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2016.1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 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裝,甚夲拆卸重组,再描 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 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 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 ②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 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 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历史在 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 里边塞 ④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 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 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 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 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为 了赚钱发财,为了GDP。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一一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 ⑤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 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 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 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 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 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 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⑥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一一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 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 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0.9.14) 1.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是 (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
上海市金山区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2016.1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①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 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 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 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各 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 ②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 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 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历史在 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 里边塞。 ③ ④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放肆的粗制滥造,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 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 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 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 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为 了赚钱发财,为了 GDP。GDP 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 一。 ⑤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 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 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 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 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 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 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⑥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 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 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0.9.14) 1.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2.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是 (2 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 分) ①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
②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③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 ④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⑤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 A.②⑥④⑤③①B.③⑤①⑥②④C.⑥②④③⑤① ⑤③①②⑥④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糟蹋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鄙俗化,它使文化失去应有的尊严。 B.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功能,直接影响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C.文化对人报复的方式是降低人的审美能力和糟蹋人的精神。 D.依靠文化来赚钱必然导致文化失去它固有的庄重感和美感 5.综览全文,评价作者对“文化谋利”的态度。(4分) 6.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烟囱里的兄弟 安勇 ①一天晚上,我打开吸油烟机准备炒菜,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我以为是吸 油烟机出了毛病,关掉后,那声音还在响着。这次听得很清楚,声音来自吸油烟 机的烟囱里。我站在厨房仔细听了一会儿,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一一这声音我 太熟悉了,在老家的屋檐下,在房上的瓦缝间,在思乡的梦里,我无数次地听到 过这样的声音,它只能属于一窝刚出生不久的麻雀。 ②我迅速跑出屋门,站在楼下的马路上,抬头看着从厨房伸出的那截烟囱。我惊 喜地发现,在烟囱的缝隙间挨挨挤挤地伸岀三个小脑袋,小脑袋上全都长着稚嫩 的黄嘴丫。我知道这三个小兄弟现在还不会飞行,每天只能躲在家里,等着爸爸 妈妈叼回食物来喂他们。他们的父母此时一定正飞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焦急地 寻找着食物。城市里没有虫子,更不可能有打谷场,他们要到哪里去给孩子们找 东西吃呢? ③若在农村,寻找食物就不会是个难题了,凭着他们敏捷的身手,即使是从鸡鸭 的嘴边也可以轻易地夺得食物喂饱孩子们。麻雀呀麻雀,你何苦要到生存艰难的 城市里来安家呢?也许已经过惯城市的生活,适应了城市的环境,就像我的女主 人一样髙傲地认为自己是只城市里的麻雀了。也可能小家伙的父母像我一样进城 不久,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他们充满了惊奇。他们终于决定不再飞回熟 悉的农村,从今以后在城里安家 ④从那天开始,我炒菜时不再使用吸油烟机了,我认为排出的气体不利于小麻雀 的生长。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女主人说, 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神经病呀?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 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 后,她叫我的就成了三个字一一傻瓜蛋 ⑤我示意她小声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 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扭身走出了厨房,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一一农民。我喜 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 并不可耻
