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1204版《考试手册》的初步解读 、《考试手册》的基本格局 《考试手册》初中语文部分的基本格局是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 试卷结构、考试细则、表现水平标准、题型示例、附录七个板块 各板块内所包含的内容是这样的:“考试目标”板块有细分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点:“试卷结构”以表格形式限定了试卷中对上述三种能力考查 的先后顺序、分值分布、题量多少等:“考试细则”试卷总分、考试时间、难易比例、考 试形式和基本题型:“表现水平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 等级:“题型示例”则依照前面的“试卷结构”作了题型、测量目标及参考答案方面的示 范举例:“附录”中明确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150个文言实词、60篇文言诗文课内篇 目和默写篇目以及答题纸样式。 上述的基本格局显示出《考试手册》的主要特点是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目标明晰、试 卷结构量化、考试内容(部分)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特 别是“考试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更具有可操作的意义。 二、《考试手册》主要内容 考试目标” (一)《考试手册》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目标”这个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的内容直接 影响了初三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我们首先将“考试目标”中所有的能力点罗列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中性、贬义,) (3)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4种句式 (4)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5)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句式转换)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 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7)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内容、情感、哲理),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表达作用
初中语文 201204 版《考试手册》的初步解读 一、《考试手册》的基本格局 《考试手册》初中语文部分的基本格局是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考试目标、 试卷结构、考试细则、表现水平标准、题型示例、附录七个板块。 各板块内所包含的内容是这样的:“考试目标”板块有细分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 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点;“试卷结构”以表格形式限定了试卷中对上述三种能力考查 的先后顺序、分值分布、题量多少等;“考试细则”试卷总分、考试时间、难易比例、考 试形式和基本题型;“表现水平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 等级;“题型示例”则依照前面的“试卷结构”作了题型、测量目标及参考答案方面的示 范举例;“附录”中明确了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 150 个文言实词、60 篇文言诗文课内篇 目和默写篇目以及答题纸样式。 上述的基本格局显示出《考试手册》的主要特点是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目标明晰、试 卷结构量化、考试内容(部分)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特 别是“考试目标”,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更具有可操作的意义。 二、《考试手册》主要内容——“考试目标” (一)《考试手册》的主要内容是“考试目标”这个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的内容直接 影响了初三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我们首先将“考试目标”中所有的能力点罗列: 1、现代文阅读能力 (1)能正确书写 3500 个常用汉字。 (2)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中性、贬义,) (3)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 4 种句式。 (4)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 11 种标点符号。 (5)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4 种句式。(句式转换) (6)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记叙文(顺 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7)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内容、情感、哲理),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表达作用
(过渡、插叙、环境描写)(内容、情感、结构)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4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1、交代时、地、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3、渲染气氛4、为下文情节作铺 垫5、突出人物品质) (11)能根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2)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 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 (14)能识别不同的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15)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有利的 论证了)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
(过渡、插叙、环境描写)(内容、情感、结构) (8)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6 种修辞方法,能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9)能辨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等 4 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1、交代时、地、背景 2、烘托人物心情 3、渲染气氛 4、为下文情节作铺 垫 5、突出人物品质) (11)能根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2)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 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13)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问 题。 (14)能识别不同的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 (15)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有利的 论证了) 2、文言文阅读能力 (1)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 (2)掌握 150 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3)掌握“之、其、而、以、何、于”等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4)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7)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8)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写作能力 (1)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 (2)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 (3)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4)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600 字左右的文章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淸楚,表达 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内容 分值(分) 、文言文(42(-) 默写 18 分) (二) 诗词赏析 4 文言文阅读(1 (四) 文言文阅读(2)12 62345 二、现代文(48(-) 现代文阅读22 (二) 现代阅读(二)26 5-6 写作 作文 1 合计 150 26-27 试题难易度比例约为1:1:8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表现水平标准 优秀水平标准 1.能准备而全面的记忆和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和各种修辞方法。 3.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的内容、结构、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进行准确、合理的理解或分析,准确的概括岀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5)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 通顺、连贯。 (6)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内容 分值(分) 题量 一、文言文(42 分) (一) 默写 18 6 (二) 诗词赏析 4 2 (三) 文言文阅读(1) 8 3 (四) 文言文阅读(2) 12 4 二、现代文(48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22 5 (二) 现代阅读(二) 26 5-6 三、写作 作文 60 1 合计 150 26-27 试题难易度比例约为 1:1:8 基本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 表现水平标准: 优秀水平标准: 1. 能准备而全面的记忆和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2. 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和各种修辞方法。 3. 能运用相关知识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的内容、结构、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进行准确、合理的理解或分析,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4.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用准确 的语言清晰地表达。 5.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的仿写 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6.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准确、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 决问题 7.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8.能运用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诗文的词句、内容、写作意图、感情倾向。 9.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作文写合题意,中心突出,有新意,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思路 通畅,层次清晰,能抒发真情实感,语言通顺、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字迹清 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三、解读“考试目标” 【关注点之一】 考试目标”中有能力分类,但没有能力等级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里所隐含的基本能力要求是识记、辨别、分析、运 用和表达,具体分布如下 识记(积累)能力——1(1)、(3)、(8)及2(1)、(2)、(4)。 运用(迁移)能力——1(3)、(4)、(8)、(13)及2(2)、2(3)、2(5)。 分析(辨别)能力——1(2)、(5)、(6)、(7)、(8)(9)、(10)、(11)及2(6)、(7) 写作(表达)能力一—1(12)及3 上述的能力分类是散见于各个能力点中,但是我们基本上找不到类似于“初步懂得” “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等能力等级分类。 (二)对上述能力的认识 1、“识记”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识记中的默写、实词解释、文化、文学常识是重点。默 写的分值有18分,实词解释的分值(课内外合并)也有8分,诗词或课内文言文中的文学 文化常识的分值应该在2分左右。所考范围基本上是初中8册书中的内容,按照以往惯例, 特别列出150个常用实词和60篇课内古诗文(30+30)。 2、所谓分析能力,要注意如下几点 (1)分析能力不仅需要“筛选”、“提取”,还要将多方面信息综合在一起考虑进行整合 “筛选”的内容常常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原文为依据,但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将筛选的内容 重新组合,这是对筛选出的原文语言的组合。总之,入手点是原文,阅读时要根据题目的要 求对原文进行分段、分层的筛选
4. 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并用准确 的语言清晰地表达。 5. 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按要求作适当的拓展;能依据阅读材料和要求进行合理的仿写、 扩写、缩写、改写、续写。 6.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场景,准确、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 决问题。 7. 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8. 能运用相关知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诗文的词句、内容、写作意图、感情倾向。 9. 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作文写合题意,中心突出,有新意,选材恰当,内容充实,思路 通畅,层次清晰,能抒发真情实感,语言通顺、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字迹清 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三、解读“考试目标” 【关注点之一】 “考试目标”中有能力分类,但没有能力等级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里所隐含的基本能力要求是识记、辨别、分析、运 用和表达,具体分布如下: 识记(积累)能力——1(1)、(3)、(8)及 2(1)、(2)、(4)。 运用(迁移)能力——1(3)、(4)、(8)、(13)及 2(2)、2(3)、2(5)。 分析(辨别)能力——1(2)、(5)、(6)、(7)、(8)(9)、(10)、(11)及 2(6)、(7)、 (8)。 写作(表达)能力——1(12)及 3 上述的能力分类是散见于各个能力点中,但是我们基本上找不到类似于“初步懂得”、 “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等能力等级分类。 (二)对上述能力的认识 1、“识记”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识记中的默写、实词解释、文化、文学常识是重点。默 写的分值有 18 分,实词解释的分值(课内外合并)也有 8 分,诗词或课内文言文中的文学 文化常识的分值应该在 2 分左右。所考范围基本上是初中 8 册书中的内容,按照以往惯例, 特别列出 150 个常用实词和 60 篇课内古诗文(30+30)。 2、所谓分析能力,要注意如下几点: (1)分析能力不仅需要“筛选”、“提取”,还要将多方面信息综合在一起考虑进行整合。 “筛选”的内容常常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原文为依据,但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将筛选的内容 重新组合,这是对筛选出的原文语言的组合。总之,入手点是原文,阅读时要根据题目的要 求对原文进行分段、分层的筛选
