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统计学 Statistics》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解答)第四章 动态数列(答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14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四章动态数列 、填空题 1.时期时点2.按月(季)平均法趋势剔除法 3.发展速度-14.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数学模型法 5.(550+570+600+630+700)/5 6.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判断题 2.√3. 5.×6.√7.×8.√9.√10.√ ×12.√13.×14.√15.√ 三、单项选择题 1.A2.C3.B4.C5.C6.A7.C8.D9.B10.B 四、多项选择题 1. acd 2 bde 3. abCd 4 ac 5. CDE 6 bc 7. abde 8. ABC 五、简答题 1.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期末发展水平,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 如钢产量、粮食产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水平指标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各期水平的总和,即计划期间的累计总量,所 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居民住宅总面积、植树造林总面积等 表示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2.(1)时距扩大法:计算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 损失信息量太多,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移动平均法:是时距扩大法的改进,弥补了时距扩大法损失信息量太多 的缺陷,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仍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同 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数学模型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不会损 失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1)按月(季)平均法: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直接用原始时间数列计算 季节比率。 (2)趋势剔除法:先计算趋势值,然后将其从数列中加以剔除,再测定季节 比率

第四章 动态数列 一、填空题 1.时期 时点 2.按月(季)平均法 趋势剔除法 3.发展速度-1 4.时距扩大法 移动平均法 数学模型法 5.(550+570+600+630+700)∕5 6.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 7.× 8. √9. √ 10. √ 11. × 12. √ 13.× 14. √ 15. √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C 6.A 7.C 8.D 9.B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CD 2.BDE 3.ABCD 4.AC 5.CDE 6.BC 7.ABDE 8.ABC 五、简答题 1.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期末发展水平,所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 如钢产量、粮食产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水平指标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侧重于考察中长期计划各期水平的总和,即计划期间的累计总量,所 以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居民住宅总面积、植树造林总面积等 表示国民财产存量的经济指标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2.(1)时距扩大法:计算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 损失信息量太多,同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移动平均法:是时距扩大法的改进,弥补了时距扩大法损失信息量太多 的缺陷,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但仍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同 时无法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数学模型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非本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不会损 失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1)按月(季)平均法: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直接用原始时间数列计算 季节比率。 (2)趋势剔除法:先计算趋势值,然后将其从数列中加以剔除,再测定季节 比率

4.(1)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2)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 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 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5.(1)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 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 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6.(1)长期趋势: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它是由各 个时期共同起作用的根本性因素所决定的。如: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2)季节变动:是由季节变换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年以内的每年重 复出现的变动。如:铁路、航空等客运量在春节前后呈现髙峰;凉鞋在夏季销量 大 (3)循环变动:现象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周期较长的涨落起伏的波动。如: 经济的循环变动,每一周期总要经历危机一一萧条一一复苏一一繁荣的过程。 (4)不规则变动:指由于意外的、临时的、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随机变动。 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引起的变动。 六、计算题 1.根据指标间的关系,填空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与产量(万吨)(459)(491)(519.97)(545.97)570 上增长量(万吨) (28.97)( (24.03) 年发展速度% (106.97)105 (105)(104.4) 相|增长速度 (6.97)(5.9)5.00(4.4 比|增长1%绝对值 4.59 (4.91)(5.1997)(5.46)

4.(1)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2)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 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相邻两个累计增长 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5.(1)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 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3)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 定基发展速度相除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6.(1)长期趋势: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它是由各 个时期共同起作用的根本性因素所决定的。如:由于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水平 的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 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2)季节变动:是由季节变换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年以内的每年重 复出现的变动。如:铁路、航空等客运量在春节前后呈现高峰;凉鞋在夏季销量 大。 (3)循环变动:现象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周期较长的涨落起伏的波动。如: 经济的循环变动,每一周期总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 (4)不规则变动:指由于意外的、临时的、偶然的因素而引起的随机变动。 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引起的变动。 六、计算题 1.根据指标间的关系,填空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与 上 年 相 比 产量(万吨) (459) (491) (519.97) (545.97) 570 增长量(万吨) —— 32 (28.97) (26) (24.03) 发展速度% —— (106.97) 105.9 (105) (104.4) 增长速度% —— (6.97) (5.9) 5.00 (4.4) 增长 1%绝对值 —— 4.59 (4.91) (5.1997) (5.46)

