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王俊钦 授课名称 格助词第2讲(℃、入、上、办6、ま℃、上 9)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格助词“℃、人、上、6、主C、上)”。 重点:掌握格助词“℃、入、上、办小6、主℃、上)”。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表示场所的“仁”与“c”的使用辨析:表示物体构成材料的“c”与 “”的使用辨析。 一、 导入(2min) 格助词“C·入·上·小6·主C·上)”。 二、正课(32min) 1、讲解格助词“℃” (1)表示动作发生的场所,即“在某地做某事或某地发生某事”。该用法需 与表示存在场所的格助词“仁”进行辨析,后者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场所”。 其中,以下两个句式需要辨析: ①“N(場所)仁N(事物)石”:某处有某物: ②“N(場所)cN(事件·活動)方志石”:某处有某事件或活动发生。 句式①中,助词“於”前面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如“书”、“笔”等:句式 教学过程 ②中,助词“”前面为表示活动或事件的动作性名词,如“試合”、“運動会”、 “书祭)”、“地震”、“パ一テ亻一”等。 (2)表示方法、工具、材料、手段等。即通过使用某些手段、材料、工具做 某事,如“坐公交车上学”。 (3)表示范围。接在表示空间、时间、数量或时空范围的名词后面,用于限 定范围。如例句1“夕ラ又℃”意为“在班级中”。接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表示 限定时间范围时,句中动词多为可能动词或表示完了意义的动词,如例句2“テ 二又D武合仗2時間c终力)まL大”译为“网球比赛在2个小时内结束了”。 例句3“5本℃6000円℃寸”译为“5支合计6000日元”。 (4)表示动作、作用的状态。即“以某种状态,做后项的事情”。 (5)表示动作主体的数量状态。附在数量词或含有数量意义的名词后面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王俊钦 授课名称 格助词第 2 讲(で、へ、と、から、まで、よ り)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理解和掌握格助词“で、へ、と、から、まで、よ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格助词“で、へ、と、から、まで、より”。 难点:表示场所的“に”与“で”的使用辨析;表示物体构成材料的“で”与 “から”的使用辨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2min) 格助词“で・へ・と・から・まで・より”。 二、正课(32min) 1、讲解格助词“で” (1)表示动作发生的场所,即“在某地做某事或某地发生某事”。该用法需 与表示存在场所的格助词“に”进行辨析,后者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场所”。 其中,以下两个句式需要辨析: ①“N(場所)に N(事物)がある”:某处有某物; ②“N(場所)で N(事件・活動)がある”:某处有某事件或活动发生。 句式①中,助词“が”前面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如“书”、“笔”等;句式 ②中,助词“が”前面为表示活动或事件的动作性名词,如“試合”、“運動会”、 “お祭り”、“地震”、“パーティー”等。 (2)表示方法、工具、材料、手段等。即通过使用某些手段、材料、工具做 某事,如“坐公交车上学”。 (3)表示范围。接在表示空间、时间、数量或时空范围的名词后面,用于限 定范围。如例句 1“クラスで”意为“在班级中”。接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表示 限定时间范围时,句中动词多为可能动词或表示完了意义的动词,如例句 2“テ ニスの試合は 2 時間で終わりました”译为“网球比赛在 2 个小时内结束了”。 例句 3“5 本で 6000 円です”译为“5 支合计 6000 日元”。 (4)表示动作、作用的状态。即“以某种状态,做后项的事情”。 (5)表示动作主体的数量状态。附在数量词或含有数量意义的名词后面
(6)表示依据、根据。 (7)表示原因。 2、讲解格助词“入” (1)表示动作方向。谓语一般使用“行<”“来石”等表示移动的动词。该 用法与格助词“仁”表示动作目的地或去向的用法相近,但是“ヘ”更侧重于 强调方向、去向,“仁”更侧重于强调着落点。因此,当动词为明确表达“到达” 的意思时,如“着<”“到着寸石”,只能使用助词“仁”。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该用法和助词“仁”表示对象的用法相似。后续接“)” 构成连体修饰语“入の”,意为“对…的、给…的”,但注意没有“亿D”的表 达。 3、讲解格助词“上” (1)表示并列。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一般并列的事物数目不超过三 个。 (2)表示同一动作的共同参与者,比较的对象。 (3)表示变化、决定的结果。与表示变化(如“参石”)、决定(如“决主石”) 等意义的动词搭配使用。 (4)表示引用、思考、称谓或传闻的内容。后面多用“言)”“思)”“考之 石”“聞<”“信巴石”等动词。 4、讲解格助词“办6” (1)表示起点。这个起点可以是实际的“时间”、“地点”,如例句1、2,还 可以为虚拟意义的起点,如例句3“心感謝L主寸”。也可与表示终点的格 助词“まc”搭配使用。 (2)表示构成的材料、要素。“N6石”的句型表示某事物由何种成分、 要素构成或组成。该用法需与表示物体构成原材料的格助词“c”进行辨析。 一般来说,只发生物理变化,可以看出原材料,用格助词“℃”,发生了化学变 化,看不出原材料,用格助词“”。 (3)表示出处。 (4)“N办”表示事件的起因,同时暗示伴随一定的发展过程。大多导致 消极的结果。接续助词表示原因需要附在句子后面