②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③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 ④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⑤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 ⑥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 A.②⑥④⑤③① B.③⑤①⑥②④ C.⑥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②⑥④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糟蹋文化的一大特点是鄙俗化,它使文化失去应有的尊严。 B.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功能,直接影响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C.文化对人报复的方式是降低人的审美能力和糟蹋人的精神。 D.依靠文化来赚钱必然导致文化失去它固有的庄重感和美感。 5.综览全文,评价作者对“文化谋利”的态度。(4 分) 6.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19 分) 烟囱里的兄弟 安勇 ①一天晚上,我打开吸油烟机准备炒菜,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我以为是吸 油烟机出了毛病,关掉后,那声音还在响着。这次听得很清楚,声音来自吸油烟 机的烟囱里。我站在厨房仔细听了一会儿,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这声音我 太熟悉了,在老家的屋檐下,在房上的瓦缝间,在思乡的梦里,我无数次地听到 过这样的声音,它只能属于一窝刚出生不久的麻雀。 ②我迅速跑出屋门,站在楼下的马路上,抬头看着从厨房伸出的那截烟囱。我惊 喜地发现,在烟囱的缝隙间挨挨挤挤地伸出三个小脑袋,小脑袋上全都长着稚嫩 的黄嘴丫。我知道这三个小兄弟现在还不会飞行,每天只能躲在家里,等着爸爸 妈妈叼回食物来喂他们。他们的父母此时一定正飞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焦急地 寻找着食物。城市里没有虫子,更不可能有打谷场,他们要到哪里去给孩子们找 东西吃呢? ③若在农村,寻找食物就不会是个难题了,凭着他们敏捷的身手,即使是从鸡鸭 的嘴边也可以轻易地夺得食物喂饱孩子们。麻雀呀麻雀,你何苦要到生存艰难的 城市里来安家呢?也许已经过惯城市的生活,适应了城市的环境,就像我的女主 人一样高傲地认为自己是只城市里的麻雀了。也可能小家伙的父母像我一样进城 不久,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他们充满了惊奇。他们终于决定不再飞回熟 悉的农村,从今以后在城里安家。 ④从那天开始,我炒菜时不再使用吸油烟机了,我认为排出的气体不利于小麻雀 的生长。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女主人说, 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神经病呀?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 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 后,她叫我的就成了三个字——傻瓜蛋。 ⑤我示意她小声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 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扭身走出了厨房,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 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 并不可耻
⑥我每天都会久久地站在厨房里听兄弟们的叫声。有时候他们的叫声显得很焦 急,我也跟着焦急,我知道他们一定是饿得慌了。有时候他们叫得很开心,我也 跟着兴高采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吃饱喝足了 ⑦我的行为终于让女主人愤怒了,那天我站在厨房里发呆时,她对我说了一个字 滚!我到城里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⑧此后,每天我都会站在马路上,抬头看着烟囱里的三位兄弟。在我估计兄弟们 要飞出的这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那幢楼下的马路上。我看到烟囱的缝隙间 一共伸出了五个小脑袋,加上一个我,飞行的仪式显得无比庄重。 ⑨他们的父母开始轮番地飞出去,在空中转一圈又飞回烟囱里,叽叽喳喳地鼓励 他们的孩子学着去做。我把手握成了拳头,默默为仨兄弟加油。不久,第一只长 着黄嘴丫的小麻雀终于离开了烟囱,摇摇晃晃地飞了十几米又赶快回到父母身 边。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同样飞了出去。仨兄弟不停地飞出去,又飞回来。慢 慢地他们的飞行路线越来越长了,飞得也越来越稳了。最后,五只麻雀一齐从烟 囱里飞了出去,飞上了城市的天空,他们不会再回到烟囱里了。我知道仁兄弟在 城市的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我在心里说,兄弟们,不行的话,就回农村老家吧! ⑩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 7.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意 是 (2分) 8.赏析第⑤段关于女主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3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画线句,表明“我”听到麻雀声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情怀 B.第③段中的“城市里的麻雀”用借代手法表明城市生活的优越感。 C.第⑧段中的“无比庄重”一词意味着试飞对麻雀的意义十分重大 D.本文把麻雀人格化了,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10.分析女主人对“我”称呼变化的过程及各自原因。(4分) 11.本文题目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意作赏析。(4分) 12.联系全文,推断文末“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的原因。50字左右。(4 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1)万里归船弄长笛, 庭坚《登快阁》)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 清照《声声慢》) (4)君子生非异 也 (荀子《劝学》) (5) 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木欣欣以向 荣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⑥我每天都会久久地站在厨房里听兄弟们的叫声。有时候他们的叫声显得很焦 急,我也跟着焦急,我知道他们一定是饿得慌了。有时候他们叫得很开心,我也 跟着兴高采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吃饱喝足了。 ⑦我的行为终于让女主人愤怒了,那天我站在厨房里发呆时,她对我说了一个字 ——滚!我到城里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⑧此后,每天我都会站在马路上,抬头看着烟囱里的三位兄弟。在我估计兄弟们 要飞出的这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那幢楼下的马路上。我看到烟囱的缝隙间 一共伸出了五个小脑袋,加上一个我,飞行的仪式显得无比庄重。 ⑨他们的父母开始轮番地飞出去,在空中转一圈又飞回烟囱里,叽叽喳喳地鼓励 他们的孩子学着去做。我把手握成了拳头,默默为仨兄弟加油。不久,第一只长 着黄嘴丫的小麻雀终于离开了烟囱,摇摇晃晃地飞了十几米又赶快回到父母身 边。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同样飞了出去。仨兄弟不停地飞出去,又飞回来。慢 慢地他们的飞行路线越来越长了,飞得也越来越稳了。最后,五只麻雀一齐从烟 囱里飞了出去,飞上了城市的天空,他们不会再回到烟囱里了。我知道仨兄弟在 城市的生活绝不会一帆风顺。我在心里说,兄弟们,不行的话,就回农村老家吧! ⑩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 7.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你”的用意 是 (2 分) 8.赏析第⑤段关于女主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3 分)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①段中画线句,表明“我”听到麻雀声勾起了自己的思乡情怀。 B.第③段中的“城市里的麻雀”用借代手法表明城市生活的优越感。 C.第⑧段中的“无比庄重”一词意味着试飞对麻雀的意义十分重大。 D.本文把麻雀人格化了,更有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10.分析女主人对“我”称呼变化的过程及各自原因。(4 分) 11.本文题目寓意丰富,请结合文意作赏析。(4 分) 12.联系全文,推断文末“我的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的原因。50 字左右。(4 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6 分) 13.(1)万里归船弄长笛, 。 (黄 庭坚《登快阁》)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 坡羊·潼关怀古》)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 清照《声声慢》) (4)君子生非异 也, 。 (荀子《劝学》) (5) ,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木欣欣以向 荣, 。