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城区十四校2019届九年级4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湛蓝的海,那么,我们现在启航,张开你自信和智慧的风帆, 乘风踏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 区域内 积累和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给加点的汉字注音。(4分) 时光荏苒,我们跨入了九年级。也许,是时候告别喧嚣的心境了。曾经怒不可遏的对生 密氵活的挑剔,曾经“心无旁w”的对玩乐的追求,也是时候应该如一颗残星般陨落风化了。 你们的世界,应该是深邃而又圆润、rui智而又流通的,而不应该是僵硬的、停滞的。 心无旁w() 陨落( 深邃( 智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做事干练,不一会,就把家里杂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B.去年暑假,爸爸领着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去银行汇钱,银行前一条防诈骗横幅让他如梦初醒。 D.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一位负责任的校长使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删掉“使”) B.在距离地面1500-200,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 ε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删掉“不”) 氵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巩固”和“建立”交换位 置)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 B.中国地名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地理上的山河命名如河南,有的以政治因素命名如南宁。 C.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描绘的就是此节的见闻感受: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D.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 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rε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青莲居士”就属于称“号 氵5.名著阅读(4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 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 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 体现的。 作品:《 》中心人物:
考场号 考号 年级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 装…………………………… 订………………………… 线……………………… 岳阳市城区十四校 2019 届九年级 4 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湛蓝的海,那么,我们现在启航,张开你自信和智慧的风帆, 乘风踏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 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 区域内; 一、积累和运用(20 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并给加点的汉字注音。(4 分) 时光荏苒,我们跨入了九年级。也许,是时候告别喧嚣的心境了。曾经怒不可遏的对生 活的挑剔,曾经“心无旁 wù”的对玩乐的追求,也是时候应该如一颗残星般陨.落风化了。 你们的世界,应该是深邃.而又圆润、ruì智而又流通的,而不应该是僵硬的、停滞的。 心无旁 wù( ) 陨.落( ) 深邃.( ) ruì( ) 智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妈妈做事干练,不一会,就把家里杂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 B. 去年暑假,爸爸领着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 ...,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C.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去银行汇钱,银行前一条防诈骗横幅让他如梦初醒 ....。 D. 班会上,他夸夸其谈 ....,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作为一位负责任的校长使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删掉“使”) B.在距离地面 1500—2000 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删掉“不”)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巩固”和“建立”交换位 置)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分) A.“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这里的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 B.中国地名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以地理上的山河命名如河南,有的以政治因素命名如南宁。 C.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描绘的就是此节的见闻感受: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 萸少一人”“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D.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字是为 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青莲居士”就属于称“号”。 5.名著阅读(4 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 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 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 体现的。 作品:《 》 中心人物:
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5月14日,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 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探“美 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2分) 【材料一】邓超芝207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 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 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500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 带动486户16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150 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 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2012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 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任务二:颂“美” 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2分)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 下联: A.承传统美德,克已奉公树榜样B.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D.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3)任务三:倡“美” 为完成好学习最美家庭的实践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采访、征联除 外)(2分) 示例:征对联,扬美德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1)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4)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5)“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 其下联中所蕴涵的杜甫诗句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4分)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8.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9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5 月 14 日,2018 年度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 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探“美” 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2 分) 【材料一】邓超芝 2007 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 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 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 500 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 带动 486 户 1600 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 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 150 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 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 2012 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 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任务二:颂“美” 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2 分) 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承传统美德,克已奉公树榜样 B.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 D.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3)任务三:倡“美” 为完成好学习最美家庭的实践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采访、征联除 外)(2 分) 示例:征对联,扬美德 二.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7.古诗文默写填空。(6 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4)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 其下联中所蕴涵的杜甫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4 分 )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8.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 分) 9.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 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 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 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 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 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 ④福祚(zu0):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 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主纳忠谏( (2)寻亦诛死( (3)无为后所嗤( (4)然周则惟善是务( 12.下列句子与“不过二世而灭”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C.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D.