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3期 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ROLOGICA SINICA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 演化的一些问题 刘武,吴秀杰,汪良2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2,纽约市立大学,纽约10016) 摘要:为深入探讨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进化程度及其与其年代数据的吻合性,本文对柳江 山项洞、资阳、丽江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化石及1114例全新世以来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进 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柳江人头骨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情况位于现代中因入的变异范围,只有极个别 特征与现代人不同;柳江人头骨具有的低眶等特征也可见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说明柳江人化 石上保留有少量常见于更新世晚期入类的原始特征,但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尤其是山顶洞人头骨 相比,柳江人显得要现代的多;柳江八与山顶洞人之间头骨形态特征的差异以体现头骨原始性及粗硕强壮 程度上的差别居多,而个别特征差异或许与气候环境适应有关。我们认为:柳江人在形态进化上与现代中 国人已经非常接近,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特征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他们之 间在演化程度上的差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生存环境;现有的形态学证据不大可能为柳江 人较早的时代提供支持 关键词:柳江;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头骨特征 中图法分类号:Q9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93(2006)03017718 1与柳江人有关的一些问题 1958年在广西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人类头骨及部分体骨化石是迄今在华南地区发现 的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根据吴汝康的研究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一样,一方面 保留有一些相对于现代人类原始的特征,另一方面已经具有了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的特点, 表明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多年来,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研究 的特征描述、数据及一些看法一直被用作论证柳江人演化地位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柳江 人化石系非专业人员发现,其出土的确切层位一直不清楚,加之对该地点年代测定的不同数 据相差较大,柳江人的年代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柳江人发现以来的40余年里,古人 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除新发现了一批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并在年代测定方法与精度 方面有明显改进外,学术界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演化变化、地区差异、形成机制 及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尤其在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定义观测及 理解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更加关注从特征的演化变化、人群差别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其 收稿日期:20060-26;定稿日期:2000407 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11)和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00530189)资助 作者简介:刘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人类学研究。 E-mail : liumu@vp,ac c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vnw.cnki.ner
第 25 卷 第 3 期 2006 年 8 月 人 类 学 学 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Vol125 ,No13 Aug. ,2006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 演化的一些问题3 刘 武1 , 吴秀杰1 , 汪 良2 (1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 21 纽约市立大学 ,纽约 10016) 摘要 : 为深入探讨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进化程度及其与其年代数据的吻合性 ,本文对柳江、 山顶洞、资阳、丽江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化石及1 114例全新世以来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进 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柳江人头骨绝大多数特征的出现情况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只有极个别 特征与现代人不同 ;柳江人头骨具有的低眶等特征也可见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 ,说明柳江人化 石上保留有少量常见于更新世晚期人类的原始特征 ,但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 ,尤其是山顶洞人头骨 相比 ,柳江人显得要现代的多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之间头骨形态特征的差异以体现头骨原始性及粗硕强壮 程度上的差别居多 ,而个别特征差异或许与气候环境适应有关。我们认为 :柳江人在形态进化上与现代中 国人已经非常接近 ,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小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特征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他们之 间在演化程度上的差异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生存环境 ;现有的形态学证据不大可能为柳江 人较早的时代提供支持。 