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7)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 语·里仁》) (8)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 原《九歌·少司命》)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登多景楼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 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 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14.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水调歌头B.雨霖铃C.念奴娇D.沁园春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 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 有利,应该北上争雄 C.下阙“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 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阙浑然一体。 下阙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 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16.联系全词,分析下阙划线句子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姚平仲小传 (南宋)陆游 ①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 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 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 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 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②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 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岀死十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岀,连破 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 州,始得食。 ③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 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 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煕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 自言如此
(7)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 语·里仁》) (8)悲莫悲兮生别离, 。 (屈 原《九歌·少司命》)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4—16 题。(8 分) 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 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②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③!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 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14.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 分) A.水调歌头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沁园春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 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 有利,应该北上争雄。 C.下阙“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 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阙浑然一体。 D.下阙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 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16.联系全词,分析下阙划线句子的思想感情。(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8 分) 姚平仲小传 (南宋)陆游 ①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 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①。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 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 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平仲不愿得 赏,愿一见上耳。”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②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 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 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 州,始得食。 ③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 留一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 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 自言如此
④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 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 【注】①枝梧:抗拒。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然关中豪杰皆推之 (2)顾以为浅 (3)度采药者莫能至( (4)朝廷数下 诏物色求之(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世为西陲大 将 此亡秦之续 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B.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覆之以 掌,虚若无物 C.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D.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 之志 19.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 虏帅以献 20.作者在第①段中多次提及童贯的用意何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21.第④段对人物刻画可谓“形神兼备”,请作简要赏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活水源记 (明)刘基 ①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 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地也。寺之后薄崖 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 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 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 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傍,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 大如钱;有鯖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 鸟大如鸛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 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 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 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 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 深爱之口
