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上期末(一模)试题 2015.1 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国民精神的火光 焦垣生 ①民为一切之本,戏曲艺术亦然。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歌舞,其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 特点。西方的戏剧,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分工越来越细,分化成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 形式,走的是如蘸医分科般越来越细的路;而中国的戏曲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 加强,融歌、舞、演、技等于—体,走的是如中医综合辩证般的路。为什么同属世界三大 古老戏剧的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而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剧种至 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中国戏曲内在的特质是合及和,并能不断吸收消化新的东西而化合成 更高级的形态。自原始社会而来的民间歌舞,到奴隶社会与滑稽戏交会,到封建社会佛教 传入后,与佛门弟子的说唱艺术交汇融合,并通过遍布市井民间的勾栏瓦肆争奇斗艳,终 使中国戏曲生成并定型。 ③中国戏曲的人民性还表现在它特别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元代蒙古 族取得中原后,取消科举,许多文人落魄,戏曲得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立即由量变 到质变,趋于成熟。到明代,因文人雅土多钟情戏曲,戏曲又抓住这一机遇,致使传奇剧 本文辞典雅,舞台表演婀娜多姿。到清代,因为皇帝从顺治台到光绪,无例外都是戏曲爱 好者,戏曲又利用了这个机缘,由“花雅之争”打磨出了能代表中国300多个剧种晟高水 平、把唱腔和演技都推到空前阶段的国剧—一京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成为举世 公认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民国时期,京剧借助大众媒体报纸的平台,评选出“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把国剧明星抬到天上又深入到国民的心里。电灯出现后,照明效果的改变 把“听戏”变成真正的“看戏”,视觉艺术属性鲜明突出。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剧种的角 色行当都时尚而合情合理地男女演员齐登舞台,群星闪耀,观众赏心悦目。 ④优秀的文化,还能抵御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它进行的反辐射。富于人民性的戏曲 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 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年前有人说,“电 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 手机,谁还去剧场? ⑤“五四”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方块文字应该取消,但拼音终没有取代汉字。计算 机出现后,汉字依然没有像当初有人预料的那样“寿终正寝”,反而流行愈广,影响日深。 方块字为什么没有消亡?重要的原因是14亿人在使用它,它具有非凡的人民性。优秀的
金山区 2015 年高三语文上期末(一模)试题 2015.1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 国民精神的火光 焦垣生 ①民为一切之本,戏曲艺术亦然。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歌舞,其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 特点。西方的戏剧,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分工越来越细,分化成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 形式,走的是如蘸医分科般越来越细的路;而中国的戏曲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 加强,融歌、舞、演、技等于一体,走的是如中医综合辩证般的路。为什么同属世界三大 古老戏剧的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而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剧种至 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中国戏曲内在的特质是合及和,并能不断吸收消化新的东西而化合成 更高级的形态。自原始社会而来的民间歌舞,到奴隶社会与滑稽戏交会,到封建社会佛教 传入后,与佛门弟子的说唱艺术交汇融合,并通过遍布市井民间的勾栏瓦肆争奇斗艳,终 使中国戏曲生成并定型。 ③中国戏曲的人民性还表现在它特别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元代蒙古 族取得中原后,取消科举,许多文人落魄,戏曲得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立即由量变 到质变,趋于成熟。到明代,因文人雅士多钟情戏曲,戏曲又抓住这一机遇,致使传奇剧 本文辞典雅,舞台表演婀娜多姿。到清代,因为皇帝从顺治到光绪,无一例外都是戏曲爱 好者,戏曲又利用了这个机缘,由“花雅之争”打磨出了能代表中国 300 多个剧种晟高水 平、把唱腔和演技都推到空前阶段的国剧——京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成为举世 公认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民国时期,京剧借助大众媒体报纸的平台,评选出“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把国剧明星抬到天上又深入到国民的心里。电灯出现后,照明效果的改变 把“听戏”变成真正的“看戏”,视觉艺术属性鲜明突出。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剧种的角 色行当都时尚而合情合理地男女演员齐登舞台,群星闪耀,观众赏心悦目。 ④优秀的文化,还能抵御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它进行的反辐射。富于人民性的戏曲 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 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 年前有人说,“电 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 手机,谁还去剧场?” ⑤“五四”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方块文字应该取消,但拼音终没有取代汉字。计算 机出现后,汉字依然没有像当初有人预料的那样“寿终正寝”,反而流行愈广,影响日深。 方块字为什么没有消亡?重要的原因是 14 亿人在使用它,它具有非凡的人民性。优秀的
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守护者,像计算机开发出了许多汉字软件一样,戏曲也上了电视,上 了网络。广播电视上戏曲节目随处可见,不少省市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收视率都意外地高。 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更引发了众人关注。戏曲移步不换形 变生存危机为发展契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庶几可作对今日戏曲的 寄语。 ⑥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但仍需我们精心守护和鼎力坚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 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人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艺术。五个“—”工程、舞台 艺术精品工程等一个接一个发力。戏曲院团改制寻求发展动力;戏曲院校不拘一格选拔人 才;有的综合性大学还新设了戏剧学院.借鉴西方大学戏剧学院架构,培养中国戏剧人才 在村镇,在社区,甚至在公园,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戏曲的各种身影 ⑦但其实对于戏曲人民性的呵护和坚持,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仍在 上演的传统剧目,与时代格格不入。比如今天我们怎么处理《琵琶记》“一夫二妻”这样 的大团圆结局?秦腔的代表性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其“义”的表现是设计动员他的妻 子替朋友的妻子去死,这样的安排,不免使当代人毛骨悚然。有些新编的现代戏,也存在 低俗、媚俗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戏曲要不断适应并有前赡性地引领社会心理,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国民 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01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列举“西方的戏剧”的作用是 2分) 2.第③段中画线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指的是()(2分) A.苏轼黄庭坚秦观晁补之 B.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C.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D.关汉卿张养浩乔吉王实甫 3.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第⑤段引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表达作用是 分)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是因为缺少中国戏曲所有的“合及和”。 B.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所以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C.清朝出现了代表中国剧种最高水平的京剧,使历任皇帝无一例外地更加爱好戏曲。 D.戏曲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不能低俗媚俗。 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五月尔斯泰 杨光
