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调査与整理 教学内容 1.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 3.统计整理的含义、步骤、统计分组的基本内容 4.分配数列的含义、种类 5.统计图、统计表的种类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统计调查各种方法及应用场合 2.分配数列的种类及其编制 教学难点:分配数列、统计图表的编制与绘制 授课学时:5学时 第一节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及要求 统计调査: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具体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具体地讲,统计调査就是要把被研究的客观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按照预定的 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对反映这个整体的各个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有计划、系统地、 科学地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过程。如要反映某地区人口文化素 质情况,就必须对该地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调査登记,以便取 得原始的资料 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加工、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 度到总体的统计资料。如个人的文化程度是原始资料,加总平均后的文化程度是 反映整个地区所有人的文化程度的指标 任何统计研究都是从对被研究的现象和过程一定资料的搜集开始的,首先通 过接触实际情况,占有原始资料,取感性认识,经过对资料的系统整理,综合分 析,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由于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 的任务,所以一切统计分析与研究,都要以统计调查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它在统 计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统计调查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 系统。 具体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提供统计资料是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基 本要求,具体到统计调查阶段,其内容是:
1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教学内容: 1.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 3.统计整理的含义、步骤、统计分组的基本内容 4.分配数列的含义、种类 5.统计图、统计表的种类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统计调查各种方法及应用场合 2.分配数列的种类及其编制 教学难点:分配数列、统计图表的编制与绘制 授课学时:5 学时 第一节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及要求 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具体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具体地讲,统计调查就是要把被研究的客观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按照预定的 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对反映这个整体的各个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有计划、系统地、 科学地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过程。如要反映某地区人口文化素 质情况,就必须对该地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及其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登记,以便取 得原始的资料。 原始资料: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加工、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 度到总体的统计资料。如个人的文化程度是原始资料,加总平均后的文化程度是 反映整个地区所有人的文化程度的指标。 任何统计研究都是从对被研究的现象和过程一定资料的搜集开始的,首先通 过接触实际情况,占有原始资料,取感性认识,经过对资料的系统整理,综合分 析,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由于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 的任务,所以一切统计分析与研究,都要以统计调查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它在统 计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统计调查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 系统。 具体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提供统计资料是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基 本要求,具体到统计调查阶段,其内容是:
1.准确性:指统计调査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准确可靠,符合实际情况,对虚报, 瞒报,谎报追究法律责任。 2.及时性:及时完成各项调查资料的上报任务,从时间上满足各部门对统计 资料的需求。若不及时,尤如雨后送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降低统计资料的使 用价值,甚至贻误整个统计工作。 3.全面性:按调查方案的规定,对要调查的单位和项目的资料毫无遗漏地进 行搜集。若资料残缺不全,就不能反映被调査事物的全貌,无法得出整体性认识, 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进程及质量。 4.系统性:是指搜集资料有条有理,不能杂乱无章,应便于资料的整理。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它是统计设计在统计调查 阶段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统计调査获得成功的前提。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 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调查的任务和目的是指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有 了明确的调査任务和目的,才能正确的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有的放矢, 搜集与目的有关的调査资料,节约人力、物力,缩短调査的时间,提髙调査资料 的时效性,同时,也不会使调查陷入盲目混乱状态。 确定调查的目的一般来说应服从下列要求: ①解决实际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满足国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 ③制定和检查计划的需要 ④把需要和可能联系起来。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査对象和调査单位是为了解决向准调査,由谁来具体提供调査资料的 问题。 调査对象:就是需要调査的那些现象的总体,即统计调查的总体范围。确定
2 1.准确性:指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必须准确可靠,符合实际情况,对虚报, 瞒报,谎报追究法律责任。 2.及时性:及时完成各项调查资料的上报任务,从时间上满足各部门对统计 资料的需求。若不及时,尤如雨后送伞,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降低统计资料的使 用价值,甚至贻误整个统计工作。 3.全面性:按调查方案的规定,对要调查的单位和项目的资料毫无遗漏地进 行搜集。若资料残缺不全,就不能反映被调查事物的全貌,无法得出整体性认识, 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进程及质量。 4.系统性:是指搜集资料有条有理,不能杂乱无章,应便于资料的整理。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它是统计设计在统计调查 阶段的具体化,同时也是统计调查获得成功的前提。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 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 (一)确定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调查的任务和目的是指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有 了明确的调查任务和目的,才能正确的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有的放矢, 搜集与目的有关的调查资料,节约人力、物力,缩短调查的时间,提高调查资料 的时效性,同时,也不会使调查陷入盲目混乱状态。 确定调查的目的一般来说应服从下列要求: ①解决实际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②满足国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 ③制定和检查计划的需要; ④把需要和可能联系起来。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解决向准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调查资料的 问题。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现象的总体,即统计调查的总体范围。确定
调查对象是为了明确总体的界限,划分清调查研究的范围。 调查单位: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单位在全面调查时就是总体中的所有总 体单位;在非全面调查时仅是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 报告单位:负责提供填、报统计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不致的。 如进行工业普查,调查对象是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是全国的每一 个工业企业,报告单位也是全国的每一个工业企业,二者是一致的;又如调查工 业设备的利用情况,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报告单位,二者又 是不一致的。 (三)拟定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具体的调查内容,它可解决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它 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一般用调查表或调查问卷形式表现出来。 1.调查表:把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 查表,如在工业普查时,每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总 产值等就是设查项目,将这些项目排列在一张表中,就构成了调查表。 ①调查表的结构 调查表一般是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的。 表头:是用来表明调查表的名称以及真写调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 等,这些东西并不能用来进行统计分析,但是核实和复查各单位时不可缺少 表体:调查项目及项目的具体表现、计算单位等,这是表的核心部分。 表脚:调查者在表下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 ②调查表的形式:单一表,一览表 单一表:是指每一人份表只填写一个调查单位,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的 调查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个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但容纳的调查项目不多的调 查表。 2.调查问卷
