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的字音分歧 十个基本数词字音对照表 北京苏州双峰南昌梅县广州福州厦门 55 jet55 su?43 tsi 231 neI 242 33 san 55 san 42 sam 14 fam53 san 四五 ei 214 231 eu 213 131 123 242 rou is liou5l 1o?23 lour liuk21 liuk ll luk2z loy?23 lak55 t tciss tsir?55 tci tcit5stsittet55 ts'eip23 tsit32 八九 pa pe pa pa pue 214 taiou tciy tiu tci 213 kiu l keu35 kau 1 kau 十935z2s35 性tsap
汉语方言的字音分歧 十个基本数词字音对照表 北京 苏州 双峰 南昌 梅县 广州 福州 厦门 一 i55 i55 i23 it55 it11 jt55 su23 tsit32 二 51 i231 e33 21 i52 ji22 nei242 li33 三 san55 s44 sæ55 san42 sam44 am53 sa44 sa55 四 s51 s523 s35 s45 s52 ei33 sei213 s11 五 u214 231 u21 213 31 23 ou242 33 六 liou51 lo23 lu35 liuk21 liuk11 lk22 løy23 lak55 七 ti55 tsi55 ti23 tit55 tsit11 tt55 tsei23 tsit32 八 pa55 po55 po55 pat55 pat11 pat55 pai23 pue32 九 tiou214 ti52 ti21 tiu213 kiu31 ku35 kau31 kau51 十 35 z23 35 st21 sp55 p22 sei44 tsap55
字音分歧原因(-) 方言的音系常常具有不同的音素,例如,北京话“三”四”的声母是舌尖前 音[s],“十”的声母是舌尖后音s,南昌话和梅县话没有[s],“四”和“十”的声母 都是[s],那么,这两个方言的s就至少要对应北京话的[s]和[s]。苏州话也没 有[s],但“十”的声母并不是[s],而是北京话所没有的浊音[z]。广州话既无[s 和[s],也无z],与上述声母相对应的都是舌叶音∫]。以上几个数词的声母在 上述方言中的对应关系可图示如下: 南昌、梅县北京 苏州 广州h 四)—s四) ∫(四十 z(十) 十个数词在以上八个方言里没有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若声韵调 都不同,字音就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北京话和福州话的“一”,;北京话和厦 门话的“十”,苏州话、南昌话、福州话的“二”,北京话、苏州话、福州话的“五”。 外地人听辨这些音节时,很容易岀现错误的字音对应。例如,苏州人可能会把 福州话的数词“五[ou22听成代词我[pou23,福州人则可能将苏州话的数词 五3听成否定词“不[],因为福州话否定词“不i常被压缩成与后一音 节声母同部位的成音节鼻音,在唇音声母前为m,在舌尖中音声母前为n,在 舌面后音声母前为
