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实验指导 编者 (按姓氏笔画) 马儒林 生 强 李述刚
环境卫生学实验指导 编 者 (按姓氏笔画) 马 儒 林 牛 强 李 述 刚
目录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疏的测定.1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5 实验三唾液中溶菌酶测定.7 实验四饮水消毒 .10 实验五水质检验14 实验大大气颗粒物测定.1门 实验七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20 实验/八环境质量评价23
目 录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 1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 5 实验三 唾液中溶菌酶测定. 7 实验四 饮水消毒 . 10 实验五 水质检验 . 14 实验六 大气颗粒物测定 . 17 实验七 环境污染案例讨论. 20 实验八 环境质量评价. 23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一、原理 空气中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钠溶液吸收后形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汞盐络合 物,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玫瑰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 来比色定量。本法最低检出限为0.4μg5ml。 二、仪器 1.小流量气体采样器,流量范围0.2~1Lmin。 2.棕色U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3.10ml具塞比色管 4.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所有试剂均需用不含氧化剂的水配制,检验方法:量取20ml水,加5ml20% 碘化钾溶液混合,不应有淡黄色碘析出。 1.吸收液:称取10.9g二氯化汞和4.7g氯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放置过夜,过滤后使用。吸收液最佳pH为4.0,若pH5.0,应重新配 制,吸收液可稳定6个月。若发现有沉淀,不可再用。 2.1.2%氨基磺酸铵(NH4SO3·NH2)溶液:称取12g氨基磺酸铵溶解 在100ml水中,临用时现配。 3.0.2%甲醛溶液:将36%-38%甲醛摇匀,量取5.4ml注入容量瓶中,稀 释至1000毫升。临用时现配。 4.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称取0.2克盐酸副玫瑰苯胺放在研体中, 加少量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加60ml盐酸使之溶解。转移至容量瓶,洗净研钵, 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并加水稀释至1000ml。溶液呈淡黄色,需放置3天后使 用,密封保存,可稳定6个月。 5.0.1000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干燥2小时的碘酸钾 (G.R)3.5668g.置入小烧杯内,加水溶解后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洗净烧杯 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摇匀。 6.0.5%淀粉溶液: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 100ml沸水和0.002g碘化汞(防腐剂),并煮沸2-3分钟,至溶液透明,冷却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1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一、原理 空气中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钠溶液吸收后形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汞盐络合 物,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玫瑰紫红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 来比色定量。本法最低检出限为 0.4μg/5ml。 二、仪器 1. 小流量气体采样器,流量范围 0.2~1L/min。 2. 棕色 U 形多孔玻板吸收管。 3. 10ml 具塞比色管。 4. 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所有试剂均需用不含氧化剂的水配制。检验方法:量取 20ml 水,加 5ml 20% 碘化钾溶液混合,不应有淡黄色碘析出。 1. 吸收液:称取 10.9g 二氯化汞和 4.7g 氯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 1000ml。 放置过夜,过滤后使用。吸收液最佳 pH 为 4.0,若 pH5.0,应重新配 制,吸收液可稳定 6 个月。若发现有沉淀,不可再用。 2. 1.2% 氨基磺酸铵(NH4SO3·NH2)溶液:称取 1.2g 氨基磺酸铵溶解 在 100ml 水中,临用时现配。 3. 0.2% 甲醛溶液:将 36%~38%甲醛摇匀,量取 5.4ml 注入容量瓶中,稀 释至 1000 毫升。临用时现配。 4. 0.02%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称取 0.2 克盐酸副玫瑰苯胺放在研钵中, 加少量水研磨成糊状,然后加 60ml 盐酸使之溶解, 转移至容量瓶,洗净研钵, 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并加水稀释至 1000ml。溶液呈淡黄色,需放置 3 天后使 用,密封保存,可稳定 6 个月。 5. 