3 调查对象是为了明确总体的界限,划分清调查研究的范围。 调查单位: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单位在全面调查时就是总体中的所有总 体单位;在非全面调查时仅是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 报告单位:负责提供填、报统计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不致的。 如进行工业普查,调查对象是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调查单位是全国的每一 个工业企业,报告单位也是全国的每一个工业企业,二者是一致的;又如调查工 业设备的利用情况,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报告单位,二者又 是不一致的。 (三)拟定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具体的调查内容,它可解决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它 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一般用调查表或调查问卷形式表现出来。 1.调查表:把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 查表,如在工业普查时,每个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工业总 产值等就是设查项目,将这些项目排列在一张表中,就构成了调查表。 ①调查表的结构 调查表一般是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部分组成的。 表头:是用来表明调查表的名称以及真写调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 等,这些东西并不能用来进行统计分析,但是核实和复查各单位时不可缺少。 表体:调查项目及项目的具体表现、计算单位等,这是表的核心部分。 表脚:调查者在表下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 ②调查表的形式:单一表,一览表 单一表:是指每一人份表只填写一个调查单位,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目的 调查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个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但容纳的调查项目不多的调 查表。 2.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概念:是调研人员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理论 假设为基础提出来的、由一系列问题和备选答案以及其他辅助内容所组成的,以 书面形式了解被调査者的反映和看法、并以此获得所需资料的载体 (2)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査问卷标题:概括说明调査硏究的主题,是对调査主题的高度概括 般位于调查问卷的上端居中。如“西安市居民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封面信或前言或卷首语: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主要作用在 于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一般地说,封面信的内 容包括: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目的、意义;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请求;问卷调 查的匿名性和保密原则、对被访者表示感谢等。 指导语或填写说明:它是用来指导被调査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 释和说明,其作用与仪器、工具的使用说明相似。它主要是告诉问卷填答者如何 填写问卷、注意什么事项。 调查内容(问题及答案选项):这是整份问卷的主体,也是调 查目的的集中体现。因此,它是整个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这部分的内容由 个个的问题相合而成。 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是 将每个问题及被调查者的回答转化成数字的工作过程。以便分类整理、方便计算 机处理和统计分析。 作业证明记载: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满足调査访问管理和监督的需要,通 常包括调査员的姓名、访问日期、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如2006年末全国职工人数,2006 年工业总产值等。 调査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到报送资料整个工作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4 (1)调查问卷的概念:是调研人员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理论 假设为基础提出来的、由一系列问题和备选答案以及其他辅助内容所组成的,以 书面形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反映和看法、并以此获得所需资料的载体。 (2)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查问卷标题:概括说明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对调查主题的高度概括, 一般位于调查问卷的上端居中。如“西安市居民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封面信或前言或卷首语: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主要作用在 于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一般地说,封面信的内 容包括: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目的、意义;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请求;问卷调 查的匿名性和保密原则、对被访者表示感谢等。 指导语或填写说明:它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 释和说明,其作用与仪器、工具的使用说明相似。它主要是告诉问卷填答者如何 填写问卷、注意什么事项。 调查内容(问题及答案选项):这是整份问卷的主体,也是调 查目的的集中体现。因此,它是整个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这部分的内容由 一个个的问题相合而成。 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是 将每个问题及被调查者的回答转化成数字的工作过程。以便分类整理、方便计算 机处理和统计分析。 作业证明记载: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满足调查访问管理和监督的需要,通 常包括调查员的姓名、访问日期、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如 2006 年末全国职工人数,2006 年工业总产值等。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到报送资料整个工作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它是从组织上保证调查工作顺开展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内容: 1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及调查人员的配置 2调查的方式方法 3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培训、试点、文件印刷等 4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 5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 6调查成果的公布时间等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统计报表 1.含义:按照统一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 料的一种方式(举例)。它一般都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出现的,如工资报表 劳动报表等,我国的一系列基本统计资料都是通过统计报表提供的,统计报表的 特点: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 (1)统一性:指统计报表是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报 送时间等搜集资料的,都是由国家、地区或隶属部门统一规定的,保证了资料的 统一性。 (2)全面性:在报表实施的范围内,各单位都必须填报,从基层单位的填报 经过部门、地区、全国的汇总便可得到整个国家的基本资料,保证了的全面性。 (3)周期性:统计报表一般都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出现的,即按照固定 的间隔定期进行,如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资料随着时间 的变化而连续不断的搜集,保证了资料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4)可靠性:统计报表是建立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础上的,报表资料若 不考虑人为因素干扰的话,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种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 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一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 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外贸
5 它是从组织上保证调查工作顺开展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内容: 1.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及调查人员的配置 2.调查的方式方法 3.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培训、试点、文件印刷等 4.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 5.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 6.调查成果的公布时间等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统计报表 1.含义:按照统一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 料的一种方式(举例)。它一般都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出现的,如工资报表, 劳动报表等,我国的一系列基本统计资料都是通过统计报表提供的,统计报表的 特点: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 (1) 统一性:指统计报表是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报 送时间等搜集资料的,都是由国家、地区或隶属部门统一规定的,保证了资料的 统一性。 (2) 全面性:在报表实施的范围内,各单位都必须填报,从基层单位的填报, 经过部门、地区、全国的汇总便可得到整个国家的基本资料,保证了的全面性。 (3) 周期性:统计报表一般都是以定期统计报表的形式出现的,即按照固定 的间隔定期进行,如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资料随着时间 的变化而连续不断的搜集,保证了资料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4) 可靠性:统计报表是建立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础上的,报表资料若 不考虑人为因素干扰的话,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种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 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 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外贸
