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心) 大纲制定人:牛强 Environmental 课程名称 环境卫生学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Z103305 Hygiene 实验总学时 24 开设实验项目数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 实验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实习报告 适用专业 预防医学 开出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中“三氨”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睡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水厂参观 其他类型实验 4 公害病教学录像 其他类型实验 2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心) 大纲制定人:牛强 课程名称 环境卫生学 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Hygiene 课程编码 Z103305 实验总学时 24 开设实验项目数 7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 实验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实习报告 适用专业 预防医学 开出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中“三氮”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综合性实验 3 水厂参观 其他类型实验 4 公害病教学录像 其他类型实验 2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采样用一支内装51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U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 样器上,以0.5L/min流量采气10一20L,并记录采样现场的气压和气温。 2。操作步骤 1)制作标准曲线:向各管中加入0.5m1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10分钟(消除 0,干扰)然后加入0.5ml0.2%甲醛溶液和0.5ml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560m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 2)样品测定: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量(4g) 3)计算与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本方法以采气20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0.02~0.3mg/m。浓度高于此范围时, 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 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在<5℃时,可保存 30天无明显损失:但在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流每天损失1.5%。故采样应在5~20( 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4℃冰箱中保存。 3 二氧化疏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 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0一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型 1 3 棕色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 采样 用一支内装 5ml 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 U 型多孔玻板吸收管,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 样器上,以 0.5 L/min 流量采气 10~20L,并记录采样现场的气压和气温。 2. 操作步骤 1) 制作标准曲线:向各管中加入 0.5ml 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 10 分钟(消除 NOX 干扰)然后加入 0.5ml 0.2%甲醛溶液和 0.5ml 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 560 nm 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 2) 样品测定: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量(μg) 3) 计算与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本方法以采气 20L 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 0.02~0.3mg/m3。浓度高于此范围时, 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 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在<5℃时,可保存 30 天无明显损失;但在 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硫每天损失 1.5%。故采样应在 5~20℃ 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 4℃冰箱中保存。 3. 二氧化硫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 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 0~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 型 1 3 棕色 U 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 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二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人数 实验目的:学习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10.0ml吸收液和2.00ml乙酰 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0.5L/min采集5~30L气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 放置2小时后测定。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10m1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50、1.00、2.00、3.00、4.00、 5.00m1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2.00m1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 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414m处以纯水为参比,用10m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定。 4.计算 5.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0.163、0.918和1.51gL的样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分别为3.7%、1.4%和1.4%。在含甲醛0.15、0.34和0.91mg/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料 品量0.30一2.00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1%一102%。 2. 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试验,乙酰丙酮应 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0~lL/min 4 分光光度计 722型 3 棕色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4 10ml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二 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学习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掌握其评价标准。 