(2)阅读材料的命题,可分为四个块面,其实是四个方面的关系: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解释、证明、呼应关系):写作的外在结构与内在思维轨迹的关系:段意与主旨的关系 表现手法与写作意图的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从整体着眼去分析、综合 3)分析、综合的题型中,多见的题型。 ①由果溯因题型。(即根据结果,追溯原因)。这种题目的问题是从结果或结论中提出, 其答案都藏在前文的“原因”之中。通过分段,找出关键句:通过分层,在分层中把握关键 的字词如“又”,“再说”等等可以找到概括原因的语句 ②含义分析题型。即根据文本的意思或比喻、象征的意思,分析其含意、道理等。含义 分析,要紧扣文本,要解释出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从字面解释,答案难以周全。 ③段意、主旨归纳题型。此类题要抓中心句、关键句。也考对内容的综合归纳。这类题 目关键句出于句首,问题不大,但不要忽视了承前启后句子,这常常是关键句出现的位置 ④内容及特点归纳分析题型。即对整体内容的整合、把握,常用多项选择 ⑤感悟、体验型。多出在散文类的文本中,纯记叙性散文,多以情为感悟点。哲理性的 散文多以理为感悟点。大致有如下感悟方式:由事件过程悟情或悟理;由形态刻画悟情或悟 理;由比喻之意悟情或悟理:由细节描写悟情或悟理;由典型物件悟情或悟理。一切感悟的 答案都要向文章的主旨靠拢。 3.所谓鉴赏、评价能力似乎被淡化处理,与此同时比较重视的是运用能力 【关注点之二 考试目标”中有知识点分布,其中隐含着知识系统(与《学科基本要求》的差异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下 (说明:因为新版《学科基本要求》即试验版没有单独将基础知识分类,故选用老版 本作为参照,按照旧版《学科基本要求》的分类,初中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归到下列 五类。) (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掌握3500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结构匀称、字形规范) 2、词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寻找反义词、了解词类、积累常 用词语) 3、句子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句子成分6种、了解复句7种、了解句式的变换)
(2)阅读材料的命题,可分为四个块面,其实是四个方面的关系:词、句、段之间的 关系(解释、证明、呼应关系);写作的外在结构与内在思维轨迹的关系;段意与主旨的关系; 表现手法与写作意图的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从整体着眼去分析、综合。 (3)分析、综合的题型中,多见的题型。 ①由果溯因题型。(即根据结果,追溯原因)。这种题目的问题是从结果或结论中提出, 其答案都藏在前文的“原因”之中。通过分段,找出关键句;通过分层,在分层中把握关键 的字词如“又”,“再说”等等可以找到概括原因的语句。 ②含义分析题型。即根据文本的意思或比喻、象征的意思,分析其含意、道理等。含义 分析,要紧扣文本,要解释出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从字面解释,答案难以周全。 ③段意、主旨归纳题型。此类题要抓中心句、关键句。也考对内容的综合归纳。这类题 目关键句出于句首,问题不大,但不要忽视了承前启后句子,这常常是关键句出现的位置。 ④内容及特点归纳分析题型。即对整体内容的整合、把握,常用多项选择。 ⑤感悟、体验型。多出在散文类的文本中,纯记叙性散文,多以情为感悟点。哲理性的 散文多以理为感悟点。大致有如下感悟方式:由事件过程悟情或悟理;由形态刻画悟情或悟 理;由比喻之意悟情或悟理;由细节描写悟情或悟理;由典型物件悟情或悟理。一切感悟的 答案都要向文章的主旨靠拢。 3.所谓鉴赏、评价能力似乎被淡化处理,与此同时比较重视的是运用能力 略 【关注点之二】 “考试目标”中有知识点分布,其中隐含着知识系统(与《学科基本要求》的差异) (一)《考试手册》中“考试目标”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如下: (说明:因为新版《学科基本要求》即试验版没有单独将基础知识分类,故选用老版 本作为参照,按照旧版《学科基本要求》的分类,初中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归到下列 五类。) 1、字 (正确书写)3500 个常用汉字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掌握 3500 个常用字、避免写错别字、字要规规矩矩地写, 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结构匀称、字形规范) 2、词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解释词义、辨析同义词、寻找反义词、了解词类、积累常 用词语) 3、句子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句子成分 6 种、了解复句 7 种、了解句式的变换)
4、修辞 (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和对比等7种修辞方法,(能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标点符号 (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句号、问好、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6、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课文中涉及的著名作家及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 剧的基本知识、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常识 (二)在与《学科基本要求》相关内容的比较后发现,两者虽然都不强调知识系统, 但在具体内容和表述及要求上还是存在不少差异。 差异1、“目标”中的“正确书写”的内涵应该与“基本要求”中的“笔画清楚、结构 匀称、字形规范”的意思相类;“笔顺准确”不作为初中学生的考试要求。 差异2、“基本要求”中的“了解词类,积累常用词语”不再作为考试要求,也就意味 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等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不再作为考试要求。“积累常用词语”的内涵意味着对学过的常用 词语能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重点是会运用,“目标”中的表述侧重于“会运 用”。 差异3、“目标”中明确了4种句式,但对句子成分和复句知识没做具体说明,似乎是 降低了句子的要求 差异4、“目标”中以“对比”代替了原来“基本要求”中的“引用”的修辞手法,值 得斟酌 差异5、标点符号的种类没有差异,只是在表述的先后上稍有差异 差异6、都强调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基本要求”中的表述更加详细 (三)对知识点的补充认识 1、刚才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求大同、存 小异也是我们要关注的。总体而言,“目标”中的要求比“基本要求”的范围、程度略低 2、五种表达方式一一即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涉及 但“目标”中则没有具体说明。 3、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应该包括4年的中学语文课本。文学常 识应该有文体常识、诗词体例、写作常识;结构、过渡、呼应等节令、名楼、书院、书法、 文史典籍、古代地理、古代官职、古人称谓习惯等应该都属于“文化常识”的范畴 4、“目标”中现代文阅读之(6)中“总分”、“对照”被列为“议论文思路结构”、之(8) 中“对比”被列为修辞手法、之(11)中的结构的具体内涵等处均值得商榷
