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断章 两种诗本事 ①在那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中,凡是涉及创作缘起等背景的,被称为该诗的“本 事 ②诗本事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下来虽然比较晚,但早已有所流传, 因为大有意思而脍炙人口,既然人们喜闻乐见,于是便有人将它记录下来。这样 的文本也许未必完全可靠,但总算是事出有因,也有某种根据,足以作为研究诗 歌的重要参考。在许多诗话、笔记一类的书中,这样的小故事甚多,唐朝甚至出 现过专门的《本事诗》(唐人孟棨著)一书;近人陈登原先生编的《唐人故事诗》 (南京书店1931年版,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影印本)则是这一类诗本 事的汇编本。在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一书中,更有许多关于唐诗本事的片段 ③第二种所谓诗本事,是后来的研究者根据他们读诗的体会推测研究出来 的,如苏雪林《李商隐恋爱事迹考》之类就是如此。这样的著作读起来很好玩, 有的简直像是小说,但往往未必靠得住,必须根据可靠的资料和情理来加以判断, 不宜盲目相信。当然,如果既有丰富可靠的材料为依据,又能从相关作品里发掘 些细节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研究,写成文章或专著,那是很好的事情。 《人间词话》的两个观点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书名虽然仍用传统的“词话”,而内容相当新,自有 其体系,而且明显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向着现代形态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⑤《人间词话》理论精华甚多,一向得到很高评价,但其中也有些观点颇可 商讨,试举两点来看: 诗人不必多阅世”,如李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而词作极髙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按此说的论点和论据不 相应。李后主先当皇帝,后成亡国之君,落差极大,阅世甚深,其词中的感慨与 此密切相关,由此岂能得出“不必多阅世”的结论!文学史上的大人物往往是阅 世很深的的人,屈原、陶渊明、杜甫以及后来的曹雪芹无不如此,李后主也是如 此 ,王国维将境界分为两种:一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一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按这样来分 类恐怕不大周密,所有的境界里皆不可能完全无我,只是“我之色彩”或显著或 隐蔽而已,哲学意义上的“以物观物”是不可能有的。 ⑥王氏立论有轻易处,这正是古代词话里最常见的情形,这样的议论虽然可 以给人以启发,但与周密的理论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读者问题 ⑦现在人们写文章,准备在报刊或其他媒体上发表,是打算给广大读者看的, 这样的读者可以成为第一读者 ⑧地位最高的第一读者是皇帝,低一档的则有太子、诸侯王以及其他政要 古人的有些作品,例如上书,像李斯的《谏逐客书》以及后来那些标明上某某皇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 2015 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6 分) 断 章 两种诗本事 ①在那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中,凡是涉及创作缘起等背景的,被称为该诗的“本 事”。 ②诗本事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记录下来虽然比较晚,但早已有所流传, 因为大有意思而脍炙人口,既然人们喜闻乐见,于是便有人将它记录下来。这样 的文本也许未必完全可靠,但总算是事出有因,也有某种根据,足以作为研究诗 歌的重要参考。在许多诗话、笔记一类的书中,这样的小故事甚多,唐朝甚至出 现过专门的《本事诗》(唐人孟棨著)一书;近人陈登原先生编的《唐人故事诗》 (南京书店 1931 年版,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8 年影印本)则是这一类诗本 事的汇编本。在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一书中,更有许多关于唐诗本事的片段。 ③第二种所谓诗本事,是后来的研究者根据他们读诗的体会推测研究出来 的,如苏雪林《李商隐恋爱事迹考》之类就是如此。这样的著作读起来很好玩, 有的简直像是小说,但往往未必靠得住,必须根据可靠的资料和情理来加以判断, 不宜盲目相信。当然,如果既有丰富可靠的材料为依据,又能从相关作品里发掘 一些细节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研究,写成文章或专著,那是很好的事情。 《人间词话》的两个观点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书名虽然仍用传统的“词话”,而内容相当新,自有 其体系,而且明显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向着现代形态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⑤《人间词话》理论精华甚多,一向得到很高评价,但其中也有些观点颇可 商讨,试举两点来看: 一,“诗人不必多阅世”,如李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而词作极高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按此说的论点和论据不 相应。李后主先当皇帝,后成亡国之君,落差极大,阅世甚深,其词中的感慨与 此密切相关,由此岂能得出“不必多阅世”的结论!文学史上的大人物往往是阅 世很深的的人,屈原、陶渊明、杜甫以及后来的曹雪芹无不如此,李后主也是如 此。 二,王国维将境界分为两种:一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一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按这样来分 类恐怕不大周密,所有的境界里皆不可能完全无我,只是“我之色彩”或显著或 隐蔽而已,哲学意义上的“以物观物”是不可能有的。 ⑥王氏立论有轻易处,这正是古代词话里最常见的情形,这样的议论虽然可 以给人以启发,但与周密的理论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读者问题 ⑦现在人们写文章,准备在报刊或其他媒体上发表,是打算给广大读者看的, ——这样的读者可以成为第一读者。 ⑧地位最高的第一读者是皇帝,低一档的则有太子、诸侯王以及其他政要。 古人的有些作品,例如上书,像李斯的《谏逐客书》以及后来那些标明上某某皇