实验内容: 1. 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 10.0ml 吸收液和 2.00ml 乙酰 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 0.5 L/min 采集 5~30L 气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 放置 2 小时后测定。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 7 支 1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 0.00、0.50、1.00、2.00、3.00、4.00、 5.00ml 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 2.00ml 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 加热 10 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 414nm 处以纯水为参比,用 10mm 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 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 2 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定。 4. 计算 5. 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 0.163、0.918 和 1.51 mg/L 的样品,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 分别为 3.7%、1.4%和 1.4%。在含甲醛 0.15、0.34 和 0.91mg/L 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样 品量 0.30~2.00 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91%~102%。 2. 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试验,乙酰丙酮应 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 流量范围 0~1L/min 4 2 分光光度计 722 型 1 3 棕色 U 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8 4 10ml 具塞比色管 8
实验三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现有每组人数 20 人数 实验目的: 1.学习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测定方法 2. 掌握饮用水有效氯、余氯及需氯量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一有效氯测定: 1,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研钵磨碎后放入称量瓶内加盖,称取0.71g,置于150m1烧杯内 2.加5m1左右蒸馏水于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再加蒸馏水使成悬浮液,倾入100m 容量瓶内。用少许蒸馏水冲洗烧杯3次,将全部洗液移入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刻度 线,不断振荡容量瓶使之混合均匀。 3.在250m1碘量瓶中加入0.75g(10%I溶液7.5m1)碘化钾及80m1蒸馏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2ml冰醋酸。 4.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25m1样品悬浮液,加入250ml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 振荡均匀后,静置5分钟。 5.自滴定管中加入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碘量瓶,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V。 6.计算 二.余氯测定 1.取配制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用的同型50ml比色管,先放入2.5ml邻联甲苯胺溶液, 再加入澄清水样50加l,混合均匀。水样的最佳温度为15~20℃,如低于此温度,应先 将水样放在水浴中使温度提高至15~20℃。 2.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10咖 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总余氯诚去游离性余氯 等于化合性余氯
实验三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中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 1. 学习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测定方法 2. 掌握饮用水有效氯、余氯及需氯量的计算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一.有效氯测定: 1. 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用研钵磨碎后放入称量瓶内加盖,称取 0.71g,置于 150ml 烧杯内。 2. 加 5ml 左右蒸馏水于烧杯内,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再加蒸馏水使成悬浮液,倾入 100ml 容量瓶内。用少许蒸馏水冲洗烧杯 3 次,将全部洗液移入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刻度 线,不断振荡容量瓶使之混合均匀。 3. 在 250ml 碘量瓶中加入 0.75g(10%KI 溶液 7.5ml)碘化钾及 80ml 蒸馏水,使之溶解, 再加入 2ml 冰醋酸。 4. 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 25ml 样品悬浮液,加入 250ml 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 振荡均匀后,静置 5 分钟。 5. 自滴定管中加入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碘量瓶,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 1ml 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 V。 6. 计算 二.余氯测定 1. 取配制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用的同型 50ml 比色管,先放入 2.5ml 邻联甲苯胺溶液, 再加入澄清水样 50ml,混合均匀。水样的最佳温度为 15~20℃,如低于此温度,应先 将水样放在水浴中使温度提高至 15~20℃。 2. 水样与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合后,如立即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如放置 10min 使其产生最高色度,再进行比色,所得结果为水样的总余氯。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 等于化合性余氯
3.计算 (1)直接从余氯标准色列得出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浓度(g儿)。 (2)化合性余氯等于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mg/L)。 需氯量测定 1.取三个250m1碘量瓶,分别加入200m1水样(一般称做三杯试验),然后用滴管加人 0.10%有效氯标准溶液0.10、0.25、0.50m1(或根据水样情况酌定),搅拌均匀,接触 30分钟,测余氯(方法见确量法测余氯)。 2.选择余氯在0.3~0.5mg/L之间的那一杯来计算加氯量及需氯量 3.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要长期保存,需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水中含有的悬浮性物质可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去除,其他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如 下:高铁,0.2mg/L:四价锰,0.01mg/L:亚硝酸盐,0.2g/L。 3.如果余氯浓度很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将产生淡绿色或淡蓝 色。此时多加1l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恒温水浴箱 1 2 具塞比色管 50 ml 8 3 碘量瓶 250ml 8 4 烧杯 150ml 8 5 移液管 25m1 8 6 滴定管 8
