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代文学概况 清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 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 初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实行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 视政策,采取高压手段镇压具有反清意识的文人,曾经屡兴文字狱,以消除汉人 的民族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笼络汉族士人,除继续沿袭明制以 八股取士外,康、乾两朝均特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天下名士;还组织编纂各种大 型图书,作为优容文人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顾炎武 等启蒙思想家对明末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加以系统清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于有清一代学者影响深远。上述种种,在清初的文学创作中均有所反映。清代中 期,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尤其是 嘉庆和道光时期,政治经济已呈现出全面衰颓的没落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 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日薄西山的末世阶段,濒临崩溃的边缘,以致道光二十年以 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竟毫无抵御能力,自那时起,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 清代中期学术思潮的一大变化是乾嘉学派的兴起。乾嘉学派重视训诂、考据,反 对空想臆说,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有卓越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专制的产 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与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 现实的倾向。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 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 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 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下面就按不同文体对清前期至中期文学的发展变化作一简 单的概述。 清代诗人有惩于元诗的绮靡纤弱、明诗的或拟古或轻浅,提倡兼学唐宋诗歌 的长处,转益多师,取径较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 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元轶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 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诗史。另外一些诗人 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钱谦益主盟虞山诗派,开创有清一代新诗风;吴伟业领 袖娄东诗派,其“梅村体”开拓岀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禛标榜神韵,以冲和淡 远为尚:凡此诸人,各自名家,共同促成清初诗坛万紫千红的局面。清代中期
1 第一章 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 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 初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实行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 视政策,采取高压手段镇压具有反清意识的文人,曾经屡兴文字狱,以消除汉人 的民族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笼络汉族士人,除继续沿袭明制以 八股取士外,康、乾两朝均特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天下名士;还组织编纂各种大 型图书,作为优容文人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顾炎武 等启蒙思想家对明末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加以系统清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于有清一代学者影响深远。上述种种,在清初的文学创作中均有所反映。清代中 期,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尤其是 嘉庆和道光时期,政治经济已呈现出全面衰颓的没落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 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日薄西山的末世阶段,濒临崩溃的边缘,以致道光二十年以 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竟毫无抵御能力,自那时起,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 清代中期学术思潮的一大变化是乾嘉学派的兴起。乾嘉学派重视训诂、考据,反 对空想臆说,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有卓越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专制的产 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与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 现实的倾向。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 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 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 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下面就按不同文体对清前期至中期文学的发展变化作一简 单的概述。 清代诗人有惩于元诗的绮靡纤弱、明诗的或拟古或轻浅,提倡兼学唐宋诗歌 的长处,转益多师,取径较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 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元轶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 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诗史。另外一些诗人 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钱谦益主盟虞山诗派,开创有清一代新诗风;吴伟业领 袖娄东诗派,其“梅村体”开拓出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禛标榜神韵,以冲和淡 远为尚;凡此诸人,各自名家,共同促成清初诗坛万紫千红的局面。清代中期
