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对君子内在修养及外在表 现的要求,修养身心品德。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对“君子”内外在的主要要求, 将本章所有零散的內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 识体系的脉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君子之风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对君子内在修养及外在表 现的要求,修养身心品德。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对“君子”内外在的主要要求, 将本章所有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 识体系的脉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第六课君子之风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 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 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第六课 君子之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 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 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 7.16、7.1914·28、6·23、8:7, 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小人耻恶衣恶食。 17·15,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 7·16、7·19、14·28、6·23、8·7, 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小人耻恶衣恶食。 17·15,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君子之风 君 内/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享见 受利 子质在 的修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要修 PK|又义 文质兼美 求要乐以忘忧:不忧、不 惑、不惧 得贪 患生 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小尖怕 大,意志坚毅。 人|“死 行 外为 在表行为有礼 贪 表现 现 态度谦逊
君子之风 君 子 : 文 质 兼 美 内 在 修 修 ( 质 的 要 求 ) 行 为 表 现 ( 外 在 表 现 ) 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要乐以忘忧:不忧、不 惑、不惧 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行为有礼 态度谦逊 小 人 见 利 忘 义 , 贪 生 怕 死 , 贪 图 享 受 , 又 患 得 患 失 。 PK
三、章节梳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 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闻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 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提问: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 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 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 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章节梳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 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 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提问: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 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 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 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 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 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 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 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 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 自信而信人。 提问: 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 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 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 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 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 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 自信而信人。 提问: 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 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 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 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 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 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 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 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 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 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 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 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 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 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 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 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 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 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 列起来,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 是“利”呢?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 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 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 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 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 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 列起来,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 是“利”呢?
问: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 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 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 端,产生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 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对这三种主张简要评论。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 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 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 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 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 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 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 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 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问: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 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 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 端,产生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 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对这三种主张简要评论。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 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 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 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 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 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 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 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 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 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 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 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 道的问题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 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 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 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 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 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