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Medicine 课程编码:Z203307 总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大纲制定者:毛璐 大纲审定者:唐景霞 审定日期:2014.11.6 课程简介: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健康状况评价、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社会 卫生策略和措施等主要内容,阐明现代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的测量方法,为制定健康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切实的依据。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医学生能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健康观,认识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框架下,建立整体 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实践的重要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 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 法,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学生在具备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的同时,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并提高医学生从生物-心理一社会层面分析和解决医学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新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演变及其意义,学习将以上思 想观念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全面认识社会诸多因素对于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当代社会卫 生的基本状况以及医学面临的重要社会医学问题,提高从大卫生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以上问题的能力 学习并掌握社会医学调查,生命质量评价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和评价卫生服 务效果的基本方法,学习高危人群保健及主要社会病的防治措施,使之能更有效地应用医学科学技术, 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 2.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社会医学的性质、定义和主要内容: (2)掌握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3)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4)掌握PHC的概念和FA的含义,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5)掌握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
《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Medicine 课程编码:Z203307 总学分:1.5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大纲制定者:毛璐 大纲审定者:唐景霞 审定日期:2014.11.6 课程简介: 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健康状况评价、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社会 卫生策略和措施等主要内容,阐明现代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的测量方法,为制定健康相关的社会政策提供切实的依据。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医学生能树立科学的疾病观、健康观,认识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框架下,建立整体 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实践的重要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 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 法,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学生在具备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的同时,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并提高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层面分析和解决医学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新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演变及其意义,学习将以上思 想观念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全面认识社会诸多因素对于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当代社会卫 生的基本状况以及医学面临的重要社会医学问题,提高从大卫生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以上问题的能力; 学习并掌握社会医学调查,生命质量评价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和评价卫生服 务效果的基本方法,学习高危人群保健及主要社会病的防治措施,使之能更有效地应用医学科学技术, 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 2. 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社会医学的性质、定义和主要内容; (2)掌握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3)掌握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4)掌握 PHC 的概念和 HFA 的含义,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5)掌握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
(6)掌握生命质量评价方法及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 2)基本技能 (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 (2)掌握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基本思路 (3)掌握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4)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及调查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几种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3)教师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灵活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中开设4学时的讨论课,学生6-8人为一组,完成案例讨论和分析报告,每组派一名学 生代表在课上汇报,教师点评。 4)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找出难点: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及其他教学资源,观看 教学录像、学习教学课件、相关文献,开拓视野:参加课外讨论,培养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概论 0.1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 0.2社会医学的发展 0.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0.4社会医学的相关学科 1医学模式 1.1医学模式的概念 1.2医学模式的演变 1.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2社会因素与健康 2.1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与内容 2.2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2.3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2.4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3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3.1心理因素与健康 3.2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3.3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 3.4烟草流行与健康 4杜会医学研究方法 4.1社会医学研究方法概述 4.2定性研究 4.3定量研究
(6)掌握生命质量评价方法及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的应用范围。 2)基本技能 (1)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 (2)掌握分析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基本思路; (3)掌握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4)掌握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及调查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几种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3) 教师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灵活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中开设 4 学时的讨论课,学生 6-8 人为一组,完成案例讨论和分析报告,每组派一名学 生代表在课上汇报,教师点评。 4)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找出难点;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及其他教学资源,观看 教学录像、学习教学课件、相关文献,开拓视野;参加课外讨论,培养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三、课程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0 概论 0.1 社会医学的概念、性质、内容和任务 0.2 社会医学的发展 0.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0.4 社会医学的相关学科 1 医学模式 1.1 医学模式的概念 1.2 医学模式的演变 1.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2 社会因素与健康 2.1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与内容 2.2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2.3 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 2.4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3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3.1 心理因素与健康 3.2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3.3 行为心理问题的干预 3.4 烟草流行与健康 4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4.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概述 4.2 定性研究 4.3 定量研究
4.4问卷设计 5卫生服务研究 5.1卫生服务研究概述 5.2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 5.3卫生服务资源 54卫生服条综合评价 6健康管理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6.1僻康管理 6.2健康危险因素概述 6.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6.4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7生命质量评价 7.1生命质量的概念与内容 7.2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7.3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 7.4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8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 8.1社会卫生状况概述 8.2社会卫生状况评价 8.3我国社会卫生状况 84全球卫生策略 8.5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医药卫生体制改 四、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学时) 知识点 课 0 概论 1 医学模式 2 社会因素与健康 3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4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2 5 卫生服务研究 6 健康管理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2 4 生命质量评价 4 8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 2 总计 18 24
4.4 问卷设计 5 卫生服务研究 5.1 卫生服务研究概述 5.2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 5.3 卫生服务资源 5.4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6 健康管理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6.1 健康管理 6.2 健康危险因素概述 6.3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6.4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7 生命质量评价 7.1 生命质量的概念与内容 7.2 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7.3 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 7.4 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8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 8.1 社会卫生状况概述 8.2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 8.3 我国社会卫生状况 8.4 全球卫生策略 8.5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时间分配 知识 单元 知 识 点 教学环节(学时) 讲 课 研 讨 课 实 验 上 机 课 外 小 计 0 概论 2 2 1 医学模式 2 2 2 社会因素与健康 2 2 4 3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2 2 4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2 2 5 卫生服务研究 2 2 6 健康管理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2 2 4 7 生命质量评价 2 2 4 8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政策 2 2 总 计 18 6 24
五、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2、适用专业类别:预防医学专业 3、主题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李鲁社会医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龚幼龙社会医学(第三版),上海:复日大学出版社 张拓红社会医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卢祖洵社会医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闭卷考试,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10%,实验课成绩3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 60%。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 实验类型 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生活工作环 1 社会医学与健康 境、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文化因素与 2 研讨性实验 健康的关系 熟悉健康卫生因素评价 2 健康危险因素问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综合性实验 的基本步爆 生命质量评价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价 个体生命质量 综合性实验
五、课程其他说明 1、主要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2、适用专业类别:预防医学专业 3、主要教材(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李鲁.社会医学(第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龚幼龙.社会医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拓红.社会医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卢祖洵.社会医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4、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闭卷考试,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 10%,实验课成绩 3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 60%。 六、实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1 社会医学与健康 案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生活工作环 境、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文化因素与 健康的关系 2 研讨性实验 2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问卷、熟悉健康卫生因素评价 的基本步骤 2 综合性实验 3 生命质量评价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价 个体生命质量 2 综合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