沈德潜力主格调,效仿汉魏、盛唐;翁方纲倡导肌理,注重义理、考据:袁枚标 举性灵,追求诗歌解放;厉鹗宗祢宋诗,壮大浙派门户;各派之间相互争胜,皆 有所成就。经历元明两代的萎靡消沉之后,词至清代又出现了振颓起衰的中兴气 象,词人云集,词派纷呈,髙潮迭现,流光溢彩,远超元明,直追两宋。清代初 年,陈维崧取法苏、辛,雄放恣肆,为阳羡词派之宗主;朱彝尊圭臬姜、张,清 空醇雅,执浙西词派之牛耳;纳兰性德推崇南唐二主,纯任性灵,卓然自成一家。 清代中期,张惠言、周济提倡词的比兴、寄托,强调词的社会作用,开创了常州 词派,代表了词风的转变,其影响直至清末。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清初散文可分两类:一类是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学人之文,以学术修养为根柢,以政论、史论见长,无 不风骨遒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为代表的文 人之文,以唐宋古文为取资,以传记文学为优,文风各具特色,表现出较高的艺 术价值。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一一桐城派,代表人物 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 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桐城派从康熙年间创立,直到晚清还非常活跃, 几乎与清朝国运相始终。嘉庆年间,恽敬、张惠言自立门户,开创阳湖派,他们 既承认桐城派的正宗地位,又不满其束缚过严而欲有所突破,文风以博雅放纵取 胜,是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但影响远不及桐城深广。骈文经过唐末古文运动 的打击与明代复古思潮的排斥,在文坛上虽并未绝迹,但已呈衰弱之势。直到清 代,骈文的创作才再度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传诵一时的作品。清代初 年,陈维崧、毛奇龄等以骈文寄托才情,渊博雄肆,追踪魏晋,揭开了骈文复兴 的序幕。清代中期,雍、乾之际的胡天游推波助澜,其骈文沉博瑰伟,“直掩徐 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尔后有汪中、洪亮吉、袁枚等“骈文八大家”出 现,一时间佳构连篇,云蒸霞蔚,呈现中兴气象,形成与桐城古文尖锐对立的格 局。其中汪中的骈文“钩贯经史,熔铸汉唐”,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在清 代骈文中成就最高。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 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 大大拓展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与表现功能,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 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清代中期,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聊斋》相抗 衡,尚质黜华,追踪晋宋,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袁枚的《子不语》记述简略,行文洒脱,表现出向六朝志怪回归的趋势。自此以
2 沈德潜力主格调,效仿汉魏、盛唐;翁方纲倡导肌理,注重义理、考据;袁枚标 举性灵,追求诗歌解放;厉鹗宗祢宋诗,壮大浙派门户;各派之间相互争胜,皆 有所成就。经历元明两代的萎靡消沉之后,词至清代又出现了振颓起衰的中兴气 象,词人云集,词派纷呈,高潮迭现,流光溢彩,远超元明,直追两宋。清代初 年,陈维崧取法苏、辛,雄放恣肆,为阳羡词派之宗主;朱彝尊圭臬姜、张,清 空醇雅,执浙西词派之牛耳;纳兰性德推崇南唐二主,纯任性灵,卓然自成一家。 清代中期,张惠言、周济提倡词的比兴、寄托,强调词的社会作用,开创了常州 词派,代表了词风的转变,其影响直至清末。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清初散文可分两类:一类是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学人之文,以学术修养为根柢,以政论、史论见长,无 不风骨遒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为代表的文 人之文,以唐宋古文为取资,以传记文学为优,文风各具特色,表现出较高的艺 术价值。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 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 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桐城派从康熙年间创立,直到晚清还非常活跃, 几乎与清朝国运相始终。嘉庆年间,恽敬、张惠言自立门户,开创阳湖派,他们 既承认桐城派的正宗地位,又不满其束缚过严而欲有所突破,文风以博雅放纵取 胜,是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但影响远不及桐城深广。骈文经过唐宋古文运动 的打击与明代复古思潮的排斥,在文坛上虽并未绝迹,但已呈衰弱之势。直到清 代,骈文的创作才再度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传诵一时的作品。清代初 年,陈维崧、毛奇龄等以骈文寄托才情,渊博雄肆,追踪魏晋,揭开了骈文复兴 的序幕。清代中期,雍、乾之际的胡天游推波助澜,其骈文沉博瑰伟,“直掩徐 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尔后有汪中、洪亮吉、袁枚等“骈文八大家”出 现,一时间佳构连篇,云蒸霞蔚,呈现中兴气象,形成与桐城古文尖锐对立的格 局。其中汪中的骈文“钩贯经史,熔铸汉唐”,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在清 代骈文中成就最高。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 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 大大拓展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与表现功能,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 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清代中期,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聊斋》相抗 衡,尚质黜华,追踪晋宋,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袁枚的《子不语》记述简略,行文洒脱,表现出向六朝志怪回归的趋势。自此以
后的文言小说便以摹仿为能事而渐趋没落。清代白话短篇小说虽不能与明代的三 言二拍相匹敌,但在局部方面亦有所创新。清代初年,拟话本小说由改编转向独 创,自主性大大增强,《醉醒石》、《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各展风姿,争 奇斗艳,其中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最具特色。清代中叶,拟话本的创 作已开始衰落,说教色彩日益浓厚,较有影响的只有杜纲的《娱目醒心篇》。至 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更是清代文学的骄傲。清代初年,英雄传奇小说有新的收获 产生了《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寄托民族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 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好逑传》、《平山冷燕》等超越世俗情欲,抒写落魄文 人婚恋梦想的作品不断问世;在学步《金瓶梅》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醒世姻缘 传》、《林兰香》等以家庭及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人生的世情小说。