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唐诗与新乡土诗 廖望光 (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201级2班,重庆408003) 摘要:唐诗不是唐代之诗,他是一位现代诗人。在这个非诗歌的 时代里,唐诗用他那令人遐想的名字,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联系 起来。多年的辛勤耕耘,使唐诗在诗艺探索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本文先简析新乡土诗的基本常识,再重点论述唐诗的诗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最后说明唐诗新乡土诗的价值, 关键词:新乡土诗;唐诗;唐诗的诗:价值
诗 人 唐 诗 与 新 乡 土 诗 廖望光 (涪陵师范学院 中文系 2001 级 2 班 ,重庆 408003 ) 摘要:唐诗不是唐代之诗,他是一位现代诗人。在这个非诗歌的 时代里,唐诗用他那令人遐想的名字,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联系 起来。多年的辛勤耕耘,使唐诗在诗艺探索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本文先简析新乡土诗的基本常识,再重点论述唐诗的诗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最后说明唐诗新乡土诗的价值, 关键词: 新乡土诗 ;唐诗 ;唐诗的诗 ;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诗人作家以其不凡的创作实绩进 入了文学史。在他们的自述或者研究资料中,我们发现,其中 部分诗人作家有着乡村经验。在他们的小说诗歌等等文学创作中 乡村本身及其乡村经验总在闪现,或隐或显。心理学家认为,儿 童时候的体验是一个人永远难以摆脱的一种心理情结。对于诗人 作家们来说,乡村成了他们创作上的母题或者原型之一。 关于"新乡土诗"的基本常识 新乡土诗,是与旧乡土诗(或传统乡土诗)相对立的。其真 正意义体现在“新”上,表现为: 乡土精神的新。旧乡土精神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家族 伦理、祖先崇拜、极端自大和道德功利主义为其基本特征的封闭 式乡土精神。”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旧乡土精神已走 向了它的衰弱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既相对 立又相依存的文化心态:新乡土精神。”2新乡土精神,可以说 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是一种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 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根中寻找思想依托的文化心态。乡土诗 经历旧乡土精神制约下一个比较缓慢发展阶段,终于走到一个反 思和打翻身仗的隘口。随着新乡土诗现象,新乡土诗主张和实验 的出现,认真研讨它的根本要义、内涵、构成及未来走向是大有 在新乡土诗人群中,乡愁明显裹着一层文人意味,被称之为 乡愁,它主要体现在“两栖人”身上。所谓“两栖人”是指宗族 血缘出生地及整个少年时代都在乡村土地上泡过而后上学就业居 住于城市,他们精神心理就在乡村与都市之间游走,“淡化的农民 意识和无法浓化的城市意识”,在他们心灵的激烈冲突、磨擦对撞 中造成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结。这就是文化乡愁。自然血缘的先天 眷恋维系与后天生存环境改变造成的离异,传统生活方式的积淀 习性和现代意识突入后的纠葛,本土精神的远方呼唤与当下显示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诗人作家以其不凡的创作实绩进 入了文学史。在他们的自述或者研究资料中,我们发现,其中一 部分诗人作家有着乡村经验。在他们的小说诗歌等等文学创作中, 乡村本身及其乡村经验总在闪现,或隐或显。心理学家认为,儿 童时候的体验是一个人永远难以摆脱的一种心理情结。对于诗人 作家们来说,乡村成了他们创作上的母题或者原型之一。 一、 关于"新乡土诗"的基本常识 新乡土诗,是与旧乡土诗(或传统乡土诗)相对立的。其真 正意义体现在“新”上,表现为: 乡土精神的新。旧乡土精神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家族 伦理、祖先崇拜、极端自大和道德功利主义为其基本特征的封闭 式乡土精神。”[ 1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这种旧乡土精神已走 向了它的衰弱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传统的乡土文化既相对 立又相依存的文化心态:新乡土精神。”