④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 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 【注】①枝梧:抗拒。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然关中豪杰皆推之( ) (2)顾以为浅 ( ) (3)度采药者莫能至( ) (4)朝廷数下 诏物色求之(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世为西陲大 将 此亡秦之续 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B.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覆之以 掌,虚若无物 C.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D.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 之志 19.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 虏帅以献。 20.作者在第①段中多次提及童贯的用意何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 分) 21.第④段对人物刻画可谓“形神兼备”,请作简要赏析。(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2 分) 活水源记 (明)刘基① ①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 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②,华阳 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③之所铸剑地也。寺之后薄崖 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④居之。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 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⑤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 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 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傍,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 大如钱;有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 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⑥。有二脊令,恒从竹中 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 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 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 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 深爱之□
(选自《走近经典一一语文阅读新视野》) 【注】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自负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 八大家之首。②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③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④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⑤潴(zhu):水 停积。⑥滑:流利。 22.作者在第①段从金鸡峰、灵峰寺写起,目的是 (2分 2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活水源的“活”的特点?(3分) 24.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1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5.根据文意,概括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具体理由。(3分) 26.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 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人最大的悲哀,在于对现实的欲求不满 也有人说,促使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是欲求不满。 金山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阅读(80分) 、17分 1、(2分)多用四字短语,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 种种表现 2、(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旅游业糟蹋文化的现象,引出下文影视文化的 自我糟蹋现象。 3、(2分)C 4、(3分)D 5、(4分)我认为作者对“文化谋利”的态度很鲜明,也很客观中肯,值得褒 扬。因为作者认为文化谋利要做科学调整,要按照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 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来捍卫文化的尊严,来争取市场。(采分 点:你对作者的这种态度如何评价?2分。对此展开分析,2分。要有观点,有 依据。) 6、(4分)文章以“文化自我糟蹋”为话题,先提出旅游文化和影视文化的自 我糟蹋现象(1分),接着指出了其危害和后果,分析了其文化谋利的原因(1 分);然后指出文化谋利可做科学调整,遵守固有的精神准则(1分);最后再 次强调警惕文化自我糟蹋。(1分) 二、19分 7、(2分)用第二人称“你”将小麻雀人格化(1分),流露出“我”对小麻雀 的深切关怀。(1分) 8、(3分)通过“上上下下地看”、“扭身走出”以及“挤出”等一系列动作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对“我”关心麻雀的异常不解和极度蔑视。 9、(2分)B 10、(4分)先称“我”是“文学青年”,是因为“我”爱好文学,讥笑“我 脱离现实;再称“我”是“傻瓜蛋”,是因为“我”烧菜不用油烟机;最后称
(选自《走近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 【注】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自负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 八大家之首。②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 ③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④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⑤潴(zhū):水 停积。⑥滑:流利。 22.作者在第①段从金鸡峰、灵峰寺写起,目的是_____________。(2 分) 2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活水源的“活”的特点?(3 分) 24.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1 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5.根据文意,概括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具体理由。(3 分) 26.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 分) 作文(70 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人最大的悲哀,在于对现实的欲求不满。 也有人说,促使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是欲求不满。 金山区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阅读(80 分) 一、17 分 1、(2 分)多用四字短语,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 种种表现。 2、(2 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旅游业糟蹋文化的现象,引出下文影视文化的 自我糟蹋现象。 3、(2 分)C 4、(3 分)D 5、(4 分)我认为作者对“文化谋利”的态度很鲜明,也很客观中肯,值得褒 扬。因为作者认为文化谋利要做科学调整,要按照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 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来捍卫文化的尊严,来争取市场。(采分 点:你对作者的这种态度如何评价?2 分。对此展开分析,2 分。要有观点,有 依据。) 6、(4 分)文章以“文化自我糟蹋”为话题,先提出旅游文化和影视文化的自 我糟蹋现象(1 分),接着指出了其危害和后果,分析了其文化谋利的原因(1 分);然后指出文化谋利可做科学调整,遵守固有的精神准则(1 分);最后再 次强调警惕文化自我糟蹋。(1 分) 二、19 分 7、(2 分)用第二人称“你”将小麻雀人格化(1 分),流露出“我”对小麻雀 的深切关怀。(1 分) 8、(3 分)通过“上上下下地看”、“扭身走出”以及“挤出”等一系列动作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对“我”关心麻雀的异常不解和极度蔑视。 9、(2 分)B 10、(4 分)先称“我”是“文学青年”,是因为“我”爱好文学,讥笑“我” 脱离现实;再称“我”是“傻瓜蛋”,是因为“我”烧菜不用油烟机;最后称
“我”是“农民”,是因为“我”把麻雀当作兄弟。(写出称呼变化过程1分, 各自原因分别1分) 11、(4分)表层含义:生活在女主人家里的油烟机排风管道中的小麻雀。2分 深层含义:象征着生活在局促的城市环境中的像“我”一样的农村人。2分。 12、(4分)要求:有多种原因和情感(如敬佩小麻雀们勇于面对艰难环境的精 神,理解和同情它们的生存环境,更是辛酸和感慨自己类似于麻雀的命运,感叹 在城市生活的不易,想念家乡亲人等),推断要合理,描述要生动,50字左右。 三、6分 13、(1)此心吾与白鸥盟(2)波涛如怒(3)梧桐更兼细雨(4)善假于 物也 (5)青冥浩荡不见底(6)泉涓涓而始流(7)见贤思齐焉(8)乐莫乐兮 新相知 四、8分 14、(1分)C 15、(3分)A(错在“自豪”) 16、(4分)抒发了作者对北伐义无反顾的豪情和破敌取胜的信念,(2分)批 判了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私利,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讽刺了他们 是空论清谈而不图恢复中原。(2分) 五、18分 17、(4分)(1)推崇(2)只是,但(3)估计(4)按照形貌(搜寻) 18、(3分)B(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19、(5分)姚平仲正好(或“恰巧”)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 见询问对策,(宋钦宗)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或“答应” 他。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 宗)。