清代 中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儒林外史》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又是讽刺 小说的典范,“慼而能谐,婉而多讽”,将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红 楼梦》的出现,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仅 是古代小说的最高艺术典范,而且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镜花缘》、 《歧路灯》等长篇小说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清代戏剧是在明代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清初剧 坛,承晚明戏剧高度繁荣之余波,戏曲创作的高潮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吴伟业、 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往往是借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 苦闷,寄寓国破家亡的哀思,他们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案头化倾向严重。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关注社会政治,紧贴现实生活,注重舞台的表演 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戏剧艺术家李渔重视戏剧的本体价值和 娱乐作用,专演才子佳人故事,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煕年 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传奇杰作,它们“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清代中期,是 戏剧创作从元明以来的兴盛繁荣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阶段。传奇、杂剧的创作皆 转入低潮,只有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饶有情趣,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清 丽可读,方成培的《雷锋塔》盛演不衰,算是此期剧坛上不多的几个亮点。就戏 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杂剧、传奇已经走完了它们的历史行程,代之而起的是 植根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花部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和京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戏曲 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 后的文言小说便以摹仿为能事而渐趋没落。清代白话短篇小说虽不能与明代的三 言二拍相匹敌,但在局部方面亦有所创新。清代初年,拟话本小说由改编转向独 创,自主性大大增强,《醉醒石》、《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各展风姿,争 奇斗艳,其中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最具特色。清代中叶,拟话本的创 作已开始衰落,说教色彩日益浓厚,较有影响的只有杜纲的《娱目醒心篇》。至 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更是清代文学的骄傲。清代初年,英雄传奇小说有新的收获, 产生了《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寄托民族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 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好逑传》、《平山冷燕》等超越世俗情欲,抒写落魄文 人婚恋梦想的作品不断问世;在学步《金瓶梅》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醒世姻缘 传》、《林兰香》等以家庭及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人生的世情小说。清代 中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儒林外史》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又是讽刺 小说的典范,“慼而能谐,婉而多讽”,将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红 楼梦》的出现,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仅 是古代小说的最高艺术典范,而且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镜花缘》、 《歧路灯》等长篇小说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清代戏剧是在明代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清初剧 坛,承晚明戏剧高度繁荣之余波,戏曲创作的高潮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吴伟业、 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往往是借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 苦闷,寄寓国破家亡的哀思,他们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案头化倾向严重。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关注社会政治,紧贴现实生活,注重舞台的表演 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戏剧艺术家李渔重视戏剧的本体价值和 娱乐作用,专演才子佳人故事,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熙年 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传奇杰作,它们“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清代中期,是 戏剧创作从元明以来的兴盛繁荣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阶段。传奇、杂剧的创作皆 转入低潮,只有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饶有情趣,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清 丽可读,方成培的《雷锋塔》盛演不衰,算是此期剧坛上不多的几个亮点。就戏 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杂剧、传奇已经走完了它们的历史行程,代之而起的是 植根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花部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和京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戏曲 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被称为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才华出众却一生穷愁潦倒,热衷科举 而始终蹭蹬失意。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与应考,其生平大致 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初应童子试时的风 光,成年分家时的困窘,与朋友结“郢中社”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 创作的影响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屡试不第的经 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 、蒲松龄的创作 1.蒲松龄一生徜徉于传统的精英文化与现实的通俗文化之间,他的著作也基 本上分属于两大类:即雅文学与俗文学。