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 注射药时,吸收的提 C.滤过 易化扩散 2.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细胞主要以何种方式吸收 A 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 易化扩散 3.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静脉注射时,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寿期t1/2的关系是 Ak=0.693/2 B.k C.k=0.5/t1/2 4采用命用经品儿个号尚为达到色态浓度 c.3 5.。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速率符合 E.6 H-H方程 B.米氏方程 C.朗比定律 D.波尔定律 E.都不是 6。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药浓限个半寿时 度后 用1个半寿期时 次用药后 度达态浓度后一 随机 7.进行TDM的标本多采用 B.血清 C.尿 D.睡液 E。其他体液 8.要求用全血作TDM标本的药物是 B.苯妥因钠 C.氨茶战 D.环孢素 E.碳酸钾 9. 血药浓度存在“治疗窗”的药物是 地高辛 B.苯妥因 利多卡因 10. 需制备孢素 的血浆样 抗抑郁 下列何种药物不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E.苯妥因钠 11.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 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动转运B.被动扩 C.滤过 D.易化扩散 ,胞饮 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A.药物活性的灭活B.药物活性的升高 C.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13. 有 药物的极升高有利天排酒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确的 收速度对药效 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称吸收分勒 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n 血管外注射时,下 E.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 计出 14.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胡与约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15.有关“ 2可转 除 泄过程中 现象 的药物 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平没有个体差异 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D.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 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 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16.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进行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 一、A型题: 1. 血管外注射给药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2.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细胞主要以何种方式吸收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3.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静脉注射时,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寿期t1/2的关系是 A. k =0.693/t1/2 B. k = t1/2/0.693 C. k=0.5/t1/2 D. k = t1/2/ 0.5 E. k = 0.693 t1/2 4.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经过几个半寿期后可视为达到稳态浓度 A. 1 B. 2 C. 3 D. 4 E. 6 5.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速率符合 A. H-H方程 B. 米氏方程 C. 朗比定律 D. 波尔定律 E. 都不是 6. 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 ) A. 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 C.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D.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前 E. 随机取样 7. 进行TDM的标本多采用 A. 全血 B. 血清 C. 尿 D. 唾液 E. 其他体液 8. 要求用全血作TDM标本的药物是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环孢素 E. 碳酸锂 9. 血药浓度存在“治疗窗”的药物是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利多卡因 D. 庆大霉素 E. 三环类抗抑郁药 10. 需制备供TDM用的血浆样品时,下列何种药物不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A. 环孢素 B. 庆大霉素 C. 地高辛 D. 利多卡因 E. 苯妥因钠 11.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13. 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D.血管外注射时,F=1 E.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 计算出 14.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15.有关“首过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药物排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B.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乎没有个体差异 C.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D.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 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16.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性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物 17. 采集时问 浓度达稳态浓度后 C.药物分布相 D.药物消除相E随机取样 18.理想的TDM应测定 A.血中总药物浓度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C.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 血中与有机 盐结合的药物浓度E.视要求不同而异 19.下列关于环 的叙述,正确的是 血浆蛋白无结合 20.关于口服 ”服钙是常的给药途径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强的药物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二、B型题 动转运 3.被动扩散 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效液相色谱法PLC)】 鹅表餐离方式是 B:免疫化学 C,毛细管电泳技术(CE) D.光谱法 E. 离子选择电极 23.TDM的推荐) 4现阶段山最 常采用的方法 26:碳酸的床务检测哥采 法是 三、X刑题 27.TDM中样品预处理的措施有 A.灰化 B.去蛋白 C.提取 D.化学衍生物化学反应 E.离子 化 8.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W A.地高辛 B.苯妥因 C.氨茶碱 D.青霉素 E.环 地高辛的药动学模型是 一言植 C.零级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 E.非线性消除动力学 30.对碳酸锂进行TDM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是 A.原子吸收光谱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HPLC E.火焰发射光谱法 31.有关药物“分布” 猫述止的是 A.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 B. 药物 体内的分布可达到均匀分布 质的 D. 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 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32.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转运速率以数学方法划分的概念 多数约物妆单房至误型转 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星单室模型, 房室模型