0.1000mol/L 碘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 105℃干燥 2 小时的碘酸钾 (G.R) 3.5668g.置入小烧杯内,加水溶解后转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洗净烧杯, 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摇匀。 6. 0.5%淀粉溶液:称取 0.5g 可溶性淀粉,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 100ml 沸水和 0.002g 碘化汞(防腐剂),并煮沸 2~3 分钟,至溶液透明,冷却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临用时现配。 7.0.1000molL疏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S2O35H0) 溶于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2克碳酸钠,并稀释至1000ml,储于棕色瓶中, 如混浊应过滤。放置一周后用下述方法标定浓度。 标定方法:精确量取25ml0.lmoL碘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 加入75ml新煮沸后冷却的水,加3g碘化钾,10ml冰醋酸,摇匀后在暗处放置 3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lml0.5%淀粉溶液,呈蓝色, 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退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的体积 V(ml)。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可用下式计算: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0.1000x25.0 8.0.1molL碘溶液:称取40g碘化钾溶干25ml水中,加入12.7g碘,待 碘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移人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9.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称取0.102g亚硫酸氢钠溶于100ml吸收液中, 放置过夜,用滤纸过滤。按下述碘量法标定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使用时, 用吸收液稀释成2μgml的二氧化硫标准应用液,冰箱中保存。浓溶液可放一周, 稀溶液可放两天。 标定方法:精确量取10ml亚硫酸氢钠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新煮沸 冷却的水90ml,再加入20ml0.1molL碘溶液和5ml冰醋酸,混匀,用上述硫 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产生的红色碘化汞沉淀,要一边滴定,一边强 烈振摇,使之完全溶解),加1ml0.5%淀粉溶液,呈蓝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 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的体积V1(m):同时取10ml吸 收液作空白滴定,其操作步骤完全相同,记录空白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 体积V2(ml)。已知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则二氧化硫浓度可用下式 汁算: 二氧化硫溶液浓度(mg1mlD=心-)xCx3203 10.00 式中:32.03一一二氧化硫的分子质量:C一一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 四、操作步骤 1.采样:用一支内装5ml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U型多孔玻板吸收管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2 临用时现配。 7. 0.100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 25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0) 溶于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 0.2 克碳酸钠,并稀释至 1000ml,储于棕色瓶中, 如混浊应过滤。放置一周后用下述方法标定浓度。 标定方法:精确量取 25ml 0.1mol/L 碘酸钾标准溶液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75ml 新煮沸后冷却的水,加 3g 碘化钾,10 ml 冰醋酸,摇匀后在暗处放置 3 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 lml 0.5%淀粉溶液,呈蓝色, 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退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的体积 V(m1)。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可用下式计算: V L 0.1000 25.00 mol /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 )= 8. 0.1mol/L 碘溶液:称取 40g 碘化钾溶干 25ml 水中,加入 12.7g 碘,待 碘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 ml,移人棕色瓶中,暗处保存。 9.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称取 0.1~0.2g 亚硫酸氢钠溶于 100ml 吸收液中, 放置过夜,用滤纸过滤。