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三十一章:二关报式 .知识框架 √G(a20)是非负数 二次根式的乘除 二次根式 G)=a(a≥0) 式 √a2=a(a≥0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 般地,形如√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 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理解二次根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并掌握下列给论: 1)(20是负数;(2人a=a(20;(3)2=a(2 4.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台行有 关实数的简单四如运算; 5.了解代式的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 的作用 第三十三章一元三根式 .知识框架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 a>0 时,√a 表示 a 的算 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 是非负数; (2) ; (3) ;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 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 的作用。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设未,列方程 数学问题 实际问题 ax2+bx+c=0(a≠0) 解开平方 方配方法 公式法 次 分解因式法 数学问题的解 -b±√B2-4ac 实际问题的答案 二知识概念 元二次方程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不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 解方程来解一华实际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m(n20)的方程:物会 廢次—转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 般式;化次顶款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边新加上 次项系数的一半的,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式;变乃为 a+)2=q的形式,如果q20,方程的提是X=p±v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经过整理, 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 +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 ax 2 +bx+c=0(a≠0)后,其中 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本章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前提下,通过 解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 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 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 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 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 (x+p)2=q 的形式,如果 q≥0,方程的根是 x=-p±√q;如果 q <0,方程无实根.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门题引出形如x=的方程。这样 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损的概念 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m+n=P的 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m+n)2=P的方 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死题。 在例趣中,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沒有 实数推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很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 公元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报由方程的系数a bc历定,因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殷形式 ax2+bx+c=0,当b2-4ac≥0,将a、b、c代入式子 x=b1b-426就得到方程的根.(公过所出现的运算,份好包括 了所学的六啊算,加减乘除乘开,这体现了 公的统一性与和性。)个式子叫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 式.利用求根么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么法 第二十三章:转 一知识框架
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 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 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 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 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 1 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 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 “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3)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 a、 b、c 而定,因此: 解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时 , 可 以 先 将 方 程 化 为 一 般 形 式 ax 2+bx+c=0,当 b2-4ac≥0 时, 将 a、b、c 代入式子 x= 2 4 2 b b ac a − − 就得到方程的根.(公式所出现的运算,恰好包括 了所学过的六中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体现了 公式的统一性与和谐性。)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 式.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第二十三章:旋转 一.知识框架:
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及其性质 中心对称 图案设计 平移及其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轴对称及其性质 二.知识概念 1.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 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 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 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 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 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 大于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 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 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 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申美意 识,在实际何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 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 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 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 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2.旋转对称中心: 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 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 0°,大于 360°)。 3.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 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 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4.中心对称的性质: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本章内容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 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 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第二十四章:圆 一.知识框架:
员的对称性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圆的基本性质 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点与园的位置关系 三角形外接圆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 三角形内切圆 员与园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与圆 等分圆周 弧长 有关圆的计算 扇形的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二.知识概念 1.圆: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 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 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 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 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 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 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 以点P与圆0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0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0外, P0>r;P在⊙0上,PO=r;P在⊙0内,P0<r。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 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 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
二.知识概念: 1.圆: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 称为半径。 2.圆弧和弦: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 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 直径。 3.圆心角和圆周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 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内心和外心: 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 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 以点 P 与圆 O 的为例(设 P 是一点,则 PO 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 在⊙O 外, PO>r;P 在⊙O 上,PO=r;P 在⊙O 内,PO<r。 8.直线与圆有 3 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 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 点。 9.两圆之间有 5 种位置关系: 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