C.又称为消除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17.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问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 C.药物分布相 D.药物消除相 E.随机取样 18.理想的TDM应测定 A.血中总药物浓度 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C.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 D.血中与有机酸盐结合的药物浓度 E.视要求不同而异 19.下列关于环孢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免疫激活剂 B.剂量与血药浓度间存在良好相关性 C.与血浆蛋白无结合 D.分布呈单室模型 E.呈双相消除 20.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强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二、B型题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21.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22.血管外注射给药时,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B.免疫化学法 C.毛细管电泳技术(CE) D.光谱法 E.离子选择电极 23.TDM的推荐方法是 24.现阶段TDM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25.分离效率和灵敏度最高的方法是 26.碳酸锂的床旁检测可采用 三、X型题: 27. TDM中样品预处理的措施有 A. 灰化 B. 去蛋白 C. 提取 D. 化学衍生物化学反应 E.离子 化 28. 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环 孢素 29. 地高辛的药动学模型是 A. 单室模型 B. 二室模型 C. 零级消除动力学 D. 一级消除动力学 E. 非线性消除动力学 30. 对碳酸锂进行TDM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是 A.原子吸收光谱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HPLC E.火焰发射光谱法 31.有关药物“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 过程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达到均匀分布 C.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 D.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 E.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32.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转运速率以数学方法划分的概念 B.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C.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D.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而在某些人可呈单室模型, E.同一药物口服时呈二室模型而静脉注射则可呈单一房室模型
33.零级消除动力学指 C其消除 B.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恒定值 度与C0高低有关D.为恒量消除E.也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 34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有 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药物在体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容积 C.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其数值随剂量大小而改变 E,对多数药物而言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35.有关药物 A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途径 36.稳态血药浓度的含义有 A.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按固定剂量和间隔时间多剂用药,约需6个t1/2才 能达到 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四、名词解释 37 药物代谢动力学 38. 首过消除 39. 消除 生物转化 观分布容积 治疗药物监测 43.简述机体内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44.请从药效学与药动学两方面阐述对某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主要因 素 45.简述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技术及方法学评价。 46,间还治厅约物则的临床型用: 血药浓度调整剂量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 'TDM的临床应用指征包括哪些 第二十章治疗药物监测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2.B3.A4.E5.B6.D7.B8.D9.E10.B11.C12.D13.A14.B 15.E16.B 17.B18.B19.E20.B 二、B型题 21.B 22.C23.A24.B 25.C26.E 二、刑题 27.BCD 28.ABCE 29.BD 30.AE 31.ACDE 32.ADE 33.ADE 34.ABC 35.ACE 36.ABCD 四、名词解释
33.零级消除动力学指 A.为饱和消除方式 B.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恒定值 C.其消除速度与C0高低有关 D.为恒量消除 E.也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 学方式 34.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有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药物在体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容积 C.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其数值随剂量大小而改变 E.对多数药物而言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35.有关药物“排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粪中药物均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36.稳态血药浓度的含义有 A.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按固定剂量和间隔时间多剂用药,约需6个t1/2才 能达到 B.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稳态浓度无波动 D.指从体内消除的药量与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 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四、名词解释 37. 药物代谢动力学 38. 首过消除 39. 消除 40. 生物转化 41. 表观分布容积 42. 治疗药物监测 五、问答题 43.简述机体内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44.请从药效学与药动学两方面阐述对某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主要因 素。 45.简述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技术及方法学评价。 46.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47.依据测得的血药浓度调整剂量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 48.TDM的临床应用指征包括哪些? 第二十章 治疗药物监测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C 2.B 3.A 4.E 5.B 6.D 7.B 8.D 9.E 10.B 11.C 12.D 13.A 14.B 15.E 16.B 17.B 18.B 19.E 20.B 二、B型题 21.B 22.C 23.A 24.B 25.C 26.E 三、X型题 27.BCD 28.ABCE 29.BD 30.AE 31.ACDE 32.ADE 33.ADE 34.ABC 35.ACE 36.ABCD 四、名词解释
