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选修 新闻阅读与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红心 进敬 会发 ①人真京社
致吗 同学们 ZHI TONGXUEMEN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 务,一定有不少收获。现在,将要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阶段——选 修课的学习。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 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 间。对于雄心满怀的同学们来说,这些选修课程力求能促进你们各自特长 和个性的形成,适应你们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你们未来学习和就 业的需要。 我们提供给大家的选修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深 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中国小 说、外国小说、中外戏剧名著、影视名作,涵泳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将极大地拓展你们的视野,使你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都得到提高;阅读中外传记作品,将拉近你们与仁人志士的距离,启迪智 慧;学习先秦诸子的犀利论辩、中国文化经典的深沉哲思,将引领你们走 近先贤圣人,领略这些思想家的风采;语言文字应用、演讲与辩论、文章 写作与修改,将把你们带到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让你们进一步体会汉语 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民俗文化,将使你们对语文与 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 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选修课程同样指向 这一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的学习应当更加开放思路,发展个 性,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一些平台, 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 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样, 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并为你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 祝同学们愉快地踏上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6年6月
前 新闻是什么? 虽然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新闻,享受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和高效,虽然我们 在课堂上曾经欣赏过大量的新闻经典作品,也或多或少知道点像“倒金字塔”“导语”“时 效性”一类的新闻术语;但要给“新闻”下一个定义,却并不容易。据说美国有一家杂志 曾征求新闻的定义,结果10个报馆主笔写了10个定义,见仁见智,各不相同。有人戏谑 地做出解答: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也有人进行词源分析:新闻(News) 就是东(East)西(West)南( South)北( North)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还有人下出了 专业解释:新闻就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实际上,在 我们这本高中选修教材中,“新闻”这个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新闻的实质特征, 有人概括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是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形式的总称,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报告等;三是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基于中学的教学实 际,我们自然不想纠缠于概念定义的学术探讨,为拓展眼界起见,也不想把新闻局限为 消息”一种体裁,因此,在本书大多数场合,“新闻”侧重第二层含义,即主要指的是各 种体裁的新闻作品。教科书的内容有限,薄薄一册书也不可能涵盖新闻的所有体裁,因此 我们只是选择了最常见的体裁,像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而专访、访谈、综合报道 等体裁只好忍痛割爱。因为是纸质的教材,本书所选的新闻作品主要侧重报刊等纸质媒 介,对于大家喜闻乐见的、接触甚多的广播电视和网络新闻,只有很少的内容,这就需要 大家在课堂之外主动地搜集和学习。 正如书名所示,本书主要包括“阅读”“实践”两个方面,这也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 即一方面学会阅读新闻,培养初步的传媒素养,一方面学以致用,自己尝试将所学知识用 于实践,自己也当一回小记者,记录下自己周围的新鲜事情。除第一章以知识讲解为主 外,其他五章都由三个栏目组成:“导引”“阅读”“实践”。 导引”部分介绍了相关的知识以辅助阅读,可以由同学们自己阅读完成。“阅读”部 分一般包括2—4篇课文,课文的选择既考虑到文体种类,如“通讯”中的“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同时又照顾到内容、时代等因素。课文后一般安排有34道练 习,供同学们结合具体文章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学会阅读。“实践”部分以写
作为主,但又不限于写作,其中还涉及一些与该体裁密切相关的活动,应该说带有较强的 综合性。这一部分包括需要了解的与本次写作有关的一些知识以及参考活动两项内容。完 成这些活动时,还要注意联系“导引”和“阅读”中的相关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语文实践。 20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不断繁荣的世纪。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 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 时代,多了解新闻,学会阅读新闻,能够从新闻中获取信息,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思想的 洞察力,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希望这本选修教科书能够在这方面给同学 们以帮助和启迪。 编者 2006年10月
报纪 好家呆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18 导引………………………………………………(18) 阅读 1.动态消息两篇 奥运会第一枚金脾为我夺得 孙杰(21)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于晓波等(21) 2.综合消息两篇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4,, …邓兴军了(2)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9 张继民(24) 3.外国消息两篇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联社(26)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比昂尼克(26) 1.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 邱建浩等(28) 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 ,,,,, 和· ……肖振生等(29) 实践 (31)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3 导引… (33) 阅读 5.彭德怀印象 埃德加·斯诺(35) 6.世界选择北京 …王军等(38)