关键词 : 柳江 ; 更新世晚期 ; 人类演化 ; 头骨特征 中图法分类号 : Q981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3193 (2006) 0320177218 收稿日期 : 2006201226 ; 定稿日期 : 2006204207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2011) 和特殊学科点人才培养基金(J0530189) 资助 作者简介 : 刘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古人类学研究。E2mail :liuwu @ivpp. ac. cn 1 与柳江人有关的一些问题 1958 年在广西柳江县通天岩发现的人类头骨及部分体骨化石是迄今在华南地区发现 的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根据吴汝康的研究[1 ]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一样 ,一方面 保留有一些相对于现代人类原始的特征 ,另一方面已经具有了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的特点 , 表明柳江人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多年来 ,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研究 的特征描述、数据及一些看法一直被用作论证柳江人演化地位的主要依据。然而 ,由于柳江 人化石系非专业人员发现 ,其出土的确切层位一直不清楚 ,加之对该地点年代测定的不同数 据相差较大 ,柳江人的年代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2 ,3 ] 。柳江人发现以来的 40 余年里 ,古人 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除新发现了一批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 ,并在年代测定方法与精度 方面有明显改进外 ,学术界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演化变化、地区差异、形成机制 及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4 ,5 ] 。尤其在对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定义、观测及 理解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 ,更加关注从特征的演化变化、人群差别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其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78 人类学学报 25卷 意义7,这些研究进展无疑会更大限度地提取化石中蕴藏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对现代人 起源研究与争论的深入,学术界对与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现代种族(人群)形成与分化有关 的许多问题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一些学者对东亚地区现代人群(蒙古人种)形成与分化 的时间,以及这一地区重要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演化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 柳江人化石发现以来,仅吴汝康对这些化石作了专门的研究。而此后数十年来的研 究进展使得当初的研究积累已不能满足目前研究的需要。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柳江人化 石形态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对涉及其演化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探讨。从近年国际 学术界在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及国内研究情况看,目前在柳江人演化 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1)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与其年代数据的吻 合性。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对柳江人年代的争议,存在不同的年代数据(2)柳江人化石形 态特征的进化程度。与现代东亚地区人类相比,柳江人何种程度上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 征,是否还保留一些原始特征;(3)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形态上的差别程庋,与现代蒙古人种南 方类型之间是否存在演化上的联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澄清与柳江人演化 有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于硏究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尤其是现代蒙古人种起源具 有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头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同 时结合与山顶洞等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对比分析,围绕上述与柳江人演化有关的学术 问题进行探讨 2研究材料与头骨特征 2.1研究材料 本文观测的标本主要是柳江人化石和现代中国人头骨。此外还包括山顶洞、资阳、丽江 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或模型)。为尽可能全面体现现代中国人头骨特征的变异 范围并扩大标本的地域代表性,本文使用的现代中国人头骨标本包括在多处考古遗址出土 的全新世以来人骨标本及现生人类骨骼标本。表1详细罗列了本文观测的现代人头骨标 22头骨特征 由于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柳江人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及现代中国人头骨特 征的相似及差别程度,研究柳江人的演化程度及与上述人群的关系,选用的应该是具有演化 变化及人群差别的头骨特征。这些特征的表现及承继应该主要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环境 或功能作用不应该成为影响这些特征表现的主要因素。然而,由于我们对骨骼形态特征的 表现与遗传控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用 表1本文使用的现代人头骨标本 这样的标准筛选特征在现阶段的实际工 The modern crania u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作中还难以做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 标本 数量 时代 们只能依据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通 华北 现代 现代 过扩大观测项目,增加提取颅骨蕴藏的中原及黄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南北朝 信息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研究在选取新疆 汉代铁器时代 观测的头骨特征时,在参考吴汝康对柳一内蒙古 149新石器时代·元代 江人头骨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参照近车合计 l114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nwcnkinet