[ 2 ]新乡土精神,可以说 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是一种既反传统又认同传统,既想寻求 超脱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根中寻找思想依托的文化心态。乡土诗 经历旧乡土精神制约下一个比较缓慢发展阶段,终于走到一个反 思和打翻身仗的隘口。随着新乡土诗现象,新乡土诗主张和实验 的出现,认真研讨它的根本要义、内涵、构成及未来走向是大有 必要。 在新乡土诗人群中,乡愁明显裹着一层文人意味,被称之为 乡愁,它主要体现在“两栖人”身上。所谓“两栖人”是指宗族 血缘出生地及整个少年时代都在乡村土地上泡过而后上学就业居 住于城市,他们精神心理就在乡村与都市之间游走,“淡化的农民 意识和无法浓化的城市意识”,在他们心灵的激烈冲突、磨擦对撞 中造成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结。这就是文化乡愁。自然血缘的先天 眷恋维系与后天生存环境改变造成的离异,传统生活方式的积淀 习性和现代意识突入后的纠葛,本土精神的远方呼唤与当下显示
力量当这种潜意识成为本能,潜意识化为下意识,那就是一种深 入血液、骨髓的深刻剧疼。正是这种无法解救同时是一心向往的 剧痛,使乡土诗人从文化乡愁层面开始解悟,不应仅仅停留这种 切肤之痛的一瞬,而要上升家园意识的认知。家园意识的提升, 划清了90年代与前此乡土诗的重大区别。惟其如此,也使乡土诗 在整个八十年流程中,拥有最终走向成熟的可靠路标。家园,成 了乡土诗人最后的堡垒和最高的精神指向。 90年代,新乡土诗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其理论触点有三种 延伸。一是1987年以湖南为代表“新乡土诗”的崛起,其代表人 物是江堤、彭国梁、陈惠芳。这种诗歌基本属于“农耕式庆典 诗歌,以家园和乡愁为两大母题展开心灵的歌吟。这类诗歌出现 大量的“家园”、“土地”、“麦子”、“水稻”、“玉米 “粮食”、“太阳”等乡土意象,其宗旨是回归本土,回归母体, 回归民俗。二是三峡诗人,三峡诗歌无疑都是三峡文化的产物。 三峡的山水、田园和在这片土地养育创造的三峡文化,是如此富 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这般的神奇壮丽、古老悠久,又丰富多彩, 得天独厚。古往今来,这种文化孕育不少诗歌佳作,历史上写三 峡文化的诗歌很多,杜甫在夔州几年留下了400多首有关夔州和 峡的诗,几乎占全部杜诗的三分之一。刘禹锡更是在三峡民歌 的基础上,成功的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竹枝词”,李白一首《朝 发白帝城》千古绝唱。今天的诗人特别是三峡诗人中,更是情系 三峡,豪情勃发,写出了更多的关于三峡的佳篇秀句,老刀不老, 青年辈出,涌现大批杰出的中青年诗人,以冉晓光为其代表。 是东北的宋海泉、何兆轮等,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刊《乡土 诗人》为主要园地,发展了一大批乡土诗的创作者,同时,他们 以东北地区的乡土人情和地域风光为主要表现对象,创作了大批 朴实无华的乡土诗歌。此外,河北的刘章、刘向东父子,四川的 白连春、鲜知知,陕西的耿翔,江西的吴川梅,山东的黄河派诗 人塞风、桑恒昌,贵州的李发模和甘肃高凯的“陇乡土诗 创作观念的新。和传统的乡土诗相比,新乡土诗不再是站在 单一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生活,而是把乡村的人和自然万物作为 他们关照的生活,发掘美的视点和支点,在这里,乡村中的人性 美和自然美成了一杠标尺,用以衡量人世间的善恶美丑。源于乡 村生活,但又为现代生活所关照。与众多新时代乡土诗人一样
力量当这种潜意识成为本能,潜意识化为下意识,那就是一种深 入血液、骨髓的深刻剧疼。正是这种无法解救同时是一心向往的 剧痛,使乡土诗人从文化乡愁层面开始解悟,不应仅仅停留这种 切肤之痛的一瞬,而要上升家园意识的认知。家园意识的提升, 划清了 90 年代与前此乡土诗的重大区别。惟其如此,也使乡土诗 在整个八十年流程中,拥有最终走向成熟的可靠路标。家园,成 了乡土诗人最后的堡垒和最高的精神指向。 90 年代,新乡土诗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其理论触点有三种 延伸。一是 1987 年以湖南为代表“新乡土诗”的崛起,其代表人 物是江堤、彭国梁、陈惠芳。这种诗歌基本属于“农耕式庆典” 诗歌,以家园和乡愁为两大母题展开心灵的歌吟。这类诗歌出现 大量的“家园”、“土地”、“麦子”、“水稻”、“玉米”、 “粮食”、“太阳”等乡土意象,其宗旨是回归本土,回归母体, 回归民俗。二是三峡诗人,三峡诗歌无疑都是三峡文化的产物。 三峡的山水、田园和在这片土地养育创造的三峡文化,是如此富 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这般的神奇壮丽、古老悠久,又丰富多彩, 得天独厚。古往今来,这种文化孕育不少诗歌佳作,历史上写三 峡文化的诗歌很多,杜甫在夔州几年留下了 400 多首有关夔州和 三峡的诗,几乎占全部杜诗的三分之一。