收有其诗词文章的《聊斋文集》、文言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归于前者;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的聊斋 俚曲、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所撰写的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斋杂著可归于 后者。另外,有人认为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出自蒲松龄之手。 2.《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1)手稿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 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2)铸雪斋抄本,1751年张希杰根据 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十二卷,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3)青柯亭 刻本,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 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4)三会本,1962年中华书局 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 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4 第二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一、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被称为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才华出众却一生穷愁潦倒,热衷科举 而始终蹭蹬失意。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与应考,其生平大致 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初应童子试时的风 光,成年分家时的困窘,与朋友结“郢中社”。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 创作的影响。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屡试不第的经 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 二、蒲松龄的创作 1. 蒲松龄一生徜徉于传统的精英文化与现实的通俗文化之间,他的著作也基 本上分属于两大类:即雅文学与俗文学。收有其诗词文章的《聊斋文集》、文言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归于前者;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的聊斋 俚曲、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所撰写的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斋杂著可归于 后者。另外,有人认为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出自蒲松龄之手。 2.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1)手稿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 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2)铸雪斋抄本,1751 年张希杰根据 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十二卷,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3)青柯亭 刻本,1766 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 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4)三会本,1962 年中华书局 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 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乃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他自觉地将记述怪异与现实批 判、抒情言志结合在一起,以小说创作作为抨击时政窳败、揭露社会痼疾、表现 美好理想的工具。因此,与以往的文言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大大增强了对现 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力地拓展了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 《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 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 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代表作 品有《席方平》、《促织》、《梦狼》、《续黄粱》等。 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 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如《司文郎》 《贾奉雉》。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 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髙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 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 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一些小说突出强调了两情相契的 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一些小说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 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 花妖狐魅幻化而成,她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 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 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代表作品有《婴宁》、《青 凤》、《香玉》、《连城》、《阿宝》等。 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 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 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善美的人性, 如《乔女》、《娇娜》;更多的作品则是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恶,如《局 诈》、《劳山道士》;还有一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 也可看出作者回归传统道德的良苦用心,如《张诚》、《曾友于》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5 《聊斋志异》乃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他自觉地将记述怪异与现实批 判、抒情言志结合在一起,以小说创作作为抨击时政窳败、揭露社会痼疾、表现 美好理想的工具。