平均增长速度% 530459-1-=10565156%或 √10697%×105.9%×105%×1044%-1=5.56% 2.(1)2001-2005年粮食产量各期逐期增长量分别为 904万吨737万吨1383万吨-1139万吨2147万吨 (2)2001-2005年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量为 904+737+1383+(-1139)+21474032 5s806.4(万吨) (3)2001-2005年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水平为: 43529+44266+46649+44510+46657224611 449222(万吨) 3.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平均工人人数为: 110×15+120×10+114×20+120×20+130×2510780 90 90≈120(人) 4.上半年平均工人人数为: 510,+528+55+560+568+564+580 23315 7-1 ≈553(人) 5.上半年平均库存数为 210+216216+214214+230230+240240+248 3+ 2+ 3+ 2 12 12~24件 2693 6.该厂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 250+272+271+323+374+373 18507+2050+1950+2150+2216+2190+2250 7-1 3105 01478(万元/人 2101

平均增长速度% 4 570 1 105.56% 1 5.56% 459     或 4 106.97%105.9%105%104.4% 1  5.56% 2. (1)2001-2005 年粮食产量各期逐期增长量分别为: 904 万吨 737 万吨 1383 万吨 -1139 万吨 2147 万吨 (2)2001-2005 年粮食产量的平均增长量为: 904+737+1383+(-1139)+2147 4032 806.4 5 5   (万吨) (3)2001-2005 年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水平为: 43529 44266 46649 44510 46657 224611 44922.2 5 5 a        (万吨) 3.该企业第一季度的平均工人人数为: 110 15 120 10 114 20 120 20 130 25 10780 120 90 90 a             (人) 4.上半年平均工人人数为: 510 580 528 550 560 568 564 3315 2 2 553 7 1 6 a           (人) 5.上半年平均库存数为: 210 216 216 214 214 230 230 240 240 248 3 2 3 2 2 2 2 2 2 2 12 2693 224( 12 a                 件) 6.该厂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 250 272 271 323 374 373 6 1850 2250 2050 1950 2150 2216 2190 2 2 7 1 3105 0.1478( / ) 2101 c                万元 人

7.该商场一季度售货员的人均销售额为: 90+124+143 58,+60+64+66=62=1.919万元人) 4-1 8.该厂本年度平均每季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860×130%+887×147%+875×149%+898×162% 860+887+875+898 5180.4 147.17% 3520 9.2002-2007年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数的平均比重为 362,+358+341+347+33+33 1726.5 =2001+09205203051c170m% 10.该企业2003-2007年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为 1849,+1919+2043+2156+22l C 1849/86% 2+191984%+204y87%+215689+289 8151 86.15% 946192 11.(1)最小平方法计算表 年份棉花产量(万斤)y 2000 450 l 450 2001 934 1440 2003 490 1960 2004 550 3300 2006 555 3885 2007 600 8 64 4800 合计 4092 204 19269

7.该商场一季度售货员的人均销售额为: 90 124 143 3 119 1.919( / ) 58 60 64 66 62 2 2 4 1 c          万元 人 8.该厂本年度平均每季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860 130% 887 147% 875 149% 898 162% 860 887 875 898 5180.4 147.17% 3520 c              9.2002—2007 年非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数的平均比重为: 362 333 358 341 347 333 1726.5 2 2 17.02% 2000 2020 2025 2040 2035 2045 10142.5 2 2 c              10.该企业 2003—2007 年生产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为: 1849 2217 1919 2043 2156 2 2 1849 86% 1919 84% 2043 87% 2156 88% 2217 85% 2 2 8151 86.15% 9461.92 c            11.(1)最小平方法计算表: 年份 棉花产量(万斤)y t 2 t ty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450 467 480 490 500 550 555 600 1 2 3 4 5 6 7 8 1 4 9 16 25 36 49 64 450 934 1440 1960 2500 3300 3885 4800 合计 4092 36 204 19269

