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积累应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采薇》选自《诗经· (2)吾师道 也 (韩愈《师说》) (3)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体验到酸甜苦辣,苏轼在《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表达了类似的认识。 2.选择题(5分) (1)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2分)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书法是空间艺术,但传统书论更强调它的时间性, 要 ,使抽象的线条展示出生命变化的趣 味性来。 A.在时间中体现出空间的节奏 B.体现时间和空间融合的节奏 C.在空间中体现出时间的节奏 D体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的节奏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说理之教化 陈嘉映 ①这个世界有理可讲吗?在愤世嫉俗的人嘴里,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 界。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怎么温良恭俭让,有时会很残酷,我们每个人对此都要 心里有数。不过,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讲道理 ②平实而论,说理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近代以来,说理变得愈发重要。科学 讨论的兴起,法庭辩论制度的推广,都是突出的体现。现在,连我们带孩子也兴 说理。现代政权极重视宣传,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说理的重要性。我们事 实上有时通过说理改变他人的看法,嬴得支持,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他人说服,从 而修正自己 ③不过,作为改变他人看法的手段,我们仍不可对说理抱有过高的期待。人们有 时能被说服,但“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纯的说理,说服往往夹杂着哄骗、纠 缠、利诱,甚至暗含威胁。何况,要改变他人的看法,说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手 段。训练、实地考察、引征权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恳求、纠缠,这些途径若非 更加有效,至少同样有效。说理不成,我可以动之以情吧。大多数人读小说、看 电影,不读论理文章。一篇《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猜猜谁来吃晚餐》,改
上海市浦东新区 2017-2018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0 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 分) (1)《采薇》选自《诗经· 》 (2)吾师道 也, ? (韩愈《师说》) (3)人间正道是沧桑,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必然会体验到酸甜苦辣,苏轼在《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 , ”表达了类似的认识。 2.选择题(5 分) (1)在四月初的一天清晨,你想在微信上发布感受,下列最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2 分)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书法是空间艺术,但传统书论更强调它的时间性, 要 ,使抽象的线条展示出生命变化的趣 味性来。 A.在时间中体现出空间的节奏 B.体现时间和空间融合的节奏 C.在空间中体现出时间的节奏 D.体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的节奏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说理之教化 陈嘉映 ①这个世界有理可讲吗?在愤世嫉俗的人嘴里,这个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 界。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怎么温良恭俭让,有时会很残酷,我们每个人对此都要 心里有数。不过,我们还是忍不住要讲道理。 ②平实而论,说理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近代以来,说理变得愈发重要。科学 讨论的兴起,法庭辩论制度的推广,都是突出的体现。现在,连我们带孩子也兴 说理。现代政权极重视宣传,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说理的重要性。我们事 实上有时通过说理改变他人的看法,赢得支持,我们自己有时也被他人说服,从 而修正自己。 ③不过,作为改变他人看法的手段,我们仍不可对说理抱有过高的期待。人们有 时能被说服,但“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纯的说理,说服往往夹杂着哄骗、纠 缠、利诱,甚至暗含威胁。何况,要改变他人的看法,说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手 段。训练、实地考察、引征权威或大多数人的看法、恳求、纠缠,这些途径若非 更加有效,至少同样有效。说理不成,我可以动之以情吧。大多数人读小说、看 电影,不读论理文章。一篇《汤姆叔叔的小屋》,一部《猜猜谁来吃晚餐》,改
变了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态度,被一大篇道理说得改变了态度的人恐怕不多。有社 会学家研究人们归信于某种宗教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归信的首要因素是感情 纽带,对陌生人传教则很少成功。此外,还有“不言而教”呢,榜样往往比用道 理来说服更具“说服力”。最后,还有宣传、欺骗甚至金钱利诱、武力威胁。 ④那么,说理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比起小说、电影、宣传、利诱,说理是最理 性的,因为说理依赖于事实与逻辑的力量。小说可能影响这个人却完全影响不了 另一个人,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铅比铝重,3×7=21,这些是人人都不 得不接受的。 ⑤然而,我尝试说服某人,从来不是因为他不承认铅比铝重或不承认3×7=21。 我们通常说理,并非严丝合缝地由铁定的事实与无瑕的逻辑组成。说理的依据, 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的东西。但承认你的理据又怎么样呢?你的理 据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理据。你我怀着不同的立场和希望,会选择不同的理据。 以色列人要把耶路撒冷据为故土,自能提出强有力的历史依据;阿拉伯人要把以 色列人赶出中东,也能列出一整批历史依据。事实纷繁,道理没有数学公式那么 清晰,所谓事实和逻辑的力量,很难与能言善辩区分开来。我们的根深蒂固的看 法,依赖于众多细微的、难以标明的线索,我们并不因为多一项理据少一项理据 就必须改变看法。你滔滔雄辩,说得我哑口无言,可我仍然不愿接受你的看法 这一定是我不理性不讲理吗ρ你用“逻辑”证明了我的两只手并不真实存在,但 若我连我有两只手都不相信了,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逻辑”具有不可抗拒的力 量呢? ⑥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 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但它是可理解的。 