按下述碘量法标定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使用时, 用吸收液稀释成 2μg/ml 的二氧化硫标准应用液,冰箱中保存。浓溶液可放一周, 稀溶液可放两天。 标定方法:精确量取 10 ml 亚硫酸氢钠溶液于 250 ml 碘量瓶中,加新煮沸 冷却的水 90 ml,再加入 20ml 0.1mol/L 碘溶液和 5ml 冰醋酸,混匀,用上述硫 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产生的红色碘化汞沉淀,要一边滴定,一边强 烈振摇,使之完全溶解),加 1ml 0.5%淀粉溶液,呈蓝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 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的体积 V1(ml);同时取 10 ml 吸 收液作空白滴定,其操作步骤完全相同,记录空白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 体积 V2(ml)。已知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则二氧化硫浓度可用下式 汁算: 32.03 10.00 ( ) / 2 1 − = V V C 二氧化硫溶液浓度(mg ml) 式中:32.03——二氧化硫的分子质量;C——硫代硫酸钠的浓度(mol/L)。 四、操作步骤 1. 采样:用一支内装 5ml 四氯汞钠吸收液的棕色 U 型多孔玻板吸收管
实验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样器上,以0.5Lmin流量采气10-20L,并记录采样现场 的气压和气温。 2.操作步骄 )制作标准曲线:按下列步骤制备标准系列和绘制标准曲线。 管号 0 1 2 3 4 标准溶液(ml) 0 0.50 1.00 2.00 3.00 吸收液(ml) 50 4.50 4.00 3.00 2.000 S02含量(μg) 0 1.0 2.0 4.0 6.0 向各管中加入0.5ml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10分钟(消除NOx 干扰)然后加入0.5ml0.2%甲醛溶液和0.5ml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560nm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以二氧化 硫含晕(g)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采样后,将吸收液全部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冲洗吸 收管合并于比色管中,使总体积为5ml。然后,将该样品管与上述各标准系列 管同步操作,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 量(μg) 3)计算 C= A Vo 式中:C一一二氧化硫浓度(mgm3): A一一二氧化硫含量(μg): V0一一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五、注意事项 1.本方法以采气20L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0.02~0.3mgm3。 浓度高于此范围时,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 在<5℃时,可保存30天无明显损失:但在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硫每天 损失1.5%。故采样应在5~20℃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 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4℃冰箱中保存。 3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3 安装于小流量气体采样器上,以 0.5 L/min 流量采气 10~20L,并记录采样现场 的气压和气温。 2. 操作步骤 1) 制作标准曲线:按下列步骤制备标准系列和绘制标准曲线。 管号 0 1 2 3 4 标准溶液(ml) 0 0.50 1.00 2.00 3.00 吸收液(ml) 5.0 4.50 4.00 3.00 2.000 SO2 含量(μg) 0 1.0 2.0 4.0 6.0 向各管中加入 0.5ml 1.2%氨基磺酸铵溶液,摇匀,放置 10 分钟(消除 NOX 干扰)然后加入 0.5ml 0.2%甲醛溶液和 0.5ml 0.02%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数分钟,使其逐渐显色,并于 560 nm 波长下测定各管吸光度。以二氧化 硫含晕(μg)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采样后,将吸收液全部移入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冲洗吸 收管合并于比色管中,使总体积为 5ml。然后,将该样品管与上述各标准系列 管同步操作,加入各项试剂,并测定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得样品管二氧化硫含 量(μg) 3) 计算: V0 A C = 式中:C——二氧化硫浓度(mg/m3 ); A——二氧化硫含量(μg); 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五、注意事项 1. 本方法以采气 20L 计,可测定的二氧化硫浓度范围为 0.02~0.3mg/m3。 浓度高于此范围时,应将样品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 2. 二氧化硫在吸收液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损失率增大。 在<5℃时,可保存 30 天无明显损失;但在 25℃时,吸收液中的二氧化硫每天 损失 1.5%。故采样应在 5~20℃范围内进行。样品应当天分析,如不能当天完 成测定,应将样品存放在 4℃冰箱中保存
