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关山度若 (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5)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令初下,群臣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8)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十则》) 0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 2.下面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点缀一一辍学 玲珑剔透一一感激涕零 狩猜 猎一一出售 五彩斑斓一一无耻谰言 C.嫉妒一一慰藉 相形见绌一一咄咄逼人 D.宰割一一载体情不自禁一一近水楼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嬉戏 锲而不舍 浑身械数 B.胆怯 锋芒必露 莫衷一是 C.葱茏 恼羞成怒 险象迭生 D.羸弱 锐不可挡 冥思遐想 4.下列句中没语病的一项是(▲)(2分) 第1页共8页
第 1 页 共 8 页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8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 (24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 分) ⑴ 乡书何处达?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⑷ ▲ ,关山度若飞。 (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⑸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⑹ 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⑺ 令初下,群臣进谏,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⑻ 天街小雨润如酥,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⑼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论语〉十则》) ⑽ 月落乌啼霜满天, ▲ 。 (张继《枫桥夜泊》) 2.下面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 ....的一项是( ▲ ) (2 分) A.点缀.——辍.学 玲珑剔.透——感激涕.零 B.狩.猎——出售. 五彩斑斓.——无耻谰.言 C.嫉.妒——慰藉.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D.宰.割——载.体 情不自禁.——近.水楼台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分) A.嬉戏 锲而不舍 浑身械数 B.胆怯 锋芒必露 莫衷一是 C.葱茏 恼羞成怒 险象迭生 D.羸弱 锐不可挡 冥思遐想 ⒋ 下列句中没语病 ...的一项是( ▲ ) (2分)
三月的溧水傅家边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此时大批外地游客就会慕名前来 B.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C.在根雕艺术节上,使惟妙惟肖的大鹏展翅根雕特别引人注目。 D.中国青少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班级开展了“走进自然,关心社会,感悟人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 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刚说:“溧水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有碧波荡漾的东屏湖;有 山水秀丽的无想山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去崔嵬的小山峡?还是天然氧吧无想山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小明说,“就去无想山吧!” D.“对,去寻找作家周邦彦在‘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描述的风景吧! 小佳也赞同说 6.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同学们看到一辆客车玻璃上贴着如下图示,请你用简明的语言 将图示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写出来。(不超过30个字)(2分) 直达 溧水 杭州 (早晨10:40) (下午13:50) 同学们首先来到无想山水库游玩。小佳看到刚才停泊在对岸小沙洲边的一只小船向湖 心划去,不禁吟出一联 小沙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此联有许多同音字,大家一时都对不出满意的下联来。后来,同学们游玩到无想山 顶,眼尖的小刚老远看到一座挂着“凌云阁”匾额的木屋上栖息着一对鸽子,同学们的 欢声笑语使鸽子受惊而飞,小刚灵感顿生,脱口对出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下联: 第2页共8页
第 2 页 共 8 页 A.三月的溧水傅家边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此时大批外地游客就会慕名前来。 B.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就需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 C.在根雕艺术节上,使惟妙惟肖的大鹏展翅根雕特别引人注目。 D.中国青少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班级开展了“走进自然,关心社会,感悟人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8 分) 5.周末,几位同学相约去郊外游玩,去哪?下面是他们的交流发言,请选择句中标点符 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小刚说:“溧水的景区太多了,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有碧波荡漾的东屏湖;有 山水秀丽的无想山等……真不知去哪?” B.小安在喃喃自语:“去崔嵬的小山峡?还是天然氧吧无想山呢?” C.“去一个有山有水的景区吧!”小明说,“就去无想山吧!” D.“对,去寻找作家周邦彦在‘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中描述的风景吧!” 小佳也赞同说。 ⒍ 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同学们看到一辆客车玻璃上贴着如下图示,请你用简明的语言 将图示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写出来。(不超过 30 个字) (2 分) 直 达 溧 水 杭 州 (早晨 10:40) (下午 13:50) ▲ 7.同学们首先来到无想山水库游玩。小佳看到刚才停泊在对岸小沙洲边的一只小船向湖 心划去,不禁吟出一联: 小沙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此联有许多同音字,大家一时都对不出满意的下联来。后来,同学们游玩到无想山 顶,眼尖的小刚老远看到一座挂着“凌云阁”匾额的木屋上栖息着一对鸽子,同学们的 欢声笑语使鸽子受惊而飞,小刚灵感顿生,脱口对出了大家都觉得很好的下联: ▲ (2 分)
8.活动结束后,小安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段话语,请将这段话补充完整。(2分)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汲取到了知识的养分 在社会大课 堂里,我懂得了处处有学问…人呀,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题。(16分) 【古诗阅读】 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①芰(1):古书上指菱。②蛩( qi 6 ng):这里指蟋蟀。③谙(an):熟悉。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2分) A、凄凉苦涩 B、寂寞难耐 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2分) 【古文阅读】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 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 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 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廿,煮莱,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源殆可以熟物 (2)少北,有悬水百仞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_▲ 第3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8. 活动结束后,小安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段话语,请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2 分)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汲取到了知识的养分; ▲ ;在社会大课 堂里,我懂得了处处有学问……人呀,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 (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9—14 题。 (16 分) 【古诗阅读】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③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 ) (2 分) A、凄凉苦涩 B、寂寞难耐 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2 分) ▲ 【古文阅读】 记游白水岩 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 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 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 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 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其源殆可以熟.物 ▲ ⑵少.北,有悬水百仞 ▲ ⑶折处辄.为潭 ▲ ⑷顾.影颓然 ▲