意义[6 ,7 ] ,这些研究进展无疑会更大限度地提取化石中蕴藏的信息。近年来 ,随着对现代人 起源研究与争论的深入 ,学术界对与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现代种族(人群) 形成与分化有关 的许多问题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一些学者对东亚地区现代人群(蒙古人种) 形成与分化 的时间 ,以及这一地区重要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演化地位提出了新的看法[8 —10 ] 。 柳江人化石发现以来 ,仅吴汝康对这些化石作了专门的研究[1 ] 。而此后数十年来的研 究进展使得当初的研究积累已不能满足目前研究的需要。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柳江人化 石形态特征做进一步的研究 ,并据此对涉及其演化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探讨。从近年国际 学术界在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及国内研究情况看 ,目前在柳江人演化 研究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1) 柳江人化石形态特征的表现特点与其年代数据的吻 合性。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对柳江人年代的争议 ,存在不同的年代数据 ; (2) 柳江人化石形 态特征的进化程度。与现代东亚地区人类相比 ,柳江人何种程度上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 征 ,是否还保留一些原始特征 ; (3)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形态上的差别程度 ,与现代蒙古人种南 方类型之间是否存在演化上的联系 ?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将有助于澄清与柳江人演化 有关的一些问题 ,同时对于研究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 ,尤其是现代蒙古人种起源具 有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 ,本文将通过对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头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同 时结合与山顶洞等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对比分析 ,围绕上述与柳江人演化有关的学术 问题进行探讨。 2 研究材料与头骨特征 211 研究材料 本文观测的标本主要是柳江人化石和现代中国人头骨。此外还包括山顶洞、资阳、丽江 等主要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或模型) 。为尽可能全面体现现代中国人头骨特征的变异 范围并扩大标本的地域代表性 ,本文使用的现代中国人头骨标本包括在多处考古遗址出土 的全新世以来人骨标本及现生人类骨骼标本。表 1 详细罗列了本文观测的现代人头骨标 本。 表 1 本文使用的现代人头骨标本 The modern crania u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标本 数量 时代 华北 149 现代 云南 311 现代 中原及黄河流域 388 新石器时代 - 南北朝 新疆 117 汉代 - 铁器时代 内蒙古 149 新石器时代 - 元代 合计 1 114 212 头骨特征 由于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柳江人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及现代中国人头骨特 征的相似及差别程度 ,研究柳江人的演化程度及与上述人群的关系 ,选用的应该是具有演化 变化及人群差别的头骨特征。这些特征的表现及承继应该主要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 ,环境 或功能作用不应该成为影响这些特征表现的主要因素。然而 ,由于我们对骨骼形态特征的 表现与遗传控制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用 这样的标准筛选特征在现阶段的实际工 作中还难以做到。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 们只能依据现有的理论和研究基础 ,通 过扩大观测项目 ,增加提取颅骨蕴藏的 信息来探讨这些问题。本文研究在选取 观测的头骨特征时 ,在参考吴汝康对柳 江人头骨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参照近年 · 87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期 刘武等: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179 有关学者对世界范围内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全新世人群关系研究所使用的头骨形态特 征。这些特征包括颅骨整体形态、面部与枕部形态、反映骨骼粗壮程度的局部特殊形态特征 等。这些特征主要反映了头骨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及比例关系。我们在观测分析时除 关注这些特征表现的时代变化及人群差异外,还根据观测标本的背景情况,试图对一些特征 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研究价值进行探讨。观测标准基本按照有关作者的研究,有些 根据本文的需要做了一些调整,具体特征及其观测方法详见结果与分析部分。 3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文观测的头骨特征较多,逐一列举篇幅过大,故根据这些特征的大致性质特点及 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描述如下。 3.1颅骨整体形态 柳江人颅骨整体观显得比较圆隆。颅骨最宽处的位置仼前后方向大致位于颅骨中1/3 略偏后,在上下方向位于颅骨中1/3。颅顶形状略呈圆穹隆形,颅侧壁呈弧形外凸,尤以右侧 明显。顶骨与枕骨相交的枕项平面呈较圆钝转折。矢状脊在柳江人头骨发育非常弱,仅局 部存在于额鳞前1/3,隆起极微弱,整个顶骨区无矢状脊可见。前囟区平坦,无前囟隆起。从 前囟点到人字点,有一沟状凹陷存在于顶骨全程。