实险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3.二氧化硫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采样后如吸收液混浊,则应离心,取上清液分析。否则,应重新采样。 5.亚硝酸对本法测定有干扰。大气中的NOx遇水可生成亚硝酸。为消除 此干扰,可加入氨基磺酸铵,以去除NO2~的干扰, HNO2+NH4SO3.NH2-NH4HSO4+N21+H2O 实验中,各试剂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氨基磺酸铵起不到作用。 6.温度对显色有影响。温度高,显色快。但稳定时间较短,褪色也快: 温度低,显色慢,但稳定时间长。因此,标准系列管和样品管操作要同步,否则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7.甲醛浓度过高,空白值增大,如过低,显色时间延长。为此,采用02% 甲醛较为合适。 8.显色剂的浓度和用量对显色效果有影响,如空白管底色深,可降低盐 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浓度: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中的盐酸过多,标准系列显色 浅,过少则空白管显色深。为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又有较低的空白值,盐酸浓 度以6%(VW)为宜。 9.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 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4 3. 二氧化硫见光易分解,故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照射。 4. 采样后如吸收液混浊,则应离心,取上清液分析。否则,应重新采样。 5. 亚硝酸对本法测定有干扰。大气中的 NOX 遇水可生成亚硝酸。为消除 此干扰,可加入氨基磺酸铵,以去除 NO2 − 的干扰, HNO2+NH4SO3·NH2 NH4HSO4+N2↑+H2O 实验中,各试剂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氨基磺酸铵起不到作用。 6. 温度对显色有影响。温度高,显色快.但稳定时间较短,褪色也快; 温度低,显色慢,但稳定时间长。因此,标准系列管和样品管操作要同步,否则 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7. 甲醛浓度过高,空白值增大,如过低,显色时间延长。为此,采用 0.2% 甲醛较为合适。 8. 显色剂的浓度和用量对显色效果有影响,如空白管底色深,可降低盐 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浓度;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中的盐酸过多,标准系列显色 浅,过少则空白管显色深。为达到足够的灵敏度,又有较低的空白值,盐酸浓 度以 6%(V/V)为宜。 9. 本法吸收液有毒性(含汞)操作时应避免污染环境和伤害操作者,废液 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实验二甲醛浓度的测定 实验二甲醛浓度的测定 (乙酰丙酮光度法) 一、原理 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黄色的3,5二乙基1,4二氢卢 剔啶,该有色化合物在波长414m处有最大吸收峰,根据溶液生成的颜色深浅 测量其吸光度定量。 环境空气取样体积30L,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测定上限为2.5mgL。 三、仪器 1.大型气泡吸收管。 2.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Lmin。 3.10ml具塞比色管。 4.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L.吸收液双蒸馏水。 2.4%(mV)氢氧化钠溶液。 3.(1+5)硫酸溶液和(3+97)硫酸溶液。 4.0.05molL碘标准溶液:称取20g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加入6.35g 碘,待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5.0.05mo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110℃烘干2小时的基 准重铬酸钾2.4516g于烧杯中,用水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摇匀。 6.1%(mW)淀粉溶液。 7.0.05moL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12.5g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并放冷的 水中,稀释至1000ml,加人0.2g碳酸钠,储于棕色瓶内,静置过夜。 硫代硫酸钠的标定方法如下:于250ml碘量瓶中,加人约g碘化钾及50m 水,加入0.0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0ml,(1+5)硫酸溶液5ml,混匀,于暗 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待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人淀粉 溶液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用量,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 度 M1=M×V2W1 5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5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乙酰丙酮光度法) 一、原理 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黄色的 3,5-二乙基-1,4-二氢卢 剔啶,该有色化合物在波长 414nm 处有最大吸收峰,根据溶液生成的颜色深浅, 测量其吸光度定量。 