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 径,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 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⑦说理不仅不局限于一造说服另一造,甚至也不局限于相互说服。我们须更广泛 地把说理理解为一个共同努力获得理解的过程。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你尝试加以 说服的一方,他自己希求理解,希求真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曰:“愤 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 辞。”庄子视说服的至境为心服,心悦诚服,这不是虚悬过高的标准,而是发说 服的真义。 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连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后。 在一事上说服别人,尚不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目标要更高些:通过在此一事上 的说服,让对方获得理解,让对方自己获得理解的能力。说理的目标,若从根本 上说,与其说是在此一事上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智培育一一 说理是一种教化。 (有删改)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丛林世界”在文中指的是 分) 4.对第⑤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关于不理性不讲理的思考 B.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明“逻辑”有时行不通。 C.这两个问句表明根深蒂固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说理。 D.这两句话展现了能言善辩者遇到的不讲理的情况
变了很多人的种族歧视态度,被一大篇道理说得改变了态度的人恐怕不多。有社 会学家研究人们归信于某种宗教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归信的首要因素是感情 纽带,对陌生人传教则很少成功。此外,还有“不言而教”呢,榜样往往比用道 理来说服更具“说服力”。最后,还有宣传、欺骗甚至金钱利诱、武力威胁。 ④那么,说理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比起小说、电影、宣传、利诱,说理是最理 性的,因为说理依赖于事实与逻辑的力量。小说可能影响这个人却完全影响不了 另一个人,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铅比铝重,3×7=21,这些是人人都不 得不接受的。 ⑤然而,我尝试说服某人,从来不是因为他不承认铅比铝重或不承认 3×7=21。 我们通常说理,并非严丝合缝地由铁定的事实与无瑕的逻辑组成。说理的依据, 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的东西。但承认你的理据又怎么样呢?你的理 据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理据。你我怀着不同的立场和希望,会选择不同的理据。 以色列人要把耶路撒冷据为故土,自能提出强有力的历史依据;阿拉伯人要把以 色列人赶出中东,也能列出一整批历史依据。事实纷繁,道理没有数学公式那么 清晰,所谓事实和逻辑的力量,很难与能言善辩区分开来。我们的根深蒂固的看 法,依赖于众多细微的、难以标明的线索,我们并不因为多一项理据少一项理据 就必须改变看法。你滔滔雄辩,说得我哑口无言,可我仍然不愿接受你的看法—— 这一定是我不理性不讲理吗?你用“逻辑”证明了我的两只手并不真实存在,但 若我连我有两只手都不相信了,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逻辑”具有不可抗拒的力 量呢? ⑥生活世界中的说理从来不具有数学证明的强度。你说服我,是把我此前不接受 的结论连到我已经理解的道理上来。我虽然不曾想到这个结论,但它是可理解的。 与其说说理的目的在于从智性上使对方臣服,不如说说理旨在创造新的理解途 径,你的论证充当了重新组织我的理解的干线。我借助你的论证理解了这个结论, 而不是被你的逻辑逼着接受它。 ⑦说理不仅不局限于一造说服另一造,甚至也不局限于相互说服。我们须更广泛 地把说理理解为一个共同努力获得理解的过程。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你尝试加以 说服的一方,他自己希求理解,希求真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曰:“愤 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 辞。”庄子视说服的至境为心服,心悦诚服,这不是虚悬过高的标准,而是发说 服的真义。 ⑧“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连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后。 在一事上说服别人,尚不是说理的目的;说理的目标要更高些:通过在此一事上 的说服,让对方获得理解,让对方自己获得理解的能力。说理的目标,若从根本 上说,与其说是在此一事上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如说是一种心智培育—— 说理是一种教化。 (有删改) 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丛林世界”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对第⑤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关于不理性不讲理的思考。 B.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明“逻辑”有时行不通。 C.这两个问句表明根深蒂固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说理。 D.这两句话展现了能言善辩者遇到的不讲理的情况
5.第④、⑤段都提到“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 何证明观点的。(3分) 6.下列对“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说理就是用滔滔雄辩来说服他人。 B.说理能最有效的改变他人的看法。 C.说理不在于是否能达成一致看法。 D.说理可以用强大的逻辑让人接受。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草戒指 铁凝 ①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并欣赏他的夫人为我表演茶道。 我学着主人的姿态跪坐在草席上,细品杯中碧绿的香茗,比较着中国茶文化与日 本茶道的异同。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饮茶方式相比,更多了些拘谨和抑制,因此 而少了荼与人之间那真正潇洒、自由的融合。不似中国,从文人士大夫的伴茶清 谈,到平头百姓大碗茶的畅饮,可抒怀,亦可恣肆。或许是我想到了这些,跪坐 得久了便也觉出些疲塌。是眼前一簇狗尾巴草又活泼了我的思绪,它被女主人插 在一只青花瓷笔筒里。我猜想,这狗尾巴草或许是鲜花的替代物,茶道大约是少 不了鲜花的。 ②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我跪坐的 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 ③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你怎么能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 摇曳的狗尾巴草呢?