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部门统计报表一一为了适应各部门业 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表。地方统计报表一一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 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周期短 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年 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 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计报表 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部门根据基层 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3.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和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第 手记录。如产量记录,工人出勤记录、原材料消耗记录等。 统计台帐:基层单位根据原始记录所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资料的表册,即根 据统计核算工作的要求,利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 集中记录汇总在一个表册上。企业中一般设有班组、车间、全厂统计台帐。 4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缺点 优点: 统计报表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同样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 控的重要工具。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计信息系 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即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 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査资料 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在制度完 善、组织机构配套的情况下,它能搜集到比较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 报,被调查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 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6 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部门统计报表——为了适应各部门业 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 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周期短 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年 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 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计报表 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部门根据基层 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3.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生产和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第 一手记录。如产量记录,工人出勤记录、原材料消耗记录等。 统计台帐:基层单位根据原始记录所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资料的表册,即根 据统计核算工作的要求,利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 集中记录汇总在一个表册上。企业中一般设有班组、车间、全厂统计台帐。 4.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缺点 优点: 统计报表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 同样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 控的重要工具。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计信息系 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即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 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 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在制度完 善、组织机构配套的情况下,它能搜集到比较全面、系统的统计资料。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 报,被调查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因此,具有 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 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追加及不可预测费用支出少 缺点: (1)专人专岗,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2)自上而下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保证统计资料的可靠性。 (3)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无法及时在统计报表中体现出来。 (二)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搜集重要 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它主要 用来调査某些不宜用定期的全面统计表进行调查的现象。如人口普查、科技普查, 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的普查 人员,对调査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 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査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査等。这种方 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 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査”,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 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周期较长)。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 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如人口 普查一般每隔10年进行一次,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至2000年共进行了五 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 人口普査。经济普査(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査、第三产业普査和建筑业普 査)每10年进行两次,逢3、8年份实施。第一次经济普查在2005年进行,搜 集2004年的资料。 ②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
7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追加及不可预测费用支出少。 缺点: (1)专人专岗,从整个社会角度看,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2)自上而下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保证统计资料的可靠性。 (3)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无法及时在统计报表中体现出来。 (二)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搜集重要 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它主要 用来调查某些不宜用定期的全面统计表进行调查的现象。如人口普查、科技普查, 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的普查 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 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这种方 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 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 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周期较长)。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 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如人口 普查一般每隔 10 年进行一次,我国的人口普查从 1953 年至 2000 年共进行了五 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 查)每 10 年进行两次,逢 3、8 年份实施。第一次经济普查在 2005 年进行,搜 集 2004 年的资料。 ②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标准时间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