刘禹锡更是在三峡民歌 的基础上,成功的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竹枝词”,李白一首《朝 发白帝城》千古绝唱。今天的诗人特别是三峡诗人中,更是情系 三峡,豪情勃发,写出了更多的关于三峡的佳篇秀句,老刀不老, 青年辈出,涌现大批杰出的中青年诗人,以冉晓光为其代表。三 是东北的宋海泉、何兆轮等,以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刊《乡土 诗人》为主要园地,发展了一大批乡土诗的创作者,同时,他们 以东北地区的乡土人情和地域风光为主要表现对象,创作了大批 朴实无华的乡土诗歌。此外,河北的刘章、刘向东父子,四川的 白连春、鲜知知,陕西的耿翔,江西的吴川梅,山东的黄河派诗 人塞风、桑恒昌,贵州的李发模和甘肃高凯的“陇乡土诗”。 创作观念的新。和传统的乡土诗相比,新乡土诗不再是站在 单一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生活,而是把乡村的人和自然万物作为 他们关照的生活,发掘美的视点和支点,在这里,乡村中的人性 美和自然美成了一杠标尺,用以衡量人世间的善恶美丑。源于乡 村生活,但又为现代生活所关照。与众多新时代乡土诗人一样
唐诗肉体游离于乡村,灵魂回归乡村。 早在十八世纪,当文明进步露出它辉煌的曙光时,启蒙先驱 卢梭就警告说:文明与科技同样也会毁掉人类精神的宝藏,他提 出著名的“回归自然”的口号。现在,人们完全处在都市硕大无 朋的水泥空间,处在电子计算机亿次/秒的速率中,无不感到一种 愈来愈重的精神压迫与畸化。被土地和大自然悬离的空茫、焦虑、 莫名躁动、无力感、漂泊、无家可归的困惑,引诱人们向往一种 坚硬、踏实、永久的精神居所。乡村中的麦地、村庄里的护河、 大堆大堆的秸杆、磨尖的锄把、镰刀、向日葵、瓷碗乃至麦粒, 亦变成了小小的精神寓托之所。这些都不约而同沟起他们对一种 叫做“家园”的总体精神形态的向往与追寻。“新乡土诗的本质 指向,是人类生命的永恒家园,是精神处于悬置状态的现代人类 对劳动者与大自然化合状态中呈现出来的健康、朴素美感的追求 是的,是追求,而不是回归”。● 唐诗与他的诗歌内容 唐诗不是唐代之诗,唐诗是一位诗人,一位现代诗人。唐诗 本名唐得荣。20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农村,生活在重庆郊区,写诗 多年。90年代初移居城市。像每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现代作家 样,对于城乡之间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 差距,唐诗有很深的感受。城市富有,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却对 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异化;乡村贫穷,是原始文明的象征,却容易 使人窥见人类善良的本真。一个物质,一个精神,这两极之间有 时甚至如水火般互不相容。这种矛盾的心理纠结,虽然说明了他 城市人的身份,但毕竟牵动了乡情,反而认为城市人应加深对农 村的理解。因而,不难理解唐诗笔下为何大量“乡土情结”的诗 性书写的作品。 从19%6年出版的《走向那棵树》,到2002年出版的《花朵还 未走到秋天》,时间已跨过了世纪之门,唐诗在诗艺探索上保持着 自己的主要特色,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吕进先生说,唐诗已经 走出唐诗,唐诗又始终是唐诗。其思想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唐诗肉体游离于乡村,灵魂回归乡村。 早在十八世纪,当文明进步露出它辉煌的曙光时,启蒙先驱 卢梭就警告说:文明与科技同样也会毁掉人类精神的宝藏,他提 出著名的“回归自然”的口号。现在,人们完全处在都市硕大无 朋的水泥空间,处在电子计算机亿次/秒的速率中,无不感到一种 愈来愈重的精神压迫与畸化。被土地和大自然悬离的空茫、焦虑、 莫名躁动、无力感、漂泊、无家可归的困惑,引诱人们向往一种 坚硬、踏实、永久的精神居所。乡村中的麦地、村庄里的护河、 大堆大堆的秸杆、磨尖的锄把、镰刀、向日葵、瓷碗乃至麦粒, 亦变成了小小的精神寓托之所。这些都不约而同沟起他们对一种 叫做“家园”的总体精神形态的向往与追寻。“新乡土诗的本质 指向,是人类生命的永恒家园,是精神处于悬置状态的现代人类 对劳动者与大自然化合状态中呈现出来的健康、朴素美感的追求。 是的,是追求,而不是回归”。● 二、 唐诗 与 他的诗歌内容 唐诗不是唐代之诗,唐诗是一位诗人,一位现代诗人。唐诗 , 本名唐得荣。20 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农村,生活在重庆郊区,写诗 多年。90 年代初移居城市。像每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现代作家一 样,对于城乡之间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 差距,唐诗有很深的感受。