要是你曾经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 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④那时太阳那么亮,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 子嬉戏—一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予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 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 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 ⑤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拿麦秆。麦收过后,遍地 都是这耀眼的麦秆,麦秆的正道是被当地人用来编草帽辫的。那时的乡村,各式 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 际的好去处。那机会,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错过。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 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在众目睽睽 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菱形花结的, 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雕”花……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 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 的提醒。 ⑥那麦秆编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唯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 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有灵性,释放出女性的温柔。戴戒指,总离不开与 婚姻的关联,唯有这草戒指,任凭少女们随心所欲地佩戴。无人在乎那戴法犯了 哪一条禁忌,这里是个戒指的自由王国。少女们更大了,大到了出嫁的岁数。只 待这时,她们才丢下这麦秆、这草帽辫、这戒指,收拾起心思,想着如何同送彩 礼的男方“矫情”—一讨价还价。冀中的日子并不丰裕,那看来缺少风度的“矫 情”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们会为彩礼中缺少两斤毛线而在炕上打滚儿,她们会为
5.第④、⑤段都提到“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 何证明观点的。(3 分) 6.下列对“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说理就是用滔滔雄辩来说服他人。 B.说理能最有效的改变他人的看法。 C.说理不在于是否能达成一致看法。 D.说理可以用强大的逻辑让人接受。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 草戒指 铁凝 ①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并欣赏他的夫人为我表演茶道。 我学着主人的姿态跪坐在草席上,细品杯中碧绿的香茗,比较着中国茶文化与日 本茶道的异同。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饮茶方式相比,更多了些拘谨和抑制,因此 而少了荼与人之间那真正潇洒、自由的融合。不似中国,从文人士大夫的伴茶清 谈,到平头百姓大碗茶的畅饮,可抒怀,亦可恣肆。或许是我想到了这些,跪坐 得久了便也觉出些疲塌。是眼前一簇狗尾巴草又活泼了我的思绪,它被女主人插 在一只青花瓷笔筒里。我猜想,这狗尾巴草或许是鲜花的替代物,茶道大约是少 不了鲜花的。 ②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我跪坐的 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 ③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你怎么能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 摇曳的狗尾巴草呢?要是你曾经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 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④那时太阳那么亮,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 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予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 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 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 ⑤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拿麦秆。麦收过后,遍地 都是这耀眼的麦秆,麦秆的正道是被当地人用来编草帽辫的。那时的乡村,各式 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 际的好去处。那机会,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错过。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 胳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在众目睽睽 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菱形花结的, 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雕”花……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 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 的提醒。 ⑥那麦秆编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唯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 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有灵性,释放出女性的温柔。戴戒指,总离不开与 婚姻的关联,唯有这草戒指,任凭少女们随心所欲地佩戴。无人在乎那戴法犯了 哪一条禁忌,这里是个戒指的自由王国。少女们更大了,大到了出嫁的岁数。只 待这时,她们才丢下这麦秆、这草帽辫、这戒指,收拾起心思,想着如何同送彩 礼的男方“矫情”——讨价还价。冀中的日子并不丰裕,那看来缺少风度的“矫 情”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们会为彩礼中缺少两斤毛线而在炕上打滚儿,她们会为
