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乐民之乐,优民之忧》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 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 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 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 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 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预习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暴()庶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直好世俗之乐()举首蹙類() 羽旄之美() 放于琅琊()秋省敛而助不给()琄睸() 慝()徵招()管籥之音() 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今之乐由古之乐() 2)可得闻与() 3)直好世俗之乐耳() 4)时日害丧() 5)予及女偕亡() 6)今王田猎于此()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王语暴以好乐() 2)王变乎色曰() 3)今王鼓乐于此() 4)经之营之 5)庶民攻之() 6)遵海而南() 7)秋省敛而助不给() 8)为诸侯度()
高二年级语文 352 高效课堂导学案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话题导入】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 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 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 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 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 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预习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语暴( ) 庶几(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直好世俗之乐( ) 举首蹙頞( ) 羽旄之美( ) 放于琅琊 ( ) 秋省敛而助不给 ( ) 睊睊( ) 慝( ) 徵招( ) 管籥之音( ) 二、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1) 今之乐由古之乐 ( ) 2) 可得闻与( ) 3) 直好世俗之乐耳( ) 4) 时日害丧( ) 5) 予及女偕亡( ) 6) 今王田猎于此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王语暴以好乐 ( ) 2)王变乎色曰( ) 3)今王鼓乐于此 ( ) 4)经之营之( ) 5) 庶民攻之( ) 6) 遵海而南( ) 7) 秋省敛而助不给( ) 8) 为诸侯度( )
9)民乃作慝() 10)师行而粮食() 11)人不得,则非其上()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2)今王鼓乐于此()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庶民子来() 6)而民欢乐之()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出舍于郊()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4)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5)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 6)暴见于王/他日,见于王曰() 7)善哉问也() 8)见羽旄之美() 9)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7、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8、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9、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10、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9) 民乃作慝 ( ) 10) 师行而粮食( ) 11) 人不得,则非其上(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 ) 2) 今王鼓乐于此( ) 3)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 4)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5) 庶民子来( ) 6) 而民欢乐之( )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8) 出舍于郊( )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何以能鼓乐也 / 何以能田猎也 (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 3)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 ) 4)王语暴以好乐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 ) 5)今王鼓乐于此 / 今王田猎于此 ( ) 6)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 ) 7) 善哉问也 ( ) 8)见羽旄之美 ( ) 9)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7、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8、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9、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10、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探究案】 四、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三则选文的主旨(主要意思)。 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 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 用是什么? 5、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6、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
11、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探究案】 四、探究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三则选文的主旨(主要意思)。 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 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 用是什么? 5、思考: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有什么意义?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6、从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本则选文有着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