这一被称为顶间沟的顶骨矢状凹陷在柳 江人贯穿整个顶骨矢状行程,宽阔且下陷明显 根据本文对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这些特征在现代人都具有各自的变异分 布范围,如枕项平面交界具有直线或浅弧形、角状及圆隆形三种转折形态,但每一特征在现 代人群都有其出现率最高的表现方式。本研究发现颅骨最宽处的位置在绝大多数的现代中 国人无论在前后方向还是在上下方向均位于颅骨中1/3,其出现率分别为92.5%和83.7%。 颅顶形态在本文观测的现代标本表现为两侧顶骨略平坦的两面坡及隆起的圆穹两种形式 多数标本(59.9%)颅顶呈圆穹隆状。颅侧壁在大多数(80.3%现代中国人颅骨呈弧形外 凸,少部分呈垂直状。枕项平面在87.6%的现代中国人颅骨呈圆弧或钝角状转折。额骨及 顶骨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较高(分别为59.5%和75.9%),但出现位置大多局限在 额骨和顶骨的中1/3部位且隆起微弱。49.0%的现代中国人颅骨出现有顶间沟,这一数据 比作者在此之前的观察数据806%为低。这个差别可能与使用的标本来源不同有关。顶 间沟的出现部位多在顶骨中后部及顶孔区。上述这些颅骨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与现代人非 常接近。此外,与颅骨整体大小比例关系有关的一些测量数据及指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非常接近(详见表2) 以上观测对比结果显示所有这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都位于现代中国人变异范 围,其中多数特征还处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最高的平均范围。 32额骨形态 如前述,柳江人头骨整体形态及尺寸比例与现代中国人非常接近,多数特征几乎难以区 分。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选择了几项反映额骨隆起程度的测量数据及指数,并对这 些数据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各自表现进行了对比。我们首先用额骨矢状弦与额骨矢弧 之比计算了代表额骨隆起程度的额骨曲度指数。根据吴汝康的研究山,柳江人这一指数为 85.9。对于额骨最隆起处位置我们参照吴新智的研究,用鼻根点到额骨最隆起点的距离 2 01994-2007 China Academie 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p: /hrww cnki ner
有关学者对世界范围内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全新世人群关系研究所使用的头骨形态特 征。这些特征包括颅骨整体形态、面部与枕部形态、反映骨骼粗壮程度的局部特殊形态特征 等。这些特征主要反映了头骨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及比例关系。我们在观测分析时除 关注这些特征表现的时代变化及人群差异外 ,还根据观测标本的背景情况 ,试图对一些特征 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研究价值进行探讨。观测标准基本按照有关作者的研究[6 —8 ] ,有些 根据本文的需要做了一些调整 ,具体特征及其观测方法详见结果与分析部分。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文观测的头骨特征较多 ,逐一列举篇幅过大 ,故根据这些特征的大致性质特点及 解剖部位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分别描述如下。 311 颅骨整体形态 柳江人颅骨整体观显得比较圆隆。颅骨最宽处的位置在前后方向大致位于颅骨中 1Π3 略偏后 ,在上下方向位于颅骨中 1Π3。颅顶形状略呈圆穹隆形 ,颅侧壁呈弧形外凸 ,尤以右侧 明显。顶骨与枕骨相交的枕项平面呈较圆钝转折。矢状脊在柳江人头骨发育非常弱 ,仅局 部存在于额鳞前 1Π3 ,隆起极微弱 ,整个顶骨区无矢状脊可见。前囟区平坦 ,无前囟隆起。从 前囟点到人字点 ,有一沟状凹陷存在于顶骨全程。这一被称为顶间沟的顶骨矢状凹陷在柳 江人贯穿整个顶骨矢状行程 ,宽阔且下陷明显。 根据本文对不同地区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 ,这些特征在现代人都具有各自的变异分 布范围 ,如枕项平面交界具有直线或浅弧形、角状及圆隆形三种转折形态 ,但每一特征在现 代人群都有其出现率最高的表现方式。本研究发现颅骨最宽处的位置在绝大多数的现代中 国人无论在前后方向还是在上下方向均位于颅骨中 1Π3 ,其出现率分别为 9215 %和 8317 %。 颅顶形态在本文观测的现代标本表现为两侧顶骨略平坦的两面坡及隆起的圆穹两种形式。 多数标本(5919 %) 颅顶呈圆穹隆状。颅侧壁在大多数 (8013 %) 现代中国人颅骨呈弧形外 凸 ,少部分呈垂直状。枕项平面在 8716 %的现代中国人颅骨呈圆弧或钝角状转折。额骨及 顶骨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较高(分别为 5915 %和 7519 %) ,但出现位置大多局限在 额骨和顶骨的中 1Π3 部位且隆起微弱。4910 %的现代中国人颅骨出现有顶间沟 ,这一数据 比作者在此之前的观察数据 8016 %为低。这个差别可能与使用的标本来源不同有关。顶 间沟的出现部位多在顶骨中后部及顶孔区。上述这些颅骨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与现代人非 常接近。此外 ,与颅骨整体大小比例关系有关的一些测量数据及指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非常接近(详见表 2) 。 以上观测对比结果显示所有这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都位于现代中国人变异范 围 ,其中多数特征还处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最高的平均范围。 312 额骨形态 如前述 ,柳江人头骨整体形态及尺寸比例与现代中国人非常接近 ,多数特征几乎难以区 分。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本文选择了几项反映额骨隆起程度的测量数据及指数 ,并对这 些数据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各自表现进行了对比。我们首先用额骨矢状弦与额骨矢弧 之比计算了代表额骨隆起程度的额骨曲度指数。根据吴汝康的研究[1 ] ,柳江人这一指数为 8519。对于额骨最隆起处位置 ,我们参照吴新智的研究[8 ] ,用鼻根点到额骨最隆起点的距离 3 期 刘 武等 :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 97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类学学报 25卷 -2 CM 图1柳江人头骨化石不同侧面的整体观 Different side views of Liujiang cranium 0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p. //nn. cnkiner