字音分歧原因 ( 一 ) 方言的音系常常具有不同的音素,例如,北京话 “ 三”“ 四 ”的声母是舌尖前 音[s],“ 十 ”的声母是舌尖后音[],南昌话和梅县话没有[],“ 四 ” 和 “ 十 ”的声母 都是[s],那么,这两个方言的[s]就至少要对应北京话的[s] 和[]。苏州话也没 有[],但 “ 十 ”的声母并不是[s],而是北京话所没有的浊音[z]。广州话既无[s] 和[],也无[z],与上述声母相对应的都是舌叶音[ ]。以上几个数词的声母在 上述方言中的对应关系可图示如下: 南昌、梅县 北京 苏州 广州 h s(四) s(四) s(四) (四十) (十) z(十) 十个数词在以上八个方言里没有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若声韵调 都不同,字音就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北京话和福州话的 “ 一 ”,;北京话和厦 门话的 “ 十 ”,苏州话、南昌话、福州话的 “ 二 ”,北京话、苏州话、福州话的 “ 五 ”。 外地人听辨这些音节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字音对应。例如,苏州人可能会把 福州话的数词 “ 五[ou242]”听成代词 “ 我[ou231]”,福州人则可能将苏州话的数词 “ 五[231]”听成否定词 “ 不[53]”,因为福州话否定词 “ 不[i] ”常被压缩成与后一音 节声母同部位的成音节鼻音,在唇音声母前为m,在舌尖中音声母前为n,在 舌面后音声母前为
字音分歧原因(一) 不同方言的声韵调配合规律往往不同。例如:南昌话和梅县话“七”的韵 母都是[t,但南昌话声母是tc],梅县话则是[ts]。南昌话虽然也有[ts]声母, 但不能与齐齿韵配合,而[声母则只能与齐齿韵、撮口韵配合,因此,“七” 的声母只能是[te]l又如,福州话“五”的声母是[功,厦门话虽然也有[功声母, 但声母[mn]与blg]有不同的配合关系,前者只与鼻化韵、声化韵配合, 后者只与开尾韵、鼻尾韵和塞尾韵配合:门bmnx/mal、林im/nd硬 [9I文/i白]。因此,厦门话“五”文读为[g551],白读为[g3] 不同方言韵母的构造规则也往往不同。例如,北京话六"的韵母是复合 元音iou],苏州话是塞尾韵o?,福州话是双尾韵[σy?]。这是因为北京话的 韵母构造规则不允许塞音作韵尾,苏州话虽允许塞音作韵尾,但韵尾只能是 个音素,福州话则无以上两种限制
字音分歧原因 ( 二 ) 不同方言的声韵调配合规律往往不同。例如:南昌话和梅县话 “ 七 ”的韵 母都是[it],但南昌话声母是[t],梅县话则是[ts]。南昌话虽然也有[ts]声母, 但不能与齐齿韵配合,而[t]声母则只能与齐齿韵、撮口韵配合,因此, “ 七 ” 的声母只能是[t]。又如,福州话 “ 五 ”的声母是[],厦门话虽然也有[]声母, 但声母[m n ] 与[b l ]有不同的配合关系,前者只与鼻化韵、声化韵配合, 后者只与开尾韵、鼻尾韵和塞尾韵配合:门[bun 文 /m 白]、林[lim 文 /na 白]、硬 [ 文 / 白 ] 。因此,厦门话 “ 五 ” 文读为 [ 5 1 ] ,白读为 [ 3 3 ] 。 不同方言韵母的构造规则也往往不同。例如,北京话 “ 六 ”的韵母是复合 元音[iou],苏州话是塞尾韵[o],福州话是双尾韵[øy ]。这是因为北京话的 韵母构造规则不允许塞音作韵尾,苏州话虽允许塞音作韵尾,但韵尾只能是 一个音素,福州话则无以上两种限制
共时语音对应规律的探求 语音具有系统性,从音系着眼,汉语方言之间是有对应规律可循的。方音研究的任务就 是探求这种语音对应规律,首先是弄清楚方音与北京音系的共时对应规律 探求方音对应规律的通常的做法是依据所记录的字音,穷尽性地列出方言的每一个音类 与北京话或其他方言的对应条例。上述几个数词的声母之间就存在着对应关系,但只是局部 的对应条例,还算不上系统的规律。对《方言调查字表》的全部字音进行全面考察和对比 才能得到下面的完整对应规律(红色虚线表示增补的条例 南昌 北京 苏州 广州 s(四) s(四师) s(四十师常船瑞) ∫(四十师常船瑞) s(十师) z(十常船瑞 ts(常船)一 乙(瑞) 显然,南昌的声母对应北京的4个声母:S、s、t、乙;北京的声母s和各自分别对应苏 州的2个声母和z,声母1s和z则分别对应声母z;苏州的声母s和z分别对应广州的声母∫。需 要注意的是,以上对应规律只能顺向解读,逆向则不一定成立。例如,北京的s对应南昌的 s可以成立,而s对应s,ts对应s就不成立,因为北京的s还能对应南昌的c(手书顺)、t(柿)、 te(枢),北京的¢还能对应南昌的s(池酬沉)、te(吃筹处)