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1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说明性文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网络传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炉烹调的食品会致癌,这引 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1)“我心飞扬”:人们通常认为微波炉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 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 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 的像石头,而且还是焦的,确实已经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 合物。 (3)“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另 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米以内最危险。 (4)“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 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 (5)“消毒⑧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面包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 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 【专家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 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 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 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 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 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 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 2016 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 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 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 (1)若主纳.忠谏( ) (2)寻.亦诛死( ) (3)无为后.所嗤( ) (4)然周则惟.善是务( ) 12.下列句子与 “不过二世而灭”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 C.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D.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1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说明性文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 分) 关于“微波炉烹调食品”的主题阅读 【网络传闻】 近来微博网友“美丽在线”发了一条“保健信息”:吃微波炉烹调的食品会致癌,这引 发了各地网友的热议。 (1)“我心飞扬”:人们通常认为微波炉食品是安全的。事实上,我们的质量检测机构 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却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有研究表明, 加热不当的微波食品,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依然”:支持少用微波炉。我也相信微波炉是会破坏食物的,比如烤过的面包硬 的像石头,而且还是焦的,确实已经变质了,这说明微波食品产生了新的有毒甚至致癌的化 合物。 (3)“闻者”:微波炉加热的食品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食物的营养成分会严重流失;另 外在加热过程中要远离微波炉,那些辐射出来的微波是不安全的,7 米以内最危险。 (4)“无言的结局”: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有人在器皿上不加盖,有人使用劣质的塑 料袋装上食物直接放进微波炉内。 (5)“消毒⑧酒精棉”:某人好像不咋干家务吧。烤面包的方法不对,咋还怨机器呢? 个人觉得,不管用什么工具,方法最重要。 【专家看法】
(1)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 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120℃,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 烤制各种面食、蓦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200℃,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烤烹调鱼 肉等;超过300℃,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煳时。所以,微波 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 (2〕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 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的温度就会低于100℃C,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3)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2450 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 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0%以上 的家庭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量已达到3800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 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4)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莱经微波炉烹饪以后,维生素¢损耗 率为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损耗率为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的矿物 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 波加热前的98.6%。所以,微波炉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15.上述材料中,网友与专家的共同看法主要涉及“微波炉烹调食品”的哪些问题?请分点 概括(3分)。 16.选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17.王大爷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 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三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3分) (二)议论性文章阅读(6分)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 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 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 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 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 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 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 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 历史遺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 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 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 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 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
(1)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副教授: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它并不直 接产生致癌物。如果食物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 12O℃,就可能产生疑似致癌物,比如煎炸 烤制各种面食、薯条、咖啡豆等食品;超过 2OO℃,则可能产生致癌物,比如煎炸烤烹调鱼 肉等;超过 3OO℃,则会大量产生致癌物,比如烹调肉类食品不当发生焦煳时。所以,微波 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 (2)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学女教授戴尔:微波炉主要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只要使用 专用的微波炉餐具,并且水分没有蒸干,食物的温度就会低于 1OO℃,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3)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铁雁:家用微波炉微波的频率是 245O 兆赫,这种微波不能透入人体伤害内部器官和组织,只能使皮肤和体表组织发热,只要不是 持续长时间地辐射,一般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世界上微波炉普及率最高的美国,9O%以上 的家庭在使用微波炉,全世界微波炉的年销量已达到 38OO 万台,可是还没有一例因微波炉 使用引起微波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报道。当然在微波炉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食品。 (4)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专家:经检测分析,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以后,维生素 C 损耗 率为 4.76%,而传统烹饪方法导致损耗率为 19.04%。另外,微波炉烹饪后,食品中的矿物 质、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如用微波炉烹饪蹄膀,八种必需氨基酸为微 波加热前的 98.6%。所以,微波炉烹饪不会使食物的营养流失。 15.上述材料中,网友与专家的共同看法主要涉及“微波炉烹调食品”的哪些问题?请分点 概括(3 分)。 16. 选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分) 17.王大爷七十多岁,孤身一人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他买了个微波炉,请你结合上面 提供的材料,给王大爷提三条使用建议(不必说明理由)。(3 分) (二)议论性文章阅读(6 分)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 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 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 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 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 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 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 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 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 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 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 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 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