图 1 柳江人头骨化石不同侧面的整体观 Different side views of Liujiang cranium · 08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期 刘武等: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与额骨矢状弦之比构成的指数来反映这一位置。这一指数在柳江人为45.0。根据本文对 现代中国人头骨测量数据的计算(表2),这两项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84.3-94.4和40.9-59.1。因而柳江人这两项指数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但这两项 指数的平均值在现代中国人分别为89.7和49.6,提示柳江人额骨隆起程度似乎更为显著 表2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头骨各项测量数据指数及角度 The cranial measurements and indices of Liujiang and modern Chinese 项目 柳江人 颅长宽指数 71m.16471.2:7(n=92)51 66.4-93.0 颅长高指数 71266.776.57.776.5(n=619) 66.9-86.4 颅宽高指数 4895.1110.3109.297.8(n=617) 78.1-109 额骨曲度指数 88.4 84.3-94.4 顶骨曲度指数 90391.58899.6|904n=697)26 84.0-95.0 86778486284.585.1(n=636) 78.5-93.2 额颅矢状弧指数 36.5303283.3 30.5-36.3 顶颅矢状弧指数 333.03.236.53.0(7=362) 9.3-38.6 枕颅矢状弧指数 27.4-35.8 额骨最隆起 046.043.743.049.6(n=920)2.940.9 处位置指数 眶后缩狭指数 92.393.585 90.2(n=884 眶指数(左) 8.364.972.368,983.8(n=862) 69.6-100.3 f眶缘(mm)(左) 26.018.916.215.2(n=867 9.7-22 ffn(mm)(左) l8.4 24,9 18.0 19.2(n=865) 12.6-26.2 颧骨额蝶突前 外侧面的朝向 91°|74.0°(n=798)7.6560°-91.0° 面宽指数 9561009%63104.695.3(n=669)43 83.8-106.9 颅面高指数 489s:4646.951.2(m=5)3.843,7-6:2 指数 48553.852.750.0527(n=656) 45.5-60.4 鼻颧角 43.5°135°13 48|146.6°(n=458 额指数 717.5(n=44 0.1-29 面部突度指数 695.7979100796.4(n=584) 85.0-106.1 鼻指数 58.555.255.950.049.6(n=913) 注:柳江人数据引自吴汝康叮;山顶洞数据引自吴新智 对于眶后缩窄程度及位置,我们用两侧额鳞之间的最短径与两侧眉脊外侧端之间最大 径之比计算了眶后缩窄指数。同时参照Lahr的方法,分别测量了f眶缘和ffmt两项数 据,用来反映两侧颞上线间最短距离的位置。眶后缩窄指数、以及f眶缘和 ft-fmt记录在柳 江人分别为91.0、19.lmn和18.4mm。根据本文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的测量数据(表2),柳江 人这三项数据不仅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而且与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眶后缩窄指数 90.2ft-眶缘15.2 ft-fmt19.2)也非常接近。 除上述反映额骨隆起及眶后缩窄的数据与指数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额骨特征就是前 囟点位置。吴汝康用鼻根点到前囟点的额骨矢状弧长与鼻根点到枕骨大孔后缘点的头骨矢 状弧全长之比计算了额颅矢状弧指数,发现柳江人额骨矢状弧长大于头骨矢状弧全长的1/3 (指数为36.5)。他根据现代人头骨前囟点大约位于头骨前1/3处,而资阳、周口店直立人及 部分尼安德特人前囟点的位置较现代人为后的情况,认为柳江人头骨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2 0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up:/nnw. cnki net
与额骨矢状弦之比构成的指数来反映这一位置。这一指数在柳江人为 4510。根据本文对 现代中国人头骨测量数据的计算 (表 2) ,这两项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8413 —9414 和 4019 —5911。因而柳江人这两项指数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但这两项 指数的平均值在现代中国人分别为 8917 和 4916 ,提示柳江人额骨隆起程度似乎更为显著。 表 2 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头骨各项测量数据指数及角度 The cranial measurements and indices of Liujiang and modern Chinese 项目 柳江人 山顶洞人 现代中国人 101 102 103 平均值 标准差 范围 颅长宽指数 7511 7011 6914 7112 7817 ( n = 932) 511 6614 —9310 颅长高指数 7112 6617 7615 7717 7615 ( n = 619) 411 6619 —8614 颅宽高指数 9418 9511 11013 10912 9718 ( n = 617) 514 7811 —10915 额骨曲度指数 8519 8715 9212 8814 8917 ( n = 957) 213 8413 —9414 顶骨曲度指数 9013 9115 8819 9016 9014 ( n = 697) 216 8410 —9510 枕骨曲度指数 8617 7814 8612 8415 8511 ( n = 636) 312 7815 —9312 额颅矢状弧指数 3615 3410 3218 3313 3315 ( n = 357) 112 3015 —3613 顶颅矢状弧指数 3513 3410 3512 3615 3317 ( n = 362) 116 2913 —3816 枕颅矢状弧指数 2812 3210 3210 3013 3111 ( n = 363) 115 2714 —3518 额骨最隆起 处位置指数 4510 4610 4317 4310 4916 ( n = 920) 219 4019 —5911 眶后缩狭指数 9110 9213 9315 8514 9012 ( n = 884) 219 8212 —9710 眶指数(左) 6813 6419 7213 6819 8318 ( n = 862) 616 6916 —10013 ft2眶缘(mm) (左) ft2fmt (mm) (左) 1911 1814 2610 2419 1819 1910 1612 1810 1512 ( n = 867) 1912 ( n = 865) 217 310 917 —2218 1216 —2612 颧骨额蝶突前 外侧面的朝向 78° 83° 58° 91° 7410°( n = 798) 716 5610°—9110° 颅面宽指数 9516 10010 9613 10416 9513 ( n = 669) 413 8318 —10619 颅面高指数 4819 5511 4416 4619 5112 ( n = 572) 318 4317 —6112 上面指数 4815 5318 5217 5010 5217 ( n = 656) 315 4515 —6014 鼻颧角 14315° 135° 130° 148° 14616°( n = 458) 511 13310°—16010° 额指数 1517 1915 2216 1217 1715 ( n = 444) 812 011 —2916 面部突度指数 9616 9517 9719 10017 9614 ( n = 584) 415 8510 —10611 鼻指数 5815 5512 5519 5010 4916 ( n = 913) 510 3713 —6318 注 :柳江人数据引自吴汝康[1 ] ;山顶洞数据引自吴新智[11 ] 对于眶后缩窄程度及位置 ,我们用两侧额鳞之间的最短径与两侧眉脊外侧端之间最大 径之比计算了眶后缩窄指数。