彩礼中短了一双皮鞋而号啕,倘若此时不要下那毛线那鞋,当婚后她们自己作了 母亲,还会有买毛线的闲钱吗?还会生出为自己买鞋的打算吗? ⑦于是她们就在声声“矫情”中变作了新娘,于是那新娘很快就敢于赤裸着上身 站在街口喊男人吃饭了。她们露岀那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臂膀,也露出那从未晒过 太阳的雪白的胸脯。那草戒指便在她们手上永远地消失了,她们的手中已有新的 活计,比如婴儿的兜肚,比如男人的大鞋底子……日子渐渐地好起来,草戒指早 已变成了记忆,只有她们那突然就长成了的女儿们,仍旧不厌其烦地重复母亲从 前的游戏。夏日来临,在垄沟旁,在树阴里,在麦场上,她们依然用麦秆、用狗 尾巴草编戒指:菱形花结的,字花结的,还有那扭结而成的“雕”花。 ⑧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 金的,真金却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 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 而是草。 ⑨在池泽夫人的茶道中,我越发觉出眼前这束狗尾巴草的可贵了。难道它不可以 替代荼道中的鲜花吗?它替代着鲜花,你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更神圣,因为这世上 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 ⑩一定是全世界的女人都看重了草吧,草才不可被替代了。 8.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提到“日本茶道”,请加以赏析。(4分) 9.“狗尾巴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0.本文第③段转而用第二人称,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 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曾北上大都,因各种原因,第二年即南归。 1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分) 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 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 C.“草草”说明看春未能仔细观察与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 D.整首词由景写到人,由人写到物,由物写到情,层层深入。 14.这首词的下阙是如何表达丰富的情感,试作鉴赏。(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元行冲,河南人。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行 冲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蹊胰以 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 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②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 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 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 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彩礼中短了一双皮鞋而号啕,倘若此时不要下那毛线那鞋,当婚后她们自己作了 母亲,还会有买毛线的闲钱吗?还会生出为自己买鞋的打算吗? ⑦于是她们就在声声“矫情”中变作了新娘,于是那新娘很快就敢于赤裸着上身 站在街口喊男人吃饭了。她们露出那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臂膀,也露出那从未晒过 太阳的雪白的胸脯。那草戒指便在她们手上永远地消失了,她们的手中已有新的 活计,比如婴儿的兜肚,比如男人的大鞋底子……日子渐渐地好起来,草戒指早 已变成了记忆,只有她们那突然就长成了的女儿们,仍旧不厌其烦地重复母亲从 前的游戏。夏日来临,在垄沟旁,在树阴里,在麦场上,她们依然用麦秆、用狗 尾巴草编戒指:菱形花结的,字花结的,还有那扭结而成的“雕”花。 ⑧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 金的,真金却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 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 而是草。 ⑨在池泽夫人的茶道中,我越发觉出眼前这束狗尾巴草的可贵了。难道它不可以 替代荼道中的鲜花吗?它替代着鲜花,你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更神圣,因为这世上 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 ⑩一定是全世界的女人都看重了草吧,草才不可被替代了。 8.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提到“日本茶道”,请加以赏析。(4 分) 9.“狗尾巴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 分) 10.本文第③段转而用第二人称,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 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 分)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清平乐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 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曾北上大都,因各种原因,第二年即南归。 12.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1 分) 1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一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 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 C.“草草”说明看春未能仔细观察与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 D. 整首词由景写到人,由人写到物,由物写到情,层层深入。 14.这首词的下阙是如何表达丰富的情感,试作鉴赏。(5 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 ①元行冲,河南人。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行 冲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 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 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②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 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 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 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③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 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味庶 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 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 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丛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丛,深为时 论所美 ④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 《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 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 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 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 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⑤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堪充旨味者多 (2)并奏原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A.