3. 计算 (1)直接从余氯标准色列得出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浓度(mg/L)。 (2)化合性余氯等于总余氯减去游离性余氯(mg/L)。 三.需氯量测定 1. 取三个 250 ml 碘量瓶,分别加入 200 ml 水样(一般称做三杯试验),然后用滴管加人 0.10%有效氯标准溶液 0.10、0.25、0.50ml(或根据水样情况酌定),搅拌均匀,接触 30 分钟,测余氯(方法见碘量法测余氯)。 2. 选择余氯在 0.3~0.5mg/L 之间的那一杯来计算加氯量及需氯量 3. 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实验用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若要长期保存,需严密封口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 水中含有的悬浮性物质可干扰测定,应先用离心法去除,其他干扰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如 下:高铁,0.2 mg/L;四价锰,0.01 mg/L;亚硝酸盐,0.2 mg/L。 3. 如果余氯浓度很高,会产生橘黄色。若水样碱度过高而余氯浓度较低,将产生淡绿色或淡蓝 色。此时多加 1ml 邻联甲苯胺溶液,即可产生正常的淡黄色。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恒温水浴箱 1 2 具塞比色管 50 ml 8 3 碘量瓶 250 ml 8 4 烧杯 150 ml 8 5 移液管 25 ml 8 6 滴定管 8
实验四大气颗粒物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掌握大气颗粒物中TSP、PW的测定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1.采样:将滤膜放入干燥器中平衡24小时,准确称量至恒重W。采样时用慑子将滤膜平放于 支持网上,滤膜毛面向上放正、铺平、压紧、固定。置采样器于3~5米(相对高度1~1.5米 处,接通电源以1.1~1.7m/min流量采样。采样时间根据需要而定。采样后取下滤膜,放入干 燥器中平衡24小时,准确称量至恒重,。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即为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2.计算 c=-g)x100 式中:C一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mg/m): 2一采样后滤膜质量(g) 属,一采样前滤膜质量(g): V。一换算成标准大气压下的采样体积(m)。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每张滤膜在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能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若需分析TSP中BaP含量,滤膜在采样前应置于马福炉中550℃烘烤30min,以除去有机杂 质。若测定TSP中重金属的含量,宜采用有机滤膜。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大流量采样器 流量范围1.11.7m/ain 4 2 气压计 最小分度值为2kPa 1 3 分析天平 感量为0.1g 1 4 干燥器 1 5 玻璃纤维滤膜 上海红光造纸厂“49”型, 8
实验四 大气颗粒物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掌握大气颗粒物中 TSP、PM10 的测定和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1. 采样:将滤膜放入干燥器中平衡 24 小时,准确称量至恒重 W1。采样时用镊子将滤膜平放于 支持网上,滤膜毛面向上放正、铺平、压紧、固定。置采样器于 3~5 米(相对高度 1~1.5 米) 处,接通电源以 1.1~1.7m3 /min 流量采样。采样时间根据需要而定。采样后取下滤膜,放入干 燥器中平衡 24 小时,准确称量至恒重 W2。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即为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2. 计算 0 ( 2 1 ) 1000 V W W C − = 式中:C—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mg/m3 ); W2—采样后滤膜质量(g); W1—采样前滤膜质量(g); V0—换算成标准大气压下的采样体积(m3 )。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每张滤膜在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能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 若需分析 TSP 中 BaP 含量,滤膜在采样前应置于马福炉中 550℃烘烤 30min,以除去有机杂 质。若测定 TSP 中重金属的含量,宜采用有机滤膜。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大流量采样器 流量范围 1.1~1.7 m3 /min 4 2 气压计 最小分度值为 2kPa 1 3 分析天平 感量为 0.1mg 1 4 干燥器 1 5 玻璃纤维滤膜 上海红光造纸厂“49” 型, 8
实验五水中“三氯”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学时 6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人数 实验目的:掌握水中氨氨、硝酸盐氨、亚硝酸盐氨的测定方法 掌握水中氨氨、硝酸盐氮、亚 硝酸盐氨的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水样预处理: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混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 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 向水样及标淮溶液管内分别加入1,0l酒石酸钾钠溶掖(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 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1.0m1纳氏试剂,混匀后放置10分钟,于420m波长下 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如氨氨含量低于30μ,改用3cm比色皿。低 于10μg的氨氯可用目视比色。 3.制作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氨氮含量,或目视比色记录水样中相当于氨氯标准 的含量。 4.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配制纳氏试剂时勿使碘化钾过剩。过量的碘离子将影响有色络合物的生成,使颜色变浅。 储存己久的纳氏试剂,使用前应先用己知量的氨氮标准溶液显色,并核对应有的吸光度。加人 试剂后2小时内不得出现混浊,否则应重新配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全玻璃蒸馏器 500ml 1 2 具塞比色管 50ml 8 3 分光光度计 722型 1 4 蒸发皿 100ml 8 5 三角瓶 250m1 8