帝书的重要文章,其第一读者就是皇帝陛下。在科举考场中产生的诗文,其第 读者是主考大人以及他的助手。如此等等。当然还有许多作品(例如赠答诗、唱 和诗、书信、墓志)的第一读者是某些特定的普通人,例如家人、亲戚、朋友、 请托者之类。凡是读这些本来有特定读者的作品,我们固然要深知其作者,也要 关注其第一读者,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⑨美国资深汉学家傅汉思先生在《梅花与宫闱佳丽一一中国诗选译随谈》 书的《前言》中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道:“与诗歌的交流可被比作人际之间的交 往。要了解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方式:你可以尽可能地努力找出关于他的童年、背 景、父母、祖先、亲属、师长、朋友同事以及反过来曾受过他影响的人的相关情 况,或者你也可以接受此人现有的状态,研究他的外貌,感同身受地倾听他诉说 的一切,享受与他的相知相伴。我选择的是后一种方式。”(王蓓中译本,三联 书店2010年版,前言第2页)就他的研究重点而言,他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好 的,但我们要对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前一种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作品也 是一样,把它孤立起来细细地看固然可以,而有时仍然有必要在各种联系特别是 在与读者的联系中来观照和分析它。 ⑩一份作品产生以后即成为独立的存在,与作者无关,与原先的读者也无关, 成为一个所谓“文本”,然后就轮到现在的研究者来“关门打狗”一一这样的观 点和做法,在中国古人来看,是奇怪而难以接受的。 (选自2015年2月11日《文汇报》,作者顾农) 1、第①段加点词“背景”在文中的意思是_。(2分) 2、在第②段中,作者多处使用小括号,使用这些小括号有什么作用?(2分) 3、下面有关第二部分“《人间词话》的两个观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人间词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B、李煜之地位巨变是其“感慨遂深”的重要原因。 C、“境界”中绝对无“我”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D、受西方文化影响,《人间词话》立论多有轻易处。 4、把下列词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古代的情况不同,那时没有大众传媒 ②传播开来以后读者当然也可以比较多 ③有不少作品原先是写给某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看的 ④当然也会有预期的读者,即大体框定在某种文化水平或某一特定的圈子 ⑤但作者心目预设的读者往往只是少数人,或者就只是一个人 A、④②⑤①③C、④①③②⑤C、①②④⑤③D、①②③⑤④ 5、从“第一读者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比较认可的研究作品的方法是 。(3分) 6、下面是一则颇为有名的诗本事 唐朝诗人祖咏有一首诗《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据《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编)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 试时作的。考试题目为“终南望余雪”,要求应试者各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 排律,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考官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祖咏最终落 榜,而这首落榜之作却成为广为传诵的名作 (1)你认为这则故事属于哪一种诗本事?为什么?(2分) (2)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这则诗本事能给人以什么启发?(2分)
帝书的重要文章,其第一读者就是皇帝陛下。在科举考场中产生的诗文,其第一 读者是主考大人以及他的助手。如此等等。当然还有许多作品(例如赠答诗、唱 和诗、书信、墓志)的第一读者是某些特定的普通人,例如家人、亲戚、朋友、 请托者之类。凡是读这些本来有特定读者的作品,我们固然要深知其作者,也要 关注其第一读者,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⑨美国资深汉学家傅汉思先生在《梅花与宫闱佳丽——中国诗选译随谈》一 书的《前言》中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道:“与诗歌的交流可被比作人际之间的交 往。要了解一个人可以有两种方式:你可以尽可能地努力找出关于他的童年、背 景、父母、祖先、亲属、师长、朋友同事以及反过来曾受过他影响的人的相关情 况,或者你也可以接受此人现有的状态,研究他的外貌,感同身受地倾听他诉说 的一切,享受与他的相知相伴。我选择的是后一种方式。”(王蓓中译本,三联 书店 2010 年版,前言第 2 页)就他的研究重点而言,他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很好 的,但我们要对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前一种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研究作品也 是一样,把它孤立起来细细地看固然可以,而有时仍然有必要在各种联系特别是 在与读者的联系中来观照和分析它。 ⑩一份作品产生以后即成为独立的存在,与作者无关,与原先的读者也无关, 成为一个所谓“文本”,然后就轮到现在的研究者来“关门打狗”——这样的观 点和做法,在中国古人来看,是奇怪而难以接受的。 (选自 2015 年 2 月 11 日《文汇报》,作者顾农) 1、第①段加点词“背景”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在第②段中,作者多处使用小括号,使用这些小括号有什么作用?(2 分) 3、下面有关第二部分“《人间词话》的两个观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人间词话》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B、李煜之地位巨变是其“感慨遂深”的重要原因。 C、“境界”中绝对无“我”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D、受西方文化影响,《人间词话》立论多有轻易处。 4、把下列词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⑦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古代的情况不同,那时没有大众传媒 ②传播开来以后读者当然也可以比较多 ③有不少作品原先是写给某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看的 ④当然也会有预期的读者,即大体框定在某种文化水平或某一特定的圈子 ⑤但作者心目预设的读者往往只是少数人,或者就只是一个人 A、④②⑤①③ C、④①③②⑤ C、①②④⑤③ D、①②③⑤④ 5、从“第一读者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比较认可的研究作品的方法是 。(3 分) 6、下面是一则颇为有名的诗本事: 唐朝诗人祖咏有一首诗《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据《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编)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 试时作的。考试题目为“终南望余雪”,要求应试者各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 排律,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考官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祖咏最终落 榜,而这首落榜之作却成为广为传诵的名作。 (1)你认为这则故事属于哪一种诗本事?为什么?(2 分) (2)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这则诗本事能给人以什么启发?(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口音里的乡愁 黄桂元 ①一个人的口音,不是三月五月,也不是三年五年就可以形成。口音是一种记忆, 一旦形成就很顽固,有如胎记,极难根除。口音往往与人的地域生存背景有着直 接联系,口音越浓重,此联系越紧密。从未有过远离故乡的经历,不觉得家乡的 口音有什么好,很容易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二旦背井离乡,漂泊异地,人对熟 悉的口音才变得格外敏感和渴念,仕么时候想起来,内心都会隐隐作痛 ②我15岁那年当了一名小兵,军营在石家庄郊区,大家五湖四海,南腔北调, 练就了我一双善于辨别各地口音的耳朵。比如,在北方人听来,云贵川湘鄂的口 音没什么太大区别,我却可以一一分辨。说来奇怪,那几年,所有的方言中,最 入耳的竟是过去我并不喜欢的天津话。我的天津口音带有“速成”味道,不很标 准,心里却感觉踏实,因为口音中意味着一种认同,更重要的是,却意味着本土 地域的归属和接纳。没事时,几个天津的战友操着天津口音聊往事,简直就是享 受。一次,我去部队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战友,刚进病房坐下,就听隔壁有个女 孩在讲天津话,便有些发愣,那声音像是百灵鸟啁啾。战友见状说道,你好耳音 啊。说完出去,领进来一位小护士。小护士一见面就用天津话问候,露出一脸惊 喜状,我也用很夸张的天津话回应。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什么大兵们总爱说:“老 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③当复员回津,置身于熟悉的口音却充耳不闻,“泪汪汪”的感觉更是荡然无存。 两年后进南开大学读书,同学来自山南海北,讲普通话,难免夹杂不同口音,交 流起来很舒服,纯正的津腔似乎就显得有些“民俗”了 ④许多时候,口音最容易软化人的情绪。韩国有一个叫金贤姬的女子,她18岁 那年还在读中学时,就被某恐怖组织秘密带走,并进行了八年的强化训练,在完 成一次恐怖炸机活动后被抓获,长时间里,她以沉默做抵抗,审讯人员便唱出韩 国民歌《故乡之歌》,熟悉的音符和唱词,渐使金贤姬泪眼模糊,良心发现,她 已经整整八年没有听到乡音,她以为它们彻底消失了,却原来那样一种情结蛰伏 在内心深处,随时可以醒来,并呼唤自己。两国交兵,乡音甚至还能化作一剑封 喉的“利器”,比如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韩信把项羽军队围困在垓下, 断绝其粮草,阻绝其出路,然后施以“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致使楚军瓦解, 项羽命绝。 ⑤十六年前,我曾两次远赴美国探亲,加起来大约半年时间。那段日子,身居异 国他乡,常有半夜惊醒,天津口音的“泪汪汪”感觉在我心里悄然复苏,也由此 对当时的“移民潮”有了切肤的认识。一个人选择了移居异邦,即使那里美如仙 境,富比金山,依然会生出被连根拔起的忧惧,当乡音变得遥不可及,那种悬空 失“根”的感觉便如阴影一般,你抓不住,它却真真切切地罩着你,就连那些从 来属于气宇轩昂之流、仪态潇洒之士,也会变得多愁善感。这时候,最能触动内 心柔软部位的就是家乡的口音。记得邻宅住着一个女房客,大陆湖北籍,单身白 领,收入不薄,英语也佳,看似活得独来独往,沉稳笃定,内心的寂寞却深不见 底。某晚,她的房间突然飘来一曲《龙船调》,“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 儿去拜年哪喂…哎,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一一我就来推你嘛”,间或, 可听出隐约的呜咽声,很显然那首湖北民歌的旋律和腔调勾起了她的乡愁。一个 机会,我还结识了旅居美国的台湾作家纪刚先生。