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 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2分) 19.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20.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2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14分) 飘逝的风筝 平 (1)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2)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 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 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3)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 风筝。 (4)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5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 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晩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 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 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6)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 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 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 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8)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 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9)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 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撤手。 ω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 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圓百里的夭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 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 飞到九霄云外 ωD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 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 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⑩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 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 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 弄人。 ③3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4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 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
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 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有删改)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2 分) 19.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20.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2 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14分)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⑴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⑵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 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 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⑶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 风筝。 ⑷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啥意思啊? ⑸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 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 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 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⑹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 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⑺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敢寂寞的春 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 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⑻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 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⑼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 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⑽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 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 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 飞到九霄云外。 ⑾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 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 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⑿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 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 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 弄人。 ⒀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⒁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 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
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 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 知道了。” 0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ω门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 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 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妤哭着跑回鹢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 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⑩⑨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 没有吱声 ω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 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 烧香焚纸。 (21)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2)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23)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 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乜飞不回来了。 (24)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5)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東缚的风筝有些飖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 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21.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 (3分) 2.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23.文章用“飘逝的风筝”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24.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 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3分) 25.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3 分) 四.作文 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50分) (1)文题一:请以“最美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 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
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⒂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 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 知道了。” ⒃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⒄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 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⒅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 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 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⒆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 没有吱声。 ⒇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 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 烧香焚纸。 (21)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2)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23)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 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4)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5)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 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选自《时代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21. 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内容。 (3分) 22. 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 ...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23. 文章用“飘逝的风筝”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24. 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 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3分) 25. 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3 分) 四.作文 26.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 ....写作。(50 分 ) (1)文题一:请以“最美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2)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道:“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 是那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哪怕难如所愿,即使所