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吴晓东(42) 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郭亮等(46) 实践 (52)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54) 导引 ………(54) 阅读 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56) 10.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59) 11.漫步在无人区………… 理查德·克雷默(61) 实践…… ……(64) 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66) 导引……………………………………………(66) 阅读 12.社论两篇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人民日报》社论(68) 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 ……《大公报》社论(69) 13.短评两篇 奴隶与盗贼… …梁启超(72)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汪道衍(72) 14.外国评论两篇 车文明……………《朝日新闻》评论员(74) 我们一定是疯了……理查德·艾里古德(74) 实践 …(77 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79) 导引 (79) 阅读 15.儒学飞人 …陈祖芬(82) 16.澳星风险发射………… 李鸣生(88) 实践… …(96)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韦氏百科全书( Webster' s Encyclopedia)中,对“news”一 词的定义有两个: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儿、新 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 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 的报道。我们这里谈的新闻,是指后者。 新闻的“六位侍者 I have six honest serving men 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 Their names are where and what And when and how and why and who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早在1902年,英 国诗人吉布林就写了一首诗,谈到构成所有的故事、小说、戏剧必备的六个要素,并很快 得到了普遍认同。这六个要素就是“5W+H”: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 Where)、何事(What)、为何(Why) H:结果如何(How) 如果把这六个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要素。比如下面这条 短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美国东部时间)在白宫东 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①。 当然,新闻讲求简练、准确,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铺排开来,每一个要素都交代 ①《苏美领导人签署中导条约》,198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1
得非常详尽,有的要素可能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甚至可能省去某几个要素。 o新闻都是按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吗? 新闻的开头称做导语,往往是最精练、最重要的部分。新闻界把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 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一般就是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这种 做法最初很流行,但时间长了,弊端就显露出来了,主要是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 突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广播电视的竞争压力,新闻开始改革,“第二代导 语”应运而生。人们认为不必把新闻的六个要素都顺次写在导语里,只要挑选一两个最能 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它可能将时间、地点的次序颠倒了,还可 能用一些方式强调某些要素。比如: 修 【新华社哥德堡(1995年)8月7日电(记者杨明、马小林)】爱德华兹大笑,爱德华 兹大叫,爱德华兹兴奋得乱喊乱跳。 这位大器晩成的英国选手今天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賽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以18 米29的辉煌腾跃创造了一项属于21世纪的纪录。 上面这则报道,没有把通常的要素串在一起,而是首先突出了事件的结果—爱德华 兹获胜后的表情和动作,这使得新闻有了悬念,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新华社的新闻稿《执行毛主席八项条件,古都北平宣告解放》①的开头,也没有拘泥 于六要素的顺序: 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 这则新闻导语简洁精练,气度非凡。首先突出了事件发生地“北平”的特别之处,同 时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因为北平的与众不同,北平的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也具 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o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式地报道 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要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请看下面这则报道: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 身死。 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輸血,但不久身死。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这是一个突发事件,采写的新闻突出时效性以及事件的结果,只用五句话(原文为英 ①1949年2月2日沈阳《东北日报》 2◆新闻阅读与实践
文)就把一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报道出去了。 从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受众的角度来说,大家每天面对着无数的信息,通常会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是不是选择某一条新闻。比如报摊有所谓“七秒钟效应”,即一个 人在报摊前确定是否购买某一份报纸,通常只需七秒钟。因此,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 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导语(开头)好比金字塔倒过来后最上层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之后的内容是事件 的展开,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与新闻有关的背景材料往往放在最后,这样新闻就简 洁明了、一语中的,所以大多数新闻是依这种“倒金字塔式”来组织材料的。读者、观 众、听众可以随时停止阅读,或调换频道,因为此前已经从最开头的部分了解到了事件的 核心内容。 导语写好了,新闻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导语要尽可能做到信息丰富、吸引人。以 《难忘的英格丽·褒曼》的导语为例: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扮演修女,进入修道院 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封信只写 上“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送到了她手中。① 导语写了四个事实,通过观众的反应,烘托出这位明星的形象和影响力。 从新闻选择的事实到结构方式都可以看出,新闻已经不是简单的事实再现,而是经过一 定的采编加工,具备了某种意义。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事实的取舍和加工呢? 二报道什么,怎么报道 不同的媒体对于新闻的选择是有差异的。一个网站可能每时每刻都更新着消息,一份 日报会把报道集中在24小时以内的事情上,一份月刊可能会把一个月内的事件都纳入报 道范围……但是,在决定哪一类的事实可能成为新闻的时候,各类新闻媒体都有一些共同 的判断标准。 ⊙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呢? 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呢?关键是这个事件有报道的价值,也就是具有新闻价 值。如何发现和判断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呢?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可以试着得出自己的结 论。比如,现在有这样一件事: 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 你认为这件事有报道的价值吗?你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件事太普通,可以发 生于任何人、发生在任何地方。但是,事情可能会这样发展: 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位“她”。 ①美国《读者文摘》(英文版)1984年4月号。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