资费 B.咨询 C.供给 D.取用 (2)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 A.延请 B.带领 C.引退 D.牵挽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B.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C.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D.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 为时论所美 19.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仁杰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庆幸 B.感动 C.欣慰 D.自傲 20.第②、④段“编撰史书”和“著写《释疑》”两件事分别反映了元行冲 和的特点。(4分) (五)阅读《陈情表》选段,完成第21-25题。(13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 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
③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 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 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 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 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 论所美。 ④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 《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 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 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 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 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⑤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堪充旨味者多 (2)并奏原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 A.资费 B.咨询 C.供给 D.取用 (2)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 ) A.延请 B.带领 C.引退 D.牵挽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B.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C.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D.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18.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 为时论所美。 19.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仁杰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庆幸 B.感动 C.欣慰 D.自傲 20.第②、④段“编撰史书”和“著写《释疑》”两件事分别反映了元行冲 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4 分) (五) 阅读《陈情表》选段,完成第 21-25 题。(13 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 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
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 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分)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二段的“生当陨首”,就是牺牲生命感恩之意,其实是照应选文第一段 的“过蒙拔擢” B.李密以治国纲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提醒晋武 帝不要自乱国本。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既写出了自己痛苦人神共知,又表明自己的对皇上 的忠心神明知晓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本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向君主 陈请谢贺的奏章。 2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赏析它 的表达效果。(4分) 25.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 习。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在外面到处漂流, 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看了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10分 1.(5分)(1)小雅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 2.(1)(2分)B(题干提示四月初,选项只有B项寒食在四月初) (2)(3分)C(选自《曲院风荷一一中国艺术论十讲》P37,联系上下文强调 的是时间性,但不脱离空间。) 阅读70分 (一)(16分) 3.(2分)评分量表 分值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 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与“听臣微志”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2 分)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第二段的“生当陨首”,就是牺牲生命感恩之意,其实是照应选文第一段 的“过蒙拔擢”。 B.李密以治国纲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提醒晋武 帝不要自乱国本。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既写出了自己痛苦人神共知,又表明自己的对皇上 的忠心神明知晓。 D.“谨拜表以闻”中的“表”即本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下向君主 陈请谢贺的奏章。 2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了修辞手法,请赏析它 的表达效果。(4 分) 25.根据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陈情的目的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三、作文 70 分 26.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 习。