环境空气取样体积 30L,最低检出浓度为 0.05mg/L,测定上限为 2.5mg/L。 二、仪器 1. 大型气泡吸收管。 2. 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 3. 10ml 具塞比色管。 4. 分光光度计。 三、 试剂 1. 吸收液 双蒸馏水。 2. 4%(m/V)氢氧化钠溶液。 3. (1+5)硫酸溶液和(3+97)硫酸溶液。 4. 0.05 mol/L 碘标准溶液:称取 20g 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加入 6.35g 碘,待溶解后稀释至 1000ml。 5. 0.0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 105~110℃烘干 2 小时的基 准重铬酸钾 2.4516g 于烧杯中,用水溶解后移人 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摇匀。 6. 1%(m/V)淀粉溶液。 7. 0.05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 12.5g 硫代硫酸钠溶于煮沸并放冷的 水中,稀释至 1000ml,加人 0.2g 碳酸钠,储于棕色瓶内,静置过夜。 硫代硫酸钠的标定方法如下:于 250ml 碘量瓶中,加人约 lg 碘化钾及 50ml 水,加入 0.0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20ml,(1+5)硫酸溶液 5ml,混匀,于暗 处放置 5 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待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人淀粉 溶液 l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记录用量,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 度: M1=M2×V2/V1
实验二甲醛浓度的测定 式中M1一一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M一一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 V1一一滴定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1): V2一一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 8.乙酰丙酮溶液:称取25g乙酸铵于100ml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移 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3.0m1冰醋酸和0.25ml新蒸的乙酰丙酮试剂,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9.甲醛标准储备液:吸取2.8m1甲醛溶液(内含甲醛36%~38%),用水稀 释至1000m1,此溶液每毫升含甲醛约1mg。标定方法如下: 吸取甲醛储备液10.00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0.05mol/L碘液25.00ml、 4%氢氧化钠溶液7.5ml,摇匀,放置15分钟。加(3+97)硫酸10m1,混匀,放 置15分钟。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淀粉溶液1ml,继续 滴定至深蓝色刚好褪去为浅蓝色。同时用水代替甲醛溶液做空白试验。按下式 计算甲醛的浓度: 甲醛(HCHO,mgL=(Vo-V1)×M×15×100 式中Vo一一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1一一标定甲醛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 M一一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15-一甲醛HCHO)12mol质量(g)。 10.甲醛标准应用液:用水稀释一定量的甲醛标准储备液成5.00μgml的标 准应用液,临用时配制 四、操作步骤 1、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10ml吸收 液和2.00ml乙酰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0.5Lmin采集5~30L气 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放置2小时后测定。 2、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10ml比色管,分别加入0.00、0.50、1.00、 2.00、3.00、4.00、5.00ml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2.00ml 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加热10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414m处以 纯水为参比,用10mm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 6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6 式中 M1——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M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V1——滴定时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1); V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体积(ml)。 8. 