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13年毕业学业考试调研测试题语文 (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beng)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B.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 chuai)在怀里的东西,这是她45年前结婚的喜烛 C.璀(cui)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清晨的女儿把她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D.春天,家乡的湖堤(ti)上繁花如锦幛,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拂,散发出奇异的清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津津乐道家喻户晓巧夺天工鲜为人知 B.专心致志世外桃园孜孜不倦谈笑风声 C.拔山涉水历历在目锋芒毕露忍俊不禁 D.与日具增载歌载舞叹为观止查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 后,微博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载体而 被群众广泛使用。微博 反映民意、汇聚民智、传播信息, 网络发展的无限制也会导致虚假 信息、网络欺诈等行为出现。所以微博实名制是大势所趋,为营造纯净、健康的网络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不但 而且 B.媒体 尽管 但是 C.媒介尽管 但是 D.媒介 不但 而且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很多人在浏览过朋友的博客后,会产生“别人都过得比我好”的错觉,因而产生莫名的沮丧感 B.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多亿斤,可养活约3.5亿人 C.自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来,各地各部门卓有成效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 衷心拥护。 D.30多年来,中国政府运用实事求是的政治智慧,埋头苦干造就了年均增长9.9%的经济奇迹,极大提升 了国际影响力。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父亲对叔叔期盼的一项是 )(2分)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A:“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岳阳市 2013 年毕业学业考试调研测试题语文 (满分:120 分,时量:120 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bēnɡ)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 B.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chuāi)在怀里的东西,这是她 45 年前结婚的喜烛。 C.璀.(cuǐ)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清晨的女儿把她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D.春天,家乡的湖堤.(tí)上繁花如锦幛,嫩绿的柳丝随风飘拂,散发出奇异的清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专心致志 世外桃园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毕露 忍俊不禁 D.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 后,微博作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载体而 被群众广泛使用。微博 反映民意、汇聚民智、传播信息, 网络发展的无限制也会导致虚假 信息、网络欺诈等行为出现。所以微博实名制是大势所趋,为营造纯净、健康的网络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A. 媒体 不但 而且 B. 媒体 尽管 但是 C. 媒介 尽管 但是 D. 媒介 不但 而且 4.下列句子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很多人在浏览过朋友的博客后,会产生“别人都过得比我好”的错觉,因而产生莫名的沮丧感。 B.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 1000 多亿斤,可养活约 3.5 亿人。 C. 自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来,各地各部门卓有成效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 衷心拥护。 D.30 多年来,中国政府运用实事求是的政治智慧,埋头苦干造就了年均增长 9.9%的经济奇迹,极大提升 了国际影响力。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父亲对叔叔期盼的一项是:( ) (2 分)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A:“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真是太惊喜了 C:“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D:“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叫人多么惊喜呀!” 6.古诗文名著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学而时习之, ?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先忧后 乐的情怀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打乱了的 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不必抄写原句)(4分) A.观世音甘泉活树B.荆棘岭悟能努力C.青面兽北京斗武D.木仙庵三藏谈诗E.武行者醉打孔亮F.孙悟 空三岛求方G.汴京城杨志卖刀H.锦毛虎义释宋江I.急先锋东郭争功J.梁山泊林冲落草示例: 8.某班围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这一主题,组织了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其中。(8分) (1)仔细阅读不同用餐场合浪费比例图,试概括出两个结论。(3分) 90.4%88.6% 务 府65.7%亲 请务 外 家庭在家一 聚 12.1% 4.2%1.9% (2)某酒店积极参与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活动中来,请你为其在餐厅的电子荧屏上拟一条宣传标语。 (2分)
B:“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真是太惊喜了!” C:“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D:“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叫人多么惊喜呀!” 6.古诗文名著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 3 ) 辛 弃 疾 在 《 破 阵 子 》 中 , 直 接 表 达 他 的 报 国 情 怀 和 人 生 追 求 的 句 子 是: , 。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先忧后 乐的情怀。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打乱了的 一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不必抄写原句)(4 分) A.观世音甘泉活树 B.荆棘岭悟能努力 C.青面兽北京斗武 D.木仙庵三藏谈诗 E.武行者醉打孔亮 F.孙悟 空三岛求方 G.汴京城杨志卖刀 H.锦毛虎义释宋江 I.急先锋东郭争功 J.梁山泊林冲落草 示例: J——G 8.某班围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这一主题,组织了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其中。(8 分) (1)仔细阅读不同用餐场合浪费比例图,试概括出两个结论。(3 分) (2)某酒店积极参与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活动中来,请你为其在餐厅的电子荧屏上拟一条宣传标语。 (2 分)