城市富有,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却对 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异化;乡村贫穷,是原始文明的象征,却容易 使人窥见人类善良的本真。一个物质,一个精神,这两极之间有 时甚至如水火般互不相容。这种矛盾的心理纠结,虽然说明了他 城市人的身份,但毕竟牵动了乡情,反而认为城市人应加深对农 村的理解。因而,不难理解唐诗笔下为何大量“乡土情结”的诗 性书写的作品。 从 1996 年出版的《走向那棵树》,到 2002 年出版的《花朵还 未走到秋天》,时间已跨过了世纪之门,唐诗在诗艺探索上保持着 自己的主要特色,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吕进先生说,唐诗已经 走出唐诗,唐诗又始终是唐诗。其思想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描绘,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评价及其态度, 含有较浓厚的生活哲理。唐诗作品的题材大多与农村生活有关, 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抒发的大都是由具体时间生发的情感 感情纯真,充满向往。这与唐诗严肃、认真而真诚的生活态度和 创作态度不无关联。比如《小村》一诗中写道:“水牛憨厚的瞳孔 ∥将小村定格在勤劳里∥水牛从不挑食的嘴巴/总反刍着小村 的希望/村的翘望中/木犁成了小村的月亮/尽量把小村的希 望绷得很圆很圆∥就这样小村/随手播进地里的鞭子/长 出了一个绿茸茸的春天”篇幅不长,却出自真心。“唐诗对农村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深的爱情,那是缘于他的生活经历,也形成 了他的生命底色。”31 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但不少人变得自私了,不愿 也不敢见义勇为。诗人呼吁美德,鞭挞丑行,他想把颠倒了是非 颠倒过来,让人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非 这就是《错位》中所指出的: 诚实躲到了牌桌下/欺诈常常拿着三个A/赢钱的赌徒装 错了口袋/贏了依然一贫如洗/太阳与月亮交换了位置/风 儿乱敲紧闭的门 又如《藏不住秘密的树》,从一棵不会说话的树泄露童年的秘 密而旁及人类社会没有秘密而言;《花瓶中的花》是独特的葬花词 《地震》又影射到人类心灵可怕的地震;《喜欢站在低处的水》写 出了弱势群体站起后的高大;《胆小的河水》把童年打水漂的体验 重新挖掘,引申出“不向人心的河流/抛掷石头一样的东西 那样真诚的自白;《独自面对黑暗的路灯》把路灯想象成一把明亮 的斧头,只身面对黑暗,类似孤胆英雄。唐诗从最普通平凡的生 活中开掘出诗境和哲思,在艺术上有了新的探索
1.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描绘,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评价及其态度, 含有较浓厚的生活哲理。唐诗作品的题材大多与农村生活有关, 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抒发的大都是由具体时间生发的情感, 感情纯真,充满向往。这与唐诗严肃、认真而真诚的生活态度和 创作态度不无关联。比如《小村》一诗中写道:“水牛憨厚的瞳孔 // 将小村定格在勤劳里 // 水牛从不挑食的嘴巴 / 总反刍着小村 的希望 / 村的翘望中 / 木犁成了小村的月亮 / 尽量把小村的希 望绷得很圆很圆 // 就这样 小村 / 随手播进地里的鞭子 / 长 出了一个绿茸茸的春天 ”篇幅不长,却出自真心。“唐诗对农村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深的爱情,那是缘于他的生活经历,也形成 了他的生命底色。”[ 3 ] 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但不少人变得自私了,不愿 也不敢见义勇为。诗人呼吁美德,鞭挞丑行,他想把颠倒了是非 颠倒过来,让人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非”。 这就是《错位》中所指出的: “诚实躲到了牌桌下/欺诈常常拿着三个 A/赢钱的赌徒装 错了口袋/ 赢了 依然一贫如洗/太阳与月亮交换了位置/风 儿乱敲紧闭的门” 又如《藏不住秘密的树》,从一棵不会说话的树泄露童年的秘 密而旁及人类社会没有秘密而言;《花瓶中的花》是独特的葬花词; 《地震》又影射到人类心灵可怕的地震;《喜欢站在低处的水》写 出了弱势群体站起后的高大;《胆小的河水》把童年打水漂的体验 重新挖掘,引申出“不向人心的河流 / 抛掷石头一样的东西 ” 那样真诚的自白;《独自面对黑暗的路灯》把路灯想象成一把明亮 的斧头,只身面对黑暗,类似孤胆英雄。唐诗从最普通平凡的生 活中开掘出诗境和哲思,在艺术上有了新的探索