同时参照 Lahr 的方法[6 ] ,分别测量了 ft2眶缘和 ft2fmt 两项数 据 ,用来反映两侧颞上线间最短距离的位置。眶后缩窄指数、以及 ft2眶缘和 ft2fmt 记录在柳 江人分别为 9110、1911mm 和 1814mm。根据本文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的测量数据(表 2) ,柳江 人这三项数据不仅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而且与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眶后缩窄指数 9012、ft2眶缘 1512、ft2fmt 1912) 也非常接近。 除上述反映额骨隆起及眶后缩窄的数据与指数外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额骨特征就是前 囟点位置。吴汝康用鼻根点到前囟点的额骨矢状弧长与鼻根点到枕骨大孔后缘点的头骨矢 状弧全长之比计算了额颅矢状弧指数 ,发现柳江人额骨矢状弧长大于头骨矢状弧全长的 1Π3 (指数为 3615) 。他根据现代人头骨前囟点大约位于头骨前 1Π3 处 ,而资阳、周口店直立人及 部分尼安德特人前囟点的位置较现代人为后的情况 ,认为柳江人头骨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3 期 刘 武等 :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 18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82 人类学学报 25卷 考虑到他引用的是文献记载的现代欧洲人数据,而前囟点位置在现代中国人头骨是否也位 于前1/3处并不清楚,我们测量了部分现代中国人头骨。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计算的额颅 矢状弧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33.5(表2),说明确实前囟点在现代中国人位于颅骨 矢状方向前1/3的位置,而柳江人这一位置确实较现代中国人偏后。 3.3枕部形态 本文选择了枕区突隆、枕圆枕、枕脊和枕外隆凸4项枕骨特征来对比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枕部形态的差别 枕区突隆( occipital bunning)是指出现在人字点到枕项平面交界之间枕骨枕平面的圆 形隆起。这一特征也被国内学者称之为“馒头状”或“发髻状”隆起13。有研究指出枕区突 隆是常见于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特征。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这一待常与其上方的 人字区平坦同时出现,故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本文观察显示 柳江人枕骨从人字点到上项线之间的整个枕平面呈圆弧形明显隆起,人字缝上方存在大片 状的平坦,局部地方甚至略凹陷。吴汝康在研究柳江人化石时也注意到柳江人头骨“枕部向 后突出,突出部上方有一平扃区域”。因而柳江人头骨具有比较显著的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 坦 枕圆枕是直立人的标志性特征,在更新世晚期及现代人类枕圆枕大多表现较弱。但 在某些情况下,枕圆枕仍明显发育。枕圆枕在柳江人枕骨发育很弱,最上项线和上项线在柳 江人头骨均隆起较明显,呈宽条形骨质隆起,位于枕骨中部,两者分别独立存在,无明显融 合。因此严格讲并未形成真正的枕圆枕 枕脊是指出现在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 现较明显,呈锐利的脊状,全程存在于上项线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 枕外隆凸由于上项线在柳江人枕骨呈较均匀分布,经过正中矢状面无明显隆起。所 以枕外隆凸在柳江人不显 山顶洞101 山顶洞102 山顶洞103 图2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枕部形态 Occipital morpho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由于对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的定义与分级的标准还不统一,不同研究提供的现代人 枕区突隆数据有所差别。本文作者此前的观测数据显示枕区突隆在近半数的现代中国人头 骨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为 18.1%。造成这样出现率数据差异的原因除样本来源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以何种隆起 程度作为确定枕区突隆起的标准的掌握尺度。尽管如此,根据我们近年对这一特征的研究 我们认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是较常见的特征。考虑到枕圆枕在多数现代人表现不明显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hnne.cnkinet
考虑到他引用的是文献记载的现代欧洲人数据 ,而前囟点位置在现代中国人头骨是否也位 于前 1Π3 处并不清楚 ,我们测量了部分现代中国人头骨。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计算的额颅 矢状弧指数在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 3315 (表 2) ,说明确实前囟点在现代中国人位于颅骨 矢状方向前 1Π3 的位置 ,而柳江人这一位置确实较现代中国人偏后。 313 枕部形态 本文选择了枕区突隆、枕圆枕、枕脊和枕外隆凸 4 项枕骨特征来对比柳江人与现代中国 人枕部形态的差别。 枕区突隆(occipital bunning) 是指出现在人字点到枕项平面交界之间枕骨枕平面的圆 形隆起。这一特征也被国内学者称之为“馒头状”或“发髻状”隆起[5 ,8 ] 。有研究指出枕区突 隆是常见于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特征[12 ] 。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13 —14 ] ,这一特征常与其上方的 人字区平坦同时出现 ,故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本文观察显示 柳江人枕骨从人字点到上项线之间的整个枕平面呈圆弧形明显隆起 ,人字缝上方存在大片 状的平坦 ,局部地方甚至略凹陷。吴汝康在研究柳江人化石时也注意到柳江人头骨“枕部向 后突出 ,突出部上方有一平扁区域”。因而柳江人头骨具有比较显著的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 坦。 枕圆枕 是直立人的标志性特征 ,在更新世晚期及现代人类 ,枕圆枕大多表现较弱。但 在某些情况下 ,枕圆枕仍明显发育。枕圆枕在柳江人枕骨发育很弱 ,最上项线和上项线在柳 江人头骨均隆起较明显 ,呈宽条形骨质隆起 ,位于枕骨中部 ,两者分别独立存在 ,无明显融 合。因此严格讲并未形成真正的枕圆枕。 枕脊 是指出现在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 现较明显 ,呈锐利的脊状 ,全程存在于上项线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 枕外隆凸 由于上项线在柳江人枕骨呈较均匀分布 ,经过正中矢状面无明显隆起。所 以枕外隆凸在柳江人不显。 