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守护者,像计算机开发出了许多汉字软件一样,戏曲也上了电视,上 了网络。广播电视上戏曲节目随处可见,不少省市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收视率都意外地高。 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更引发了众人关注。戏曲移步不换形, 变生存危机为发展契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庶几可作对今日戏曲的 寄语。 ⑥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但仍需我们精心守护和鼎力坚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 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人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艺术。五个“一”工程、舞台 艺术精品工程等一个接一个发力。戏曲院团改制寻求发展动力;戏曲院校不拘一格选拔人 才;有的综合性大学还新设了戏剧学院.借鉴西方大学戏剧学院架构,培养中国戏剧人才。 在村镇,在社区,甚至在公园,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戏曲的各种身影。 ⑦但其实对于戏曲人民性的呵护和坚持,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仍在 上演的传统剧目,与时代格格不入。比如今天我们怎么处理《琵琶记》“一夫二妻”这样 的大团圆结局?秦腔的代表性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其“义”的表现是设计动员他的妻 子替朋友的妻子去死,这样的安排,不免使当代人毛骨悚然。有些新编的现代戏,也存在 低俗、媚俗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戏曲要不断适应并有前赡性地引领社会心理,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国民 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013 年 10 月 4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列举“西方的戏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第③段中画线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指的是( )(2 分) A.苏 轼 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B.关汉卿 郑光祖 白 朴 马致远 C.王 维 孟浩然 韦应物 柳宗元 D.关汉卿 张养浩 乔 吉 王实甫 3.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第⑤段引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 分)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是因为缺少中国戏曲所有的“合及和”。 B.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所以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C.清朝出现了代表中国剧种最高水平的京剧,使历任皇帝无一例外地更加爱好戏曲。 D.戏曲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不能低俗媚俗。 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19 分) 五月·托尔斯泰 杨光
(1)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 放,满足了人们眼睛的欲望,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日的回忆里,铁杄锈枝,不 动声色。雨不再是春天的贵客,进入五月,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 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的热烈,以至于爱美的女孩子穿上 了吊带短裙。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姸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仿佛它 在提醒人们,在玉月的欣欣向荣里,不要轻易忘记不很遥远的冬季。于是,敲击键盘的手 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雪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 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团团 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 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毎-寸土地。这时,人 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 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 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晩,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 缓缓泻流 (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 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 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猜忌纷纭、言难尽衷。然而世人公认不讳 的是,托尔斯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是用如椽之笔构建了俄罗斯文学大厦的巨人,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使世界现实主义 杰作的行列辉光四射。毋庸置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 尊重和悉心照顾。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 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时是怎样一种情怀? 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 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是,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 拔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 愤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干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 榄枝很难统一。 (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 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 生活,特别是晩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 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冲突频频升级,当然还有她对情爱的偏狭和嫉妒。 (7)托尔斯泰走了,离开他的庄园,走在岁末的风雪之夜里,直至消失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慕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
(l)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 放,满足了人们眼睛的欲望,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日的回忆里,铁杆锈枝,不 动声色。雨不再是春天的贵客,进入五月,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 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的热烈,以至于爱美的女孩子穿上 了吊带短裙。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妍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仿佛它 在提醒人们,在玉月的欣欣向荣里,不要轻易忘记不很遥远的冬季。于是,敲击键盘的手 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雪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 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一团团 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 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每一寸土地。这时,人 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 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 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晚,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 缓缓泻流。 (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 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 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猜忌纷纭、言难尽衷。然而世人公认不讳 的是,托尔斯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是用如椽之笔构建了俄罗斯文学大厦的巨人,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使世界现实主义 杰作的行列辉光四射。毋庸置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 尊重和悉心照顾。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 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怀? 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一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 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是,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 拨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 愤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千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 榄枝很难统一。 (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 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 生活,特别是晚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 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冲突频频升级,当然还有她对情爱的偏狭和嫉妒。 (7)托尔斯泰走了,离开他的庄园,走在岁末的风雪之夜里,直至消失。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慕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