共时语音对应规律的探求 语音具有系统性,从音系着眼,汉语方言之间是有对应规律可循的。方音研究的任务就 是探求这种语音对应规律,首先是弄清楚方音与北京音系的共时对应规律. 探求方音对应规律的通常的做法是依据所记录的字音,穷尽性地列出方言的每一个音类 与北京话或其他方言的对应条例。上述几个数词的声母之间就存在着对应关系,但只是局部 的对应条例,还算不上系统的规律。对《方言调查字表》的全部字音进行全面考察和对比, 才能得到下面的完整对应规律 (红色虚线表示增补的条例 ): 南昌 北京 苏州 广州 s(四) s(四师) s(四十师常船瑞) (四十师常船瑞) (十师) z(十常船瑞) t(常船) (瑞) 显然,南昌的声母 s对应北京的4个声母: s、、t、 ;北京的声母 s 和 各自分别对应苏 州的2个声母 s 和 z,声母t 和 则分别对应声母 z;苏州的声母 s 和 z分别对应广州的声母 。需 要注意的是,以上对应规律只能顺向解读,逆向则不一定成立。例如,北京的 s对应南昌的 s可以成立,而 对应 s,t对应 s就不成立,因为北京的 还能对应南昌的 (手书顺)、ts(柿)、 t(枢),北京的t 还能对应南昌的ts(池酬沉)、t(吃筹处)
历时语音对应规律的探求 除了方言与普通话以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存 在共时语音对应规律外,现代方音与中古音之 间也存在历时语音对应规律。弄清楚方音与中 古音的对应规律,对于语音演变和音韵史的研 究是十分重要的。探求历时对应规律的做法是 全面考察方言字音在《切韵》音系中的音韵地 位,逐一排列两个音系的音类对应关系。下面 是苏州音系调类与中古音的对应规律表,横向 看是从方音出发,反映今调类的古音来历;纵 向看是从古音出发,反映古音类的今调类
历时语音对应规律的探求 除了方言与普通话以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存 在共时语音对应规律外,现代方音与中古音之 间也存在历时语音对应规律。弄清楚方音与中 古音的对应规律,对于语音演变和音韵史的研 究是十分重要的。探求历时对应规律的做法是 全面考察方言字音在《切韵》音系中的音韵地 位,逐一排列两个音系的音类对应关系。下面 是苏州音系调类与中古音的对应规律表,横向 看是从方音出发,反映今调类的古音来历;纵 向看是从古音出发,反映古音类的今调类
苏州调类与中古调类对应规律 苏州音 中古音 清次|全清次|全清次全清次|全 浊|浊 浊|浊 浊浊 浊浊 平平平上上上上上|去去去入入入 阴平|诗|磨 44标鸣 阳平 明|民 阴上 使美 52 早裸 阴去 试|夜 523 注雾 阳上去 马是 岸事 231 脑柱 漏住 阴入 接铁 淑 夕 阳入 膜|食 纳达
苏州调类与中古调类对应规律 苏 中古音 州 音 清 平 次 浊 平 全 浊 平 清 上 次 浊 上 全 浊 上 清 去 次 浊 去 全 浊 去 清 入 次 浊 入 全 浊 入 阴平 44 诗 标 磨 鸣 阳平 223 魔 明 时 民 阴上 52 使 早 美 裸 阴去 523 试 注 夜 雾 阳上去 231 马 脑 是 柱 岸 漏 事 住 阴入 5 接 铁 淑 夕 阳入 23 膜 纳 食 达
