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 会贯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 、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 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 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 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 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 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 会贯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 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 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 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 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 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 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 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参考: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 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 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 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参考: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 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 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 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
二 、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 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 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参考: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 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 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 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参考: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 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 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 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
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 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 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 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 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 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 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 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作业: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 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 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 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 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 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 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 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作业: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步骤: 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 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 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 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 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 涵和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 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 爱情诗 B 闺怨诗 C 行卷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 “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 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 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 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 涵和主旨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 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 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 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 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 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 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 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 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 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 民愤)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 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 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 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 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 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 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 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 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 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 民愤)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 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 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 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 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通过李隆基晩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 苦果自尝。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 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 情的追求和向往。 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 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 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 深切同情,且更偏重于后者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睹物思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离死别) 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 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悠情思、绵绵长恨。 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长恨) 3、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 讽喻说: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 苦果自尝。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爱情说:把唐玄宗当凡人写。 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 情的追求和向往。 讽刺不是主旨,这一爱情悲剧才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 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双重主题说:既是皇帝又是凡人。 一方面讽刺他们荒淫无度,一方面对其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 深切同情,且更偏重于后者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 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 的长恨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 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 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②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 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 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 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 ③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 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 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 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 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 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 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 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 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 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 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 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 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补充资料 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降生于西蜀。21 年之后,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宫初见杨玉环而为其姿质丰艳,倩盼警颖,举止闲冶 所倾倒,立即度为女道士,居住太真宫。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册封玉环为贵 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它竟是唐王朝由 盛到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既是那么哀艳动人,而又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 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 的长恨。 ①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 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 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 ②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 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 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 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 ③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 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 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 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 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 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 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 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 诗歌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长恨之因),后半部分用充 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 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诗歌形象地叙述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 个回旋惋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 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补充资料: 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 719 年),唐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降生于西蜀。21 年之后,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宫初见杨玉环而为其姿质丰艳,倩盼警颖,举止闲冶 所倾倒,立即度为女道士,居住太真宫。天宝四年(公元 745 年)册封玉环为贵 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它竟是唐王朝由 盛到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既是那么哀艳动人,而又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距离马嵬兵变、玉环缢死正好五十年, 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 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 《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 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 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 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 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 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 元九书》)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 序》)的文学创作主张,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 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 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 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 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过程 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本单元杜甫的一首诗 《蜀相》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距离马嵬兵变、玉环缢死正好五十年, 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 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 《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 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 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 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 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白居易,中唐著名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 元九书》)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 序》)的文学创作主张,和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 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 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 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 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本单元杜甫的一首诗 《蜀相》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
诵读指导:节奏与平仄(课后练习) 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 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 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 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 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深沉、叹倇、感伤的思想感情。 ⑧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 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 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⑨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参考: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 因此题为“蜀相”。另外,题为“蜀相”,更能引人沉思,抒发悲凉的情怀。以 诸葛亮之才,足以担当大任,但奋斗一生,也只是“蜀相”,而非“汉相”,凸 显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痛惜
① 诵读指导:节奏与平仄(课后练习) 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 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 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 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 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 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⑧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 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 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 ⑨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参考: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 因此题为“蜀相”。另外,题为“蜀相”,更能引人沉思,抒发悲凉的情怀。以 诸葛亮之才,足以担当大任,但奋斗一生,也只是“蜀相”,而非“汉相”,凸 显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痛惜
⑩0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 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两个字 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参考:“自”“空”二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表现的是一派大好 的春光。但对这盎然的春意,作者却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美好的春景,却 是徒然摆设,没有人来,只有作者独自凭吊伤怀,美好喧闹反而使这种不和谐的 冷清更加刺痛人心。真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全因这异常的不和谐的两个字, 使怀古思贤的悲怆之境界全出 ①D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 《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 含蓄深厚。从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静,而《蜀相》则满怀痛惜与悲 怆。这与作者的身世遭际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武侯庙》作者所不可企及的。 ①D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 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祠 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铺垫, 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③3本诗主旨:凭吊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040背诵全诗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同作者不同时期作品比较: 、陆游 1、比较陆游的《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的不同风格及原因 《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 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 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 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在当时的京城临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这种孤独寂 寞的心情,诗风清淡、婉丽。第三、第四两句,刻画出我国江南城市中的春景, 非常细致贴切,是当时被人传诵的名句
⑩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 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两个字 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参考:“自”“空”二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表现的是一派大好 的春光。但对这盎然的春意,作者却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美好的春景,却 是徒然摆设,没有人来,只有作者独自凭吊伤怀,美好喧闹反而使这种不和谐的 冷清更加刺痛人心。真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全因这异常的不和谐的两个字, 使怀古思贤的悲怆之境界全出。 ⑾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 《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 含蓄深厚。从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静,而《蜀相》则满怀痛惜与悲 怆。这与作者的身世遭际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武侯庙》作者所不可企及的。 ⑿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 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祠 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铺垫, 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⒀本诗主旨:凭吊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⒁背诵全诗。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同作者不同时期作品比较: 一、陆游 1、比较陆游的《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的不同风格及原因 《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 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 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 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在当时的京城临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这种孤独寂 寞的心情,诗风清淡、婉丽。第三、第四两句,刻画出我国江南城市中的春景, 非常细致贴切,是当时被人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