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 13、项羽本纪(节选) 一、作者筒介。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和文学家。父亲司马谈博学多识,在汉武帝前期任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 司马迁少年时代有机会阅读许多古代文献,“年十岁则诵古文”,又曾从经学大 师董仲舒学《春秋》,从著名学者孔安国学《尚书》,学问大有进步。他从20 岁起,南游江、淮,到过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地,考察过 他很注意采访古代的传说、历史,并考察山川形势与风土人情。元鼎五年(前 112),他奉命出使西南,历经今四川、云南;后来他又随汉武帝巡游、封禅,出 长城,跨九原(今内蒙古境内),抵东海。前后十余年的游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 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并深刻影响了他臧否史事、褒贬人物的思想观点,这对他 后来撰写《史记》很有帮助。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这时,他更有条件博览古籍,搜集史料。在其父司马谈积累大量史料的基础上, 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修纂史书。天汉二年(前99),名将李陵在与匈奴的作战 中,因失援被俘而投降匈奴,祸及亲族,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因而触怒汉武帝, 被捕入狱,并被处以“宫刑”(阉刑),蒙受奇耻大辱。他因为尚未完成史书的编 写,才没有自杀。他出狱后,任中书令(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隐 忍苟活”,继续编撰史书。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才完成这部历史巨著。他 从整理史料,到写定成书,大约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他的生平事迹,详见《史 记·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 司马迁的卒年,因没有确定的记载,所以无从查考。有学者推测,司马迁可能卒 于汉武帝末年,即公元前87年左右。 二、《史记》介绍。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全书由“本纪”12篇、“表”10 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五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 自序》中指出:“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在《报任安书》中也说: “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并没有说 出这部著作的名称。西汉末年的学者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一书中曾记载说: “太史公造书成,示东方朔。太史公者,皆东方朔所加也。”(见《史记·孝武 本纪》索隐引姚察说)1当时,司马迁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后,拿给东方朔看,东 方朔就在司马迁的书上题了《太史公》三字。汉代学者谈到这部书,只称《太史 公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或直称《太史公》,而没有人 称它为《史记》。《汉书·艺文志》也说:“《太史公》百三十篇。”不称《史 记》。后世省却《太史公记》四字的名称,成为《史记》的简称。从唐初学者修 《隋书·经籍志》以《史记》为书名以来,《史记》这一书名沿用至今已有一千 多年 《汉书·司马迁传》指出:“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司马迁的著作“而十篇缺,有录无书”。司马迁的原书 亡失《景帝本纪》、《今上本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 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等十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 13、项羽本纪(节选) 一、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 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和文学家。父亲司马谈博学多识,在汉武帝前期任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 司马迁少年时代有机会阅读许多古代文献,“年十岁则诵古文”,又曾从经学大 师董仲舒学《春秋》,从著名学者孔安国学《尚书》,学问大有进步。他从 20 岁起,南游江、淮,到过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地,考察过 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人的遗迹。在游历的过程中, 他很注意采访古代的传说、历史,并考察山川形势与风土人情。元鼎五年(前 112),他奉命出使西南,历经今四川、云南;后来他又随汉武帝巡游、封禅,出 长城,跨九原(今内蒙古境内),抵东海。前后十余年的游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 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并深刻影响了他臧否史事、褒贬人物的思想观点,这对他 后来撰写《史记》很有帮助。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司马谈去世。元封三年(前 108),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这时,他更有条件博览古籍,搜集史料。在其父司马谈积累大量史料的基础上, 于太初元年(前 104)开始修纂史书。天汉二年(前 99),名将李陵在与匈奴的作战 中,因失援被俘而投降匈奴,祸及亲族,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因而触怒汉武帝, 被捕入狱,并被处以“宫刑”(阉刑),蒙受奇耻大辱。他因为尚未完成史书的编 写,才没有自杀。他出狱后,任中书令(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隐 忍苟活”,继续编撰史书。大约在征和二年(前 91),才完成这部历史巨著。他 从整理史料,到写定成书,大约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他的生平事迹,详见《史 记·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 司马迁的卒年,因没有确定的记载,所以无从查考。有学者推测,司马迁可能卒 于汉武帝末年,即公元前 87 年左右。 二、《史记》介绍。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全书由“本纪”12 篇、“表”10 篇、“书”8 篇、世家”30 篇、“列传”70 篇五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 自序》中指出:“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在《报任安书》中也说: “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并没有说 出这部著作的名称。西汉末年的学者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一书中曾记载说: “太史公造书成,示东方朔。太史公者,皆东方朔所加也。”(见《史记·孝武 本纪》索隐引姚察说)l 当时,司马迁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后,拿给东方朔看,东 方朔就在司马迁的书上题了《太史公》三字。汉代学者谈到这部书,只称《太史 公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或直称《太史公》,而没有人 称它为《史记》。《汉书·艺文志》也说:“《太史公》百三十篇。”不称《史 记》。后世省却《太史公记》四字的名称,成为《史记》的简称。从唐初学者修 《隋书·经籍志》以《史记》为书名以来,《史记》这一书名沿用至今已有一千 多年。 《汉书·司马迁传》指出:“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司马迁的著作“而十篇缺,有录无书”。司马迁的原书 亡失《景帝本纪》、《今上本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 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等十