实验五 水中“三氮”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6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20 实验目的:掌握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掌握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亚 硝酸盐氮的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 1. 水样预处理:无色澄清的水样可直接测定,色度、混浊度较高和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水样需 经过蒸馏或混凝沉淀等预处理步骤。 2. 向水样及标准溶液管内分别加入 1.0ml 酒石酸钾钠溶掖(经蒸馏预处理过的水样,水样及标 准管中均不加此试剂),混匀,加 1.0ml 纳氏试剂,混匀后放置 10 分钟,于 420nm 波长下 用 lcm 比色皿,以纯水作参比,测定吸光度。如氨氨含量低于 30μg,改用 3cm 比色皿。低 于 10μg 的氨氯可用目视比色。 3. 制作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氨氮含量,或目视比色记录水样中相当于氨氯标准 的含量。 4. 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配制纳氏试剂时勿使碘化钾过剩。过量的碘离子将影响有色络合物的生成,使颜色变浅。 储存已久的纳氏试剂,使用前应先用已知量的氨氮标准溶液显色,并核对应有的吸光度。加人 试剂后 2 小时内不得出现混浊,否则应重新配制。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全玻璃蒸馏器 500ml 1 2 具塞比色管 50ml 8 3 分光光度计 722 型 1 4 蒸发皿 100ml 8 5 三角瓶 250ml 8
实验大睡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学时 3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20 现有每组人数 人数 实验目的:掌握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方法及溶菌酶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1. 唾液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同琼脂板法采集唾液样品。准确吸取0.2ml唾液加入盛有0.8m 缓冲液的小试管内混匀,此时唾液样品被稀释5倍待测。 2. 样品测定:准确吸取0.2ml经稀释的睡液样品于1小试管内,置于37℃水浴中,向内快速 加入4l菌悬液,及时混匀并准确记时,2min后立即将其自水浴中取出,快速加入3滴 5mol/LKOH以终止反应,尽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波长640mm、1cm比色杯)。 5. 标准曲线制作:取溶菌酶贮备液用磷酸缓冲液稀释为50、40、30、25、20、15、10、5、2.5、 0g/l的不同浓度,并各取0.2m1分别置于小试管中,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操作, 于640m波长处,以“0”管校0后,测其各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A表示数值为纵坐标 以每毫升酶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6。结果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作用时间应严格控制。 2。每次吸取菌悬液时必须摇匀,否则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样品和制作该样品所用的标准曲线 应使用同一菌悬液。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分光光度计 1 2 恒温箱 1 3 水平尺 4 玻璃板 4 5 打孔器 4 6 微量注射器 4
实验六 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学时 3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20 现有每组人数 实验目的:掌握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方法及溶菌酶在机体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1. 唾液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同琼脂板法采集唾液样品。 准确吸取 0.2ml 唾液加入盛有 0.8ml 缓冲液的小试管内混匀,此时唾液样品被稀释 5 倍待测。 2. 样品测定:准确吸取 0.2ml 经稀释的唾液样品于 1 小试管内,置于 37℃水浴中,向内快速 加入 4ml 菌悬液,及时混匀并准确记时,2min 后立即将其自水浴中取出,快速加入 3 滴 5mol/L KOH 以终止反应,尽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波长 640nm、1cm 比色杯)。 5. 标准曲线制作:取溶菌酶贮备液用磷酸缓冲液稀释为 50、40、30、25、20、15、10、5、2.5、 0μg/ml 的不同浓度,并各取 0.2ml 分别置于小试管中,然后按样品测定步骤进行操作, 于 640nm 波长处,以“O”管校 O 后,测其各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 A 表示数值为纵坐标, 以每毫升酶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6. 结果计算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作用时间应严格控制。 2. 每次吸取菌悬液时必须摇匀,否则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样品和制作该样品所用的标准曲线 应使用同一菌悬液。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分光光度计 1 2 恒温箱 1 3 水平尺 4 4 玻璃板 4 5 打孔器 4 6 微量注射器 4
实验七水厂参观 实验类型其他类型实验学时 4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35 现有每组人数 人数 实验目的:通过以地面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参观,了解自来水生产过程、水厂设备、各设备的 结构及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 1.由水厂同志作生产过程介绍 2。参观生产过程各环节及各种生产设备,了解净化消毒方法、卫生管理制度、检验室检验项 目、制度、水质情况及水源防护情况等。 3.结合介绍及参观结果,对水厂提出卫生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参观时注意听讲,要有好的纪律,尊重厂方工作人员,听从指挥 2。集体活动,不得单独离队,特殊情况离队时,要向带教教师请假。 3.注意安全。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实验七 水厂参观 实验类型 其他类型实验 学时 4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35 现有每组人数 实验目的:通过以地面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参观,了解自来水生产过程、水厂设备、各设备的 结构及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内容: 1. 由水厂同志作生产过程介绍。 2. 参观生产过程各环节及各种生产设备,了解净化消毒方法、卫生管理制度、检验室检验项 目、制度、水质情况及水源防护情况等。 3. 结合介绍及参观结果,对水厂提出卫生评价。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参观时注意听讲,要有好的纪律,尊重厂方工作人员,听从指挥。 2. 集体活动,不得单独离队,特殊情况离队时,要向带教教师请假。 3. 注意安全。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实验八公害病教学录像 实验类型其他类型实验■ 学时 2 开出时间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35 现有每组人数 人数 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严重公害病事件的教学录像,对此类事件有较深的认识。 实验内容: 1.复习历史上主要的公害病事件 2.播放教学录像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主要仪器设备 序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大纲制定者: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
实验八 公害病教学录像 实验类型 其他类型实验 学时 2 开出时间 第七学期 计划每组 人数 35 现有每组人数 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严重公害病事件的教学录像,对此类事件有较深的认识。 实验内容: 1. 复习历史上主要的公害病事件 2. 播放教学录像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主要仪器设备 序 号 主要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大纲制定者: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