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南北朝民歌 、吴歌、西曲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三、《西洲曲》的内容、艺术 四、北朝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五、《木兰辞》的内容、艺术
第七章 南北朝民歌 一、吴歌、西曲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三、《西洲曲》的内容、艺术 四、北朝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五、《木兰辞》的内容、艺术
吴歌、西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 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吴歌也称吴声歌曲,今存326首,多产 于晋宋时期,以建业(南京)为中心。《乐府诗 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 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 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 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一、吴歌、西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 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吴歌也称吴声歌曲,今存326首,多产 于晋宋时期,以建业(南京)为中心。《乐府诗 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 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 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 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西曲 2、西曲,今存142首,多产于宋、齐、梁、陈 时,以湖北江陵、襄樊直至河南邓州一带。《乐府诗 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 (今湖北省江陵县)、郢(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 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 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 总之这些民歌本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后才入 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 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所差 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居多,西 曲多产于宋、齐、梁、陈
西曲 2、西曲,今存142首,多产于宋、齐、梁、陈 时,以湖北江陵、襄樊直至河南邓州一带。 《乐府诗 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西曲歌出于荆 (今湖北省江陵县)、郢(今江陵县附近)、樊(今湖北省 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 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 总之这些民歌本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后才入 乐的;吴歌与西曲虽同属南朝民歌,但由于产生在不 同的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方式上也有所差 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居多,西 曲多产于宋、齐、梁、陈
二、南朝民歌内容、艺术 1、内容:南朝民歌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 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 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 时P262);或表现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 杀长鸣鸡P267);或表现相思之苦,如《子夜四时 歌·春歌》(明月照桂林P263)、《子夜四时歌冬 歌》(昔别春草绿P63);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 如《华山畿》P26等。 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 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 和劳动结合起来,如《那呵滩》P268(闻欢下扬州、 篙折当更觅)等
二、南朝民歌内容、艺术 1、内容:南朝民歌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 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 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 时P262);或表现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 杀长鸣鸡P267);或表现相思之苦,如《子夜四时 歌·春歌》(明月照桂林P263 )、《子夜四时歌·冬 歌》(昔别春草绿P263 );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 如《华山畿》P266等。 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 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 和劳动结合起来,如《那呵滩》 P268 (闻欢下扬州、 篙折当更觅)等
2、艺术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 《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 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 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 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 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 “歌谣数直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漬章,明转出天 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 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 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 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 z伶”、“碑分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 隐语的迳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 显得含蓄委婉
2、艺术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 《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 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 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 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 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 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 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 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 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 “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 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 显得含蓄委婉
2、艺术 3)南朝民歌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情 景交融。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 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 情的坚贞。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 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 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 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4)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较长 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2、艺术 3)南朝民歌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情 景交融。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 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 情的坚贞。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 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 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 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4)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较长 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三、《西洲曲》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该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徐陵所辑《玉台新咏》,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入《杂曲歌辞》。在编辑、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文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人加工。既保留了民歌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真本色和生活气息,又有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 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P269
三、《西洲曲》 该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 徐陵所辑《玉台新咏》,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 入《杂曲歌辞》。在编辑、 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文 人加工。既保留了民歌淳 真本色和生活气息,又有 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 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P269
《西洲曲》分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描写了 洲H 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 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 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技巧。 此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 层为前六句,写了少女忆梅 思人,重游西洲。第二层为中 间部分,描写了少女从夏季写 到秋季的种种行为动作,反反 复复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 期盼、怜爱之情。第三层为最 后六句,写梦中相思
《西洲曲》分析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 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描写了一 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 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 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 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技巧。 此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 一层为前六句,写了少女忆梅 思人,重游西洲。第二层为中 间部分,描写了少女从夏季写 到秋季的种种行为动作,反反 复复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 期盼、怜爱之情。第三层为最 后六句,写梦中相思
《西洲曲》艺术 1)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 达出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梅花、伯劳、红莲、 飞鸿等意象的选择都有季节性的景物特征,也带有江南水乡明 丽鲜艳的色调,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婉媚的图画,既衬托了少 女婉媚动人的形象,也为情思的展开创造了一种物境。(早春 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 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 同时也是以景写情,甚至让人无法辨识何为景语,何为情 语。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以动作表情的写法,忆 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忆郎、望 鸿、上楼、垂手、卷帘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少女坚贞不渝的爱 情和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极为深婉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巧妙 而细腻地描摹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
《西洲曲》艺术 1)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 达出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梅花、伯劳、红莲、 飞鸿等意象的选择都有季节性的景物特征,也带有江南水乡明 丽鲜艳的色调,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婉媚的图画,既衬托了少 女婉媚动人的形象,也为情思的展开创造了一种物境。(早春 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 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 同时也是以景写情,甚至让人无法辨识何为景语,何为情 语。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以动作表情的写法,忆 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忆郎、望 鸿、上楼、垂手、卷帘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少女坚贞不渝的爱 情和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极为深婉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巧妙 而细腻地描摹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
《西洲曲》艺术 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以季节变化推移为 情节展开线索,但根本还在于抒情,连绵不断的情思是 诗歌内在的抒情主线。诗歌还运用了顶针钩句的手法, 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钩连式的 主体结构,这也便子表现少女缠绵悱恻的相恿之情。 3)在修辞上,诗中使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 音双关等。顶针之处如“树”“莲子”“鸿”“楼”等 钩句之处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等;比喻之处如“杏子红”、“鸦维 色”、“清如水”等;谐音双关之处如“莲子”谐“怜 ”、“莲心”谐“怜心”等。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 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语言特色,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力。 4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转和谐的韵律,细腻
《西洲曲》艺术 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以季节变化推移为 情节展开线索,但根本还在于抒情,连绵不断的情思是 诗歌内在的抒情主线。诗歌还运用了顶针钩句的手法, 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钩连式的 主体结构,这也便于表现少女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3)在修辞上,诗中使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 音双关等。顶针之处如“树”“莲子”“鸿”“楼”等; 钩句之处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 至,出门采红莲”等;比喻之处如“杏子红”、“鸦雏 色”、“清如水”等;谐音双关之处如“莲子”谐“怜 子”、“莲心”谐“怜心”等。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 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语言特色,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 力。 4)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婉转和谐的韵律,细腻 真挚的情感,也都显示着民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