篇,后来由西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作多篇。凡是褚少孙所补之作,都 冠以:“褚先生曰”以作区别 后人为《史记》作注释的主要有南朝宋代裴驷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 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 之间的大约三千年的历史。这部历史名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生活的概貌,保存了不少有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知识以及远古时代的历史传 说和神话。《史记》成功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人物 的活动,揭示了悠久的历史社会内容。《史记》善于概括历史事件,所写的事件 富有戏剧性;他善于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它寓论断于 叙事之中,叙事又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项羽本纪》介绍。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它以项羽一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展现了秦 末陈胜、吴广之后的农民起义以及楚汉战争的历史进程和结局,生动地塑造了项 羽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既肯定了项羽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秦王朝的巨大功绩, 又揭露了他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不任贤才,屠城杀降等过失 课文节选了《项羽本纪》中几个章节,包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 下悲歌”等内容。 四、课文分析。 《少怀壮志》叙述项羽胸怀大志,可分为两层。 从“项籍者,下相人也”到“皆已惮籍矣”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叙述项 羽的家世、才力和抱负。青年时代的项羽任武好勇,并已具有反秦意识。 从“秦二世元年七月”到“徇下县”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是:叙述项梁、项 籍响应陈涉起义,杀掉会稽郡守而举事的经过 【补充注释】 ①[字羽] 古人有名有字,男子的字是在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是男子在社会上的正 式用名。项羽,名籍,字羽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即, 副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强肯定,相当于“就是”。项燕,战国 时楚国末年的将军。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 大败楚军,虏走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反秦。第二年,王翦 率军攻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氏世代担任楚国的将军,受封于项邑,所以姓项。姓项氏,项燕的祖先姓什么 已失考,因为“封于项”,就用邑名为氏。“姓”与“氏”本有区别,战国后期 逐渐合一,所以称为“姓项氏” ④[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项籍少年时,学习文字,没有学成。少时,少年时。学书,学习文字,即认字写 字。书,指文字
篇,后来由西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作多篇。凡是褚少孙所补之作,都 冠以:“褚先生曰”以作区别。 后人为《史记》作注释的主要有南朝宋代裴驷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 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 之间的大约三千年的历史。这部历史名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生活的概貌,保存了不少有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知识以及远古时代的历史传 说和神话。《史记》成功地运用了纪传体的形式,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人物 的活动,揭示了悠久的历史社会内容。《史记》善于概括历史事件,所写的事件 富有戏剧性;他善于描写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它寓论断于 叙事之中,叙事又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项羽本纪》介绍。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它以项羽一生的战斗经历为中心,展现了秦 末陈胜、吴广之后的农民起义以及楚汉战争的历史进程和结局,生动地塑造了项 羽这个悲剧英雄的形象,既肯定了项羽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秦王朝的巨大功绩, 又揭露了他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不任贤才,屠城杀降等过失。 课文节选了《项羽本纪》中几个章节,包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 下悲歌”等内容。 四、课文分析。 《少怀壮志》叙述项羽胸怀大志,可分为两层。 从“项籍者,下相人也”到“皆已惮籍矣”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叙述项 羽的家世、才力和抱负。青年时代的项羽任武好勇,并已具有反秦意识。 从“秦二世元年七月”到“徇下县”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是:叙述项梁、项 籍响应陈涉起义,杀掉会稽郡守而举事的经过。 【补充注释】 ①[字羽] 古人有名有字,男子的字是在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是男子在社会上的正 式用名。项羽,名籍,字羽。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即, 副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强肯定,相当于“就是”。项燕,战国 时楚国末年的将军。秦始皇二十三年(前 224),秦国大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楚, 大败楚军,虏走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反秦。第二年,王翦 率军攻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氏世代担任楚国的将军,受封于项邑,所以姓项。姓项氏,项燕的祖先姓什么, 已失考,因为“封于项”,就用邑名为氏。“姓”与“氏”本有区别,战国后期 逐渐合一,所以称为“姓项氏”。 ④[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项籍少年时,学习文字,没有学成。少时,少年时。学书,学习文字,即认字写 字。书,指文字
⑤[学剑 指学习击剑等武艺。 ⑥[剑,一人敌,不足学] 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习。 ⑦[兵法] 治军作战的法则,即军事学 ⑧[略知其意] 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 ⑨[彼可取而代也] 他(秦始皇)的地位是可以夺过来由自己去替代的 ①[才气] 指才能、勇气。 D[惮] 畏惧。 D[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秦始皇少子胡亥。在位三年 3[亡在泽中] 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 040[居外待] 在外面等着。 5[门下] 指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等人。 6[谕以所为起大事 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谕,告诉,使知道。所为,代词“所”和介词 “为”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做某事的缘由或目的。起大事,举大事,指起义。 《叱咤风云》叙述项王在“楚汉相争”中的英勇善战,可分为三层 从“楚、汉久相持未决”到“汉王伤,走入成皋”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 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 皋 从“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到“闻之皆争下项王”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 是: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 下项王” 从“汉果数挑楚军战”到“尽走险阻”为第三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楚将曹咎违 背项王调度,引发汉楚汜水之战,汉军大败楚军。项王引兵而还。 【补充注释】 ①[楼烦] 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此文中指汉军中的楼烦战士。 ②[被甲] 穿上盔甲。被,通“披” ③[灌婴(?一前176)],汉代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年轻时以贩丝为业,后随 刘邦转战各地,平定天下,以功封侯 ④[彭越(?一前196)],汉代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前207年一度率千余人 追随刘邦,后又拥兵数万驻守在巨野(今山东巨野南)而无所归属,至前205年夏