因此,与以往的文言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大大增强了对现 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力地拓展了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 一、《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 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 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代表作 品有《席方平》、《促织》、《梦狼》、《续黄粱》等。 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 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如《司文郎》、 《贾奉雉》。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 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 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 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一些小说突出强调了两情相契的 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一些小说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 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 花妖狐魅幻化而成,她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 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 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代表作品有《婴宁》、《青 凤》、《香玉》、《连城》、《阿宝》等。 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 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 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善美的人性, 如《乔女》、《娇娜》;更多的作品则是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恶,如《局 诈》、《劳山道士》;还有一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 也可看出作者回归传统道德的良苦用心,如《张诚》、《曾友于》。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兼采众体之长,不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 秀传统,而且还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理想, 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幻想性与真实性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突出特点 、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成功,是《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成就。 这些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是:以他们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为核心,卫 妙地融合进他们作为“物”的自然属性或幻想属性,使之成为一种人性和物性复 合统一的艺术形象。这样,这些花妖狐魅既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使人忘其为异 类;又蕴含着他们本体的固有气质和超现实的神异性,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大大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三、《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幻诞诡谲,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之 内,却又顺理成章,是按照某种固有的逻辑必然出现的。其情节的内在逻辑,主 要包括人物性格逻辑和幻想逻辑,二者往往蕴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了髙 度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作品幻中有真、真中有幻的艺术特色。 四、《聊斋志异》采用的是优美、典雅、精炼、传神的文言,又做到了文言 体式与生活神髓的高度统一,因此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作品的叙述、描写语言,都在文言形式中蕴含着强烈的生活 气息,极富描摹力和表现力,大大增强了文言小说的小说性和趣味性。 作品讲读] 、《婴宁》 1.此篇作品选自三会本《聊斋志异》卷二,是蒲松龄爱情小说中最优秀的篇 章之一,叙述了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结为美满姻缘的故事。婴宁是狐母 所生,鬼母所养,从小生活在远离尘寰的环境中,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 人情的污染,在她身上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于归真返朴的纯真 人性的向往;而婴宁一旦进入现实社会,天真烂漫的理想性格也随之消失,这种 悲剧性结局正是严酷的现实造成的,从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法对妇女健康天性 的压抑和室息。 2.此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这篇小说把人物放在艺术构思的核心地位,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女 性形象。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比较复杂,从整体上说,她是人的社会性和狐的神
6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兼采众体之长,不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 秀传统,而且还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一、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理想, 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幻想性与真实性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构成了《聊斋志异》的突出特点。 二、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成功,是《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成就。 这些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是:以他们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为核心,巧 妙地融合进他们作为“物”的自然属性或幻想属性,使之成为一种人性和物性复 合统一的艺术形象。这样,这些花妖狐魅既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使人忘其为异 类;又蕴含着他们本体的固有气质和超现实的神异性,让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大大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三、《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幻诞诡谲,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之 内,却又顺理成章,是按照某种固有的逻辑必然出现的。