(关键词:适、以。句式:意念上的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省略句) 20、(3分)作者用童贯阴险狡诈的行为,诸如因“平仲负气不少屈”而“抑其 赏”、被迫借平仲讨贼而贼平后,阻挠其“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来衬托姚 平仲蔑视权贵、英姿勃发、才能出众的少年英雄形象以及人格的伟大。 21、(3分)作者用精炼的语言,通过肖像描写,如“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 奕有光”,以及动作描写,如“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为人作草书” 生动刻画了一位八十多岁却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怡然自适、草书奇伟、颇有仙 风道骨的隐士形象,可谓形神兼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六、12分 22、(2分)为了交代活水源的周围景物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23、(3分)源源不断的水源、水的清澈、各种生物充满生机活力(意对即可)。 24、(1分)A 25、(3分)水清、出之不穷、使群动咸来依、灌溉泽及物(可用原文,也可用 自己的话概括,漏掉一点扣1分) 26、(3分)本文通过介绍活水源,盛赞其“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 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物,表达对“活水源”之爱(1分),流露出作者对君 子之德的向往(1分),同时反映了作者作为政治家具有安民济世的理想。(1 分) 作文(70分) 按照2014年秋季高考评分标准:
“我”是“农民”,是因为“我”把麻雀当作兄弟。(写出称呼变化过程 1 分, 各自原因分别 1 分) 11、(4 分)表层含义:生活在女主人家里的油烟机排风管道中的小麻雀。2 分。 深层含义:象征着生活在局促的城市环境中的像“我”一样的农村人。2 分。 12、(4 分)要求:有多种原因和情感(如敬佩小麻雀们勇于面对艰难环境的精 神,理解和同情它们的生存环境,更是辛酸和感慨自己类似于麻雀的命运,感叹 在城市生活的不易,想念家乡亲人等),推断要合理,描述要生动,50 字左右。 三、6 分 13、(1)此心吾与白鸥盟 (2)波涛如怒 (3)梧桐更兼细雨 (4)善假于 物也 (5)青冥浩荡不见底 (6)泉涓涓而始流 (7)见贤思齐焉 (8)乐莫乐兮 新相知 四、8 分 14、(1 分)C 15、(3 分)A(错在“自豪”) 16、(4 分)抒发了作者对北伐义无反顾的豪情和破敌取胜的信念,(2 分)批 判了南宋朝廷如六朝统治者一样出于私利,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讽刺了他们只 是空论清谈而不图恢复中原。(2 分) 五、18 分 17、(4 分)(1)推崇(2)只是,但(3)估计(4)按照形貌(搜寻) 18、(3 分)B(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19、(5 分)姚平仲正好(或“恰巧”)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 见询问对策,(宋钦宗)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或“答应”) 他。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 宗)。(关键词:适、以。句式:意念上的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省略句) 20、(3 分)作者用童贯阴险狡诈的行为,诸如因“平仲负气不少屈”而“抑其 赏”、被迫借平仲讨贼而贼平后,阻挠其“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来衬托姚 平仲蔑视权贵、英姿勃发、才能出众的少年英雄形象以及人格的伟大。 21、(3 分)作者用精炼的语言,通过肖像描写,如“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 奕有光”,以及动作描写,如“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为人作草书”, 生动刻画了一位八十多岁却精神矍铄、行动敏捷、怡然自适、草书奇伟、颇有仙 风道骨的隐士形象,可谓形神兼备,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六、12 分 22、(2 分)为了交代活水源的周围景物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23、(3 分)源源不断的水源、水的清澈、各种生物充满生机活力(意对即可)。 24、(1 分)A 25、(3 分)水清、出之不穷、使群动咸来依、灌溉泽及物(可用原文,也可用 自己的话概括,漏掉一点扣 1 分) 26、(3 分)本文通过介绍活水源,盛赞其“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 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物,表达对“活水源”之爱(1 分),流露出作者对君 子之德的向往(1 分),同时反映了作者作为政治家具有安民济世的理想。(1 分) 作文(70 分) 按照 2014 年秋季高考评分标准:
类卷(63-70)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 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 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 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 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 酌情加1-2分。(5)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 附:《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 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 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镇江北 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 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 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 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 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 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 怕虎,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像往日的谢安一样, 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 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姚平仲小传》参考译文: 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 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 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抗拒。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 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 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 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而同行。等到贼 寇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 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 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 都被包围,姚平仲正好(或“恰巧”)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 询问对策,(宋钦宗)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或“答应”)他
一类卷(63-70)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 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 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 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 400 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 2 分。(2)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扣 3 分。(3)标 点错误多,酌情扣 1-2 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 酌情加 1-2 分。(5)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 分。 