⑤[学剑] 指学习击剑等武艺。 ⑥[剑,一人敌,不足学] 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习。 ⑦[兵法] 治军作战的法则,即军事学。 ⑧[略知其意] 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 ⑨[彼可取而代也] 他(秦始皇)的地位是可以夺过来由自己去替代的。 ⑩[才气] 指才能、勇气。 ⑾[惮] 畏惧。 ⑿[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 209 年。秦二世,秦始皇少子胡亥。在位三年。 ⒀[亡在泽中] 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 ⒁[居外待] 在外面等着。 ⒂[门下] 指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等人。 ⒃[谕以所为起大事] 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谕,告诉,使知道。所为,代词“所”和介词 “为”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做某事的缘由或目的。起大事,举大事,指起义。 《叱咤风云》叙述项王在“楚汉相争”中的英勇善战,可分为三层。 从“楚、汉久相持未决”到“汉王伤,走入成皋”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 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 皋。 从“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到“闻之皆争下项王”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 是: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 下项王”。 从“汉果数挑楚军战”到“尽走险阻”为第三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楚将曹咎违 背项王调度,引发汉楚汜水之战,汉军大败楚军。项王引兵而还。 【补充注释】 ①[楼烦] 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此文中指汉军中的楼烦战士。 ②[被甲] 穿上盔甲。被,通“披”。 ③[灌婴(?一前 176)],汉代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年轻时以贩丝为业,后随 刘邦转战各地,平定天下,以功封侯。 ④[彭越(?一前 196)],汉代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前 207 年一度率千余人 追随刘邦,后又拥兵数万驻守在巨野(今山东巨野南)而无所归属,至前 205 年夏
配合刘邦击楚,得魏地十余城,被封为魏王豹的相国。前202年与刘邦合兵击溃 项羽,被封为梁王。前196年因谋反被吕后所杀 ⑤[外黄令舍人儿] 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 ⑥[汜水]河名。在今河南荥阳附近。 《垓下悲歌》叙述项王兵败自刎的悲壮结局。可分为两层。 从“项王军壁垓下”到“如大王言”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描写了“楚汉 相争”中的最后一战一一垓下之战的情景,刻画了失败英雄项羽的愤激和悲哀及 他面临覆灭时的奋勇。 从“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到“乃自刎而死”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描 写项羽兵败后独骑逃至乌江边。他放弃渡江机会,悲壮自杀 【补充注释】 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项王军队包围了好几层。重,层。当时,有占据齐地的韩信, 占有魏地的彭越,占守寿春的汉将刘贾,背楚降汉的将领黥布、周殷一齐前来垓 下合围项王。 ②[四面皆楚歌] 汉兵及诸侯兵聚集垓下时,刘邦为涣散项羽军心,采纳张良的计策,故意派人夜 间在营地四周唱起楚地的歌谣。 ③[有美人名虞] 有位美人名叫“虞”。一说“虞”是姓。 ④[气盖世] 气概浩大,世上无人可及。 ⑤[上马骑] 上了马,跨坐在鞍上。骑,单乘称为“骑”。一说,“骑”字疑为衍文。《汉书。 项籍传》作“羽遂上马 ⑥[直夜] 趁着夜色。一说,直夜,中夜,半夜。(见李慈铭《史记札记》 ⑦[快战] 痛快地打一仗。一本作“决战” ⑧[骑皆伏曰]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伏,通“服”,佩服。 ⑨[亭长] 《汉书》颜师古注:“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秦汉 时制度,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是当时乡官 ①[江东] 指今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苏、安徽地区,与古代的“江西”相对。这是项羽起兵的 地方。 D[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纵,让步连词,即使。独,副 词,难道,与“纵”呼应,表反问。 2[以赐公] 把它送给您。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它,指马)
配合刘邦击楚,得魏地十余城,被封为魏王豹的相国。前 202 年与刘邦合兵击溃 项羽,被封为梁王。前 196 年因谋反被吕后所杀。 ⑤[外黄令舍人儿] 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 ⑥[汜水]河名。在今河南荥阳附近。 《垓下悲歌》叙述项王兵败自刎的悲壮结局。可分为两层。 从“项王军壁垓下”到“如大王言”为第一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描写了“楚汉 相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情景,刻画了失败英雄项羽的愤激和悲哀及 他面临覆灭时的奋勇。 从“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到“乃自刎而死”为第二层。这一层的意思是:描 写项羽兵败后独骑逃至乌江边。他放弃渡江机会,悲壮自杀。 【补充注释】 ①[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项王军队包围了好几层。重,层。当时,有占据齐地的韩信, 占有魏地的彭越,占守寿春的汉将刘贾,背楚降汉的将领黥布、周殷一齐前来垓 下合围项王。 ②[四面皆楚歌] 汉兵及诸侯兵聚集垓下时,刘邦为涣散项羽军心,采纳张良的计策,故意派人夜 间在营地四周唱起楚地的歌谣。 ③[有美人名虞] 有位美人名叫“虞”。一说“虞”是姓。 ④[气盖世] 气概浩大,世上无人可及。 ⑤[上马骑] 上了马,跨坐在鞍上。骑,单乘称为“骑”。一说,“骑”字疑为衍文。《汉书。 项籍传》作“羽遂上马”。 ⑥[直夜] 趁着夜色。一说,直夜,中夜,半夜。(见李慈铭《史记札记》) ⑦[快战] 痛快地打一仗。一本作“决战”。 ⑧[骑皆伏曰]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伏,通“服”,佩服。 ⑨[亭长] 《汉书》颜师古注:“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秦汉 时制度,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是当时乡官。 ⑩[江东] 指今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苏、安徽地区,与古代的“江西”相对。这是项羽起兵的 地方。 ⑾[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纵,让步连词,即使。独,副 词,难道,与“纵”呼应,表反问。 ⑿[以赐公] 把它送给您。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它,指马)
3[骑司马] 骑兵将领中的官名 040[面之] 面向项羽。一说是背向项羽,不敢正视。面,通“俪”(midn)。《汉书‘项籍传》: “马童面之。”注:“(颜)师古曰:面,谓背之不面向也。” 五、精华鉴赏 ①选材精当。《项羽本纪》是《史记》中人物传记的杰作。作者司马迁以宏大的 篇幅,细心的构思,描绘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的个性。项羽起兵八年, 身经七十余战,头绪繁多。司马迁却能从众多纷乱的历史事件中,选取最能体现 项羽个性的材料,来反映英雄的本色。就课文所选的三段内容而言,《少怀壮志》 选取项羽少年时学书、学剑、学兵法的态度及见到秦始皇时的言论等材料,以突 出表现项羽的胸怀大志;《叱咤风云》选取项羽与汉军、汉王交战的材料,以体 现项羽的英勇善战;《垓下悲歌》选取项王慷慨悲歌,为部下“快战”,最后自 刎乌江的材料,典型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本色。 ②对比鲜明。以汉军将士之惊恐以衬托项羽之英雄形象。在《叱咤风云》一段中, 汉军有“善骑射者楼烦”,遇上项王“被甲持戟挑战”时,“项王嗔目叱之,楼 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人壁,不敢复出”;在《垓下悲歌》一段中,项 王面对汉军的重重围困,无所畏惧,“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汉军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嗅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两 者对照分明,有助于塑造项羽的形象。 ③语言生动,富有个性。项羽少年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面对 叔父项梁的恼怒,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万人敌!”这几句话充分反映了项羽的性格。在看见秦始皇出游事,项羽脱口而 出:“彼可取而代也!”这可看出项羽的胸怀大志。项王在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之前,三次说到“天之亡我”,这表明他至死尚未认识到自己悲剧原因之所在 六、参考译文。 少怀壮志 项籍是下相人,表字叫羽。刚开始起义时,才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叫项梁,项 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项氏 世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受封于项邑,所以姓项氏。 项籍少年的时候,先学习文字,还没有学成,就丢弃不学了;又去学习击剑等武 艺,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文字足以记载姓名就行了;剑术, 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一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于是项 梁就给项籍传授治军作战的兵法知识。项籍非常髙兴,但他只大致了解兵法的意 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秦始皇巡游会稽郡,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的地位 我可取而代之!”项梁急忙用手掩盖项籍的口,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 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气能够两手举起大 的铜鼎,才能、勇气超出常人,即使是吴地中部一带的子弟,都已畏惧项籍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那年九月,会稽郡的郡守对项梁说: “江西一带都已经造反了,这也是天意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 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想起兵,让您和桓楚共同统率。”这时桓