乙酰丙酮溶液:称取 25g 乙酸铵于 100m1 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移 入 100m1 容量瓶中,加入 3.0m1 冰醋酸和 0.25m1 新蒸的乙酰丙酮试剂,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9. 甲醛标准储备液:吸取 2.8m1 甲醛溶液(内含甲醛 36%~38%),用水稀 释至 1000m1,此溶液每毫升含甲醛约 1mg。标定方法如下: 吸取甲醛储备液10.00m1于250m1碘量瓶中,加入0.05mol/L碘液25.00m1、 4%氢氧化钠溶液 7.5ml,摇匀,放置 15 分钟。加(3+97)硫酸 10m1,混匀,放 置 15 分钟。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时,加淀粉溶液 1ml,继续 滴定至深蓝色刚好褪去为浅蓝色。同时用水代替甲醛溶液做空白试验。按下式 计算甲醛的浓度: 甲醛(HCHO,mg/L)=(V0-V1)×M×15×100 式中 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1——标定甲醛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M——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15——甲醛(HCHO)1/2mol 质量(g)。 10. 甲醛标准应用液:用水稀释一定量的甲醛标准储备液成 5.00μg/ml 的标 准应用液,临用时配制。 四、 操作步骤 1、空气样品的采集:在大型气泡吸收管(波氏吸收管)内,注入 10ml 吸收 液和 2.00ml 乙酰丙酮溶液,连接大气采样器,以流量 0.5L/min 采集 5~30L 气 体样品,在室温下(20~25℃)放置 2 小时后测定。 2、标准曲线的制作:取 7 支 1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 0.00、0.50、1.00、 2.00、3.00、4.00、5.00ml 甲醛标准应用液,加纯水至刻度。各管加入 2.00ml 乙酰丙酮溶液,混匀。于沸水中加热 10 分钟,取出冷却,于波长 414nm 处以 纯水为参比,用 10mm 比色皿测量吸光度。 3、 空气样品:将含有样品的吸收管在室温下放置 2 小时,直接进行比色测
实验二甲醛浓度的测定 定。 4、计算 甲醛(mgm3FmN 式中m一一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甲醛量(g): V一一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五、注意事项 1、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0.163、0.918和1.51mgL的样品,实验 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1.4%和1.4%。在含甲醛0.15、0.34和0.91mgL 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样品量0.30~2.00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 率范围为91%一102%。 文献报道,用乙酰丙酮光度法测定用水配制的含甲醛1.81mgL的统一样 品,经七个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8%,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 差为2.4%:相对误差为士0.4%。 2、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 试验,乙酰丙酮应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3、甲醛在铵盐存在下与乙酰丙酮形成的黄色产物较稳定,显色完全后,1 小时内无变化,在3小时内吸光度下降3%,11小时内吸光度下降5% 4、甲醛易聚合,制备标准储备液时,应取加硫酸蒸馏后的甲醛溶液稀释, 再标定其含量。 实验三唾液中溶菌酶测定 溶菌酶存在于机体的泪液、唾液、痰、鼻涕及白细胞和血清中。体液或分 泌物中溶菌酶活性,可通过检查其对指定敏感菌株的裂解作用来进行测定。测 定方法有平板打孔测定法和光学测定法两种。光学测定法只适用于测定较窄范 围浓度的溶菌酶,因此常需将待检品的浓度预先作适当的调整,使之适合于限 定范围之内。平板打孔法可在一个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获得满意的结果。本实验 以琼脂平板打孔法为例。 【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约14kD,由129个氨基酸组成,属一种 碱性蛋白质。它能与细菌牢固结合,并通过水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粘肽成 份,而致细菌溶解。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粘肽层的外面含有脂多糖和脂蛋白, >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7 定。 4、计算 甲醛(mg/m3 )=m/V 式中 m——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甲醛量(μg); V——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五、注意事项 1、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含甲醛 0.163、0.918 和 1.51mg/L 的样品,实验 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3.7%、1.4%和 1.4%。在含甲醛 0.15、0.34 和 0.91mg/L 的三种浓度的样品中加入样品量 0.30~2.00 倍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得加标回收 率范围为 91%~102%。 