2对乡村的眷恋与出走和对城市的反抗与向往,表现“两栖 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这一类诗歌在唐诗作品中占很大比重 唐诗首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然后才是一位诗人。在艺术创造里, 记忆是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它从过去经验体验而来,并能唤起 感觉、触发想象力。瑞恰兹(Ⅰ.A. Richards,1893--1979)指 出 每个经力过的刺激都留下一个印泥、一道痕迹,日后它回 重现,并在意识和行为上起着它的一分作用。我们行为之具有系 统和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所致。我们有能力通过经验去认知, 说明它确实介入…不存在任何种不介入记忆的精神活动。" 唐诗的诗总在有意识的描写着乡村的题材,这不仅因为他曾 有着乡村的经历。在现实环境中,我们往往忽略一些情感的表达 方式。但唐诗情感中却饱涨着乡村的爱和对民风人情的向往。关 于农村,关于农民,是唐诗笔下最动人的篇章。父亲,乡下大哥, 镰刀,水稻,玉米,都是十分动人的意象,在《怀念镰刀》一诗, 则更为诗意地解开了唐诗所有的身份密码:“至今我还怀念/镰 刀清芬的口吻就像/怀念祖母的簪子/簪子身边一爿细弯细 弯的月牙∥我喜爱镰刀收割麦子的动作/镰刀跨步向前/时 光唰唰发响麦子/就像爱情大片大片的倒伏/这种激情这 种速度/使我一身弓着身子也觉幸福……如今束手无寸铁惟 有/镰刀的身影和影子在灵魂的村庄/把我永久照耀”。可以 说,乡村背景是他永远也抹不去的烙印,因为他是“循着城市鲜 艳的光芒,沿着朴素的蝉声,扛着金黄的葵花,从偏僻的农村向 中心的它走去”。但他并没有想抹去它的念头,而是“依着乡村背 景,面对繁华闹市,主持着灵魂的圣餐”。(《后记我的思想》) 唐诗的这种深厚的乡村经验,让他在面对村庄的时候得心应 手,而在城市接触中就不那么亲密了,而是几分不适,几分陌生, 几分抗拒。这可以从他的纯粹以城市为话题的诗中得到佐证,如 《在陌生的城市》、《努力怀想软和的人心》、《城里的诚实》等等 请看他是怎样写城里的人心的:
2.对乡村的眷恋与出走和对城市的反抗与向往,表现“两栖 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这一类诗歌在唐诗作品中占很大比重。 唐诗首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然后才是一位诗人。在艺术创造里, 记忆是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它从过去经验体验而来,并能唤起 感觉、触发想象力。瑞恰兹(I .A. Richards,1893——1979)指 出: “每个经力过的刺激都留下一个印泥、一道痕迹,日后它回 重现,并在意识和行为上起着它的一分作用。我们行为之具有系 统和组织,是由过去的经验所致。我们有能力通过经验去认知, 说明它确实介入……不存在任何一种不介入记忆的精神活动。”[ 4 ] 唐诗的诗总在有意识的描写着乡村的题材,这不仅因为他曾 有着乡村的经历。在现实环境中,我们往往忽略一些情感的表达 方式。但唐诗情感中却饱涨着乡村的爱和对民风人情的向往。关 于农村,关于农民,是唐诗笔下最动人的篇章。父亲,乡下大哥, 镰刀,水稻,玉米,都是十分动人的意象,在《怀念镰刀》一诗, 则更为诗意地解开了唐诗所有的身份密码:“至今我还怀念 / 镰 刀清芬的口吻 就像 / 怀念祖母的簪子 / 簪子身边一爿细弯细 弯的月牙 // 我喜爱镰刀收割麦子的动作 / 镰刀跨步向前 / 时 光唰唰发响 麦子 / 就像爱情大片大片的倒伏 / 这种激情 这 种速度 / 使我一身弓着身子也觉幸福……如今束手无寸铁 惟 有 / 镰刀的身影和影子 在灵魂的村庄 / 把我永久照耀”。可以 说,乡村背景是他永远也抹不去的烙印,因为他是“循着城市鲜 艳的光芒,沿着朴素的蝉声,扛着金黄的葵花,从偏僻的农村向 中心的它走去”。但他并没有想抹去它的念头,而是“依着乡村背 景,面对繁华闹市,主持着灵魂的圣餐”。(《后记 我的思想》) 唐诗的这种深厚的乡村经验,让他在面对村庄的时候得心应 手,而在城市接触中就不那么亲密了,而是几分不适,几分陌生, 几分抗拒。这可以从他的纯粹以城市为话题的诗中得到佐证,如 《在陌生的城市》、《努力怀想软和的人心》、《城里的诚实》等等。 请看他是怎样写城里的人心的:
城里的人心变成了水泥/冰冷生硬/对于落水的孩子对 于遭抢的少女/麻木不仁毫不动摇/我读不懂/城市花花绿绿 的表情 在城里,唐诗感觉到的: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除了寂寞还是 寂寞。这并不等于说,唐诗完全拒斥着城市,虽然对乡村有着深 深的眷恋之情,也不无对城市的向往。这种变化不单纯是为了生 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更高的艺术追求。唐诗在《花朵还未走 到秋天后记》里详细地述说了他的这种情怀:“我与城市为友 我与城市中那扇最高的窗户为仇。”为什么呢?因为“那扇最高的 窗户,像诗歌的眼睛。它引诱我,蛊惑我,怂勇我,让我热爱高 处”。“我想达到那扇窗户,我想在那扇窗户中拥抱诗神。但我上 楼有路,却入户无门。我只能在高楼下仰望,我只能在仰望中心 生怨恨,我只能在怨恨中品味一种特殊的甜蜜。” 3对劳动者的歌咏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并写出了他们的勤 劳和反抗。