37.简称药动学,是以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开展TDM必 备的基础理论 38.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 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39.导致体内原型药减少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统称消除。 40.指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催化下进行。 41.简称V,指药物分布平衡后,假设体内的药物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所需要的容积。V=Xt/Ct= X0/C0,单位常用体积单位/kg体重。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计算任一时刻体内的总药量,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分布特点等。 42. 是指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指导临未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避免药物中毒, 建立科学的个体给药方案的一种合理和实用的方法。 四、问答题 43.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pK、脂溶性等理化性质:②药物与血浆 蛋白的结合:③特殊的膜屏璋:④)生理性体覆差异:⑤主动转运或特殊亲和力:⑥器官、组织的 血液供应差异 44.考虑进行TDM的药效学原因有:①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的药物:②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 目的的用药:③不同的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④药物过量中毒:⑤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因查 找。药动学原因有:①己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②首过消除强及生物 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③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④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 用的联合用药。 45.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法等。其中光谱法除火焰发射光谱法、原了 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含锂、铂等体内仅微量的金属离子药外,在TDM中都存在特异性和灵敏性低的共 同问题。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特异性、灵敏性高,并可对样品中的不同药物及原型 药和代谢物同时进行检测,常用作TDM中的参考方法。免疫化学法是TDM最常采用的方法,灵敏度 高、标本用量少、样品无需预处理、操作简便使、己有检测试剂盒商品化,便于推广,但该法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由于具有相同抗原性的内源性物质和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原性未发生改变 的待测药物代谢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反应,因此其特异性较差,测定结果往往高于其他 方法 46.TDM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调整剂量和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 整,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7.调整剂量的方法有:比例法、Bayes法及按药动学公式计算的方法。对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常 用简单的比例法,对己有相应电脑软件的药物,亦可用Bayes:法。 对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则需采用Bayes法或按米氏方程计算稳态浓度及其对应的用药速度。 48.①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即按观察对大多数无并发症患者治疗有效时的 药物浓度继续执行:②有效浓度范围小及治疗有效浓度与药物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 ③短期内难以判断疗效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④个体利用和代谢差异较大的药物:⑤怀疑患者未 按医病用药时:⑥未见预期疗效或出现中毒症状时:(⑦)有生理变化(班娠)或有并发症者可能导致药 物的利用发生异常时:⑧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发生药物互相干扰时⑨法医检查需要证据时
37.简称药动学,是以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开展TDM必 备的基础理论。 38.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 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39.导致体内原型药减少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统称消除。 40.指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催化下进行。 41.简称V,指药物分布平衡后,假设体内的药物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所需要的容积。V=Xt / Ct = X0 / C0,单位常用体积单位/kg体重。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计算任一时刻体内的总药量,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分布特点等。 42. 是指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避免药物中毒, 建立科学的个体给药方案的一种合理和实用的方法。 四、问答题 43.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pKa、脂溶性等理化性质;②药物与血浆 蛋白的结合;③特殊的膜屏障;④生理性体液pH差异;⑤主动转运或特殊亲和力;⑥器官、组织的 血液供应差异。 44.考虑进行TDM的药效学原因有:①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的药物;②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 目的的用药;③不同的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④药物过量中毒;⑤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因查 找。药动学原因有:①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②首过消除强及生物 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③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④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 用的联合用药。 45.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法等。其中光谱法除火焰发射光谱法、原子 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含锂、铂等体内仅微量的金属离子药外,在TDM中都存在特异性和灵敏性低的共 同问题。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特异性、灵敏性高,并可对样品中的不同药物及原型 药和代谢物同时进行检测,常用作TDM中的参考方法。免疫化学法是TDM最常采用的方法,灵敏度 高、标本用量少、样品无需预处理、操作简便、已有检测试剂盒商品化,便于推广,但该法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由于具有相同抗原性的内源性物质和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抗原性未发生改变 的待测药物代谢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反应,因此其特异性较差,测定结果往往高于其他 方法。 46.TDM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调整剂量和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 整,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7.调整剂量的方法有:比例法、Bayes法及按药动学公式计算的方法。对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常 用简单的比例法,对已有相应电脑软件的药物,亦可用Bayes法。 对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则需采用Bayes法或按米氏方程计算稳态浓度及其对应的用药速度。 48.①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即按观察对大多数无并发症患者治疗有效时的 药物浓度继续执行;②有效浓度范围小及治疗有效浓度与药物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 ③短期内难以判断疗效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④个体利用和代谢差异较大的药物;⑤怀疑患者未 按医嘱用药时;⑥未见预期疗效或出现中毒症状时;⑦有生理变化(妊娠)或有并发症者可能导致药 物的利用发生异常时;⑧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发生药物互相干扰时;⑨法医检查需要证据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