用古音解释今音的对应关系 今音一对多的共时对应了古音演变的不同路 径,可以用古音类的不同音韵地位来解释。这就 要求我们把中古音韵地位作为演变条件加到共时 对应规律中去,实际上就是将共时对应规律和历 时对应规律综合在一起。下面仍用表格来综合表 示苏州音系声调和部分声母、韵母与北京音、中 古音的对应规律。声、韵、调对应规律用三张表 格分别表示,表中先列苏州音,次列北京音,后 列中古音。苏州音和北京音都是今音,用国际音 标表示;中古音用汉字注明音韵地位,不标音值。 例外字不收入表格,但可以在空格中加注予以收 录,以供日后进一步研究
用古音解释今音的对应关系 今音一对多的共时对应了古音演变的不同路 径,可以用古音类的不同音韵地位来解释。这就 要求我们把中古音韵地位作为演变条件加到共时 对应规律中去,实际上就是将共时对应规律和历 时对应规律综合在一起。下面仍用表格来综合表 示苏州音系声调和部分声母、韵母与北京音、中 古音的对应规律。声、韵、调对应规律用三张表 格分别表示,表中先列苏州音,次列北京音,后 列中古音。苏州音和北京音都是今音,用国际音 标表示;中古音用汉字注明音韵地位,不标音值。 例外字不收入表格,但可以在空格中加注予以收 录,以供日后进一步研究
苏州调类与北京和中古调类对应规律 人立 中古音 苏州北京清平次浊平全浊平清上|次浊上|全浊上清去次浊去全浊去清入次浊入全浊入 阴平阴平55诗标 44 阳平35 阳平223 魔明|时民 阴上52上声214 使早|美裸 阴去523去声51 试注夜雾 阳上去 是柱 岸漏事住 231 上声214 阴平55 塌接 淑夕 阴入阳平35 识格 上声214 去声51 魄切 阳入阳平35 膜没食达 去声51 叶纳
苏州调类与北京和中古调类对应规律 今音 中古音 苏州 北京 清平 次浊平 全浊平 清上 次浊上 全浊上 清去 次浊去 全浊去 清入 次浊入 全浊入 阴平 阴平 55 诗标 44 阳平 35 磨鸣 阳平 223 阳平 35 魔明 时民 阴上 52 上声 214 使早 美裸 阴去 523 去声 51 试注 夜雾 阳上去 是柱 岸漏 事住 231 上声 214 马脑 阴平 55 塌接 淑夕 阳平 35 识格 上声 214 铁雪 阴入 5 去声 51 魄切 阳入 阳平 35 膜没 食达 23 去声 51 叶纳
苏州唇、齿、舌尖中声母与 北京音和中古音对应规律 音 中古音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 p波八拨 普飘匹 避棒别 皮旁瓢 麻母灭 问望袜 反非福俘芳复 无文物 多丁督 梯烫秃 地道毒 题逃图 拿耐纳
苏州唇、齿、舌尖中声母与 北京音和中古音对应规律 今音 中古音 苏 州 北 京 帮 滂 并 明 非 敷 奉 微 端 透 定 泥 p p 波八拨 p p 普飘匹 p 避棒别 b p 皮旁瓢 m 麻母灭 m 问望袜 f f 反非福 俘芳复 f 扶范佛 v 无文物 t t 多丁督 t t 梯烫秃 t 地道毒 d t 题逃图 n n 拿耐纳
苏州[32]韵母与北京话 和中古音对应规律(A) 今音 中古音 苏|北 开 开 开三 州|京|威咸山曾咸山粳粳咸深山臻曾梗山臻曾咸山山臻臻曾梗 割特 客革涉涩舌-色 杌 述勿 实织只 质食释 ye 没
苏州[]韵母与北京话 和中古音对应规律(A) 今 音 中古音 开一 开二 开三 合一 合三 苏 州 北 京 咸 合 咸 盍 山 曷 曾 德 咸山梗 陌 梗 麦 咸 叶 深 缉 山 薛 臻 质 曾 职 梗 昔 山 末 臻 没 曾咸山 薛 山 月 臻 术 臻 物 曾 梗 鸽 合 磕 割渴 特刻 泽客 责革 摄涉 蛰涩 哲舌 瑟 测色 o 墨 默 魄 迫 檗 钵泼 勃没 佛 u o 脱 夺 说 拙 u 入 卒杌 出述 物勿 汁 执 实 质 织 食 只 释 y e 月 e i 没 u a i 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