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在外面到处漂流, 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看了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5 分)⑴小雅 ⑵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评分说明:答对 1 空给 1 分。 2.(1)(2 分)B (题干提示四月初,选项只有 B 项寒食在四月初) (2)(3 分)C(选自《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P37,联系上下文强调 的是时间性,但不脱离空间。) 二 阅读 70 分 (一)(16 分) 3.(2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2分 (1)不讲理的社会(2) 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 义 1分 (1)优胜劣汰的社会(2)不讲理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或未能关注词性的一致。 0分 (1)适者生存(2)残酷(3)未作答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3分)C(A、D项分析对象错误,B项语气错误,) 5.(3分)答案示例:“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在第④段中是为了表明 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接受。由此体现 说理的优势。在第⑤段中则是为了表明说服别人,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 逻辑。同时提到这两个例子,才能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出:说理不能仅靠事实和逻 辑 评分说明:“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 接受”“由此体现说理的优势”“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逻辑”为4 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6.(3分)C(在原文中能找到选项中类似的语句,再加以比对) 7.(5分)文章先以愤世嫉俗者的眼光提出疑问,由此引出说理这一概念;然 后明确说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 纯的说理”“说理有其优势 说理的依据,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 受的东西”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说理是互相的理解,是一种教化。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 点,2分;得出结论,1分 (二)(15分) 8.(4分)答案示例:从茶道上的一簇狗尾巴草引出作者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 草和草戒指的回忆。(1分)少女对草戒指随意的态度和开头刻意描写日本茶道 仪式的庄重形成了鲜明对比。(1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对比。(1分)结尾 首尾呼应,(1分)更突出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坚 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1分) 评分说明:“引出作者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草戒指的回忆”“少女对草戒 指随意的态度和开头刻意描写日本茶道仪式的庄重”“不同的文化的对 比”“首尾呼应”“更突出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 坚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5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分4为止。 9.(4分)答案示例:狗尾巴草是全文的线索,文中作者的联想由狗尾巴草展 开: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小女孩用狗尾巴草编戒指。狗尾草又具有象征意味,狗 尾草是纯真少女心灵的载体,乡村女孩及其她们的生活就像这一簇簇狗尾巴草 样,平凡简单而又顽强自足。草和金的比较,更代表的草是精神生活价值,突出 其可贵 评分说明:作为线索的作用2分,作为象征的作用2分。 10.(3分)答案示例: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仿佛叙述者带领读者进入冀中平原 (1分),拉近了双方距离;(1分)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1 分)易于体会作者对于冀中平原最普通平凡、极易被人忽视的植物的关注和喜爱 之情。(1分) 评分说明:4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4分)答案示例:本文表现了作者人性、对生活、对生命独到的认识和体 悟。一根草可以编成各种花样的草戒指,一枚普通的草戒指,却折射出冀中平原
2 分 (1)不讲理的社会(2) 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 义。 1 分 (1)优胜劣汰的社会(2)不讲理 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或未能关注词性的一致。 0 分 (1)适者生存(2)残酷(3)未作答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3 分)C(A、D 项分析对象错误,B 项语气错误,) 5.(3 分)答案示例:“铅比铝重,3×7=21”的例子在第④段中是为了表明, 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而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接受。由此体现 说理的优势。在第⑤段中则是为了表明说服别人,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 逻辑。同时提到这两个例子,才能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出:说理不能仅靠事实和逻 辑。 评分说明:“它们都属于事实和逻辑”“ 事实和逻辑有一种强制力,人们必须 接受”“ 由此体现说理的优势”“ 有时不是靠强大严密的事实和逻辑” 为 4 个点,答对 1 点给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6.(3 分)C(在原文中能找到选项中类似的语句,再加以比对) 7.(5 分)文章先以愤世嫉俗者的眼光提出疑问,由此引出说理这一概念;然 后明确说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说服’不一定全靠纯而又 纯的说理”“说理有其优势”“ 说理的依据,必须是争论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 受的东西”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说理是互相的理解,是一种教化。 评分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 分;明确讨论对象,1 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 点,2 分;得出结论,1 分。 (二)(15 分) 8.(4 分)答案示例:从茶道上的一簇狗尾巴草引出作者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 草和草戒指的回忆。(1 分)少女对草戒指随意的态度和开头刻意描写日本茶道 仪式的庄重形成了鲜明对比。