12.选择与“循山而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朝而往,暮而归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城固宅坚园更幽 李磷 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他向石门隐士朱升请教克敌的致胜良策,获赠“高 筑墙,广积裉,缓称王”九字真言。中国人善于筑墙,我们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地球上 最雄伟壮观的墙。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 ②宋代以前,城市形态可谓“无墙不城”。例如唐长安,实行“里坊制”,由一百 十个坊组成,另有宫城、皇城各一以及东、西二市。这些坊、市、皇城和宫城,都用墙 围起来,皇帝一家住在宫城里,中央政府各部门在皇城里办公,平民百姓全都住在不同 的坊里。大街上只见坊的围墙和坊门。据硏究,长安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娱乐,均发生 在围墙内的里坊。我们如能让时光倒流,有幸回到唐朝繁华的大都会长安,走在车水马 龙的大街上,一定大感意外。因为眼前所见,并非左右店铺林立、门庭若市的景象,仅 是两道高墙而已。 ③在我国古代,不仅“无墙不城”,而且“无墙不宅”。于古代众城市住宅中,四合 院为典型的代表。它是封闭式的家居,用墙壁围起来,外墙很密实,窗户一般只开向内 院。所以生活在合院里的人看不到外面的风光,而外面的人也冋样无法窥见合院内的情 况。比较大型的住宅,除了前后分门、厅、室三进,左右还分东、中、西三院,配给不 第4页共8页
第 4 页 共 8 页 12.选择与“循山而.东”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3 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朝而.往,暮而归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 14.对选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选文虽短,却将父子两人一整天的游览活动具体而真切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B.选文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顺序,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八字,江水湍急、澄澈之态尽出。 D.苏轼又被贬惠州后写了本文,含蓄表达了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郁闷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8 题。 (11 分) 城固宅坚园更幽 李磷 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他向石门隐士朱升请教克敌的致胜良策,获赠“高 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中国人善于筑墙,我们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地球上 最雄伟壮观的墙。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②宋代以前,城市形态可谓“无墙不城”。例如唐长安,实行“里坊制”,由一百一 十个坊组成,另有宫城、皇城各一以及东、西二市。这些坊、市、皇城和宫城,都用墙 围起来,皇帝一家住在宫城里,中央政府各部门在皇城里办公,平民百姓全都住在不同 的坊里。大街上只见坊的围墙和坊门。据研究,长安居民的生活、工作及娱乐,均发生 在围墙内的里坊。我们如能让时光倒流,有幸回到唐朝繁华的大都会长安,走在车水马 龙的大街上,一定大感意外。因为眼前所见,并非左右店铺林立、门庭若市的景象,仅 是两道高墙而已。 ③在我国古代,不仅“无墙不城”,而且“无墙不宅”。于古代众城市住宅中,四合 院为典型的代表。它是封闭式的家居,用墙壁围起来,外墙很密实,窗户一般只开向内 院。所以生活在合院里的人看不到外面的风光,而外面的人也同样无法窥见合院内的情 况。比较大型的住宅,除了前后分门、厅、室三进,左右还分东、中、西三院,配给不
同辈份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使用,院子之间必定设有隔墙。 ④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不仅注重实用,更满足了社会道德对建筑的要求。《论语》 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采取什么手段可有效地防范非礼 于未然呢?莫过砌一道墙!人们既难以互相接触,“非礼”的事就不易发生了。试想这样 个围墙处处、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小区,人们回到院子里,就有一片完全独立的小天地。 这表明古人非常注重家庭隐私,就算邻居,因为各自都住在围墙内,出现干扰对方的机 会是甚微的。 ⑤大凡园林,必先沿界筑围墙,然后山池、亭榭、花木,即“无墙不园”。江南园林 中的墙,通常被粉刷成白色,俗称“粉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贾政刚至园 门前……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 欢。”言下之意,文人长期受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熏陶,以粉墙的純洁为雅。 ⑥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墙往往在其中起着裝饰美化的作用。造园有“障景” 法,围墙即以视线屏障的角色呈现,园外那些令人头痛、不美观的东西的处理问题便迎 刃而解,的确,园林风景如画,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此外,墙还可以“隔景”和“分 景”,行家说:“园必隔。”隔墙就园林而言,属关键之事,隔墙若运用得当,咫尺庭园 则呈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无穷无尽之境。园中四时虽烂漫,然而,围墙却 不让你一览无遗。 ⑦墙,让城固,宅坚,园更幽。 节选自2013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 15.选文说:“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选文从哪三方面对此进 行了说明?(3分) 16.文章第②段写唐朝长安的“里坊制”有什么作用?(3分) 17.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请说说理由。(3分) 18.结合文本内容,指出下列链接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印证了“墙”具备实用性之外的 哪些功能?(2分) 第5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同辈份或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使用,院子之间必定设有隔墙。 ④墙作为宅的主要构成,不仅注重实用,更满足了社会道德对建筑的要求。《论语》 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采取什么手段可有效地防范非礼 于未然呢?莫过砌一道墙!人们既难以互相接触,“非礼”的事就不易发生了。试想这样 一个围墙处处、不可越雷池半步的小区,人们回到院子里,就有一片完全独立的小天地。 这表明古人非常注重家庭隐私,就算邻居,因为各自都住在围墙内,出现干扰对方的机 会是甚微的。 ⑤大凡园林,必先沿界筑围墙,然后山池、亭榭、花木,即“无墙不园”。江南园林 中的墙,通常被粉刷成白色,俗称“粉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贾政刚至园 门前……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 欢。”言下之意,文人长期受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熏陶,以粉墙的纯洁为雅。 ⑥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墙往往在其中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造园有“障景”一 法,围墙即以视线屏障的角色呈现,园外那些令人头痛、不美观的东西的处理问题便迎 刃而解,的确,园林风景如画,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此外,墙还可以“隔景”和“分 景”,行家说:“园必隔。”隔墙就园林而言,属关键之事,隔墙若运用得当,咫尺庭园, 则呈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无穷无尽之境。园中四时虽烂漫,然而,围墙却 不让你一览无遗。 ⑦墙,让城固,宅坚,园更幽。 (节选自 2013 年 4 月 7 日《文汇报》,有删改) 15.选文说:“墙,算得上是中国古代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选文从哪三.方面..对此进 行了说明?(3 分) ▲ 16.文章第②段写唐朝长安的“里坊制”有什么作用?(3 分) ▲ 17.选文③、④两段的顺序可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3 分) ▲ 18. 结合文本内容 ......,指出下列链接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印证了“墙”具备实用性之外的 哪些功能?(2 分)
