用水卫生评价指标 五、本实习(实验)重点、难点: 重点: 测定原理 难点: 1.碱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2.滴定终点的观察 3.加缓冲液(pH10)的原因 六、实习(实验)方式: 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计算、讨论内容及注意事项 课堂总结 学生操作← 七、 实习(实验)仪器、设备: 仪器:碱式滴定管、铁架台、250ml锥型瓶、刻度吸管 试剂:缓冲溶液(PH10)、铬黑T指示剂、0.01 M EDTA-一2Na标准溶液、5% 硫化钠溶液、1.0%盐酸羟胺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