爱憎分明在唐诗诗作中体现较为明显。对劳动者一类 的父亲、乡村石匠、卖豆腐的姑娘、筑路工人、雷锋、铁人王进 喜和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热情讴歌和赞扬。比如《父亲有好多 种病》 在屋后老核桃树风中的咳嗽/父亲你身上有红高粱发烧 是的颜色/有水稻灌浆是胀感/当我看到你发青的脸色/我感 到我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 诗人在诗中还写道了他父亲“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 /有笋子出土的压抑/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
“城里的人心变成了水泥/冰冷生硬/对于落水的孩子 对 于遭抢的少女/麻木不仁 毫不动摇/我读不懂/城市花花绿绿 的表情” 在城里,唐诗感觉到的:除了孤独还是孤独,除了寂寞还是 寂寞。这并不等于说,唐诗完全拒斥着城市,虽然对乡村有着深 深的眷恋之情,也不无对城市的向往。这种变化不单纯是为了生 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更高的艺术追求。唐诗在《花朵还未走 到秋天 后记》里详细地述说了他的这种情怀:“我与城市为友, 我与城市中那扇最高的窗户为仇。”为什么呢?因为“那扇最高的 窗户,像诗歌的眼睛。它引诱我,蛊惑我,怂勇我,让我热爱高 处”。“我想达到那扇窗户,我想在那扇窗户中拥抱诗神。但我上 楼有路,却入户无门。我只能在高楼下仰望,我只能在仰望中心 生怨恨,我只能在怨恨中品味一种特殊的甜蜜。” 3.对劳动者的歌咏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并写出了他们的勤 劳和反抗。爱憎分明在唐诗诗作中体现较为明显。对劳动者一类 的父亲、乡村石匠、卖豆腐的姑娘、筑路工人、雷锋、铁人王进 喜和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热情讴歌和赞扬。比如《父亲有好多 种病》: “在屋后老核桃树风中的咳嗽/父亲 你身上有红高粱发烧 是的颜色/有水稻灌浆是胀感 /当我看到你发青的脸色/我感 到 我遍体的石头都在疼痛” 诗人在诗中还写道了他父亲“身上有松树常患不愈的关节炎 / 有笋子出土的压抑 / 有从犁头那里得来的弓背走路的姿势
父亲的病与他生生不息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了,不分彼此。唐诗 对父亲的爱,在不着一个“爱”字的诗中,得到了最好的见证与 表述。唐诗把握着费孝通所指的乡土世界中人与人相处,特别是 亲人相处的特点: 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 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 的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 而对强暴乡下大哥女儿的乡长、纵容干坏事的狗、躲到水里 不敢出声的青蛙和“装着害羞摸样”的含羞草给予了极大的愤怒 与辛辣的讽刺。《青蛙》写像青蛙一样的小人不敢面对面的“交锋 而习惯于在暗地里胡乱吹嘘、颠倒是非。唐诗在写《桥》时与常 人思维迥异,不是赞美桥的功用,而是反起道而行之,揭露它是 通向人心叵测的罪证。“没你/人们到不了彼岸∥有你/人们 学会了践踏忠良”简洁明了,含义深远。 对“没关门就出去”的独身女人、“一身没有住过这么漂亮房 子”的梅二爷,“抱起小孙子躲到小茅屋里不敢出来”的姨婆和赌 鬼黄四娃弱小群体表示深深的冋情。在《姨婆》一诗中,描写女 主人公生死前后,六个儿子和儿媳对姨婆的不同态度,鞭挞了人 性的丑恶。“你为什么一个人/挑水煮饭洗衣喂猪/为什么 个人住在村子里/最窄最暗最破的小茅屋/一盏油灯见 到风就站不稳身子”生前不仅饱受着物质上的艰苦,而且还要承 担来自六个儿子儿媳的精神压力 这是村子的法律/每个老人都有带孙子的义务/你总是 轮流带六个儿子的儿子你的孙子/要是哪天没带哪天就会有 个儿子阴起一个脸′媳妇气冲冲地嘀咕老不死的又偏了心 每次你都像做错了似的/抱起小孙子躲到小茅屋里不敢出来
父亲的病与他生生不息相关的事物连在一起了,不分彼此。唐诗 对父亲的爱,在不着一个“爱”字的诗中,得到了最好的见证与 表述。唐诗把握着费孝通所指的乡土世界中人与人相处,特别是 亲人相处的特点: “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在一个地方生下 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 的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 [ 5 ] 而对强暴乡下大哥女儿的乡长、纵容干坏事的狗、躲到水里 不敢出声的青蛙和“装着害羞摸样”的含羞草给予了极大的愤怒 与辛辣的讽刺。《青蛙》写像青蛙一样的小人不敢面对面的“交锋”, 而习惯于在暗地里胡乱吹嘘、颠倒是非。唐诗在写《桥》时与常 人思维迥异,不是赞美桥的功用,而是反起道而行之,揭露它是 通向人心叵测的罪证。