其情节的内在逻辑,主 要包括人物性格逻辑和幻想逻辑,二者往往蕴含在同一个情节系列中,达到了高 度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作品幻中有真、真中有幻的艺术特色。 四、《聊斋志异》采用的是优美、典雅、精炼、传神的文言,又做到了文言 体式与生活神髓的高度统一,因此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作品的叙述、描写语言,都在文言形式中蕴含着强烈的生活 气息,极富描摹力和表现力,大大增强了文言小说的小说性和趣味性。 [作品讲读] 一、《婴宁》 1. 此篇作品选自三会本《聊斋志异》卷二,是蒲松龄爱情小说中最优秀的篇 章之一,叙述了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结为美满姻缘的故事。婴宁是狐母 所生,鬼母所养,从小生活在远离尘寰的环境中,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 人情的污染,在她身上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于归真返朴的纯真 人性的向往;而婴宁一旦进入现实社会,天真烂漫的理想性格也随之消失,这种 悲剧性结局正是严酷的现实造成的,从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法对妇女健康天性 的压抑和窒息。 2. 此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这篇小说把人物放在艺术构思的核心地位,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女 性形象。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比较复杂,从整体上说,她是人的社会性和狐的神
异性的复合;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来看,其个性也具有复合性。作者着力刻划的 是婴宁的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在这些外在特点背后,还 隐藏着一个聪明、狡黠、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情感的婴宁形象。 其两重性格的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2)全篇线索清晰,情节奇幻,既出人意表,又入情入理。小说以王子服见 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之成婚作为情节纵向展开的线索, 但又步步制造疑云,层层设置悬念,迟迟不点明婴宁的真实面目,直到篇末才揭 开谜底,使人恍然大悟,具有“铺排安放,变化不测”(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的鲜明特征。 (3)这篇作品的环境描写不仅画面鲜明,而且造成一种氛围、境界,更好地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婴宁居住环境的幽静雅洁、自然无华,经过作者的层层点染, 跃然纸上,又与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样的 描写既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又使作品带有强烈的诗化倾向, 二、《促织》 1.此篇作品选自三会本《聊斋志异》卷四,是官绅批判小说的代表作,也是 聊斋一书中最受评家重视和青睐的艺术精品。它通过成名一家为捕捉促织“以塞 官责”而经历的悲欢离合、荣辱祸福,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和徭 役科敛的惨酷,其中既有对邀宠媚上而残民以逞的各级官吏的尖锐批判,也有对 造成这一悲剧的总根源一一封建帝王的委婉规劝,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等级制度的 不合理和政治官场的滑稽荒谬。 此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构思精妙,以小见大。作者着笔于小,却着眼于大,小说的绝大部分篇 幅是对小小促织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但这只小虫却完全维系着成名一家人生死存 亡的命运,而这命运又跟封建官吏的罪恶和皇帝的享乐腐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捉促织和斗促织的琐细之事,负载着沉重而深刻的社会命题 (2)情节曲折,富于变化。小说紧紧围绕促织的得失来安排故事,写得腾挪 跌宕,变幻无穷,同时也将成名的悲惨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过程,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来。主人公由悲到喜,喜极生悲,悲辍复喜,悲喜交替,祸福相生, 故事得以在大起大落中逶迤推进,读者的心弦亦随之忽张忽驰。 (3)心理刻划精细入微,细节点染生动逼真。如小说中从成名得知幼子把促 织弄死至再次获得促织一节,描绘其大悲与大喜、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心理变化 流程,极富层次感;又如关于斗促织的一段描写,小虫的由蠢如木鸡而奋起作战, 少年的从大笑变为大骇,无不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
7 异性的复合;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来看,其个性也具有复合性。作者着力刻划的 是婴宁的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在这些外在特点背后,还 隐藏着一个聪明、狡黠、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情感的婴宁形象。 其两重性格的水乳交融,相映成趣,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2)全篇线索清晰,情节奇幻,既出人意表,又入情入理。小说以王子服见 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之成婚作为情节纵向展开的线索, 但又步步制造疑云,层层设置悬念,迟迟不点明婴宁的真实面目,直到篇末才揭 开谜底,使人恍然大悟,具有“铺排安放,变化不测”(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的鲜明特征。 (3)这篇作品的环境描写不仅画面鲜明,而且造成一种氛围、境界,更好地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婴宁居住环境的幽静雅洁、自然无华,经过作者的层层点染, 一一跃然纸上,又与她嗜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样的 描写既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又使作品带有强烈的诗化倾向。 二、《促织》 1. 此篇作品选自三会本《聊斋志异》卷四,是官绅批判小说的代表作,也是 聊斋一书中最受评家重视和青睐的艺术精品。它通过成名一家为捕捉促织“以塞 官责”而经历的悲欢离合、荣辱祸福,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和徭 役科敛的惨酷,其中既有对邀宠媚上而残民以逞的各级官吏的尖锐批判,也有对 造成这一悲剧的总根源――封建帝王的委婉规劝,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等级制度的 不合理和政治官场的滑稽荒谬。 2. 此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构思精妙,以小见大。作者着笔于小,却着眼于大,小说的绝大部分篇 幅是对小小促织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但这只小虫却完全维系着成名一家人生死存 亡的命运,而这命运又跟封建官吏的罪恶和皇帝的享乐腐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捉促织和斗促织的琐细之事,负载着沉重而深刻的社会命题。 (2)情节曲折,富于变化。小说紧紧围绕促织的得失来安排故事,写得腾挪 跌宕,变幻无穷,同时也将成名的悲惨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过程,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来。主人公由悲到喜,喜极生悲,悲辍复喜,悲喜交替,祸福相生, 故事得以在大起大落中逶迤推进,读者的心弦亦随之忽张忽驰。 (3)心理刻划精细入微,细节点染生动逼真。如小说中从成名得知幼子把促 织弄死至再次获得促织一节,描绘其大悲与大喜、希望和失望相交织的心理变化 流程,极富层次感;又如关于斗促织的一段描写,小虫的由蠢如木鸡而奋起作战, 少年的从大笑变为大骇,无不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