据说,三毛生前有继《滚滚红 尘》之后,准备将纪刚那部在海外畅销至今的著名长篇小说《滚滚辽河》搬上银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2 分) 口音里的乡愁 黄桂元 ①一个人的口音,不是三月五月,也不是三年五年就可以形成。口音是一种记忆, 一旦形成就很顽固,有如胎记,极难根除。口音往往与人的地域生存背景有着直 接联系,口音越浓重,此联系越紧密。从未有过远离故乡的经历,不觉得家乡的 口音有什么好,很容易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一旦背井离乡,漂泊异地,人对熟 悉的口音才变得格外敏感和渴念,什么时候想起来,内心都会隐隐作痛。 ②我 15 岁那年当了一名小兵,军营在石家庄郊区,大家五湖四海,南腔北调, 练就了我一双善于辨别各地口音的耳朵。比如,在北方人听来,云贵川湘鄂的口 音没什么太大区别,我却可以一一分辨。说来奇怪,那几年,所有的方言中,最 入耳的竟是过去我并不喜欢的天津话。我的天津口音带有“速成”味道,不很标 准,心里却感觉踏实,因为口音中意味着一种认同,更重要的是,却意味着本土 地域的归属和接纳。没事时,几个天津的战友操着天津口音聊往事,简直就是享 受。一次,我去部队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战友,刚进病房坐下,就听隔壁有个女 孩在讲天津话,便有些发愣,那声音像是百灵鸟啁啾。战友见状说道,你好耳音 啊。说完出去,领进来一位小护士。小护士一见面就用天津话问候,露出一脸惊 喜状,我也用很夸张的天津话回应。那一刻我理解了,为什么大兵们总爱说:“老 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③当复员回津,置身于熟悉的口音却充耳不闻,“泪汪汪”的感觉更是荡然无存。 两年后进南开大学读书,同学来自山南海北,讲普通话,难免夹杂不同口音,交 流起来很舒服,纯正的津腔似乎就显得有些“民俗”了。 ④许多时候,口音最容易软化人的情绪。韩国有一个叫金贤姬的女子,她 18 岁 那年还在读中学时,就被某恐怖组织秘密带走,并进行了八年的强化训练,在完 成一次恐怖炸机活动后被抓获,长时间里,她以沉默做抵抗,审讯人员便唱出韩 国民歌《故乡之歌》,熟悉的音符和唱词,渐使金贤姬泪眼模糊,良心发现,她 已经整整八年没有听到乡音,她以为它们彻底消失了,却原来那样一种情结蛰伏 在内心深处,随时可以醒来,并呼唤自己。两国交兵,乡音甚至还能化作一剑封 喉的“利器”,比如公元前 202 年 12 月,刘邦、韩信把项羽军队围困在垓下, 断绝其粮草,阻绝其出路,然后施以“四面楚歌”的攻心战术,致使楚军瓦解, 项羽命绝。 ⑤十六年前,我曾两次远赴美国探亲,加起来大约半年时间。那段日子,身居异 国他乡,常有半夜惊醒,天津口音的“泪汪汪”感觉在我心里悄然复苏,也由此 对当时的“移民潮”有了切肤的认识。一个人选择了移居异邦,即使那里美如仙 境,富比金山,依然会生出被连根拔起的忧惧,当乡音变得遥不可及,那种悬空 失“根”的感觉便如阴影一般,你抓不住,它却真真切切地罩着你,就连那些从 来属于气宇轩昂之流、仪态潇洒之士,也会变得多愁善感。这时候,最能触动内 心柔软部位的就是家乡的口音。记得邻宅住着一个女房客,大陆湖北籍,单身白 领,收入不薄,英语也佳,看似活得独来独往,沉稳笃定,内心的寂寞却深不见 底。某晚,她的房间突然飘来一曲《龙船调》,“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 儿去拜年哪喂……哎,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间或, 可听出隐约的呜咽声,很显然那首湖北民歌的旋律和腔调勾起了她的乡愁。一个 机会,我还结识了旅居美国的台湾作家纪刚先生。据说,三毛生前有继《滚滚红 尘》之后,准备将纪刚那部在海外畅销至今的著名长篇小说《滚滚辽河》搬上银
幕,可惜没有如愿。年逾古稀的纪刚先生操着一口浓浓的辽宁口音与我快意“唠 嗑”,自谓少小离家,曾经沧海,早已心波无痕。说起1949年,节节败退的国 民党政府带着60万军队仓促撤到台湾,也带走了60万个外省人的乡愁,那乡愁 沉甸甸地压在心口,有的时候感觉喘不过气。然后,这位国民党老兵谈到自己的 辽阳乡村老家,“乡愁病”骤然发作,以至于老泪纵横,那一幕情景是我终生难 忘 ⑥客居他乡的人越是身处天涯海角,口音的记忆越是容易频频造访,即使改了国 籍换了身份,却改不掉换不了原先的腔调。它总会与遥远的乡愁丝丝缠绕,点点 点点,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挂着泪,揪着肺,扯着心,独享在梦醒时分。而古 今中外,人同此心,概莫能外 (选自《2013中国年度精短散文》,漓江出版社) 7、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全文有什么作用?(2分) 8、第④段作者插叙两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有何用意?(3分) 9、本文在《今晚报》发表的时候,删去了下面一段文字。如果把这段文字放回 原文,应放在哪里?(指出应放在哪一段之前或之后)为什么?(4分) 小时候,我在天津一所部队小学寄宿读书,习惯于普通话,听到校外的人讲着“干 嘛”、“嘛事”,觉得真是“土”到家了。我母亲的祖籍在四川巴中,很早出来 闹革命当红军,口音却一直未改。退休后,她成了街道居委会的大忙人,像是肩 负了什么重要使命,其实也只是传达居委会的某个开会通知。她常常走家串户, 不知疲倦地扯起悠长的嗓门,用浓浓的川音千呼万唤,直到一条长街上的所有家 庭“无一漏网”。记忆中,邻里的小字辈喜欢跟在她后面鹦鹉学舌,搞恶作剧, 母亲却毫不在意,激情饱满,照喊不误。母亲的川音使我想到了这样几个词:泼 辣,固执,勇敢,真诚,那样的好感逐渐扩展至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 几位川籍元帅的形象,并延续至今。 10、下面对文章第⑤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龙船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口音的内涵,还给人如闻其声的听觉体验。 B、纪刚的故事不仅是从空间维度,更是从时间维度说明乡音难改,乡愁难了。 C、两则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故事,勾连了首尾,使首尾中的议论更令人信服。 D、通过单身白领和纪刚的故事,作者对国人的“移民潮”提出了含蓄的批评。 11、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精妙之处。(4分) 12、本文通过“口音”这一视角,表达了“乡愁”这一传统的文学主题。请在本 文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阅读,探究“乡愁”这一中国传统文学主题的深刻内涵 (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2)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_,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7)悲莫悲兮生别离,_。(屈原《九歌》) (8)天下大事 (《老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小车行