文献报道,用乙酰丙酮光度法测定用水配制的含甲醛 1.81mg/L 的统一样 品,经七个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0.8%,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 差为 2.4%;相对误差为±0.4%。 2、乙酰丙酮及醋酸铵试剂的纯度对空白吸光度影响甚大,应预先进行空白 试验,乙酰丙酮应无色透明,必要时需进行蒸馏精制。 3、甲醛在铵盐存在下与乙酰丙酮形成的黄色产物较稳定,显色完全后,l 小时内无变化,在 3 小时内吸光度下降 3%,11 小时内吸光度下降 5%。 4、甲醛易聚合,制备标准储备液时,应取加硫酸蒸馏后的甲醛溶液稀释, 再标定其含量。 实验三 唾液中溶菌酶测定 溶菌酶存在于机体的泪液、唾液、痰、鼻涕及白细胞和血清中。体液或分 泌物中溶菌酶活性,可通过检查其对指定敏感菌株的裂解作用来进行测定。测 定方法有平板打孔测定法和光学测定法两种。光学测定法只适用于测定较窄范 围浓度的溶菌酶,因此常需将待检品的浓度预先作适当的调整,使之适合于限 定范围之内。平板打孔法可在一个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获得满意的结果。本实验 以琼脂平板打孔法为例。 【实验原理】 溶菌酶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约 14kD,由 129 个氨基酸组成,属一种 碱性蛋白质。它能与细菌牢固结合,并通过水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粘肽成 份,而致细菌溶解。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粘肽层的外面含有脂多糖和脂蛋白
实验二甲醛浓度的测定 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溶菌酶的影响。 【主要试剂与器材】 1溶壁微球菌溶壁微球菌是从空气中分离出的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对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菌落呈黄色,1个月传代1次或冻干 保存。 2.琼脂粉(优质)溶于115 mol/L pH6.4PBS。 3.溶菌酶溶菌酶标准品。 4.新鲜鸡蛋清、唾液、人血清。 5.无菌打孔器(孔径5mm左右人毛细滴管。 【操作方法】 1溶壁微球菌平板的制备溶壁微球菌在使用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代 一次,然后再接用于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24h。用无菌蒸馏水洗下菌苔, 2000rmin离心30min,弃上清。再加蒸馏水轻径混匀,2000rmin离心30min 弃上清,称沉淀物湿重,用无菌蒸馏水配成100gL的浓菌液(菌液应在临用前 配制,不宜存放过久),加热杀死,备用。 2.称琼脂粉1g,加入的1/15 mol/L pH6.4PBS100ml,即成1%琼脂。 3.取溶菌酶标准品,用115mol/LpH6.4PBS制成5、25、100mgL稀释液 4.取己配制好的菌液1ml,加到50~60℃己溶化的1%琼脂中,摇匀,倾注 平板(直径7~9cm平板加1%琼脂15ml),待冷凝。 5.用打孔器在溶壁微球菌琼脂平板上打孔,孔间距18~20mm,用牙签挑 去孔内琼脂。 6.用毛细吸管取唾液(新鲜收集,盛于洁净平皿内,取上层清液)减血清,加 入琼脂孔内。同时在另一孔内加满标准溶菌酶作为阳性对照。 7.置25~30℃18~24h,观察结果。 8在每批测定同时,将各种浓度的溶菌酶标准液加于小孔中,同法测定溶 菌环直径,用半对数纸,以溶菌酶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溶菌环直径为横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每毫升待检品所含溶菌酶的微克数。 【结果判断】 加唾液孔和标准溶菌酶孔周围的溶壁微球菌被溶解,可见圆形透亮区,即 溶菌环。溶菌环的大小与溶菌酶的含量成正比
实验二 甲醛浓度的测定 8 在一般情况下不受溶菌酶的影响。 【主要试剂与器材】 1.溶壁微球菌 溶壁微球菌是从空气中分离出的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对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菌落呈黄色,1 个月传代 1 次或冻干 保存。 2.琼脂粉(优质) 溶于 1/15mol/L pH6.4PBS。 3.溶菌酶溶菌酶标准品。 4.新鲜鸡蛋清、唾液、人血清。 5.无菌打孔器(孔径 5mm 左右)、毛细滴管。 【操作方法】 1.溶壁微球菌平板的制备 溶壁微球菌在使用前于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代 一次,然后再接用于普通琼脂平板 37℃培养 24h。用无菌蒸馏水洗下菌苔, 2000r/min 离心 30min,弃上清。再加蒸馏水轻轻混匀,2000r/min 离心 30min, 弃上清,称沉淀物湿重,用无菌蒸馏水配成 100g/L 的浓菌液(菌液应在临用前 配制,不宜存放过久),加热杀死,备用。 2.称琼脂粉 1g,加入的 1/15mol/L pH6.4PBS 100ml,即成 1%琼脂。 3.取溶菌酶标准品,用 1/15mol/L pH6.4PBS 制成 5、25、100mg/L 稀释液。 4.取己配制好的菌液 1ml,加到 50~60℃己溶化的 1%琼脂中,摇匀,倾注 平板(直径 7~9cm 平板加 1%琼脂 15ml),待冷凝。 5.用打孔器在溶壁微球菌琼脂平板上打孔,孔间距 18~20mm,用牙签挑 去孔内琼脂。 6.用毛细吸管取唾液(新鲜收集,盛于洁净平皿内,取上层清液)或血清,加 入琼脂孔内。同时在另一孔内加满标准溶菌酶作为阳性对照。 7.置 25~30℃ 18~24h,观察结果。 8.在每批测定同时,将各种浓度的溶菌酶标准液加于小孔中,同法测定溶 菌环直径,用半对数纸,以溶菌酶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溶菌环直径为横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每毫升待检品所含溶菌酶的微克数。 【结果判断】 加唾液孔和标准溶菌酶孔周围的溶壁微球菌被溶解,可见圆形透亮区,即 溶菌环。溶菌环的大小与溶菌酶的含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