4、修辞 (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和对比等 7 种修辞方法,(能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标点符号 (能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书名号等 11 种标点符号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句号、问好、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 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6、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 (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 (《学科基本要求》的表述:了解课文中涉及的著名作家及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 剧的基本知识、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常识。 (二)在与《学科基本要求》相关内容的比较后发现,两者虽然都不强调知识系统, 但在具体内容和表述及要求上还是存在不少差异。 差异 1、“目标”中的“正确书写”的内涵应该与“基本要求”中的“笔画清楚、结构 匀称、字形规范”的意思相类;“笔顺准确”不作为初中学生的考试要求。 差异 2、“基本要求”中的“了解词类,积累常用词语”不再作为考试要求,也就意味 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等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不再作为考试要求。“积累常用词语”的内涵意味着对学过的常用 词语能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重点是会运用,“目标”中的表述侧重于“会运 用”。 差异 3、“目标”中明确了 4 种句式,但对句子成分和复句知识没做具体说明,似乎是 降低了句子的要求。 差异 4、“目标”中以“对比”代替了原来“基本要求”中的“引用”的修辞手法,值 得斟酌。 差异 5、标点符号的种类没有差异,只是在表述的先后上稍有差异。 差异 6、都强调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基本要求”中的表述更加详细。 (三)对知识点的补充认识 1、刚才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目标”和“基本要求”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求大同、存 小异也是我们要关注的。总体而言,“目标”中的要求比“基本要求”的范围、程度略低。 2、五种表达方式——即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课程标准中都有具体涉及, 但“目标”中则没有具体说明。 3、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应该包括 4 年的中学语文课本。文学常 识应该有文体常识、诗词体例、写作常识;结构、过渡、呼应等节令、名楼、书院、书法、 文史典籍、古代地理、古代官职、古人称谓习惯等应该都属于“文化常识”的范畴。 4、“目标”中现代文阅读之(6)中“总分”、“对照”被列为“议论文思路结构”、之(8) 中“对比”被列为修辞手法、之(11)中的结构的具体内涵等处均值得商榷
【关注点之三】 考试目标”强调了考查内容与教材的结合,尤其凸现在对文言文部分内容的限定 1、原来的考试内容中只强调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相对而言比较笼统。 现在的“目标”中明确了部分文言文考查的范围,涉及的分数值达34分之多,足见对教材 的重视。 2、强调了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与文化常识是课本中所涉及的。 3、列出了初中教材的文言实词计有150个。(出自课文 4、列出古诗词及文言文各30篇作为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篇目。 四、“考试目标”的解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启示1:以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的把握(或者说掌握)都是以理解为基础,因此,为 了学生理解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课堂教学。 现实中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能比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对结论性的期待往往要甚 于对过程性的铺垫,因此对“理解的过程”的关注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再深入一点分析的话,我们会关注到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切入口、层次性、连续性和整 体性等都与理解的有效相关。 对学生理解过程的关注恰恰是二期课改提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表现,也是二期课改 强调三维目标的表现。 启示2:表达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而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是需要训练 的。因此,为了学生表达的训练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训练”一词更多地被视作为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仿佛类似语文学科这种比较重视个 人主观感受的学科应该与此绝缘。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具艺术的气质,也有其作 为学科的味道。既然是“学科”,那么其中必然有一些可以被传承的“规范因素”,这是不容 质疑的
【关注点之三】 “考试目标”强调了考查内容与教材的结合,尤其凸现在对文言文部分内容的限定。 1、原来的考试内容中只强调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相对而言比较笼统。 现在的“目标”中明确了部分文言文考查的范围,涉及的分数值达 34 分之多,足见对教材 的重视。 2、强调了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与文化常识是课本中所涉及的。 3、列出了初中教材的文言实词计有 150 个。(出自课文) 4、列出古诗词及文言文各 30 篇作为课内古诗文阅读理解篇目。 四、“考试目标”的解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启示 1:以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的把握(或者说掌握)都是以理解为基础,因此,为 了学生理解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课堂教学。 现实中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能比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对结论性的期待往往要甚 于对过程性的铺垫,因此对“理解的过程”的关注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再深入一点分析的话,我们会关注到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切入口、层次性、连续性和整 体性等都与理解的有效相关。 对学生理解过程的关注恰恰是二期课改提倡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表现,也是二期课改 强调三维目标的表现。 启示 2:表达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而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是需要训练 的。因此,为了学生表达的训练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 “训练”一词更多地被视作为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仿佛类似语文学科这种比较重视个 人主观感受的学科应该与此绝缘。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具艺术的气质,也有其作 为学科的味道。既然是“学科”,那么其中必然有一些可以被传承的“规范因素”,这是不容 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