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演示演讲PPT成功案例:课程研究方法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40.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课程研究方法论 课程研究方法论

课程研究方法论 课程研究方法论

第一讲课程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以理论构想为主的演绎型研究范式 课(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ao约公元 程前427-347年) 用演绎方法探讨课程构成, 研究方法论 认为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1、感性知识(感受),即对心灵陶冶和身体的训 练,如体育、音乐、诗歌等; 2、研究共性(概念含义),即学习哲学的准备,如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3、科学(真理)课程基础。如哲学、逻辑学等。 继承希腊文化时代的“一般教养” ( enkyklios paideia)培养“自由公民”的课程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第一讲 课程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一、以理论构想为主的演绎型研究范式 (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约公元 前427-347年) 用演绎方法探讨课程构成, 认为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1、感性知识(感受),即对心灵陶冶和身体的训 练,如体育、音乐、诗歌等; 2、研究共性(概念含义),即学习哲学的准备,如算 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3、科学(真理)课程基础。如哲学、逻辑学等。 继承希腊文化时代的“一般教养” (enkyklios paideia)培养“自由公民”的课程

以修订方法为主的准演绎型研究范式 社会需要比较现实实学的人,掌握适应现实社 会生活变化的各种能力的人,而并非仅仅需要思辨、 课哲学理论的推蔽的人。这种课程范式视专门职业工 程作者为理想目标。代表有 研究方法论 夸美纽斯( Comenius1592-1670)的 《大教育论》 卢梭( J.J. Rousseau1712-1778)的教育论 著《爱弥儿》; 赫尔巴特( J HErbart1776-1841)和席勒 ( TIller1817-1882)的“中心统合法” 洛克( J, Locke1632-1704)的《教育论》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二、以修订方法为主的准演绎型研究范式 社会需要比较现实实学的人,掌握适应现实社 会生活变化的各种能力的人,而并非仅仅需要思辨、 哲学理论的推敲的人。这种课程范式视专门职业工 作者为理想目标。代表有: 夸美纽斯(Comennius 1592--1670)的 《大教育论》; 卢梭(J.J.Rousseau 1712--1778)的教育论 著《爱弥儿》; 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和席勒 (T.Ziller 1817--1882)的“中心统合法” 洛克(J.Locke 1632--1704)的《教育论》

斯宾塞( H. 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研究教育 课三、以实证科学方法为依据的归纳研究 程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研 究1、活动分析法:博比特(JF. Bobbitt 方2、社会功能法:卡斯维尔( L Case1 法 论 3、青少年需求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4、问题领域法:艾伯蒂(H. Alberty) 5、持续性生活情境法:斯特拉特迈耶(F.B.S) 6、社区法:奥尔森(E.S.0lsne)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斯宾塞(H.Spencer 1820--1903)的《教育论》, 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研究教育。 三、以实证科学方法为依据的归纳研究 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1、活动分析法:博比特(J.F.Bobbitt) 2、社会功能法:卡斯维尔(H.L.Caswell) 3、青少年需求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4、问题领域法:艾伯蒂(H.Alberty) 5、持续性生活情境法:斯特拉特迈耶(F.B.S) 6、社区法:奥尔森(E.S.Olsne)

四、归纳与演绎的结合一一以综合方 课法为依据的研究。 程研究方法论 鲁格(H.Rug)《美国教育的基底》 泰勒(R.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产生两个流派:布卢姆(B.S. Bloom) 泰巴(H.Taba) 五、课程研究的后现代范式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四、归纳与演绎的结合--以综合方 法为依据的研究。 鲁格(H.Rugg)《美国教育的基底》 泰勒(R.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产生两个流派:布卢姆(B.S.Bloom) 泰巴(H.Taba) 五、课程研究的后现代范式

第二讲知识论研究与课程 知识、知识观、知识教育 课1、理性主义知识观 程2、经验主义知识观 研3、实用主义知识观 究 方4、结构主义知识观 法5、知识社会学的知识观 论6、认知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知识观 7、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8、生态政治知识观 9、马克思主义知识观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第二讲 知识论研究与课程 一、知识、知识观、知识教育 1、理性主义知识观 2、经验主义知识观 3、实用主义知识观 4、结构主义知识观 5、知识社会学的知识观 6、认知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的知识观 7、后现代主义知识观 8、生态政治知识观 9、马克思主义知识观

二、“知识范围”与“知识阶段”论研究 知识范围论的四个角度: 课1、关于经验世界中客观存在的知识 程 研2、关于作为经验主体的社会存在的知识; 究3、关于把握经验现象之法则时起作用的研究法 方法论 本身的语言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 4、关于经验活动本身的知识。 还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分类:功能性分类, 研究方法分类,层级化分类。可以是一维的,也 可以是两维或多维的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二、“知识范围”与“知识阶段”论研究 知识范围论的四个角度: 1、关于经验世界中客观存在的知识; 2、关于作为经验主体的社会存在的知识; 3、关于把握经验现象之法则时起作用的研究法 本身的语言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 4、关于经验活动本身的知识。 还可以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分类:功能性分类, 研究方法分类,层级化分类。可以是一维的,也 可以是两维或多维的

知识阶段论 第一阶段:个别事实与过程;第二阶段:基本 课概念;第三阶段:概念;第四阶段:思维体系 程 研知识生成论 究1、常识与科学;2、知识与经验的交流:;3 方 知识的发展一内化与外化的辩证法;4、知 论识的结构也可以依据知识形成的基础一一经验 结构。 知识特性论 1、正确性;2、概括性;3、具体性;4系统 性;5、永恒性;6变易性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知识阶段论 第一阶段:个别事实与过程;第二阶段:基本 概念;第三阶段:概念;第四阶段:思维体系 知识生成论 1、常识与科学;2、知识与经验的交流;3、 知识的发展--内化与外化的辩证法;4、知 识的结构也可以依据知识形成的基础--经验 结构。 知识特性论 1、正确性;2、概括性;3、具体性;4系统 性;5、永恒性;6变易性

学科论与课程(以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为例) 、社会认识 课程研究方法论 1、关于社会的知识与理解; 2、社会科学的思维; 3、公民素质(社会一员所期望的能力、态 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社会,就得了解社会科学。 、社会学科课程的设计。 1、学科特点,2、涵盖领域,3、结构模式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学科论与课程(以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为例) 一、社会认识 1、关于社会的知识与理解; 2、社会科学的思维; 3、公民素质(社会一员所期望的能力、态 度、价值观)。 二、正确认识社会,就得了解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科课程的设计。 1、学科特点,2、涵盖领域,3、结构模式

社会学科的教学 1、青少年的社会认识 课 程2、教学单元的构成 研3、教学的方式方法 究方法 社会科教育研究的课题 论1、目标论课题(知识目标、分析能力目标、参与能 力目标、价值目标) 2、内容论课题(实质概念、价值概念、方法概念) 3、方法论课题

课 程 研 究 方 法 论 社会学科的教学 1、青少年的社会认识 2、教学单元的构成 3、教学的方式方法 社会科教育研究的课题 1、目标论课题(知识目标、分析能力目标、参与能 力目标、价值目标) 2、内容论课题(实质概念、价值概念、方法概念) 3、方法论课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