附:《念奴娇·登多景楼》译文: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 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然而 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镇江北 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 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六朝的旧事, 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 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 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 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 怕虎,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像往日的谢安一样, 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 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姚平仲小传》参考译文: 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 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 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抗拒。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 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 推崇他,叫他“小太尉”。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 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勇猛,又调他而同行。等到贼 寇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希望得到赏赐, 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 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 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 都被包围,姚平仲正好(或“恰巧”)在京城,能够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 询问对策,(宋钦宗)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拿重赏许诺(或“答应”)他
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宗) 等到出击后,(他)接连攻破(敌人的)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在夜里(已经)撤 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 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姚平仲)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想要在华山隐居,只是担心(那里离朝廷)太 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 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 找了一个石洞来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按照形貌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 (宋孝宗年号)年间,(他)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 当时(他)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 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驰的快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 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活水源记》参考译文: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树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 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 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 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临近崖石 的地方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 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 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 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 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 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 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 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八哥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 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脊令,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 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 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 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它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 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 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 地。”那么它的恩泽又能遍及万物,白野公深切喜爱它是应该的啊
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而献给(宋钦宗)。 等到出击后,(他)接连攻破(敌人的)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在夜里(已经)撤 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 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姚平仲)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想要在华山隐居,只是担心(那里离朝廷)太 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 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 找了一个石洞来住下。朝廷多次下诏按照形貌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 (宋孝宗年号)年间,(他)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 当时(他)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 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驰的快马;也经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 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活水源记》参考译文: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树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 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 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 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临近崖石 的地方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 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 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 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澈地可以照人, 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 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 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 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八哥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 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脊令,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 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 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 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它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 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 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 地。”那么它的恩泽又能遍及万物,白野公深切喜爱它是应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