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社会学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教育社会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这门课程通过 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 分析研究,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背后的实质,培养学生对于教育 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学的视角 正确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 生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 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机会: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 上查询、资料整理、专题讨论和课堂观摩等方式,使学习由课内延伸 到课外;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有针对性。 三、先行课程 教育学原理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社会学的方法、理论 课程难,点:教育与社会结构中的其他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社会学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教育社会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这门课程通过 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 分析研究,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背后的实质,培养学生对于教育 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学的视角 正确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 生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 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机会;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 上查询、资料整理、专题讨论和课堂观摩等方式,使学习由课内延伸 到课外;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有针对性。 三、先行课程 教育学原理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社会学的方法、理论 课程难点:教育与社会结构中的其他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整体稳定、进步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 对于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 学的视角正确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生动形象的信息,增加学生的感 性认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3)教育社会学方法论。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2)教学难点: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2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奠基时期: (2)学科成形时期 (3)教育社会学学派: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社会学派的历史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与社会整体稳定、进步的关系。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 对于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想象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 学的视角正确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生动形象的信息,增加学生的感 性认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3)教育社会学方法论。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2)教学难点: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理论奠基时期; (2)学科成形时期; (3)教育社会学学派;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教育社会学派的历史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各教育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2学时) 1.教学内容 (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2)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3)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4)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2)教学难点: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第四章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3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机会均等: (2)地区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3)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 (4)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偏斜。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机会均等: (2)教学难点:与教育机会均等相关的因素。 第五章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2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渐变与教育微调: (2)社会剧变与教育重构: (3)社会混变与教育失范。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2)教学难点:社会混变与教育失范。 第六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3学时)
(2)教学难点:各教育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 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2)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3)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4)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2)教学难点: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第四章 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3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机会均等; (2)地区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3)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 (4)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偏斜。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机会均等; (2)教学难点:与教育机会均等相关的因素。 第五章 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渐变与教育微调; (2)社会剧变与教育重构; (3)社会混变与教育失范。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2)教学难点:社会混变与教育失范。 第六章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3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师的双重角色: (2)教师的教育权威: (3)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师的双重角色、教育权威、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2)教学难点:教师的教育权威、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第七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3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生的社会位置: (2)学生的同辈群体: (3)学生的家庭背景: (4)学生的重要他人。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生的社会位置、学生同辈群体的功能、类型,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 生的重要他人: (2)教学难点:学生的社会位置、学生同辈群体的功能、类型。 第八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3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2)学校组织的性质: (3)学校组织的结构: (4)学校组织的取向: (5)学校组织的分层。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校组织的性质、结构、取向、分层: (2)教学难点:学校组织的性质。 第九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2):班级(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师的双重角色; (2)教师的教育权威; (3)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教师的双重角色、教育权威、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2)教学难点:教师的教育权威、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第七章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3 学时) 1.教学内容 (1)学生的社会位置; (2)学生的同辈群体; (3)学生的家庭背景; (4)学生的重要他人。 2.重、难点提示 (1) 教学重点:学生的社会位置、学生同辈群体的功能、类型,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学 生的重要他人; (2)教学难点:学生的社会位置、学生同辈群体的功能、类型。 第八章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3 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2)学校组织的性质; (3)学校组织的结构; (4)学校组织的取向; (5)学校组织的分层。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校组织的性质、结构、取向、分层; (2)教学难点:学校组织的性质。 第九章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2):班级(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班级组织的特性: (2)班级组织的结构: (3)班级中的互动。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班级组织的特性、结构、班级中的互动: (2)教学难点:班级组织的特性。 第十章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4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2)课程的价值取向: (3)课程的地位分等: (4)课程的实践命运。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课程的价值取向: (2)教学难点: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3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中的时空构成: (2)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3)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4)课堂教学中的社会学模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2)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第十二章教育的社会功能(3学时) 1.教学内容 (1)功能主义的教育功能观: (2)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1.教学内容 (1)班级组织的特性; (2)班级组织的结构; (3)班级中的互动。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班级组织的特性、结构、班级中的互动; (2)教学难点:班级组织的特性。 第十章 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4 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2)课程的价值取向; (3)课程的地位分等; (4)课程的实践命运。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课程的价值取向; (2)教学难点: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十一章 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3 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中的时空构成; (2)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3)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4)课堂教学中的社会学模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2)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第十二章 教育的社会功能(3 学时) 1.教学内容 (1)功能主义的教育功能观; (2)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2)教学难点: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2 二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2 三 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2 四 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3 五 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2 六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3 七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3 八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3 九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2 十 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4 十一 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3 十二 教育的社会功能 3 总计 12章 32学时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期末考查,考核方式为开卷笔试 2.成绩构成: 考试成绩由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考查三部分构成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育社会学概论》,钱民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教育社会学》,吴康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教育社会学》,(美)莱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2)教学难点: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教育功能观。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一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2 二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2 三 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2 四 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3 五 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2 六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3 七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3 八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3 九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2 十 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4 十一 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3 十二 教育的社会功能 3 总计 12 章 32 学时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期末考查,考核方式为开卷笔试 2.成绩构成: 考试成绩由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考查三部分构成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育社会学概论》,钱民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教育社会学》,吴康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3]《教育社会学》,(美)莱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
[4]《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吴刚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5]《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选集: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与现代性》,钱民辉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 [6]《新编教育社会学》,马和民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吴刚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年; [5]《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选集: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与现代性》,钱民辉主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年; [6]《新编教育社会学》,马和民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