幕,可惜没有如愿。年逾古稀的纪刚先生操着一口浓浓的辽宁口音与我快意“唠 嗑”,自谓少小离家,曾经沧海,早已心波无痕。说起 1949 年,节节败退的国 民党政府带着 60 万军队仓促撤到台湾,也带走了 60 万个外省人的乡愁,那乡愁 沉甸甸地压在心口,有的时候感觉喘不过气。然后,这位国民党老兵谈到自己的 辽阳乡村老家,“乡愁病”骤然发作,以至于老泪纵横,那一幕情景是我终生难 忘。 ⑥客居他乡的人越是身处天涯海角,口音的记忆越是容易频频造访,即使改了国 籍换了身份,却改不掉换不了原先的腔调。它总会与遥远的乡愁丝丝缠绕,点点 点点,朦朦胧胧,恍恍惚惚,挂着泪,揪着肺,扯着心,独享在梦醒时分。而古 今中外,人同此心,概莫能外。 (选自《2013 中国年度精短散文》,漓江出版社) 7、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全文有什么作用?(2 分) 8、第④段作者插叙两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有何用意?(3 分) 9、本文在《今晚报》发表的时候,删去了下面一段文字。如果把这段文字放回 原文,应放在哪里?(指出应放在哪一段之前或之后)为什么?(4 分) 小时候,我在天津一所部队小学寄宿读书,习惯于普通话,听到校外的人讲着“干 嘛”、“嘛事”,觉得真是“土”到家了。我母亲的祖籍在四川巴中,很早出来 闹革命当红军,口音却一直未改。退休后,她成了街道居委会的大忙人,像是肩 负了什么重要使命,其实也只是传达居委会的某个开会通知。她常常走家串户, 不知疲倦地扯起悠长的嗓门,用浓浓的川音千呼万唤,直到一条长街上的所有家 庭“无一漏网”。记忆中,邻里的小字辈喜欢跟在她后面鹦鹉学舌,搞恶作剧, 母亲却毫不在意,激情饱满,照喊不误。母亲的川音使我想到了这样几个词:泼 辣,固执,勇敢,真诚,那样的好感逐渐扩展至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 几位川籍元帅的形象,并延续至今。 10、下面对文章第⑤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龙船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口音的内涵,还给人如闻其声的听觉体验。 B、纪刚的故事不仅是从空间维度,更是从时间维度说明乡音难改,乡愁难了。 C、两则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故事,勾连了首尾,使首尾中的议论更令人信服。 D、通过单身白领和纪刚的故事,作者对国人的“移民潮”提出了含蓄的批评。 11、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精妙之处。(4 分) 12、本文通过“口音”这一视角,表达了“乡愁”这一传统的文学主题。请在本 文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阅读,探究“乡愁”这一中国传统文学主题的深刻内涵。 (6 分) (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2)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3)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7)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 (8)天下大事, 。(《老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8 分)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 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4、本诗紧紧围绕一个“”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15、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出征B、逃荒C、访友D、咏物 16、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 又何赏之有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 赏。”王曰:“见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 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 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髙,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 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 肆。”遂不受也。 【注释】①屠羊说:“屠羊”是职业,“说”是人名。②三旌:公、侯、伯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2)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3)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4)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18、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臣之爵禄已复矣B、何赏之有 C、非臣之罪D、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 19、请用“/”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停顿。(3分) 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 不敢当其赏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