图 2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枕部形态 Occipital morpho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由于对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的定义与分级的标准还不统一 ,不同研究提供的现代人 枕区突隆数据有所差别。本文作者此前的观测数据显示枕区突隆在近半数的现代中国人头 骨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13 ] 。而本文观察结果显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为 1811 %。造成这样出现率数据差异的原因除样本来源外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以何种隆起 程度作为确定枕区突隆起的标准的掌握尺度。尽管如此 ,根据我们近年对这一特征的研究 , 我们认为枕区突隆在现代中国人是较常见的特征。考虑到枕圆枕在多数现代人表现不明显 · 28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期 刘武等: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183 的实际情况,本文以上项线与最上项线融合作为枕圆枕出现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在本 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标本中有49.2%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圆枕。但其中枕圆枕发育较显 著的标本仅占9.7%。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中,88%的标本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 脊,其中20%的标本为全程存在。枕外隆凸在现代中国人头骨中出现率较低,15.0%的标本 出现有肉眼可见的枕外隆突,表现程度多不明显 上述观察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4项枕骨形态特征的表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相似 这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基本上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并且与多数现代标本的表现 接近。 34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的研究指出柳江人眉脊较为粗壮,眼眶宽阔而低,眶角较锐。在此 基础上,本文对与眼眶有关的一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做了进一步的观测并与现代中 国人标本做了对比 山顶洞101 山顶洞 山顶洞10 图3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Superoribtal structure and orbital shape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根据本文观察,眉脊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特点是右侧眶上缘上方的骨质隆起主要集中 在眶上缘内侧1/3,隆起也较明显。向外侧延伸越过眶上缘中1/2并逐渐减弱。因此眉脊仅 分布在眼眶上缘的内侧半,与眼眶外上角的颧三角并未连成一体。在左侧,由于眶上缘内侧 骨质表面大片破损缺失,眉脊隆起程度已无法观察。根据缺损区周围骨质隆起情况判断,柳 江人左侧眉脊隆起程度与右侧大致相似。其眉脊的延伸范围仍可确定,也在眶上缘内侧半 但两侧眉脊在内侧靠近鼻根上方隆起较显著。柳江人头骨靠近双侧颧额缝上方均有一较显 著的骨质隆起。这个特征也被称为颧三角,出现在颧额缝附近。出现在柳江人两侧眶上缘 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cnkiner
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上项线与最上项线融合作为枕圆枕出现的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 ,在本 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标本中有 4912 % 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圆枕。但其中枕圆枕发育较显 著的标本仅占 917 %。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中 ,88 %的标本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枕 脊 ,其中 20 %的标本为全程存在。枕外隆凸在现代中国人头骨中出现率较低 ,1510 %的标本 出现有肉眼可见的枕外隆突 ,表现程度多不明显。 上述观察结果显示本文研究的 4 项枕骨形态特征的表现在柳江人与现代中国人相似 , 这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基本上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并且与多数现代标本的表现 接近。 314 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吴汝康对柳江人化石的研究指出柳江人眉脊较为粗壮 ,眼眶宽阔而低 ,眶角较锐。在此 基础上 ,本文对与眼眶有关的一些特征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做了进一步的观测并与现代中 国人标本做了对比。 图 3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眶上结构及眼眶形态 Superoribtal structure and orbital shape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根据本文观察 ,眉脊在柳江人头骨的表现特点是右侧眶上缘上方的骨质隆起主要集中 在眶上缘内侧 1Π3 ,隆起也较明显。向外侧延伸越过眶上缘中 1Π2 并逐渐减弱。因此眉脊仅 分布在眼眶上缘的内侧半 ,与眼眶外上角的颧三角并未连成一体。在左侧 ,由于眶上缘内侧 骨质表面大片破损缺失 ,眉脊隆起程度已无法观察。根据缺损区周围骨质隆起情况判断 ,柳 江人左侧眉脊隆起程度与右侧大致相似。其眉脊的延伸范围仍可确定 ,也在眶上缘内侧半。 但两侧眉脊在内侧靠近鼻根上方隆起较显著。柳江人头骨靠近双侧颧额缝上方均有一较显 著的骨质隆起。这个特征也被称为颧三角 ,出现在颧额缝附近。出现在柳江人两侧眶上缘 3 期 刘 武等 :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 38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类学学报 25卷 外侧的颧三角与各自内侧的眉脊构成了眶上缘内外侧两个独立的隆起。总体上看,眉脊在 柳江人头骨上发育较弱。柳江人头骨左右眼眶形态均大致呈扁方形,显得很低矮。根据吴 汝康的测量数据计算,柳江人左右侧眶指数分别为68.3和67.3,均属于低眶型。对柳江人 眼眶边缘形态,我们分别观察了眶角及上下左右四个边的锐利或圆钝程度。根据本文的观 察,柳江人双侧眼眶的四个角均呈圆弧形过渡。眶缘锐利程度在眼眶的不同部位不尽一致。 右侧眼眶外上缘、外侧缘、外下缘,以及双侧眶下缘的内侧均较锐利。双侧眶缘的其余部位 则比较圆钝。 本文观察显示由眶上缘骨质隆起构成的眉弓在大多数现代中国人头骨表现较弱。