⒀[骑司马] 骑兵将领中的官名。 ⒁[面之] 面向项羽。一说是背向项羽,不敢正视。面,通“俪”(miǎn)。《汉书‘项籍传》: “马童面之。”注:“(颜)师古曰:面,谓背之不面向也。” 五、精华鉴赏。 ①选材精当。《项羽本纪》是《史记》中人物传记的杰作。作者司马迁以宏大的 篇幅,细心的构思,描绘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的个性。项羽起兵八年, 身经七十余战,头绪繁多。司马迁却能从众多纷乱的历史事件中,选取最能体现 项羽个性的材料,来反映英雄的本色。就课文所选的三段内容而言,《少怀壮志》 选取项羽少年时学书、学剑、学兵法的态度及见到秦始皇时的言论等材料,以突 出表现项羽的胸怀大志;《叱咤风云》选取项羽与汉军、汉王交战的材料,以体 现项羽的英勇善战;《垓下悲歌》选取项王慷慨悲歌,为部下“快战”,最后自 刎乌江的材料,典型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本色。 ②对比鲜明。以汉军将士之惊恐以衬托项羽之英雄形象。在《叱咤风云》一段中, 汉军有“善骑射者楼烦”,遇上项王“被甲持戟挑战”时,“项王嗔目叱之,楼 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人壁,不敢复出”;在《垓下悲歌》一段中,项 王面对汉军的重重围困,无所畏惧,“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汉军 “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嗅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两 者对照分明,有助于塑造项羽的形象。 ③语言生动,富有个性。项羽少年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面对 叔父项梁的恼怒,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 万人敌!”这几句话充分反映了项羽的性格。在看见秦始皇出游事,项羽脱口而 出:“彼可取而代也!”这可看出项羽的胸怀大志。项王在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之前,三次说到“天之亡我”,这表明他至死尚未认识到自己悲剧原因之所在。 六、参考译文。 少怀壮志 项籍是下相人,表字叫羽。刚开始起义时,才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叫项梁,项 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项氏 世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受封于项邑,所以姓项氏。 项籍少年的时候,先学习文字,还没有学成,就丢弃不学了;又去学习击剑等武 艺,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文字足以记载姓名就行了;剑术, 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于是项 梁就给项籍传授治军作战的兵法知识。项籍非常高兴,但他只大致了解兵法的意 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秦始皇巡游会稽郡,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的地位 我可取而代之!”项梁急忙用手掩盖项籍的口,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 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气能够两手举起大 的铜鼎,才能、勇气超出常人,即使是吴地中部一带的子弟,都已畏惧项籍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那年九月,会稽郡的郡守对项梁说: “江西一带都已经造反了,这也是天意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 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想起兵,让您和桓楚共同统率。”这时桓
楚逃亡在荒野沼泽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有人知道他藏匿的处所, 只有项籍知道,”项梁于是出来,告诫项籍拿着宝剑在外面等着。项梁又进去, 和郡守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让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郡守 说:“好。”项梁召唤项籍进去。过了一会儿,项梁用眼色示意项籍说:“可以 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宝剑砍下郡守的头。项梁用手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 着郡守的官印。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非常惊恐,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 几十上百个人。项梁就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 告给他们,于是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共得精兵八千人。于 是项梁担任了会稽郡的郡守,项籍做了副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叱吒风云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军队相持很久未能决出胜负,前方的壮丁苦于从军征 战,后方的老弱因从事水陆两路运输军需物资而疲惫不堪。项王对汉王说:“几 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相争不已,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 不要再做那些徒然使天下百姓父子受苦的事。”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愿同你 斗智,决不同你斗力决战。”项王派出部下的壮士向汉军挑战。汉军中有擅长骑 马射箭的楼烦人,每当楚军挑战到第三次时,楼烦人就将挑战者射死。项王大怒, 于是亲自披挂盔甲拿着长戟前去挑战。楼烦人又想用箭射项王,项王瞪眼怒视, 大声叱斥,楼烦人吓得不敢正面看项王,双手发抖不敢拉弓,就跑回壁垒中,再 也不敢出来。汉王派人暗中探问这是谁,原来竟然是项王本人。汉王大吃一惊。 于是项王又到靠近汉军驻扎的地方,隔着广武涧与汉王对面交谈。汉王故意责备 项王,惹得项王发怒,想与汉王打一次仗。汉王不答应。项王埋伏在暗处的用机 关发射的强弩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退入成晕城 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攻下河北,攻破了齐地、赵地,将要想攻击楚地,就派将 领龙且率军前往进攻韩信。淮阴侯韩信同龙且交战,骑兵将领灌婴攻击龙且,大 败楚军,杀死了龙且。韩信于是自立为齐王。项王听说龙且的军队被打败了,就 很惊恐,派盱台人武涉前往游说淮阴侯。淮阴侯不听。这时,彭越又反叛,攻下 梁地,断绝楚军粮道。项王就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人说:“谨慎地防守成皋, 如果汉军想来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是不要让他们得以东进就行了。我 十五日内必定诛杀彭越,平定梁地,再来与你们会合。”项王就向东进发,行军 进攻陈留、外黄 外黄一时没有攻下。过了几天,外黄已投降。项王发怒,下令年满十五岁以上的 男子全部到城东去,想活埋他们。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才十三岁,前往劝说项王 说:“彭越恃强劫掠外黄,外黄人很恐慌,所以姑且投降,以等待大王。如今大 王来到了,又要活埋他们,老百姓哪里会有归顺之心呢?从这里以东,梁地十多 座城都很恐慌,没有谁肯归顺了。”项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就赦免了外黄将要 活埋的人。向东直到睢阳,听到这件事的地方都争着归顺项王。 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坚守不出战。汉军派人侮辱楚军,连续五六天, 大司马发怒,派兵渡过汜水交战。楚军兵士刚渡过一半,汉军攻击他们,大败楚 军,全部收取了楚军的财物。大司马曹咎、长史翳、塞王司马欣都在汜水河上自 杀了。大司马曹咎,是旧时蕲县掌管监狱的小吏,长史司马欣也是旧时栎阳县掌 管监狱的小吏,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因此项王信任他们。在这个时候,项 王正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就带兵回来。汉军正在荥阳以东围困楚 将钟离昧,项王带兵来到,汉军畏惧楚军,尽向险阻之处退走。 垓下悲歌