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 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 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 <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 (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Id 2.圆的面积S=πr^2;3.扇形弧长1=nπr/180 15.扇形面积S=π(R^2-r^2)5.圆锥侧面积S=r1 第三十五章:概率 概率是初中数学的常考知识点,但考题难度不大。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 件的可能性,在探究交流中学习体验概率在生活中的乐趣和实用性,学会计算概 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框架 用列举法求概率 随机事件 用频率估计概率 二.知识概念 1.随机事件: 在随杋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 事件,简称事件。随机事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等表示。 2.特殊的事件:
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 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r,且 R≥r,圆心距 为 P:外离 P>R+r;外切 P=R+r;相交 R-r<P<R+r;内切 P=R-r;内含 P <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切线的性质: (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垂径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 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 C=2πr=πd 2.圆的面积 S=πr^2; 3.扇形弧长 l=nπr/180 15.扇形面积 S=π(R^2-r^2) 5.圆锥侧面积 S=πrl 第二十五章:概率 概率是初中数学的常考知识点,但考题难度不大。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 件的可能性,在探究交流中学习体验概率在生活中的乐趣和实用性,学会计算概 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 随机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 事件,简称事件。随机事件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 等表示。 2. 特殊的事件:
必然事件记作Ω,样本空间Ω也是其自身的一个子集,9也是一个“随 机”事件,每次试验中必定有Ω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必然发生 不可能事件记作Φ,空集Φ也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Φ也是一个特殊 的“随机”事件,不包含任何样本点,不可能发生。 3.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交换律:AUB=BUA、AB=BA (2)结合律:(AUB)UC=A∪(BUC) (3)分配律:AU(BC)=(A∪B)(AUC) A( BUC =(AB)U(AC (4)摩根律:AB=A∪B、AUB=AB 4.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它是随机事件 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同时也是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们常说某人 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 是概率的实例。但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n,不是指n次事件里必有 次发生该事件,而是指此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于1/n这个数值 5.列举法: 一种借助对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 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地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 出改进的方法。 6.频率估计概率: 在直角坐标系中,纵轴表示频数,横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将频率分 布表中各组频率的大小用相应矩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由此画成的统计图 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求法 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各个小矩形的面积*底边中点横坐标之和 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两个面积相等部分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横 坐标 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底边中点的横坐标
必然事件记作 Ω,样本空间 Ω 也是其自身的一个子集,Ω 也是一个“随 机”事件,每次试验中必定有 Ω 中的一个样本点出现,必然发生。 不可能事件记作 Φ,空集 Φ 也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Φ 也是一个特殊 的“随机”事件,不包含任何样本点,不可能发生。 3. 随机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交换律:A∪B=B∪A、AB=BA (2)结合律:( A∪ B )∪ C=A∪( B∪ C ) (3)分配律:A∪( BC )=( A∪ B )( A∪ C ) A( B∪ C )=( AB )∪ ( AC ) (4)摩根律:A B=A∪ B、A ∪ B=A B 4.概率: 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该事件的概率。它是随机事件 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同时也是概率论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人们常说某人 有百分之多少的把握能通过这次考试,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这都 是概率的实例。但如果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 1/n,不是指 n 次事件里必有 一次发生该事件,而是指此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于 1/n 这个数值。 5. 列举法: 一种借助对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 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地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 出改进的方法。 6.频率估计概率: 在直角坐标系中,纵轴表示频数,横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将频率分 布表中各组频率的大小用相应矩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由此画成的统计图 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求法 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各个小矩形的面积*底边中点横坐标之和 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两个面积相等部分的平行于 Y 轴的直线横 坐标 众 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底边中点的横坐标
补充:在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在探究交流中学习 体≌概率在生活中的乐超和实用性,学会计算概率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三十六章:二次函数 .知识框架: 实际间题 目标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 实际可题的答案 象与性质求解 二.知识概念 次函数: 般地,自变量ⅹ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y=ax2+bx+c(a≠0) 顶点式y=a(x-h)2+k y=a(x-)2+ 4ac-b 交点式y=a(x-x1Xx-x2)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对称 b
补充:在图中,各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在探究交流中学习 体验概率在生活中的乐趣和实用性,学会计算概率。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 一般地,自变量 x 和 因变量 y 之 间 存 在 如 下 关 系 : 一 般 式 : ( 0, , , ) y = ax 2 + bx + c a a b c为常数 ,则称 y 为 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 0) 2 y = ax + bx + c a 顶点式 y = a x − h + k 2 ( ) a ac b a b y a x 4 4 ) 2 ( 2 2 − = − + 交点式 ( )( ) 1 2 y = a x − x x − x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轴: a b y 2 对 称 = − y O x
顶点坐标:(b4ac-b2 与y轴交点坐标(0,c)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随ⅹ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随x增 大而增大 当a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 交点; 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 点 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不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历形成较为复 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 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教师在讲解本章内
顶点坐标: ) 4 4 , 2 ( 2 a ac b a b − 与 y 轴交点坐标(0,c) 4.增减性:当 a>0 时,对称轴左边,y 随 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 x 增 大而增大 当 a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有两个 交点; 2 b ac − 4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有一个交 点; 2 b ac − 4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不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 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 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教师在讲解本章内
容的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第三十七章:扫似 .知识框架: 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图形 相似多边形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应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 用 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位似图形 二知识概念: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互为 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 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 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 第二十七章:相似 一.知识框架 : 二.知识概念: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互为 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 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 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