(3)李阿姨说“如果宴请自己的朋友或者相熟的人,打包就打包了,但要是宴请的是重要客人,打包多 丢人啊。”你劝劝李阿姨。(3分) 、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铺地莫忘透水 现代的城市如何存水?国际绿色城市的经验是:要多铺透水地面,使天降的雨水能直接渗透入地,变 成地下水资源。在古代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做法十分普及,这的确保障了许多古城、古镇、古村、古庙 古院落的地下水位历经千年也能保持恒定 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急于追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规划设计者们不了解古代中国的铺地智慧 去盲目崇拜古罗马式的硬质设计,将中国城市的大部分地面都硬化了,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负效应,主 要有:下雨地表积水内涝、无雨地表干燥起尘、夏季地面高温、冬季地面结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土层 易松动垮塌等 现代环境科学的硏究表眀:铺透水地面是城市防止水灾、减少热岛、留住雨水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保障居住安全的重要措施。那么,城市的哪些区域可以铺设透水地面呢? 可铺设透水地面的区域包括:人行道、步行道、自行车道、小街巷车道等:露天停车场;房舍周边、 庭院、社区地面:车房出车道: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公园、广场的空地等 在当今德国的大小城市,铺透水地面已成为强制性要求,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最少为60%,理想为80% 那里常用的几种让地面透水的方法如下。 铺草地透水:将腐殖质与石子混合后铺成地面,再将耐旱型草籽撒在地面上,随后夯实即可 铺石子透水:地面仅由均匀的石子铺成。这样的地面透水性好,不长草。适于房舍周边、步行道等。 铺砖石留缝隙透水:使用砖块、石材铺地时,适当留出缝隙,缝隙填充粗砂粒,以利透水。 铺孔型砖透水:在地面铺上孔型砖后,用腐殖质填充砖孔即可,适于停车场的地面铺设。 位北京节水办负责人说:在北京夏季,透水地面的温度要比硬化地面低好几度。而且,下雨后,经 透水地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增加城市的湿度和舒适感,也有利于滋养各种 植物,从而大大减少城市的绿化用水。所以,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修建于600年前的故宫,其地面的铺设有8%以上是能透水的。从中国宋代到清代留下的园林、庙宇 宅院、街道的古地面看,古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方法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因此,面对当今中国城市因硬化
(3)李阿姨说“如果宴请自己的朋友或者相熟的人,打包就打包了,但要是宴请的是重要客人,打包多 丢人啊。”你劝劝李阿姨。(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铺地莫忘透水 现代的城市如何存水?国际绿色城市的经验是:要多铺透水地面,使天降的雨水能直接渗透入地,变 成地下水资源。在古代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做法十分普及,这的确保障了许多古城、古镇、古村、古庙、 古院落的地下水位历经千年也能保持恒定。 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急于追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规划设计者们不了解古代中国的铺地智慧, 去盲目崇拜古罗马式的硬质设计,将中国城市的大部分地面都硬化了,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环境负效应,主 要有:下雨地表积水内涝、无雨地表干燥起尘、夏季地面高温、冬季地面结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土层 易松动垮塌等。 现代环境科学的研究表明:铺透水地面是城市防止水灾、减少热岛、留住雨水资源、提高环境质量、 保障居住安全的重要措施。那么,城市的哪些区域可以铺设透水地面呢? 可铺设透水地面的区域包括:人行道、步行道、自行车道、小街巷车道等;露天停车场;房舍周边、 庭院、社区地面;车房出车道;单位、企业、学校、医院、公园、广场的空地等。 在当今德国的大小城市,铺透水地面已成为强制性要求,城市透水地面的比例最少为 60%,理想为 80%, 那里常用的几种让地面透水的方法如下。 铺草地透水:将腐殖质与石子混合后铺成地面,再将耐旱型草籽撒在地面上,随后夯实即可。 铺石子透水:地面仅由均匀的石子铺成。这样的地面透水性好,不长草。适于房舍周边、步行道等。 铺砖石留缝隙透水:使用砖块、石材铺地时,适当留出缝隙,缝隙填充粗砂粒,以利透水。 铺孔型砖透水:在地面铺上孔型砖后,用腐殖质填充砖孔即可,适于停车场的地面铺设。 一位北京节水办负责人说:在北京夏季,透水地面的温度要比硬化地面低好几度。而且,下雨后,经 透水地面保存下来的雨水可慢慢蒸发出来,释放到空气中,增加城市的湿度和舒适感,也有利于滋养各种 植物,从而大大减少城市的绿化用水。所以,铺设透水地面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修建于 600 年前的故宫,其地面的铺设有 80%以上是能透水的。从中国宋代到清代留下的园林、庙宇、 宅院、街道的古地面看,古中国铺设透水地面的方法至今仍领先于世界。因此,面对当今中国城市因硬化
地面带来的环境灾难,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认真学习中国古人的铺地智慧,这是一条有效减少城市雨灾的经 验之路。(文/李皓) 9.本文的说明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0.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1.最后一段中“唯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二)“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1932年,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对青年人的寄语。对于青年人来说,先生80 年前的叮嘱,到今天,依然值得品读 “慢慢走,欣赏啊!”是在告诉青年人学会欣赏,学会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人们常说,眼中所见,是心灵的呈现。同样一种事物,会因人的心境不同、视角不同、喜恶不同,而带来 不同的审美感受。心灵越丰富,眼中的美好就越多,生活也就越幸福。 当然,欣赏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逆境中、压力下,依然保持欣赏的心境更需要一种 能力。当代青年人承担着多重压力:对于祖国和家庭的责任的背负、充沛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 冲突、文化多元与价值观多元带来的迷茫,还有学业的压力、职业选择的彷徨、事业初创的艰辛、爱情和 友情的挫折带来的伤害等 如此压力之下如何做到欣赏?对于青年人来说,要学会登高远望、面朝大海。一则小故事耐人寻味: 古有一智者,德高望重。其一小徒弟虽天资聪慧,但常因一些琐事怨天尤人,认为生活很苦。智者见 状,命其取一些盐来放入一小碗水中,令其喝下去后问:味道如何?徒弟答:苦涩难耐!随后,智者又命 徒弟取来一罐盐,并一同前往湖边,让徒弟将盐倒入湖中,又命其掬一捧湖水喝下后问:味道如何?徒弟 曰:清爽无比!智者说:人生许多事就如这罐盐,放入一碗水时你尝到的是苦涩,而放入一湖水中,你尝 到的却是满口甘爽 别让心境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心如大海,便将不再会为一时琐事和困难所累。 提升欣赏的能力,还需要青年人在欣赏与批评、个性张扬与理性宽容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80后” “90后”的青年人是个性张扬的,所处的时代让他们亳不犹豫地在解放自我与压抑自我当中选择了前者, 因此,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他们无所顾忌地标榜自我主张,批判各种看到的“不合 理”与“不如意”。 “在痛快淋漓之余,我们还能认真思考并准确表达吗?”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先生在《为