(6)表示依据、根据。 (7)表示原因。 2、讲解格助词“へ” (1)表示动作方向。谓语一般使用“行く”“来る”等表示移动的动词。该 用法与格助词“に”表示动作目的地或去向的用法相近,但是“へ”更侧重于 强调方向、去向,“に”更侧重于强调着落点。因此,当动词为明确表达“到达” 的意思时,如“着く”“到着する”,只能使用助词“に”。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该用法和助词“に”表示对象的用法相似。后续接“の” 构成连体修饰语“への”,意为“对…的、给…的”,但注意没有“にの”的表 达。 3、讲解格助词“と” (1)表示并列。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一般并列的事物数目不超过三 个。 (2)表示同一动作的共同参与者,比较的对象。 (3)表示变化、决定的结果。与表示变化(如“なる”)、决定(如“決まる”) 等意义的动词搭配使用。 (4)表示引用、思考、称谓或传闻的内容。后面多用“言う”“思う”“考え る”“聞く”“信じる”等动词。 4、讲解格助词“から” (1)表示起点。这个起点可以是实际的“时间”、“地点”,如例句 1、2,还 可以为虚拟意义的起点,如例句 3“心から感謝します”。也可与表示终点的格 助词“まで”搭配使用。 (2)表示构成的材料、要素。“N からなる”的句型表示某事物由何种成分、 要素构成或组成。该用法需与表示物体构成原材料的格助词“で”进行辨析。 一般来说,只发生物理变化,可以看出原材料,用格助词“で”,发生了化学变 化,看不出原材料,用格助词“から”。 (3)表示出处。 (4)“N から”表示事件的起因,同时暗示伴随一定的发展过程。大多导致 消极的结果。接续助词から表示原因需要附在句子后面
(⑤)表示授受关系中的物品、信息等提供方,即给予者。但是当动作发出者 为机关、团体、组织等时,不可以替换为“仁”。 (6)表被动句中动作的实施者,一般可以替换成“仁”。但是当动作发出者 为机关、团体、组织等时,不可以替换为“仁”。 (⑦)表示由谁做某事,接在表示人物、团体的名词后。 (8)表示判断事物的出发点,角度,根据。 5、讲解格助词“主℃” ()表示时间,空间的终点。意为在“主c”前表示的时空范围内连续地或 一直做某个动作、保持某种状态。常与格助词“办小6”搭配使用,“一办小店~主 C”表示时空的起点和终点。意为“从…到…”。 其中,“主c”表示连续动作、作用所涉及时间界限的终点,谓语为持续性 动词,中文翻译为“在…之前,一直…”:与此相对,“主℃仁”表示瞬间动作 出现的最后时刻,谓语为瞬间动词,中文翻译为“在…之前,做(完)…”。 (2)表示许可范围的临界点、容许的最大限度。后续动词多用可能态。意为 “最多…”。 (3)表示列举极端例子。表示超出普通范围,达到某种令说话人感到惊讶、 意外的程度。用在消极的句子中时,表明这个例子是最不该出现而且是最坏的 例子;用在积极的句子中时,表明这个例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让人惊讶又兴 奋的程度。意为“甚至…”。该用法为副助词用法。 (4)惯用①“~主℃古”。表示做某事是多余的。意为“没必要…”、 “用不着…”。 惯用②“~仗言)主c屯标<、~古/这之/主℃”。意为“不用说…, 就连…”。表示前项很明显没有必要说,后项极端的事例也不例外。 6、讲解格助词“上)” (I)表示比较的基准。后续表示性质或评价的词语。可构成“~仕~上)~ C寸(~比~更~)”“~上)~任)~c才(比起~,~更~)”等比较句式。 (2)惯用“~上V、)上)~”。表示说话人认为前后两种说法相比较的话, 还是后者更贴切、更妥当、更符合实际。意为“与其说是…,还不如说是…”。 三、总结(1min)
(5)表示授受关系中的物品、信息等提供方,即给予者。但是当动作发出者 为机关、团体、组织等时,不可以替换为“に”。 (6)表被动句中动作的实施者,一般可以替换成“に”。但是当动作发出者 为机关、团体、组织等时,不可以替换为“に”。 (7)表示由谁做某事,接在表示人物、团体的名词后。 (8)表示判断事物的出发点,角度,根据。 5、讲解格助词“まで” (1)表示时间,空间的终点。意为在“まで”前表示的时空范围内连续地或 一直做某个动作、保持某种状态。常与格助词“から”搭配使用,“~から~ま で”表示时空的起点和终点。意为“从…到…”。 其中,“まで”表示连续动作、作用所涉及时间界限的终点,谓语为持续性 动词,中文翻译为“在…之前,一直…”;与此相对,“までに”表示瞬间动作 出现的最后时刻,谓语为瞬间动词,中文翻译为“在…之前,做(完)…”。 (2)表示许可范围的临界点、容许的最大限度。后续动词多用可能态。意为 “最多……”。 (3)表示列举极端例子。表示超出普通范围,达到某种令说话人感到惊讶、 意外的程度。用在消极的句子中时,表明这个例子是最不该出现而且是最坏的 例子;用在积极的句子中时,表明这个例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让人惊讶又兴 奋的程度。意为“甚至……”。该用法为副助词用法。 (4)惯用①“~までもない”。表示做某事是多余的。意为“没必要……”、 “用不着……”。 惯用②“~は言うまでもなく、~も/さえ/まで~”。意为“不用说……, 就连……”。表示前项很明显没有必要说,后项极端的事例也不例外。 6、讲解格助词“より” (1)表示比较的基准。后续表示性质或评价的词语。可构成“~は~より~ です(~比~更~)”“~より~ほうが~です(比起~,~更~)”等比较句式。 (2)惯用“~というより~ ”。表示说话人认为前后两种说法相比较的话, 还是后者更贴切、更妥当、更符合实际。意为“与其说是……,还不如说是……”。 三、总结(1min)
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5min) 完成高考题训练,加强巩固与练习。 教学评价 依据学生高考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练习(5min) 完成高考题训练,加强巩固与练习。 教学评价 依据学生高考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