(1 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对比。(1 分)结尾 首尾呼应,(1 分)更突出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坚 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1 分) 评分说明:“引出作者关于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草戒指的回忆”“ 少女对草戒 指随意的态度和开头刻意描写日本茶道仪式的庄重”“ 不同的文化的对 比”“ 首尾呼应”“ 更突出草寄寓了少女情怀,这种对生活的热望,对爱情的 坚贞和日本茶道中的虔诚是一致的” 5 个点,答对 1 点给 1 分,给满分 4 为止。 9.(4 分)答案示例:狗尾巴草是全文的线索,文中作者的联想由狗尾巴草展 开:冀中平原的狗尾草和小女孩用狗尾巴草编戒指。狗尾草又具有象征意味,狗 尾草是纯真少女心灵的载体,乡村女孩及其她们的生活就像这一簇簇狗尾巴草一 样,平凡简单而又顽强自足。草和金的比较,更代表的草是精神生活价值,突出 其可贵。 评分说明:作为线索的作用 2 分,作为象征的作用 2 分。 10.(3 分)答案示例:第③段用第二人称,仿佛叙述者带领读者进入冀中平原 (1 分),拉近了双方距离;(1 分)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1 分)易于体会作者对于冀中平原最普通平凡、极易被人忽视的植物的关注和喜爱 之情。(1 分) 评分说明:4 个点,答对 1 点给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11.(4 分)答案示例:本文表现了作者人性、对生活、对生命独到的认识和体 悟。一根草可以编成各种花样的草戒指,一枚普通的草戒指,却折射出冀中平原
女性平凡的日常生活,映现出她们对生命、理想、爱情的质朴而执著的追寻。在 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生活、工作中,当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 时存在,我们应清楚物质生活代替不了精神生活。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2分,评析的过程2分 (三)(8分) 2.(1分)小令 13.(2分)B(错在原因单一,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的环境变化) 14.(5分)答案示例:“燕子天涯”与上片“客里”、“诗愁”相呼应,以“燕 子”自喻,抒发作者飘零无依之愁。“休听夜雨”、“不是催花”与首句“采 芳人杳”相呼应,雨已经不是催花的媒剂,只能彻底葬送一春的残花,“休听 中既有惜春之愁,又隐含家国身世之痛 评分说明:“如何表达”3分;“情感”2分。 (四)(18分) 15.(2分)(1)甘美(2)赦免 16.(2分)(1)C(2)B(联系上下文作多义词的辨析) 17.(2分)C(根据段意、句意进行断句) 18.(6分)答案示例:行冲认为李杰从政期间清白正直,不应该白白地被谗言 陷害,又上奏请求按分列条目来从轻处理。当时虽不被采纳,却深为一时的舆论 所赞誉。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 为时论所美 评分说明:“行冲以杰历政清贞”“枉”“构”“条”“出”“见”“深为 时论所美”为7个点,1点有错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2分)C(根据段意、句意理解) 20.(4分)评分量表 分值空一答案示例 空二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2分善于写史,注重考证遭人排挤,暗含不满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全面、准 1分(1) 善(1) 遭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基本准 于写史 人排挤 确 (2) 注(2) 重考证 含不满 0分博学多识 乐观豁达 不能对人物特点做相关概 量表说明:两空分别评分,每空2分。 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的后代。少年时死了双亲,被外祖司农卿韦机 抚养。考取进士,多次转为通事舍人。元行冲曾经对仁杰说“:下奉事上,就好 比用自己积蓄来充实皇上的积蓄。如贵家的积蓄,脯腊月奚胰作为饭食用,参术 芝精作为预防疾病用。我想门下宾客,可以充作好味者多,希望用小人备做一种 药物。”仁杰笑着说“:这是我的药中宠物,怎么可以一日没有呢?” 元行冲认为本族出于后魏,但没有编年史,于是撰写《魏典》三十卷,事情详细 而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跟在马后的形象,魏
女性平凡的日常生活,映现出她们对生命、理想、爱情的质朴而执著的追寻。在 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生活、工作中,当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同 时存在,我们应清楚物质生活代替不了精神生活。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 2 分,评析的过程 2 分。 (三)(8 分) 12.(1 分)小令 13.(2 分)B(错在原因单一,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的环境变化) 14.(5 分)答案示例:“燕子天涯”与上片“客里”、“诗愁”相呼应,以“燕 子”自喻,抒发作者飘零无依之愁。 “休听夜雨”、“不是催花”与首句“采 芳人杳”相呼应,雨已经不是催花的媒剂,只能彻底葬送一春的残花,“休听” 中既有惜春之愁,又隐含家国身世之痛。 评分说明:“如何表达”3 分;“情感”2 分。 (四)(18 分) 15.(2 分)(1)甘美 (2)赦免 16.(2 分)(1) C (2)B (联系上下文作多义词的辨析) 17.(2 分)C(根据段意、句意进行断句) 18.(6 分)答案示例:行冲认为李杰从政期间清白正直,不应该白白地被谗言 陷害,又上奏请求按分列条目来从轻处理。当时虽不被采纳,却深为一时的舆论 所赞誉。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 为时论所美。 评分说明:“行冲以杰历政清贞”“枉”“构”“ 条”“ 出”“ 见”“ 深为 时论所美”为 7 个点,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9.(2 分)C(根据段意、句意理解) 20.(4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空一答案示例 空二答案示例 分数解释 2 分 善于写史,注重考证 遭人排挤,暗含不满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全面、准 确 1 分 (1) 善 于写史 (2) 注 重考证 (1) 遭 人排挤 (2) 暗 含不满 对人物特点的概括基本准 确 0 分 博学多识 乐观豁达 不能对人物特点做相关概 括 量表说明:两空分别评分,每空 2 分。 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后魏常山王素连的后代。少年时死了双亲,被外祖司农卿韦机 抚养。考取进士,多次转为通事舍人。元行冲曾经对仁杰说“:下奉事上,就好 比用自己积蓄来充实皇上的积蓄。如贵家的积蓄,脯腊月奚胰作为饭食用,参术 芝精作为预防疾病用。我想门下宾客,可以充作好味者多,希望用小人备做一种 药物。”仁杰笑着说“:这是我的药中宠物,怎么可以一日没有呢?” 元行冲认为本族出于后魏,但没有编年史,于是撰写《魏典》三十卷,事情详细 而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跟在马后的形象,魏