间。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在这一时点上或时期中的状况,以避免调查时因 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0年11月1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 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调查、登记资料的工作起至时间。在普査范围内各 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 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査的项目和指标。普査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 记,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査, 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动态对比分析和 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査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査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⑥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作。我国 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 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三)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 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所谓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标志总量中 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查 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就能掌握总 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 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 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査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内容,了解较详细的情况, 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 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査是比较适
8 间。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在这一时点上或时期中的状况,以避免调查时因 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 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 1 月 1 日 0 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调查、登记资料的工作起至时间。在普查范围内各 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 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 记,不能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 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动态对比分析和 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⑥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作。我国 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 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三)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 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所谓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标志总量中 占有绝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查 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就能掌握总 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 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 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内容,了解较详细的情况, 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 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
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 的结果来推算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査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选择多少重点单位,要根据调查 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比重 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 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 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 点,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 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 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 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所 进行的调查。 1.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 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测事物 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通过 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进行对策 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2.典型调查的选择方法 选择典型单位不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择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 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査,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组, 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
9 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 的结果来推算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选择多少重点单位,要根据调查 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比重 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 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 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 点,在另一调查总体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 重点。因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况 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 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所 进行的调查。 1.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 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探测事物 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通过 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进行对策 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2.典型调查的选择方法 选择典型单位不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择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不太大的 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类型组, 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
调査,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 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 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 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査是从调査对象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査,并用这部分单 位的实际资料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后面章节祥讲)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 全面调查 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非全面调查 统计报表 2.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 专门调查 询问法 直接观察法 3.按照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实验法 报告法 第二节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概念、步骤 (一)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 的分类,加工、汇总,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感性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阶梯 统计整理时,必须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 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10 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 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发,可以 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训,带动中间状态的 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随机地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这部分单 位的实际资料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后面章节祥讲)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2.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3. 按照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询问法 直接观察法 实验法 报告法 第二节 统计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步骤 (一)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 的分类,加工、汇总,为统计分析准备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感性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阶梯。 统计整理时,必须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 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