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①如果你选文题二,请自拟题目,内容紧扣材料,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岳阳市十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积累与运用(20分) 骛 y un su i睿(4分,每个1分) 2.c(2分) 3.B(2分) 4.C(2分 5、(4分)《三国演义》中,刘备是蜀国团队的中心人物,他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广布仁 义,使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等文物忠臣聚集左右,蠃得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水浒传》中,宋江是一百零八将中的核心人物,他带领兄弟们聚义梁山,改“聚义厅”为 “忠义堂”,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 《西游记》中,唐僧是师徒四人的中心,他虽然个性懦弱,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有着坚定的 信念。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妖怪百出凶险不断,金钱、美女、王位的诱惑层出不穷,在这些 面前,唐僧从来没有抱怨退缩说过一点点放弃的话,他平静面对,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始带领 四个比他厉害百倍的徒弟取得真经。(写出作品和中心人物各得1分,只写出作品,没写出 中心人物不得分。) 6、(1)努力创业,带领大家致富,造福乡亲。 (2)c (3)示例:①办板报,倡文明;②办演讲,显风范 ③讲故事,展风采;④办社调,促和谐等等 古诗文闻读(24分) (一)7.(6分)(1)于我如浮云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青青子矜 (4)悠然见南山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8.(2分)描绘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 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 后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 (三)10.(2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1.(4分)(1)接受(2)不久(3)后人(4)只 12.(2分)D 13.(2分)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14.(2分)君主能接受忠言,虛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 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作者:吴兢年代:唐
得甚少,但仍不失幸福与快乐…… 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①如果你选文题二,请自拟题目,内容紧扣材料,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019 年岳阳市十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骛 yǔn suì 睿(4 分,每个 1 分) 2.C(2 分) 3.B (2 分) 4.C(2 分) 5、(4 分)《三国演义》中,刘备是蜀国团队的中心人物,他心系黎民,胸怀天下,广布仁 义,使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等文物忠臣聚集左右,赢得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水浒传》中,宋江是一百零八将中的核心人物,他带领兄弟们聚义梁山,改“聚义厅”为 “忠义堂”,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 《西游记》中,唐僧是师徒四人的中心,他虽然个性懦弱,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有着坚定的 信念。在去往西天的路上,妖怪百出凶险不断,金钱、美女、王位的诱惑层出不穷,在这些 面前,唐僧从来没有抱怨退缩说过一点点放弃的话,他平静面对,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始带领 四个比他厉害百倍的徒弟取得真经。(写出作品和中心人物各得 1 分,只写出作品,没写出 中心人物不得分。) 6、(1)努力创业,带领大家致富,造福乡亲。 (2)C (3)示例:①办板报,倡文明;②办演讲,显风范; ③讲故事,展风采;④办社调,促和谐 等等 二.古诗文阅读(24 分) (一)7.(6 分)(1)于我如浮云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青青子矜 (4) 悠然见南山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 8.(2 分)描绘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 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 9.后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三)10.(2 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1. (4 分)(1)接受 (2)不久 (3)后人 (4)只 12.(2 分)D 13.(2 分)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14. (2 分)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 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 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 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 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 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 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 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 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 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 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8分)15.(3分)微波加热食物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质(或对健康产生危害);微波加 热的事物营养成分会不会严重流失;加热食物时,微波的辐射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16.这段文字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 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使说明更清楚具体 17.微波炉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使用专用的微 波炉餐具;使用微波炉尽量不要靠近,以免受到微波辐射;在微波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 食物。 (二)(6分)18.(2分)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观点;接着从正反 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 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19.(2分)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20.(2分)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实现价值增值;涵养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观念、 审美趣味。 (三)(14分)21.(3分)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 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 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22.(2分)“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 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鹞爷对这种情景 的失落与无奈的心情。 23.(3分)内容上,“飘逝的风筝”含义丰富,它既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飞出了鹞爷的 视线,又指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古老村庄渐渐消逝(现代人对根的迷失),也指扎风筝等传 统手艺的消失;结构上,“风筝”把小说内容串连起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效果上 “飘逝的风筝”散发出忧伤的气息,给人以凄美之感,能激发读者的阋读兴趣。 24.(3分)示例: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 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 前进的方向。 25.(3分)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 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芑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 代人对“根”的迷失等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 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 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 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 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 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 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 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 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 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8分)15.(3分)微波加热食物会不会产生致癌物质(或对健康产生危害);微波加 热的事物营养成分会不会严重流失;加热食物时,微波的辐射会不会对人产生危害。 16.这段文字采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微波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 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也不要过高,使说明更清楚具体。 17.微波炉加热食物时间宜短不宜长;操作微波炉时设置加热温度不要过高;使用专用的微 波炉餐具;使用微波炉尽量不要靠近,以免受到微波辐射;在微波停止工作前不能打开拿取 食物。 (二)(6分) 18.(2分)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观点;接着从正反 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 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19.(2分)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20.(2分)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实现价值增值;涵养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观念、 审美趣味。 (三)(14分) 21.(3分)事情:①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 以慰藉;②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③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 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 22.(2分)“掏空了身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 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鹞爷对这种情景 的失落与无奈的心情。 23.(3分)内容上,“飘逝的风筝”含义丰富,它既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飞出了鹞爷的 视线,又指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古老村庄渐渐消逝(现代人对根的迷失),也指扎风筝等传 统手艺的消失;结构上,“风筝”把小说内容串连起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效果上, “飘逝的风筝”散发出忧伤的气息,给人以凄美之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4.(3分)示例:①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 ②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③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迷失了,指引着我们 前进的方向。 25.(3分)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 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 代人对“根”的迷失等
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 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 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