收旧史认为晋元帝是牛氏的后代,冒姓司马,用来应证石文。行冲追根究底,认 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元帝后受命,考正谣谶,特著论以明确这件事。 开元初年,自太子詹事出朝任岐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己认为书 生不可以担负搏击责任,因此辞去按察使。让宁州刺史崔琬代替。不久又入朝为 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志昧同父异母的哥哥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审问之下,被 迫承认了自己的不实之罪,就关进狱中等待判罪,十多人受牵连,行冲察明此事 是冤案,一起将上奏请求赦免他们。四次迁为大理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遭侍御 史王旭陷害,皇上命令由大理卿评判,行冲认为李杰从政期间清白正直,不应该 白白地被谗言陷害,又上奏请求按分列条目来从轻处理,当时虽不被采纳,却深 为一时的舆论所赞誉。 当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上奏请求通用魏征所注《类礼》,皇上即令行冲召 集学者撰写《义疏》,准备陈列在学馆。行冲于是召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 教施敬本研讨削减,缩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献给皇上。尚书左丞相张说反驳说: 现在行冲等人去除魏征所做注解,缩成一家,然而与先人比较有所违背,章句 隔绝,如果要采用,我担心不行。”皇上认为张说是对的,于是赐给行冲等人二 百匹绢,将书贮存在内府,最终不得在学馆陈列。行冲不满众儒排挤自己,辞去 官职,著论以排解郁闷,名为《释疑》。 元行冲不久又多次上书请求做官,皇上应允了。十七年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追 封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五)(13分) 21.C(2分) 2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分)23.D(3分) 2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1分)融入浓烈的抒 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1分);“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 置疑的真实(1分);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 令人动容泣下(1分)。 25.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后再效忠国家。 (2分) 三写作70分 6.写作提示:审题时需要关注几组关键词:“近”与“远”;“简单”与“艰 苦”;“陌生”与“熟悉”;“外”与“内”,这些关键词既是对立,又是统一 的,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立意时不能仅仅探讨一组,可以重点探讨一组兼顾 其他,深入挖掘其辩证意义和生活启示。 评分标准 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 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 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收旧史认为晋元帝是牛氏的后代,冒姓司马,用来应证石文。行冲追根究底,认 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元帝后受命,考正谣谶,特著论以明确这件事。 开元初年,自太子詹事出朝任岐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己认为书 生不可以担负搏击责任,因此辞去按察使。让宁州刺史崔琬代替。不久又入朝为 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志昧同父异母的哥哥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审问之下,被 迫承认了自己的不实之罪,就关进狱中等待判罪,十多人受牵连,行冲察明此事 是冤案,一起将上奏请求赦免他们。四次迁为大理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遭侍御 史王旭陷害,皇上命令由大理卿评判,行冲认为李杰从政期间清白正直,不应该 白白地被谗言陷害,又上奏请求按分列条目来从轻处理,当时虽不被采纳,却深 为一时的舆论所赞誉。 当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上奏请求通用魏征所注《类礼》,皇上即令行冲召 集学者撰写《义疏》,准备陈列在学馆。行冲于是召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 教施敬本研讨削减,缩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献给皇上。尚书左丞相张说反驳说: “现在行冲等人去除魏征所做注解,缩成一家,然而与先人比较有所违背,章句 隔绝,如果要采用,我担心不行。”皇上认为张说是对的,于是赐给行冲等人二 百匹绢,将书贮存在内府,最终不得在学馆陈列。行冲不满众儒排挤自己,辞去 官职,著论以排解郁闷,名为《释疑》。 元行冲不久又多次上书请求做官,皇上应允了。十七年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追 封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五)(13 分) 21.C(2 分) 2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 分) 23.D(3 分) 2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1 分)融入浓烈的抒 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1 分);“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 置疑的真实(1 分);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 令人动容泣下(1 分)。 25.请求皇上准许自己暂不做官,先在家中为祖母养老送终,然后再效忠国家。 (2 分) 三 写作 70 分 26.写作提示:审题时需要关注几组关键词:“近”与“远”;“简单”与“艰 苦”;“陌生”与“熟悉”;“外”与“内”,这些关键词既是对立,又是统一 的,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立意时不能仅仅探讨一组,可以重点探讨一组兼顾 其他,深入挖掘其辩证意义和生活启示。 评分标准 一类卷 (63-70 分) 基准分 67 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 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62 分) 基准分 57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 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51 分) 基准分 45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 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 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 加1-2分
四类卷 (21-38 分) 基准分 29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 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20 分以下)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 400 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 2 分。(2)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扣 3 分。(3)标点错误 多,酌情扣 1-2 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 加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