陈子龙① 小车班班②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③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④。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⑤,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 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4、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 分) 15、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16、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①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 又何赏之有哉!” 王曰:“强之!” 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 赏。”王曰:“见之!” 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 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 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②之位。”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 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 肆。”遂不受也。 【注释】①屠羊说: “屠羊”是职业,“说”是人名。 ②三旌:公、侯、伯三 公。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 ) (2)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 (3)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 ) (4)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 18、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臣之爵禄已复矣 B、何赏之有 C、非臣之罪 D、今臣之智不足以存国 19、请用“/”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停顿。(3 分) 大 王 失 国 非 臣 之 罪 故 不 敢 伏 其 诛 大 王 反 国 非 臣 之 功故 不 敢当 其 赏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
21、屠羊说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录鬼簿序 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 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人 之生斯世也,知以已死者为鬼 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 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 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 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 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 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 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 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髙尚之 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22、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然而但B、诚然而但 C、虽然但而D、诚然但而 23、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2分) 24、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3分) 25、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3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26、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3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 成诗歌)。 毕加索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 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去画画,成为了毕加索。” 长宁(嘉定)区高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2分)与诗歌创作有关的故事 2.(2分)使用小括号,对提及的相关文献进行补充说明,(1分)不仅丰富了 信息,而且使相关阐述更可信。(1分) 3.(2分)D 4.(3分)B
