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 第一节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健康教育的 基本概念,明确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健康教育的定 义和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有关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健康的整体观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 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二)健康教育 以卫生学为主要内容,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总目的是预防和矫正不良行为,巩固和 促进健康行为。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四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生物学基础(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 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 (二)环境因素与健康 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它们对人的健康都有影响。社会环境中,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意识结构、道德观念、社会风俗习惯等都成为有益或 有害于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环境与人体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环境中的各 种因素对人体有作用。这种平衡是经常处于变动中的动态 平衡。 环境污染对健康有影响:可引起中毒、致癌作用、致 畸作用和其它危害。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很大。如个人不良嗜好、 饮食习惯、职业危机和业余时间有害健康的活动等。吸烟、 嗜酒、爆饮爆食、不锻炼等对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 危害。 三、幼儿健康教育 (一)幼儿健康教育的日的和任务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对于卫生科学的认识 水平,改善幼儿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 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和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培养幼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有良好 的卫生习惯、有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如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 社会交往技能等: 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主要包括:没有性歧视、没有性 压抑、自然的回答性问题、两性别优势互补教育等; 安全教育:如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遵守交通规则、 懂得水火电的危险及不要捡拾小物件等。 第二节健康评价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评价 指标,掌握儿童健康检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健康教育的定 义和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幼儿健康检查的种类和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长发育评价
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 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指标:包括生长发育标准、生长 发育检测图、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综合评价法”等。 二、健康检查 (一)健康检查的目的 (二)健康检查的种类 包括儿童入园的检查、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等。 (三)健康检查的方法 包括生态发育指标的测量、生态发育功能指标的测 量(肺活量、脉搏、血压等)、视功能检查、听力检查、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第三节婴幼儿心理 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关注婴幼儿心理 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常患的 心身疾病。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婴幼儿常见的 心理卫生问题和常患的心身疾病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更新,新的健康观念否定了“结结 实实没病就是健康”的旧观念。新的健康观,从多维角度 把一个完整的健康含义展示于世人面前:身体健康,心理 也健康(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健康的人。 这也是21世纪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理想”的标志,每个儿童都 可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标 志,可以把它看成是培养儿童应努力达到的目标。正常的 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 件。智力的高低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 的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 行的背景。良好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 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平衡状态。心理健康的 儿童“身在福中知福”,愉快、乐观。当心里有了委屈、痛 苦、挫折时,能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
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也比较差,但是,心理健康的 儿童乐于与人交往,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得别人的了解、 信任和尊重。 4.行为统一和协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变得 有了条理,主动注意时间逐渐延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 行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日趋合理和成熟。 5.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 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心理健康 的儿童,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诚实等性格 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应该表现出: 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 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 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能 集中:睡眠好。 (二)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例如, 基因病—苯丙酮尿症;染色体病—先天愚型等等。 (2)先天的非遗传因素妊娠早期,受致畸因素的影 响(病毒感染、放射线、不良药物、烟、酒、不良情绪等)
胎儿可发生种种先天畸形。 胎儿期,孕妇营养不良,可对胎儿脑细胞的增生产生 不可挽回的影响。 妊娠合并各种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或围产 期出现宫内室息、产前出血、产伤等等,都可能对胎儿的 脑造成损害,使儿童期出现种种行为问题。 (3)后天的脑损伤外伤引起的脑震荡:结核杆菌引 起的结核性脑膜炎: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脑膜炎双球菌 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等,均可影响儿童的智力, 诱发一系列行为问题, 2.心理因素 (1)动机 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情绪、自我意识 等等。一般说来,家长往往只注意了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 (吃饱、喝足、穿暖等等),而忽略了儿童也有更高层次 的需要—安全感、被爱、被尊重、被别人称赞等等。儿 童的某些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2)情绪 (3)自我意识 3.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特别
是父母的行为、人格特征、亲子关系、教育观念、教育方 法,都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能享受到天伦之 乐的儿章,在人格发展上一般是健全的;反之往往出现行 为问题。孩子受到父母虐待:家长对儿童过分溺爱,或对 儿童期望值过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都会导致儿童出 现行为问题。归结到一点:良好家庭环境塑造良好个性。 (2)托幼机构 托儿所、幼儿园,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 托儿所和幼儿园的环境(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学前儿 童社会适应性的形成有深远的作用。学前儿童对幼儿教 师、保育员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幼儿教师、保育员是婴幼 儿接触较多的“早期照管人”。 (3)社会 (三)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1夜惊 (1)诱因:受惊和紧张不安是主要的精神因素。鼻咽 部疾病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少数儿童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 (失神小发作);故经常发生夜惊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 (2)表现:夜惊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小儿入睡一段 时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心跳
气促,出汗。一般经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 生。(3)矫治: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 因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数儿童夜惊现象可自行 消失。 2.梦游 (1)诱因:常因白天过度紧张、兴奋所致,比如,幼 儿在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于睡眠中可出现模拟白天游戏的 动作。在传染病后也容易发生梦游症。 (2)表现:幼儿于睡眠中突然起床,意识朦胧,在周 围走动或做些机械的动作,表情茫然,喃喃自语。一般, 持续几分钟后又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3)矫治同夜惊。 3,功能性遗尿症 正常儿童于3岁以后就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在入睡 后因膀胱充盈而醒来,仅偶尔失去控制而遗尿。若5岁以 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 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则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1)诱因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 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 ①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骤然改换新环境,失去父母 照顾等原因,致精神紧张不安。或因偶尔遗尿,受到打骂, 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感,则形成恶性循
环,经常遗尿。 ②排尿习惯不良在小儿10一18个月时,就应开始训练 自觉地控制排尿。若用尿布时间过长,或长时间坐在便盆 上,边玩边尿,对排尿毫无约束能力,日久易形成遗尿症 ③白天过度疲劳因白天过累,夜间睡眠过熟,不易唤 醒;或醒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意识朦胧而遗尿。 (2)矫治 ①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建立合理 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白天可安排1一2小时的睡眠, 以免夜间不易觉醒。 ②下午4—5点钟以后不用流质饮食,以减少尿量。晚 饭宜清淡。 ③小儿夜间遗尿有较固定的时间,要提前唤醒排尿。 ④使小儿有信心治愈遗尿症。用劝慰使小儿不因遗尿 有精神负担。当遗尿减少时给以鼓励。 ⑤可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 (3)“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 某些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出现遗尿,检查尿液未发 现异常,幼儿在家里并不遗尿。这种情况常与幼儿刚进入 陌生环境,还不适应有关。这种因精神紧张,偶尔遗尿的 现象,不是“遗尿症”。对刚人园的小朋友,老师要帮助他 们熟悉环境,多给予关心、照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