地面带来的环境灾难,我们唯一..的出路是认真学习中国古人的铺地智慧,这是一条有效减少城市雨灾的经 验之路。(文/李皓) 9.本文的说明主要内容是什么?(2 分) 10.画横线的两处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1.最后一段中“唯一”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二)“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 1932 年,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对青年人的寄语。对于青年人来说,先生 80 年前的叮嘱,到今天,依然值得品读。 “慢慢走,欣赏啊!”是在告诉青年人学会欣赏,学会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人们常说,眼中所见,是心灵的呈现。同样一种事物,会因人的心境不同、视角不同、喜恶不同,而带来 不同的审美感受。心灵越丰富,眼中的美好就越多,生活也就越幸福。 当然,欣赏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逆境中、压力下,依然保持欣赏的心境更需要一种 能力。当代青年人承担着多重压力:对于祖国和家庭的责任的背负、充沛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 冲突、文化多元与价值观多元带来的迷茫,还有学业的压力、职业选择的彷徨、事业初创的艰辛、爱情和 友情的挫折带来的伤害等。 如此压力之下如何做到欣赏?对于青年人来说,要学会登高远望、面朝大海。一则小故事耐人寻味: 古有一智者,德高望重。其一小徒弟虽天资聪慧,但常因一些琐事怨天尤人,认为生活很苦。智者见 状,命其取一些盐来放入一小碗水中,令其喝下去后问:味道如何?徒弟答:苦涩难耐!随后,智者又命 徒弟取来一罐盐,并一同前往湖边,让徒弟将盐倒入湖中,又命其掬一捧湖水喝下后问:味道如何?徒弟 曰:清爽无比!智者说:人生许多事就如这罐盐,放入一碗水时你尝到的是苦涩,而放入一湖水中,你尝 到的却是满口甘爽。 别让心境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心如大海,便将不再会为一时琐事和困难所累。 提升欣赏的能力,还需要青年人在欣赏与批评、个性张扬与理性宽容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80 后”、 “90 后”的青年人是个性张扬的,所处的时代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在解放自我与压抑自我当中选择了前者, 因此,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他们无所顾忌地标榜自我主张,批判各种看到的“不合 理”与“不如意”。 “在痛快淋漓之余,我们还能认真思考并准确表达吗?”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先生在《为
何人人都爱“说狠话”》一文中表达的困惑。怀疑的目光与批判的锐气固然是值得保护的,但是如何理性 地表达合理诉求,提出观点,而非“喊打喊杀”,则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当代青年人应该具 备的媒介素养。 青年人,作为媒介表达的主力军,在畅快表达的同时,要时刻想到,未来中国的分量与质量,其实就 在自己的心中与手上。“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不让刚正走向暴戾的极端,不要让简洁明快变为妄自尊 大,保持建设的立场、宽容的胸怀、温和的表达,才是当代青年人利用公共媒介自我表达时应有的态度 人生的路很长,“慢慢走,欣赏啊!”(文/赵婀娜《人民日报》2013年02月26日19版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3.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提升欣赏的能力?(2分) 14.第⑥段中引起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15.如今有些青年人从演说到杂文,再到博客写作,越来越喜欢用“最易动听”的极端言论,而很难 再进行平心静气的条分缕析,试利用本文的资源对这样的人进行规劝。(3分) (三)青虫之爱 ①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 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②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 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岀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 手榴弹扔岀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 过去了吧? ③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 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④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 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⑤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 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 出窍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⑦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 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何人人都爱“说狠话”》一文中表达的困惑。怀疑的目光与批判的锐气固然是值得保护的,但是如何理性 地表达合理诉求,提出观点,而非“喊打喊杀”,则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当代青年人应该具 备的媒介素养。 青年人,作为媒介表达的主力军,在畅快表达的同时,要时刻想到,未来中国的分量与质量,其实就 在自己的心中与手上。“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不让刚正走向暴戾的极端,不要让简洁明快变为妄自尊 大,保持建设的立场、宽容的胸怀、温和的表达,才是当代青年人利用公共媒介自我表达时应有的态度。 人生的路很长,“慢慢走,欣赏啊!” (文/赵婀娜《 人民日报 》2013 年 02 月 26 日 19 版) 1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13.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提升欣赏的能力?(2 分) 14.第○6 段中引起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2 分) 15.如今有些青年人从演说到杂文,再到博客写作,越来越喜欢用“最易动听”的极端言论,而很难 再进行平心静气的条分缕析,试利用本文的资源对这样的人进行规劝。(3 分) (三)青 虫 之 爱 ○1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 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2 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 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 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 过去了吧? ○3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 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4 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 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5 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 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 出窍。 ○6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7 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 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 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 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 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 可怕的 ⑨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 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 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亳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0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 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 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 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辽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03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文/毕淑敏) 16.女友其实是怕虫子的,从文章找出几处细节来佐证。(2分) 17.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 (2)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19.“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但我的心理一定是很多话儿的,试着写出我的心理活 动。(3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淸,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 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 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 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 可怕的。 ○9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 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 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10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 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11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 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12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13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文/毕淑敏) 16.女友其实是怕虫子的,从文章找出几处细节来佐证。(2 分) 17.文章第○1 段有什么作用?(2 分) 1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 (2)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19.“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但我的心理一定是很多话儿的,试着写出我的心理活 动。(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可爱者甚蕃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3分) 23.作者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1分) (二)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4.(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2分) (2)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2分) 四、作文(50分,其中书写含5分)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 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 在继续回荡,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请以“活着 的往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岳阳市2013年毕业学业考试调研测试题语文答题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可爱者甚蕃.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2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3 分) 23.作者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1 分) (二)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24.(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2 分) (2)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2 分) 四、作文(50 分,其中书写含 5 分)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 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 在继续回荡,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请以“活着 的往事”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岳阳市 2013 年毕业学业考试调研测试题语文 答题卡
(2分)ABCD 2.(2分)ABCD 3.(2分)ABCD 4.(2分)ABCD 5.(2分)ABCD 6.(每空1分,共8分)(1) (2) (3) (4) (5) 7.(每对1分,共4分) 8.(1)(3分) (2)(2分) (3)(3分) 9.(2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13.(2分) 14.(2分) 15.(3分) 16.(2分) 17.(2分) 18.(每小题2分,共4分) (2) 19.(3分) 20.(每小题1分,共4分)(1) (3)
1. (2 分)A B C D 2. (2 分)A B C D 3. (2 分)A B C D 4. (2 分)A B C D 5.(2 分)A B C D 6. (每空 1 分,共 8 分)(1) (2) , (3) , (4) , (5) 7.(每对 1 分,共 4 分) 8.(1)(3 分) (2)(2 分) (3)(3 分) 9.(2 分) 10.(2 分) 11.(2 分) 12. (2 分) 13. (2 分) 14.(2 分) 15.(3 分) 16.(2 分) 17.(2 分) 18.(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2) 19.(3 分) 20.(每小题 1 分,共 4 分)(1) (2) (3)
21.(2分) 22.(每点1分,共3分) 23.(1分) 24.(每小题2分,共4分)(1) 25.作文(50分,其中含书写5分)
(4) 21.(2 分) 22.(每点 1 分,共 3 分) 23.(1 分) 24.(每小题 2 分,共 4 分)(1) (2) 25.作文(50 分,其中含书写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