假设直线趋势方程为:y=a+bt y=na+b>t ∑们=a∑t+b∑?2 4092=8a+36b a=41988 计算得 19269=36a+204b b=20.36 棉花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为:y=419.88+20.36t (2)第12年的棉花产量预测值为:y=41988+20.36×12=6642(万斤) 12.(1)季节比率计算表 月份 销售额(万元)y 5年同月5年同月季节比率 2003200420052062007销售额销售额 (%) 合计∑y平均下+ 11.11.11.41.41.3 6.3 1.26 17.6 21.21.52.12.12.2 25.5 1.92.23 3.13.3 13.6 38.1 3.63.95.25.04.92.6 54.26.4 86.67.0 64.216.418.819.520.088.9 17.78 249.0 724.028.031.031.531.8146.3 409.8 89.512.014.014.515.3 65.3 13.06 182.9 93.83.94.84.95.1 22.5 4.50 63.0 101.81.82.42.52.6 11.1 2.22 31.1 111.21.31.21.41.4 6.5 1.30 18.2 120.91.01.11.2 5.3 1.06 合计|67.479.591.9|93.796.042857.14 100 (2)季节比率计算过程如下: ∑y 第一步计算5年间同月平均销售额:y=5 1.1+1.1+1.4+1.4+1.3 1月份平均销售额 =126(万元) 1.2+1.5+2.1+2.1+2.2 2月份平均销售额 =1.82(万元) 第二步计算5年间总平均销售额

假设直线趋势方程为: 4092 8 36 19269 36 204 a b a b     计算得 419.88 20.36 a b   棉花产量的直线趋势方程为: (2)第 12 年的棉花产量预测值为: 12.(1)季节比率计算表 月份 销售额(万元)y 5 年同月 销售额 合计 y 5 年同月 销售额 平均 y 季节比率 (%) y  y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1.2 1.9 3.6 4.2 4.2 24.0 9.5 3.8 1.8 1.2 0.9 1.1 1.5 2.2 3.9 6.4 16.4 28.0 12.0 3.9 1.8 1.3 1.0 1.4 2.1 3.1 5.2 6.8 18.8 31.0 14.0 4.8 2.4 1.2 1.1 1.4 2.1 3.1 5.0 6.6 19.5 31.5 14.5 4.9 2.5 1.4 1.2 1.3 2.2 3.3 4.9 7.0 20.0 31.8 15.3 5.1 2.6 1.4 1.1 6.3 9.1 13.6 22.6 31 88.9 146.3 65.3 22.5 11.1 6.5 5.3 1.26 1.82 2.72 4.52 6.20 17.78 29.26 13.06 4.50 2.22 1.30 1.06 17.6 25.5 38.1 63.3 86.8 249.0 409.8 182.9 63.0 31.1 18.2 14.3 合计 67.4 79.5 91.9 93.7 96.0 428.5 7.14 100 (2)季节比率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计算 5 年间同月平均销售额: 5 y y   如: 1 月份平均销售额= 1.1 1.1 1.4 1.4 1.3 1.26( ) 5      万元 2 月份平均销售额= 1.2 1.5 2.1 2.1 2.2 1.82( ) 5      万元 …… 第二步计算 5 年间总平均销售额: 2 y na b t ty a t b t          c y  a  bt 419.88 20.36 c y   t 419.88 20.36 12 664.2( ) c y     万斤

∑ 1.26+182+272+4.52+620+1778+2926+13.06+4.5+222+1.30+1.06 12 =714万元) 或元=22 y428.5 =714(万元) 60 第三步计算季节比率:1 1月份的季节比率、126 =17.6% 7.41 182 2月份的季节比率I2= 25.5% 7.41 12月份的季节比率l2=1.06 14.3% 7.41 (3)计算结果表明:6、7、8三个月是该服装商品的销售旺季,而1.11.12是 该服装商品的销售淡季,说明该服装是夏季服装

12 1.26 1.82 2.72 4.52 6.20 17.78 29.26 13.06 4.5 2.22 1.30 1.06 12 7.14( ) y y                万元 或 428.5 7.14( ) 60 60 y y      万元 第三步计算季节比率: s y I y  如: 1 月份的季节比率 1 1.26 17.6% 7.41 I   2 月份的季节比率 2 1.82 25.5% 7.41 I   …… 12 月份的季节比率 12 1.06 14.3% 7.41 I   (3)计算结果表明:6、7、8 三个月是该服装商品的销售旺季,而 1.11.12 是 该服装商品的销售淡季,说明该服装是夏季服装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