楚逃亡在荒野沼泽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有人知道他藏匿的处所, 只有项籍知道,”项梁于是出来,告诫项籍拿着宝剑在外面等着。项梁又进去, 和郡守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让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郡守 说:“好。”项梁召唤项籍进去。过了一会儿,项梁用眼色示意项籍说:“可以 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宝剑砍下郡守的头。项梁用手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 着郡守的官印。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非常惊恐,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 几十上百个人。项梁就召集原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 告给他们,于是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共得精兵八千人。于 是项梁担任了会稽郡的郡守,项籍做了副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叱吒风云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军队相持很久未能决出胜负,前方的壮丁苦于从军征 战,后方的老弱因从事水陆两路运输军需物资而疲惫不堪。项王对汉王说:“几 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相争不已,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 不要再做那些徒然使天下百姓父子受苦的事。”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愿同你 斗智,决不同你斗力决战。”项王派出部下的壮士向汉军挑战。汉军中有擅长骑 马射箭的楼烦人,每当楚军挑战到第三次时,楼烦人就将挑战者射死。项王大怒, 于是亲自披挂盔甲拿着长戟前去挑战。楼烦人又想用箭射项王,项王瞪眼怒视, 大声叱斥,楼烦人吓得不敢正面看项王,双手发抖不敢拉弓,就跑回壁垒中,再 也不敢出来。汉王派人暗中探问这是谁,原来竟然是项王本人。汉王大吃一惊。 于是项王又到靠近汉军驻扎的地方,隔着广武涧与汉王对面交谈。汉王故意责备 项王,惹得项王发怒,想与汉王打一次仗。汉王不答应。项王埋伏在暗处的用机 关发射的强弩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退入成晕城。 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攻下河北,攻破了齐地、赵地,将要想攻击楚地,就派将 领龙且率军前往进攻韩信。淮阴侯韩信同龙且交战,骑兵将领灌婴攻击龙且,大 败楚军,杀死了龙且。韩信于是自立为齐王。项王听说龙且的军队被打败了,就 很惊恐,派盱台人武涉前往游说淮阴侯。淮阴侯不听。这时,彭越又反叛,攻下 梁地,断绝楚军粮道。项王就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人说:“谨慎地防守成皋, 如果汉军想来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是不要让他们得以东进就行了。我 十五日内必定诛杀彭越,平定梁地,再来与你们会合。”项王就向东进发,行军 进攻陈留、外黄。 外黄一时没有攻下。过了几天,外黄已投降。项王发怒,下令年满十五岁以上的 男子全部到城东去,想活埋他们。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才十三岁,前往劝说项王 说:“彭越恃强劫掠外黄,外黄人很恐慌,所以姑且投降,以等待大王。如今大 王来到了,又要活埋他们,老百姓哪里会有归顺之心呢?从这里以东,梁地十多 座城都很恐慌,没有谁肯归顺了。”项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就赦免了外黄将要 活埋的人。向东直到睢阳,听到这件事的地方都争着归顺项王。 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坚守不出战。汉军派人侮辱楚军,连续五六天, 大司马发怒,派兵渡过汜水交战。楚军兵士刚渡过一半,汉军攻击他们,大败楚 军,全部收取了楚军的财物。大司马曹咎、长史翳、塞王司马欣都在汜水河上自 杀了。大司马曹咎,是旧时蕲县掌管监狱的小吏,长史司马欣也是旧时栎阳县掌 管监狱的小吏,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因此项王信任他们。在这个时候,项 王正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就带兵回来。汉军正在荥阳以东围困楚 将钟离昧,项王带兵来到,汉军畏惧楚军,尽向险阻之处退走。 垓下悲歌
项王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兵力很少,粮草将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围困他好几 层。夜间,项王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就大吃一惊,说:“汉军 都已占领了楚地吗?这里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呢?”项王就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 酒。有个名叫“虞”的美女,经常受到宠幸,随从在军中;还有一匹名叫“骓 的骏马,项王经常骑用它。在这个时候,项王就悲愤地唱起歌,情绪愤溦髙昂 他自己作歌词唱道:“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勇气能压倒世人,时势不顺利啊骓 马也不能向前奔驰。骓马不能向前奔驰啊我无可奈何!虞啊虞啊我对你怎么办! 连唱了好几遍,虞美人也唱歌来和他。项王泪流满面,他身边的人都在小声地 哭,没有人能抬起头来 于是项王就上马跨坐在鞍上,部下骑马跟随的人有八百多人,趁着夜色突破包围 而冲出,疾驰而走。到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这件事,就派骑兵将领灌婴率领 五千骑兵追赶他们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能跟随的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来到阴陵,迷失了道路,向 个老农询问,老农欺骗他说:“往左边走。”项王率众向左边走,却陷入在大 沼泽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上了他们。 项王就又领兵向东进发,来到东城,身边才剩下二十八名骑兵。汉军骑兵追赶而 来的却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汉军的追击),对他的骑兵说:“我起 兵反秦到现今已经八年了,亲身参加七十多次战斗,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 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来未曾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然 而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今 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各位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战胜汉军,替各位冲 垮敌人的包围,斩杀敌方的将领,砍倒敌方的军旗,让各位都知道是上天要我灭 亡,而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 在这时,项王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围困项王已有几层。项王对 他的骑乓说:“我替你们杀那汉军一个将领。”他下令四队骑兵奔驰冲下,约定 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这时候项王大声高呼纵马冲下,汉军见了都望风披靡,项王就斩杀了一员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也在追击项王,项王瞪大双眼,厉声叱斥,杨 喜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了好几里才敢停下。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在三处。汉 军不知道项王所在的地方,就把军队分为三支,又围困楚军。项王就又冲下来, 又斩杀汉军一名都尉,杀死汉军一百几十人。项王又聚集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两 人。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说的话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完全如同 大王所说的一样。” 在这时项王就想向东渡过乌江。乌江边上的一位亭长拢船靠岸等待项王,对项王 说:“江东的地盘虽然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人,这也足够称 王了。希望大王火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到,他们也无法渡过江去 项王笑着说:“老天爷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况且当初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向西进发,现在他们没有一人活着回来,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仍然同情我而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使 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感到惭愧吗!”项王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 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战马已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千里之远,我 不忍心杀害它,现在把它送给您吧!” 项王就下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王一人就杀死汉军几 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伤十多处。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