第四节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概况 清代是文言小说的繁荣时期。清代前期,除产生了文言小说巨著《聊斋志异》 外,其他单篇作品,亦日益增多,大都收录于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各类 专集,尤争奇斗艳,层出不穷。清代中期,在《聊斋》杰出成就的影响下,众多 文人纷纷参与文言小说的创作,有的意欲仿效追随,有的志在抗衡翻新,掀起了 一股文言小说创作风潮。此期的文言小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模仿《聊斋志 异》的近于传奇形式的作品,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 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较有特色;一类是模仿魏晋志怪之作,有纪昀的《阅微 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此类书虽拟魏晋,亦有创新,尤其是袁、纪 之作,打破了《聊斋》“一统天下”的格局。自此,文言小说创作有的模拟《聊 斋》,有的模拟《阅微》,两种不同体式风格的文言小说有如双峰对峙,两水分 流,形成了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但两类拟作皆不逮原作,属于传统形态的文言 小说逐步走向终结。 二、纪昀与《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的传统小说观念根深蒂固,对《聊斋志异》体式上的“一书而兼二体” 与描写上的“细微曲折,摹绘如生”深为不满,提出小说创作应揆情度理,直录 其事,“简淡数言,自然妙运”,他正是按照自己的小说观去创作《阅微草堂笔 记》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拟魏晋志怪类小说,也是继《聊 斋》之后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此书的最突出之处是鲜明 的反理学倾向,书中对理学家言行的虚伪、苛察的议论、空谈的学风、拘迂的见 解,痛加驳斥和攻击,构成了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此外,抨击浇漓世风,揭露鬼 蜮伎俩的作品也占相当篇幅,与他寄寓劝惩的创作宗旨是相通的。在艺术特色方 面,此书有意追摹六朝志怪,篇幅短小,记事简要,重实录而少铺陈,尚质朴而 黜繁华,叙述简古雅洁,议论妙极精微,“雍容淡雅,天趣盎然”,确有大家风 范
8 第四节 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一、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概况 清代是文言小说的繁荣时期。清代前期,除产生了文言小说巨著《聊斋志异》 外,其他单篇作品,亦日益增多,大都收录于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中;各类 专集,尤争奇斗艳,层出不穷。清代中期,在《聊斋》杰出成就的影响下,众多 文人纷纷参与文言小说的创作,有的意欲仿效追随,有的志在抗衡翻新,掀起了 一股文言小说创作风潮。此期的文言小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模仿《聊斋志 异》的近于传奇形式的作品,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 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较有特色;一类是模仿魏晋志怪之作,有纪昀的《阅微 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此类书虽拟魏晋,亦有创新,尤其是袁、纪 之作,打破了《聊斋》“一统天下”的格局。自此,文言小说创作有的模拟《聊 斋》,有的模拟《阅微》,两种不同体式风格的文言小说有如双峰对峙,两水分 流,形成了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但两类拟作皆不逮原作,属于传统形态的文言 小说逐步走向终结。 二、纪昀与《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的传统小说观念根深蒂固,对《聊斋志异》体式上的“一书而兼二体” 与描写上的“细微曲折,摹绘如生”深为不满,提出小说创作应揆情度理,直录 其事,“简淡数言,自然妙运”,他正是按照自己的小说观去创作《阅微草堂笔 记》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拟魏晋志怪类小说,也是继《聊 斋》之后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此书的最突出之处是鲜明 的反理学倾向,书中对理学家言行的虚伪、苛察的议论、空谈的学风、拘迂的见 解,痛加驳斥和攻击,构成了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此外,抨击浇漓世风,揭露鬼 蜮伎俩的作品也占相当篇幅,与他寄寓劝惩的创作宗旨是相通的。在艺术特色方 面,此书有意追摹六朝志怪,篇幅短小,记事简要,重实录而少铺陈,尚质朴而 黜繁华,叙述简古雅洁,议论妙极精微,“雍容淡雅,天趣盎然”,确有大家风 范
第三章《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吴敬梓的生平 吴敬梓原是醉心举业的儒生,但终于成为弃绝仕进的寒士;原是封建官僚家 族的纨绔浪子,但终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他不仅是旧科举、旧礼教 的背叛者,也是新思想、新制度的探索者。其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701--1721):为少年读书、准备应举时期。显赫的科举门 第,陪父到赣榆任所,父亲对其思想性格的影响,考取秀才为其一生最髙功名 2.第二阶段(1722--1732):为返回故乡、独立支撑家庭时期。父亲无故 被免、抑郁而死,族人侵夺遗产,放诞不羁以致家产散尽,乡试落第,与故乡的 决裂。 3.第三阶段(1733--1754):为移家南京、从事著书时期。以病坚辞博学 鸿词科廷试,放弃秀才学籍,乾隆南巡时企足髙卧,从事《儒林外史》的写作, 客死扬州。 二、吴敬梓的创作 1.吴敬梓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已佚。今存乾隆年间刊行之四卷 本,为他四十岁之前的诗文作品。建国后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 十馀篇;1999年发现《文木山房诗说》,从中可看出他的治经思想。 2.《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五十回本、五十五回本、五十六回本等歧说, 但前两个版本迄今均未见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1803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五十 六回。此本的第五十六回是否出自吴敬梓的手笔,学术界有较大争议。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文士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主义描写,绘制出一轴 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它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 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是-