“没你 / 人们到不了彼岸 // 有你 / 人们 学会了践踏忠良”简洁明了,含义深远。 对“没关门就出去”的独身女人、“一身没有住过这么漂亮房 子”的梅二爷,“抱起小孙子躲到小茅屋里不敢出来”的姨婆和赌 鬼黄四娃弱小群体表示深深的同情。在《姨婆》一诗中,描写女 主人公生死前后,六个儿子和儿媳对姨婆的不同态度,鞭挞了人 性的丑恶。“你为什么一个人 / 挑水 煮饭 洗衣 喂猪 / 为什么 一个人住在村子里 / 最窄 最暗 最破的小茅屋 / 一盏油灯 见 到风就站不稳身子”生前不仅饱受着物质上的艰苦,而且还要承 担来自六个儿子儿媳的精神压力: “这是村子的法律 / 每个老人都有带孙子的义务 / 你总是 轮流带六个儿子的儿子你的孙子 / 要是哪天没带 哪天就会有 个儿子阴起一个脸 / 媳妇气冲冲地嘀咕 老不死的又偏了心 / 每次你都像做错了似的 / 抱起小孙子躲到小茅屋里不敢出来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观察和思辩力。诗既在人生 之中,又在人生之外;既与同时代人亲密无间,又比同时代更敏 感、更深入、更睿智。生活的外装被脱去了。“优秀的诗人是具备 多种品质的:他是哲学家,他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他能从微小的言行中揭示人的本质;他是社会学家,他对社会的 方方面面都很了解,并能从社会的现象里提炼出生存的种种问题, 同时找出症结,开出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方;他是艺术家,他不仅 懂得诗化人生,更懂得寻找人生的诗意。”6从唐诗的诗作里, 可以看出,唐诗是身怀多种素质,心兼多种职能的诗人,他的诗, 从自我到自然,从自然到社会,从社会到内心;有时是沉思,有 时是歌唱;有时笔调温柔,有时语言犀利。可以说,唐诗的诗是 美与爱,善与真的共同体。 唐诗乡土诗的艺术特色 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相契合,唐诗揭示的是一种内 涵丰富的“乡村体验”,此种乡村经验与诗人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 存在紧密的关联,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力量。他把自己视作 个“闯出了重重叠叠的十万大山的村庄的儿子”(《村庄的儿 子》)。这种对自己身份的命名与指认既是社会学意义的,同时也 是诗学意义上的。由此,唐诗身上浓郁的“乡村情结”获得了内 在的规定,并相应地为全部作品的思想情绪规定了一个总体性的 方向与基调。 唐诗是一位严谨的“现实主义诗人”,[7在诗艺上独具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作风格的多元化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人生的观察和思辩力。诗既在人生 之中,又在人生之外;既与同时代人亲密无间,又比同时代更敏 感、更深入、更睿智。生活的外装被脱去了。“优秀的诗人是具备 多种品质的:他是哲学家,他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他能从微小的言行中揭示人的本质;他是社会学家,他对社会的 方方面面都很了解,并能从社会的现象里提炼出生存的种种问题, 同时找出症结,开出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方;他是艺术家,他不仅 懂得诗化人生,更懂得寻找人生的诗意。”[ 6 ]从唐诗的诗作里, 可以看出,唐诗是身怀多种素质,心兼多种职能的诗人,他的诗, 从自我到自然,从自然到社会,从社会到内心;有时是沉思,有 时是歌唱;有时笔调温柔,有时语言犀利。可以说,唐诗的诗是 美与爱,善与真的共同体。 三. 唐诗乡土诗的艺术特色 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相契合,唐诗揭示的是一种内 涵丰富的“乡村体验”,此种乡村经验与诗人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 存在紧密的关联,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力量。他把自己视作 一个“闯出了重重叠叠的十万大山的村庄的儿子”(《村庄的儿 子》)。这种对自己身份的命名与指认既是社会学意义的,同时也 是诗学意义上的。由此,唐诗身上浓郁的“乡村情结”获得了内 在的规定,并相应地为全部作品的思想情绪规定了一个总体性的 方向与基调。 唐诗是一位严谨的“现实主义诗人”,[7] 在诗艺上独具特色。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作风格的多元化