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 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奧地利茨威格在《世间 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中写道:“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 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⑨9)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柔弱的草棵 子浓密嫰绿,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 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 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10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 (11)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 (12)干万朵花儿簇拥住一个小土堆,谁也说不上哪一朵花儿会在什么时候,含一滴泪 悄然滑落 (13)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 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远,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士当中了,是走进五 月的鮮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第(2)段画线词“矜持”的表达效果是 (2分) 8.第(3)段描写槐花一夜的绽放,是为了 (2分) 9.根据(4)(6)段文字,作者从和两个方面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伟大。(2分) 10.下列对槐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用槐树的高大和槐花的美丽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和睿智 B.文章写托尔斯泰,从五月的槐树写起,托物言志。 C.彭开头写槐树,是为下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作铺垫。 D.文章通过写槐树,侧面描写反衬墓地的朴素和简陋。 11.根据第(4)段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托尔斯泰“当时的情怀”。90字左右。(5分) 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赏析第(13)段的画线句。(5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 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奥地利·茨威格在《世间 最美的坟墓——记 1928 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中写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 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9)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柔弱的草棵 子浓密嫩绿,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 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 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10)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 (11)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 (12)千万朵花儿簇拥住一个小土堆,谁也说不上哪一朵花儿会在什么时候,含一滴泪, 悄然滑落。 (13)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 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远,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土当中了,是走进五 月的鲜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第(2)段画线词“矜持”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8.第(3)段描写槐花一夜的绽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9.根据(4)一(6)段文字,作者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伟大。(2 分) 10.下列对槐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用槐树的高大和槐花的美丽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和睿智。 B.文章写托尔斯泰,从五月的槐树写起,托物言志。 C.彭开头写槐树,是为下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作铺垫。 D.文章通过写槐树,侧面描写反衬墓地的朴素和简陋。 11.根据第(4)段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托尔斯泰“当时的情怀”。90 字左右。(5 分) 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赏析第(13)段的画线句。(5 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 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7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 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元恶未殄,遭点污者 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 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4-16 题。(8 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 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7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 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8 分)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 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 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 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 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 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 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 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遺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 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未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3)乃除太常少卿() (4)会李辅国宠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5分)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菱漢石记Φ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 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 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 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 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 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 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 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 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 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 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 (3)乃除.太常少卿( ) (4)会.李辅国宠任(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5 分) 勉询将吏日: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 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2 分) 菱溪石记①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 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 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 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 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 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
非遭逄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②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 亦一时之盛口!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④,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 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 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 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 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的次年写的。②佚欲:淫佚之欲。③编民 编入户籍的平民 22.写出本学期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篇名《 》(2份 23.写出第①段的段意。(2分) 24.第②段画线句“理或然也”中的“然”指 (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2分) A.也B.矣C.哉D.夫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孥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 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 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②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 亦一时之盛口!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④,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 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 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 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 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的次年写的。②佚欲:淫佚之欲。③编民: 编入户籍的平民。 22.写出本学期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篇名《______________》(2 份) 23.写出第①段的段意。(2 分) 24.第②段画线句“理或然也”中的“然”指_____________。(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25.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2 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 分) 作文(70 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孥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 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 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