9 第三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一、吴敬梓的生平 吴敬梓原是醉心举业的儒生,但终于成为弃绝仕进的寒士;原是封建官僚家 族的纨绔浪子,但终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他不仅是旧科举、旧礼教 的背叛者,也是新思想、新制度的探索者。其生平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701――1721):为少年读书、准备应举时期。显赫的科举门 第,陪父到赣榆任所,父亲对其思想性格的影响,考取秀才为其一生最高功名。 2. 第二阶段(1722――1732):为返回故乡、独立支撑家庭时期。父亲无故 被免、抑郁而死,族人侵夺遗产,放诞不羁以致家产散尽,乡试落第,与故乡的 决裂。 3. 第三阶段(1733――1754):为移家南京、从事著书时期。以病坚辞博学 鸿词科廷试,放弃秀才学籍,乾隆南巡时企足高卧,从事《儒林外史》的写作, 客死扬州。 二、吴敬梓的创作 1. 吴敬梓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已佚。今存乾隆年间刊行之四卷 本,为他四十岁之前的诗文作品。建国后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 十馀篇;1999 年发现《文木山房诗说》,从中可看出他的治经思想。 2. 《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五十回本、五十五回本、五十六回本等歧说, 但前两个版本迄今均未见到。现存最早的刻本是 1803 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五十 六回。此本的第五十六回是否出自吴敬梓的手笔,学术界有较大争议。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文士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现实主义描写,绘制出一轴 色彩斑斓的士林人物长卷。它以功名富贵和文行出处为中心,站在俯视整个封建 文化的高度,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既是一
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不仅如此,作者还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 历史的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正出路。因此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 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首先是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观 1.第一类是儒生形象,这类人物最具典型意义,也写得最为成功。其中有热 衷功名、利禄熏心的腐儒,如周进、范进,他们老实平庸,懦弱猥琐,思想麻木 之极,知识贫乏之极,一生匍匐于科举制下,精神也受其毒害和摧残;有虔诚相 信八股举业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中毒毒人的迂儒,如马二先生、王玉辉 个视举业为神圣不可侵犯,诚心诚意地四处宣扬举业至上,一个真心笃信礼教, 自觉以礼律己,他们既是封建思想的传播者,更是受害者;还有原本纯朴善良却 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蜕化变质的陋儒,如匡超人、牛浦郎,他们精神堕落、道德 败坏、廉耻丧尽,正是功名富贵的颓风熏染的结果 2.第二类是官绅形象。他们是科举制度的直接产物,出仕则大多为贪官污吏, 处乡则大多为土豪劣绅,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前者如王惠、汤奉,凭借科举得 意,升官发财,压榨百姓,贪婪成性,作威作福;后者如严贡生、张静斋,通过 科举特权,交通官府,鱼肉乡邻,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这样,作者就把科场批 判与官场批判、政治批判结合起来,既在更深层次上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又提 高了全书的思想价值。 3.第三类是名士形象。他们苦苦谋求的是“异路功名”的终南捷径,实为科 举制度的派生物。这些人不走八股正途,貌似风雅,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闲得无聊 的纨绔子弟,名落孙山的科场士子,搔首弄姿的斗方诗人,招摇撞骗的帮闲篾片 他们装腔作势,攀附权贵,在骨子里对功名富贵依然念念不忘。作者通过湖州莺 脰湖盛会、杭州西湖诗会、南京莫愁湖髙会几次集中亮相,揭露了这些假名士的 无耻丑态和肮脏灵魂。 上述三类形象,恰如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所说:“其书以功名富贵 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可见,八股取士制度构成了 牢笼一代文人的巨大厄运,功名富贵观念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世风的颓败,不能 不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 其次是通过三类肯定性的人物形象,来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他不断探索的 心路历程
10 部儒林丑史,又是一部儒林痛史。不仅如此,作者还提出了儒林群体的命运这一 历史的课题,孜孜不倦地探求儒林的真正出路。因此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 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首先是通过三类否定性的人物形象,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功名富贵观 念。 1. 第一类是儒生形象,这类人物最具典型意义,也写得最为成功。其中有热 衷功名、利禄熏心的腐儒,如周进、范进,他们老实平庸,懦弱猥琐,思想麻木 之极,知识贫乏之极,一生匍匐于科举制下,精神也受其毒害和摧残;有虔诚相 信八股举业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中毒毒人的迂儒,如马二先生、王玉辉,一 个视举业为神圣不可侵犯,诚心诚意地四处宣扬举业至上,一个真心笃信礼教, 自觉以礼律己,他们既是封建思想的传播者,更是受害者;还有原本纯朴善良却 被八股制腐蚀而最终蜕化变质的陋儒,如匡超人、牛浦郎,他们精神堕落、道德 败坏、廉耻丧尽,正是功名富贵的颓风熏染的结果。 2. 第二类是官绅形象。他们是科举制度的直接产物,出仕则大多为贪官污吏, 处乡则大多为土豪劣绅,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前者如王惠、汤奉,凭借科举得 意,升官发财,压榨百姓,贪婪成性,作威作福;后者如严贡生、张静斋,通过 科举特权,交通官府,鱼肉乡邻,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这样,作者就把科场批 判与官场批判、政治批判结合起来,既在更深层次上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又提 高了全书的思想价值。 3. 第三类是名士形象。他们苦苦谋求的是“异路功名”的终南捷径,实为科 举制度的派生物。这些人不走八股正途,貌似风雅,实际上不过是一些闲得无聊 的纨绔子弟,名落孙山的科场士子,搔首弄姿的斗方诗人,招摇撞骗的帮闲篾片, 他们装腔作势,攀附权贵,在骨子里对功名富贵依然念念不忘。作者通过湖州莺 脰湖盛会、杭州西湖诗会、南京莫愁湖高会几次集中亮相,揭露了这些假名士的 无耻丑态和肮脏灵魂。 上述三类形象,恰如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所说:“其书以功名富贵 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可见,八股取士制度构成了 牢笼一代文人的巨大厄运,功名富贵观念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世风的颓败,不能 不引起人们的深深思索。 其次是通过三类肯定性的人物形象,来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他不断探索的 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