项王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兵力很少,粮草将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围困他好几 层。夜间,项王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了楚地的民歌,就大吃一惊,说:“汉军 都已占领了楚地吗?这里为什么这么多楚人呢?”项王就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 酒。有个名叫“虞”的美女,经常受到宠幸,随从在军中;还有一匹名叫“骓” 的骏马,项王经常骑用它。在这个时候,项王就悲愤地唱起歌,情绪愤激高昂, 他自己作歌词唱道:“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勇气能压倒世人,时势不顺利啊骓 马也不能向前奔驰。骓马不能向前奔驰啊我无可奈何!虞啊虞啊我对你怎么办!” 一连唱了好几遍,虞美人也唱歌来和他。项王泪流满面,他身边的人都在小声地 哭,没有人能抬起头来。 于是项王就上马跨坐在鞍上,部下骑马跟随的人有八百多人,趁着夜色突破包围 而冲出,疾驰而走。到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这件事,就派骑兵将领灌婴率领 五千骑兵追赶他们。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能跟随的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来到阴陵,迷失了道路,向 一个老农询问,老农欺骗他说:“往左边走。”项王率众向左边走,却陷入在大 沼泽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上了他们。 项王就又领兵向东进发,来到东城,身边才剩下二十八名骑兵。汉军骑兵追赶而 来的却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汉军的追击),对他的骑兵说:“我起 兵反秦到现今已经八年了,亲身参加七十多次战斗,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 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来未曾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然 而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今 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各位痛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战胜汉军,替各位冲 垮敌人的包围,斩杀敌方的将领,砍倒敌方的军旗,让各位都知道是上天要我灭 亡,而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 在这时,项王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围困项王已有几层。项王对 他的骑乓说:“我替你们杀那汉军一个将领。”他下令四队骑兵奔驰冲下,约定 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这时候项王大声高呼纵马冲下,汉军见了都望风披靡,项王就斩杀了一员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也在追击项王,项王瞪大双眼,厉声叱斥,杨 喜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了好几里才敢停下。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在三处。汉 军不知道项王所在的地方,就把军队分为三支,又围困楚军。项王就又冲下来, 又斩杀汉军一名都尉,杀死汉军一百几十人。项王又聚集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两 人。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说的话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完全如同 大王所说的一样。” 在这时项王就想向东渡过乌江。乌江边上的一位亭长拢船靠岸等待项王,对项王 说:“江东的地盘虽然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人,这也足够称 王了。希望大王火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到,他们也无法渡过江去。” 项王笑着说:“老天爷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况且当初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向西进发,现在他们没有一人活着回来,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仍然同情我而让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即使 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感到惭愧吗!”项王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 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战马已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千里之远,我 不忍心杀害它,现在把它送给您吧!” 项王就下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兵器与汉军交战,仅项王一人就杀死汉军几 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伤十多处。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
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王,指给汉将王翳看,说:“这个人就是项王!” 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拿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 处吧!”随后就自杀而死了。 七.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读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了解项羽的优点与缺点,以全面把 握项羽的形象,让学生发表对项羽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肯定了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英勇善战、推翻暴秦统治的贡 献,指出了项羽在策略上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于孤立的失误,批评项羽居功自 傲,滥用武力而不自责。 此题学生对项羽的看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也可畅谈 本人的见解。 附:司马迁对项羽评论的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曾经听一位周先生说过:‘古代舜帝的二只眼里长有两颗瞳子。’ 我又听说项羽的一只眼里也长有两颗瞳子。项羽难道是舜帝的后裔吗?为什么项 羽的兴起这样急速呢!当秦朝的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讨伐暴秦 时,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共同一起争雄,各种人物多得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没 有什么土地和权势,只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崛起,仅仅三年时问,就率领 五路诸侯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由项羽颁布,他也 自称为‘西楚霸王’。他的霸王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 在近古以来,也是未尝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地而东归,放逐义帝 而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怨恨各地王侯背叛自己,(这样想 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法古人,自以为霸王 的功业已成,想凭借武力征伐以治理天下,经过五年的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 灭亡了,自身也死于东城。他还不能觉悟,更不责备自己,真是错了!他竟然引 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三首诗歌的阅读与思考,了解古人对项羽的评价,扩大 学生的视野,沟通史传散文与咏史诗歌的联系。 参考答案: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项羽在乌江边虽遭 失败,但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弟子人才辈出,项羽若渡 过江东,吸取教训,以后“卷土重来”也大有可能。作者认为英雄豪杰应能伸能 屈,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兵败雄心在,如果卧薪尝胆,一切从头开始,“东 山再起”是有可能的。他的观点是“男儿大丈夫”兵败自刎并不足取,而“忍辱 含垢”、力图雪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 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存在,但有谁愿意为项王“卷土重 来”效力呢?作者认为此时的项羽已是军民离心,不再是当初起兵江东之势了。 而今中原兵败,大势已去,实无回天之力。纵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有当年的辉 煌了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是非常推崇的 诗中认为:人活着时应当作“人间豪杰”,即使死了也应当成为“鬼中英雄” 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自刎的事,到北宋末年已过去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