【材料一】传统的汉族社会讲究守礼,礼则很强调男女有别,《墨子》就有“宫墙之高足 以别男女之礼”之说 【材料二】古诗云:“短墙半露石榴红”,写的是因墙构成的景色。墙能盘山,能越水, 穿插隔透,借空间的渗透而获得层次变化与深度感,产生极其深远、乃至不可穷尽的感 觉,从而获得美感 【材料一】: 【材料二】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5分)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 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 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 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 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 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 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 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 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 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 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 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几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 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 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第6页共8页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一】传统的汉族社会讲究守礼,礼则很强调男女有别,《墨子》就有“宫墙之高足 以别男女之礼”之说。 【材料二】古诗云:“短墙半露石榴红”,写的是因墙构成的景色。墙能盘山,能越水, 穿插隔透,借空间的渗透而获得层次变化与深度感,产生极其深远、乃至不可穷尽的感 觉,从而获得美感。 【材料一】: ▲ 【材料二】: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2 题。 (15 分)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 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 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 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 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 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 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 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 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 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 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 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 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 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 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 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 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 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 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 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 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晩霞细品,就像今夜, 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 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 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 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 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 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①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 “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⑩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 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第4期) 9.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2分) 停电见月亮 →鱼缸养月亮→ 20.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3分)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緞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 手触摸 (2)研读第⑨段,说说为什么小女儿可以发现“家里养着月亮”,而“我”却不能呢? (3分) 21.体味第⑩段,指出下列表述与“养月亮的情怀”内涵不,致的一项(▲)(3分) A.晚归的云雀,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飞行中的艰辛 第7页共8页
第 7 页 共 8 页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 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 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 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 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 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 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 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 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 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 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 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 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⑪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 “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⑫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 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 年第 4 期) 19.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2 分) 停电见月亮→ ▲ →鱼缸养月亮→ ▲ 20.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6 分) (1)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 (3 分)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 手触摸。 ▲ (2)研读第⑨段,说说为什么小女儿可以发现“家里养着月亮”,而“我”却不能呢? (3 分) ▲ 21.体味第⑩段,指出下列表述与“养月亮的情怀”内涵不一致 ...的一项( ▲ ) (3 分) A.晚归的云雀,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飞行中的艰辛
B.汩汩的溪流,吟诵着一首首小诗,邀我与她唱和 C.乡村舍旁的那头老牛在慢悠悠地咀嚼着夕阳 D.风中摇曳的石榴是秋千上玩耍的小猴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探究问题。(4分) 【链接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链接二】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如何理解“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 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句话的 含义。 (2)材料二鲁迅想象中的这幅月景又蕴含着什么深意 三(50分) 23.请以“追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4分) 第8页共8页
第 8 页 共 8 页 B.汩汩的溪流,吟诵着一首首小诗,邀我与她唱和。 C.乡村舍旁的那头老牛在慢悠悠地咀嚼着夕阳。 D.风中摇曳的石榴是秋千上玩耍的小猴。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探究问题。 (4 分) 【链接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链接二】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如何理解“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 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句话的 含义。 ▲ (2)材料二鲁迅想象中的这幅月景又蕴含着什么深意? ▲ 三 (50 分) 23. 请以“追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书写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