21、屠羊说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2-26 题。(12 分) 录鬼簿序 钟嗣成 ①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 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①桎梏之厄哉? ,人 之生斯世也, 知以已死者为鬼, 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 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 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②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迄 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 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缅 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糜久,淹没无闻,遂 传其本末。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 水寒乎冰,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③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 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略有删) 【注释】①岩墙:牢狱的石墙。 22、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虽然 而 但 B、诚然 而 但 C、虽然 但 而 D、诚然 但 而 23、第②段中的“不死之鬼”和“未死之鬼”分别指什么样的人?(2 分) 24、请说说这篇序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3 分) 25、下列判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认为古代的圣贤不曾论及生死祸福等问题。 B、作者认为懂得义理,口发善言即可成不死之鬼。 C、本文语言犀利,但浓郁的迷信色彩使文章逊色。 D、第 3 段中的“高尚之士”不能列入“不死之鬼”。 26、根据文意,概括《录鬼簿》的创作意图。(3 分) 二 写作(70 分)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 成诗歌)。 毕加索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 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去画画,成为了毕加索。” 长宁(嘉定)区高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 80 分 (一)(16 分) 1.(2 分)与诗歌创作有关的故事 2.(2 分)使用小括号,对提及的相关文献进行补充说明,(1 分)不仅丰富了 信息,而且使相关阐述更可信。(1 分) 3.(2 分)D 4.(3 分)B
5.(3分)关注作品,同时也要充分关注作品与作者和原先的读者(第一读者) 的关系。 6.(4分) (1)属于第一种。(1分)因为这则本事不是后来的研究者推测研究出来的,而 是后世学者记录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定根据(比如祖咏确有其人)。(1 分) (2)这则诗本事给人的启发是,诗歌创作应该行于所当行,适可而止,不可画蛇 添足。(意思对即可)(2分) (二)(22分) 7.(2分)这句话点明题意,(1分)总领(或引出)下文的叙事。(1分) 8.(3分)这两件事一个是外国故事,一个是历史故事,虽然与作者无关,但 紧扣题意,(1分)从更广更远的时空突出了口音对人的深刻影响,丰富并拓宽了 文章的内涵。(2分) 9.(4分)应放在第①段之后。(1分)因为全文的叙事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来安 排的,“小时候”的事应放在当兵之前;(2分)而且本段点明了作者自小生活在 天津,有天津口音,为后文作者与护士聊天及复员回津等做好了铺垫。(1分) (本题如果第一问回答错误,即不得分) 10.(3分)D 11.(4分)这句话运用比拟/排比手法,真切地表达出了乡愁所带给人的牵扯 与疼痛。 (2分)整散结合,且连续使用叠词,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2分)(整 散、叠词、比拟/排比、动词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相应的分析评价正确即可给3 分) 12.(6分)答题示例: 本文通过“口音”这一视角,揭示了乡愁所具有的思恋故土,渴望久违的童年温 情,以及羁旅天涯、漂泊异乡的艰辛等内涵。(2分)思乡的情结,中国历代文 学作品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从李白、陶渊明,到余光中,再到史铁生、张承志等 当代作家,对于乡愁,更多思念的是古老醇正的文化,以及曾有过的思想自由且 信仰多元的精神张扬的文化;是对回不去的故国的呼唤,对辉煌、灿烂历史的顶 礼,对自然率真本性的敬仰。而不单单是遥远的故乡。(4分)(概括本文的乡 愁内涵2分;探究4分,依据考生观点的深刻程度,例证支持考生观点的准确程 度、以及表达的流畅程度给分) (三)(6分) 13.每小题1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玉垒浮云变古今(②)塞上长城空自许(3)满地黄花堆积 (4)山岛竦峙(5)悍吏之来吾乡(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乐莫乐兮新相知(8)必作于细 (四)(8分) 14.(2分)饥 15.(2分)B 16.(4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 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 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分)接着就 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分)