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王,指给汉将王翳看,说:“这个人就是项王!” 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拿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 处吧!”随后就自杀而死了。 七.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读懂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了解项羽的优点与缺点,以全面把 握项羽的形象,让学生发表对项羽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肯定了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英勇善战、推翻暴秦统治的贡 献,指出了项羽在策略上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于孤立的失误,批评项羽居功自 傲,滥用武力而不自责。 此题学生对项羽的看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也可畅谈 本人的见解。 附:司马迁对项羽评论的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曾经听一位周先生说过:‘古代舜帝的二只眼里长有两颗瞳子。’ 我又听说项羽的一只眼里也长有两颗瞳子。项羽难道是舜帝的后裔吗?为什么项 羽的兴起这样急速呢!当秦朝的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讨伐暴秦 时,天下豪杰纷纷起兵,共同一起争雄,各种人物多得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没 有什么土地和权势,只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崛起,仅仅三年时问,就率领 五路诸侯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由项羽颁布,他也 自称为‘西楚霸王’。他的霸王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 在近古以来,也是未尝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地而东归,放逐义帝 而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怨恨各地王侯背叛自己,(这样想 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他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法古人,自以为霸王 的功业已成,想凭借武力征伐以治理天下,经过五年的战争,终于使自己的国家 灭亡了,自身也死于东城。他还不能觉悟,更不责备自己,真是错了!他竟然引 用‘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这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2)第二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三首诗歌的阅读与思考,了解古人对项羽的评价,扩大 学生的视野,沟通史传散文与咏史诗歌的联系。 参考答案: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项羽在乌江边虽遭 失败,但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弟子人才辈出,项羽若渡 过江东,吸取教训,以后“卷土重来”也大有可能。作者认为英雄豪杰应能伸能 屈,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兵败雄心在,如果卧薪尝胆,一切从头开始,“东 山再起”是有可能的。他的观点是“男儿大丈夫”兵败自刎并不足取,而“忍辱 含垢”、力图雪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 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存在,但有谁愿意为项王“卷土重 来”效力呢?作者认为此时的项羽已是军民离心,不再是当初起兵江东之势了。 而今中原兵败,大势已去,实无回天之力。纵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有当年的辉 煌了。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是非常推崇的。 诗中认为:人活着时应当作“人间豪杰”,即使死了也应当成为“鬼中英雄”。 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自刎的事,到北宋末年已过去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
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 雄。她不以成败论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令 人敬仰。 学生对三首诗歌中对项羽的评价可能各持己见,教师在鼓劲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可适当引导 (3)第三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辨识古今词义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书:句中指“文字”。学书,就是“学习文字”。现代汉语的“书”,常用 义之一是“书籍”。 2.奇:句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是奇异”的意思。“奇籍”就 是“认为项籍是奇异的(不寻常的)” 3.举:句中是动词“攻下”的意思。类似的例句还有:“夫以秦之强,攻新造 之赵,其势必举赵。”(《项羽本纪》)这句的意思是:凭借秦国的强大,攻打新 建立的赵国,它的形势必定能攻下赵国。 4.地方:句中是两个单音词连用。地,指“土地”、“地域”;方,指“方圆”。 “地方千里”意思是“地域方圆一千里”。 5.购:句中是‘‘重金悬赏”的意思。现代汉语的常用义是“购买”。 (4)第四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帮助读通文言文, 参考答案 1.即:副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加强肯定,相当于“就是”。/ 动词,靠近。’成语有“若即若离” 2.则:连词,表对比关系。常与“即”互用于并列分句中,相当于“就”。句 中的“即”也是连词,相当于“就”/副词。用在叙述句,表承接,相当于“就” 类似用法的例句:“庄则入为寿。”(《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庄就进去(给 他们)祝酒。 3.为:动词,担任,做。/语气词,“何以……为”是表反问的习惯句式,意 思是“要……千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4.且:副词,姑且,暂且。在句中作状语。类似用法的例句:且留待之须臾。(《史 记·滑稽列传》)译文:姑且(暂且)留下来等待他们一会儿。/连词,表递进。 况且。类似用法的例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 通鉴·赤壁之战》)译文:曹操的军队从远处来,已经很疲乏,况且北方的人不 熟悉水上作战。 (5)第五题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观看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比较影视剧本中的 项羽形象与课文中的项羽形象有何异同。 附注]考虑到使用教材的地区教学条件的差异,这一题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做或不做。 八.相关资料 (1)《项羽本纪》歌颂了一个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作者的笔端饱含着热 烈的感情在赞叹他。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有一些批判,写了他的坑秦降卒。又写他 烧毁秦宫室后,就想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有人批评他“沐
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 雄。她不以成败论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令 人敬仰。 学生对三首诗歌中对项羽的评价可能各持己见,教师在鼓劲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可适当引导。 (3)第三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辨识古今词义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书:句中指“文字”。学书,就是“学习文字”。现代汉语的“书”,常用 义之一是“书籍”。 2.奇:句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认为……是奇异”的意思。“奇籍”就 是“认为项籍是奇异的(不寻常的)”。 3.举:句中是动词“攻下”的意思。类似的例句还有:“夫以秦之强,攻新造 之赵,其势必举赵。”(《项羽本纪》)这句的意思是:凭借秦国的强大,攻打新 建立的赵国,它的形势必定能攻下赵国。 4.地方:句中是两个单音词连用。地,指“土地”、“地域”;方,指“方圆”。 “地方千里”意思是“地域方圆一千里”。 5.购:句中是‘‘重金悬赏”的意思。现代汉语的常用义是“购买”。 (4)第四题命题意图及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帮助读通文言文。 参考答案: 1.即:副词,用在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加强肯定,相当于“就是”。/ 动词,靠近。’成语有“若即若离”。 2.则:连词,表对比关系。常与“即”互用于并列分句中,相当于“就”。句 中的“即”也是连词,相当于“就”/副词。用在叙述句,表承接,相当于“就”。 类似用法的例句:“庄则入为寿。”(《史记。项羽本纪》)译文:项庄就进去(给 他们)祝酒。 3.为:动词,担任,做。/语气词,“何以……为”是表反问的习惯句式,意 思是“要……千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4.且:副词,姑且,暂且。在句中作状语。类似用法的例句:且留待之须臾。(《史 记·滑稽列传》)译文:姑且(暂且)留下来等待他们一会儿。/连词,表递进。 况且。类似用法的例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 通鉴·赤壁之战》)译文:曹操的军队从远处来,已经很疲乏,况且北方的人不 熟悉水上作战。 (5)第五题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观看有关项羽的影视作品,比较影视剧本中的 项羽形象与课文中的项羽形象有何异同。 [附注]考虑到使用教材的地区教学条件的差异,这一题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做或不做。 八.相关资料 (1)《项羽本纪》歌颂了一个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作者的笔端饱含着热 烈的感情在赞叹他。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有一些批判,写了他的坑秦降卒。又写他 烧毁秦宫室后,就想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有人批评他“沐