乡土诗歌在90年代,已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时期和新时期初 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创作队伍的年轻化和诗人创作观念的更 新以及他们对生活艺术的独特审视。诗歌风格与内涵多姿多彩 传统与现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与抒情互相融合,使乡 土诗歌成了丰富多彩的园地。唐诗乡土诗的生长土壤和环境正在 此 采用“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为辅”的表现手法。可以说, 唐诗全部诗作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现实主义作品。诗人主张诗歌 必须直面现实,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获得诗的灵感进行创作,否则 诗歌就是苍白无力的、虚幻的。“诗歌的土地不是尖刀上的花朵/ 断流的河床/诗歌的土地/蔑视老鼠藏身的天堂”。这是唐诗在 《诗歌的土地》中发表的对诗歌与生活、现实关系的见解。尖刀 上的花朵和断流的河床无疑都是生命可言的意象,“老鼠藏身的天 堂”其实是自欺欺人、无视现实残酷的形象化述说。唐诗认为“他 空旷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粒大米的影子”,他之所以发现这细小的 伟大是因为打量了这粒大米,他承认自己依着的是乡村的背景, 并且发现了一系列生动的来自生活中的意象,比如玉米,水稻, 灯盏等。而在一些作品中,则表现为另一种倾向,如《李白》、《诗 歌的土地》及《我的头撞在……》。唐诗心目中的偶像是李白,他 十分敬佩李白“磅礴的灵感,浪漫的想象,崇高的意象”。在《后 记:我的诗想》中,唐诗说道:“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像两朵高 空的白云,向我冉冉飘来。” 在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中,进行“纵向开掘和横向移 植”。8在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时,唐诗经过认真思索,有所取 舍,有所创新。从唐诗的诗作中,既可看到用传统写作的痕迹 也有现代创作的笔法。基于此,唐诗与传统的关系是一种脐带的 关系。在《唐诗居住的这座城市》中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楼房穿着孕妇的花衣′挥舞广告牌的手掌/欢迎唐诗诗 意的目光′轻轻抚摩广场宽宽的胎盘/而那长长的街道/就 像长长的脐带把唐诗与诗歌的胎儿/紧紧相连ˆ
乡土诗歌在 90 年代,已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时期和新时期初 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创作队伍的年轻化和诗人创作观念的更 新以及他们对生活艺术的独特审视。诗歌风格与内涵多姿多彩, 传统与现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与抒情互相融合,使乡 土诗歌成了丰富多彩的园地。唐诗乡土诗的生长土壤和环境正在 此。 采用“现实主义为主,浪漫主义为辅”的表现手法。可以说, 唐诗全部诗作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现实主义作品。诗人主张诗歌 必须直面现实,在现实的生活中去获得诗的灵感进行创作,否则 诗歌就是苍白无力的、虚幻的。“诗歌的土地不是尖刀上的花朵 / 断流的河床 / 诗歌的土地 / 蔑视老鼠藏身的天堂”。这是唐诗在 《诗歌的土地》中发表的对诗歌与生活、现实关系的见解。尖刀 上的花朵和断流的河床无疑都是生命可言的意象,“老鼠藏身的天 堂”其实是自欺欺人、无视现实残酷的形象化述说。唐诗认为“他 空旷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粒大米的影子”,他之所以发现这细小的 伟大是因为打量了这粒大米,他承认自己依着的是乡村的背景, 并且发现了一系列生动的来自生活中的意象,比如玉米,水稻, 灯盏等。而在一些作品中,则表现为另一种倾向,如《李白》、《诗 歌的土地》及《我的头撞在……》。唐诗心目中的偶像是李白,他 十分敬佩李白“磅礴的灵感,浪漫的想象,崇高的意象”。在《后 记:我的诗想》中,唐诗说道:“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像两朵高 空的白云,向我冉冉飘来。” 在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中,进行“纵向开掘和横向移 植”。[ 8 ]在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时,唐诗经过认真思索,有所取 舍,有所创新。从唐诗的诗作中,既可看到用传统写作的痕迹, 也有现代创作的笔法。基于此,唐诗与传统的关系是一种脐带的 关系。在《唐诗居住的这座城市》中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楼房穿着孕妇的花衣 / 挥舞广告牌的手掌 / 欢迎唐诗诗 意的目光 / 轻轻抚摩广场宽宽的胎盘 / 而那长长的街道 / 就 像长长的脐带把唐诗与诗歌的胎儿 / 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