5.(3 分)关注作品,同时也要充分关注作品与作者和原先的读者(第一读者) 的关系。 6.(4 分) (1)属于第一种。(1 分)因为这则本事不是后来的研究者推测研究出来的,而 是后世学者记录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定根据(比如祖咏确有其人)。(1 分) (2)这则诗本事给人的启发是,诗歌创作应该行于所当行,适可而止,不可画蛇 添足。(意思对即可)(2 分) (二)(22 分) 7.(2 分)这句话点明题意,(1 分)总领(或引出)下文的叙事。(1 分) 8.(3 分)这两件事一个是外国故事,一个是历史故事,虽然与作者无关,但 紧扣题意,(1 分)从更广更远的时空突出了口音对人的深刻影响,丰富并拓宽了 文章的内涵。(2 分) 9.(4 分)应放在第①段之后。(1 分)因为全文的叙事基本是按时间顺序来安 排的,“小时候”的事应放在当兵之前;(2 分)而且本段点明了作者自小生活在 天津,有天津口音,为后文作者与护士聊天及复员回津等做好了铺垫。(1 分) (本题如果第一问回答错误,即不得分) 10.(3 分)D 11.(4 分)这句话运用比拟/排比手法,真切地表达出了乡愁所带给人的牵扯 与疼痛。 (2 分)整散结合,且连续使用叠词,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2 分)(整 散、叠词、比拟/排比、动词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相应的分析评价正确即可给 3 分) 12.(6 分)答题示例: 本文通过“口音”这一视角,揭示了乡愁所具有的思恋故土,渴望久违的童年温 情,以及羁旅天涯、漂泊异乡的艰辛等内涵。(2 分)思乡的情结,中国历代文 学作品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从李白、陶渊明,到余光中,再到史铁生、张承志等 当代作家,对于乡愁,更多思念的是古老醇正的文化,以及曾有过的思想自由且 信仰多元的精神张扬的文化;是对回不去的故国的呼唤,对辉煌、灿烂历史的顶 礼,对自然率真本性的敬仰。而不单单是遥远的故乡。(4 分)(概括本文的乡 愁内涵 2 分;探究 4 分,依据考生观点的深刻程度,例证支持考生观点的准确程 度、以及表达的流畅程度给分) (三)(6 分) 13.每小题 1 分,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玉垒浮云变古今 (2)塞上长城空自许 (3)满地黄花堆积 (4)山岛竦峙 (5)悍吏之来吾乡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乐莫乐兮新相知 (8)必作于细 (四)(8 分) 14.(2 分)饥 15.(2 分)B 16.(4 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 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 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 分)接着就 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 分)
(五)(16分) 17.(4分) (1)逃跑(②)(用来)……的方式(3)述说,陈述(4)邀请(每题1分) 18.(2分)B 19.(3分)大王失国/①非臣之罪/②故不敢伏其诛/③大王反国/④非臣之 功/⑤故不敢当其赏(①④两处没标停顿,不扣分,②③⑤处错一处扣1分, 不倒扣分) 20.(5分)但(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我们国君得到胡乱施恩的名声呢? 我不敢接受,希望再回到我宰羊的店铺。[本题分3个评分单位,即“然岂可以 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2分,得分点3个:“岂”、“妄”、“施”) “说不敢当”(1分,得分点2个:人名“说”的翻译及“当”),“愿复反吾 屠羊之肆”(2分,得分点3个:“愿”、“反”、“肆”)。得分点错1处 扣1分,把所属评分单位分数扣完为止] 21.(2分)地位卑微但不自轻自贱,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不贪非分之名利。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对“深明大义”如果考生有具体阐释,且言之有理, 即算正确) (六)(12分) 22.(2分)C 23.(2分)“未死之鬼”指的是虽然活着但碌碌无为的人;“不死之鬼”指的 是虽然死去但能永垂不朽的人 24.(3分)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地活着,如同死去;能为后人创造财富,死去 也会活在后人心中。(意思对即可 25.(2分)D 26.(3分)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的人做传,使其能流传后世: 记述他们的作品,让后人在此基础上能更上一层楼。(意思对即可。答出1点给 2分,答出两点给3分) 二写作70分 27.(70分) 参考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五)(16 分) 17.(4 分) (1)逃跑 (2)(用来)……的方式(3)述说,陈述 (4)邀请(每题 1 分) 18.(2 分)B 19.(3 分)大王失国/①非臣之罪/②故不敢伏其诛/③大王反国/④非臣之 功/⑤故不敢当其赏 (①④两处没标停顿,不扣分,②③⑤处错一处扣 1 分, 不倒扣分) 20.(5 分)但(我)怎么可以贪图爵禄而使我们国君得到胡乱施恩的名声呢? 我不敢接受,希望再回到我宰羊的店铺。[本题分 3 个评分单位,即“然岂可以 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2 分,得分点 3 个:“岂”、“妄”、“施”), “说不敢当”(1 分,得分点 2 个:人名“说”的翻译及“当”),“愿复反吾 屠羊之肆”(2 分,得分点 3 个:“愿”、“反”、 “肆”)。得分点错 1 处 扣 1 分,把所属评分单位分数扣完为止] 21.(2 分)地位卑微但不自轻自贱,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不贪非分之名利。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 2 分;对“深明大义”如果考生有具体阐释,且言之有理, 即算正确) (六)(12 分) 22.(2 分)C 23.(2 分)“未死之鬼”指的是虽然活着但碌碌无为的人;“不死之鬼”指的 是虽然死去但能永垂不朽的人。 24.(3 分)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地活着,如同死去;能为后人创造财富,死去 也会活在后人心中。(意思对即可) 25.(2 分)D 26.(3 分)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的人做传,使其能流传后世; 记述他们的作品,让后人在此基础上能更上一层楼。(意思对即可。答出 1 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二写作 70 分 27.(70 分) 参考 2014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