猴而冠”,他听见了就斩了批评他的人。但这样的地方写得很轻淡。作者对这人 物不免有偏爱,在“赞”里对他的“分裂天下,而封王侯”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 也加以肯定,对他的批判却是在“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奋其私智而 不师古”,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他的残暴的方面。项羽的失败,主要正是由于开历 史倒车和残暴的行为失去了民心。司马迁在写他的传记时,对他的这些方面是缺 乏批判或者批判很轻微的。 (选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1962年版) (2)公元前九十一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大史学家司马迁写成了一百三十篇、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巨著《史记》。人们一提到《史记》,总以为仅仅是最重要 的史学名著,是纪传史之祖;其实这部书,通贯古今,包罗万象,同时也是一部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汉武帝以前社会变化和自然变化的现象“都被它纪录无 遗了。它的内容:以人物为中心的,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以年月为中心的,有十《表》:以事物为中心的,有八《书》。大部分写 作,虽致详于社会变化和人事活动方面,但像八书中的《天官书》、《历书》便 谈天文算法,《河渠书》便谈水道地理,列传中的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 南夷、大宛等传,便安全记载边远地区其他民族的山川、地域、风俗、人情了。 (选自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版) (3)天汉二年(西元前九九),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五千兵,出塞 打匈奴。匈奴八万人围着他们:他们杀伤了匈奴一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 大半。箭完了,又没吃的,耗了八天等贰师将军派救兵。救兵竟没有影子。匈奴 却派人来招降。李陵想着自己回去也没有脸,就降了。武帝听了这个消息,又急 又气。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武帝问司马迁,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李陵 也作过郎中,和司马迁同过事,司马迁是知道他的。 他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国家。这回以少敌众,兵尽路穷, 但还杀伤那么些人,功劳其实也不算小,他绝不是怕死的人,他的降大概是假意 的,也许在等机会给汉朝出力呢。武帝听了他的话,想着贰师将军是自己派的元 帅,司马迁却将功劳归在投降的李陵身上,真是大不敬;便教将他抓起来,下在 狱里。第二年,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 见笑亲友。他灰心失望己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 个后世名。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作了宦者 作的官—一中书令,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西元前九 ),全书才得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他死后,这部书部 分被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杨恽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 人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魏晋间才简称 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这部书流传时颇有缺佚,经后人补续改窜也 不少;只有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的有主名,其余都不容易考了。(选自朱自清 《经典常谈(史记)》)
猴而冠”,他听见了就斩了批评他的人。但这样的地方写得很轻淡。作者对这人 物不免有偏爱,在“赞”里对他的“分裂天下,而封王侯”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 也加以肯定,对他的批判却是在“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奋其私智而 不师古”,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他的残暴的方面。项羽的失败,主要正是由于开历 史倒车和残暴的行为失去了民心。司马迁在写他的传记时,对他的这些方面是缺 乏批判或者批判很轻微的。 (选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62 年版) (2)公元前九十一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大史学家司马迁写成了一百三十篇、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巨著《史记》。人们一提到《史记》,总以为仅仅是最重要 的史学名著,是纪传史之祖;其实这部书,通贯古今,包罗万象,同时也是一部 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汉武帝以前社会变化和自然变化的现象“都被它纪录无 遗了。它的内容:以人物为中心的,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以年月为中心的,有十《表》;以事物为中心的,有八《书》。大部分写 作,虽致详于社会变化和人事活动方面,但像八书中的《天官书》、《历书》便 谈天文算法,《河渠书》便谈水道地理,列传中的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 南夷、大宛等传,便安全记载边远地区其他民族的山川、地域、风俗、人情了。 (选自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 版) (3)天汉二年(西元前九九),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五千兵,出塞 打匈奴。匈奴八万人围着他们;他们杀伤了匈奴一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一 大半。箭完了,又没吃的,耗了八天等贰师将军派救兵。救兵竟没有影子。匈奴 却派人来招降。李陵想着自己回去也没有脸,就降了。武帝听了这个消息,又急 又气。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武帝问司马迁,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李陵 也作过郎中,和司马迁同过事,司马迁是知道他的。 他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国家。这回以少敌众,兵尽路穷, 但还杀伤那么些人,功劳其实也不算小,他绝不是怕死的人,他的降大概是假意 的,也许在等机会给汉朝出力呢。武帝听了他的话,想着贰师将军是自己派的元 帅,司马迁却将功劳归在投降的李陵身上,真是大不敬;便教将他抓起来,下在 狱里。第二年,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 见笑亲友。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发愤努力,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希图留 个后世名。过了两年,武帝改元太始,大赦天下。他出了狱,不久却又作了宦者 作的官——中书令,重被宠信。但他还继续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西元前九 一),全书才得完成,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他死后,这部书部 分被流传;到宣帝时,他的外孙杨恽才将全书献上朝廷去,并传写公行于世。汉 人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太史公记》、《太史记》。魏晋间才简称 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这部书流传时颇有缺佚,经后人补续改窜也 不少;只有元帝、成帝间褚少孙补的有主名,其余都不容易考了。(选自朱自清 《经典常谈(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