眉弓 在76.0%的现代中国人头骨分布范围不超过眶上缘内1/2,隆起程度大多较弱。其中另有 7.3%的标本无眉弓发育。根据本文作者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眼眶测量计算的眶指数(表2), 平均眶指数为83.8和84.1,接近高眶型。按出现率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眼眶的为中眶型和 高眶型,而低眶型的出现率不超过6%。根据我们的观察,眼眶大体形态在现代人的表现形 式较为多样,呈现有圆形、椭圆形、斜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扁长方形、斜方形等形态。但 多数标本为长方形,其次为椭圆型和圆型。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眼眶外下缘比较圆钝。 上述观测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这些与眼眶有关的特征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仅眉脊 (弓)表现相似。而眼眶形态及眶缘锐利或圆钝程度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的表现有很大的 不同。眼眶形态在柳江人主要表现为低矮的扁方形,而多数现代中国人的眼眶呈相对较高 的圆形、椭圆形。柳江人的眶缘似乎较现代中国人更为锐利。 35面部形态 从侧面观,柳江人头骨眉间点略隆起,鼻根点轻度凹陷。由两侧鼻骨构成的鼻鞍与鼻梁 中度隆起,但相交并不十分锐利。鼻额缝明显高于额颌缝,两者呈阶梯状相交。梨状孔上外 侧部无可见的骨质膨隆。颧结节在柳江人两侧的颧骨发育都较弱。在左侧颧骨表面仅可见 到微显的隆起,在右侧颧骨较左侧稍微显著些。上颌颧突下缘在柳江人头骨呈较明显的弧 形。犬齿窝在柳江人左侧上颌骨表面明显可见,呈中等程度凹陷,右侧较弱。鼻前棘在柳江 人发育较弱,呈轻微突起。 根据本文观察,鼻根点侧面观形态在现代人具有平坦、轻度凹陷、中度凹陷和显著凹陷 4种表现形式,这几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35.0%47.1%17.4%和 0.5%以轻度凹陷和平坦居多。鼻鞍与鼻梁轮廓按隆起程度同样有平坦、轻度、中度、显著 4种不同的形式,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分别为24.2%40.2%30.9%和4.7%,以轻度和中 度隆起居多。半数以上(599%的现代中国人头骨梨状孔上外侧部有骨质隆起,但绝大多 数隆起程度微弱。鼻额-额颌缝走向在现代人具有直线、斜线、弧形、梯形及左右不一致5 种表现方式,在现代中国人标本以阶梯形相交占多数(54.7%。颧结节从不存在、微显、中 等到显著4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中国人标本都可观察到(出现率分别为36.2%33.9%、16.8 和13.1%),以不存在和微显居多(合计占70.1%)。上颌颧突下缘形态在80%以上的现代 中国人为弧形。犬齿窝在现代中国人标本的出现率在80%以上,但其中多数表现较弱,仅 呈微弱到中等的凹陷。鼻前棘在多数现代中国人头骨呈中度隆起。以上观察对比结果说明 本文研究的所有这些面部形态特征在柳江人化石的表现不仅都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 围,并且与出现在多数现代中国人的优势表现方式接近。 除上述观察特征外,本文也对一些反映面部相对大小比例关系的测量数据指数在柳江 c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mnw.cnkiner
外侧的颧三角与各自内侧的眉脊构成了眶上缘内外侧两个独立的隆起。总体上看 ,眉脊在 柳江人头骨上发育较弱。柳江人头骨左右眼眶形态均大致呈扁方形 ,显得很低矮。根据吴 汝康的测量数据计算 ,柳江人左右侧眶指数分别为 6813 和 6713 ,均属于低眶型。对柳江人 眼眶边缘形态 ,我们分别观察了眶角及上下左右四个边的锐利或圆钝程度。根据本文的观 察 ,柳江人双侧眼眶的四个角均呈圆弧形过渡。眶缘锐利程度在眼眶的不同部位不尽一致。 右侧眼眶外上缘、外侧缘、外下缘 ,以及双侧眶下缘的内侧均较锐利。双侧眶缘的其余部位 则比较圆钝。 本文观察显示由眶上缘骨质隆起构成的眉弓在大多数现代中国人头骨表现较弱。眉弓 在 7610 %的现代中国人头骨分布范围不超过眶上缘内 1Π2 ,隆起程度大多较弱。其中另有 713 %的标本无眉弓发育。根据本文作者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眼眶测量计算的眶指数(表 2) , 平均眶指数为 8318 和 8411 ,接近高眶型。按出现率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眼眶的为中眶型和 高眶型 ,而低眶型的出现率不超过 6 %。根据我们的观察 ,眼眶大体形态在现代人的表现形 式较为多样 ,呈现有圆形、椭圆形、斜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扁长方形、斜方形等形态。但 多数标本为长方形 ,其次为椭圆型和圆型。绝大多数现代中国人眼眶外下缘比较圆钝。 上述观测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这些与眼眶有关的特征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仅眉脊 (弓) 表现相似。而眼眶形态及眶缘锐利或圆钝程度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的表现有很大的 不同。眼眶形态在柳江人主要表现为低矮的扁方形 ,而多数现代中国人的眼眶呈相对较高 的圆形、椭圆形。柳江人的眶缘似乎较现代中国人更为锐利。 315 面部形态 从侧面观 ,柳江人头骨眉间点略隆起 ,鼻根点轻度凹陷。由两侧鼻骨构成的鼻鞍与鼻梁 中度隆起 ,但相交并不十分锐利。鼻额缝明显高于额颌缝 ,两者呈阶梯状相交。梨状孔上外 侧部无可见的骨质膨隆。颧结节在柳江人两侧的颧骨发育都较弱。在左侧颧骨表面仅可见 到微显的隆起 ,在右侧颧骨较左侧稍微显著些。上颌颧突下缘在柳江人头骨呈较明显的弧 形。犬齿窝在柳江人左侧上颌骨表面明显可见 ,呈中等程度凹陷 ,右侧较弱。鼻前棘在柳江 人发育较弱 ,呈轻微突起。 根据本文观察 ,鼻根点侧面观形态在现代人具有平坦、轻度凹陷、中度凹陷和显著凹陷 4 种表现形式 ,这几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 3510 %、4711 %、1714 %和 015 % ,以轻度凹陷和平坦居多。鼻鞍与鼻梁轮廓按隆起程度同样有平坦、轻度、中度、显著 4 种不同的形式 ,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分别为 2412 %、4012 %、3019 % 和 417 % ,以轻度和中 度隆起居多。半数以上(5919 %) 的现代中国人头骨梨状孔上外侧部有骨质隆起 ,但绝大多 数隆起程度微弱。鼻额 - 额颌缝走向在现代人具有直线、斜线、弧形、梯形及左右不一致 5 种表现方式 ,在现代中国人标本以阶梯形相交占多数(5417 %) 。颧结节从不存在、微显、中 等到显著 4 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中国人标本都可观察到(出现率分别为 3612 %、3319 %、1618 和 1311 %) ,以不存在和微显居多 (合计占 7011 %) 。上颌颧突下缘形态在 80 %以上的现代 中国人为弧形。犬齿窝在现代中国人标本的出现率在 80 %以上 ,但其中多数表现较弱 ,仅 呈微弱到中等的凹陷。鼻前棘在多数现代中国人头骨呈中度隆起。以上观察对比结果说明 本文研究的所有这些面部形态特征在柳江人化石的表现不仅都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 围 ,并且与出现在多数现代中国人的优势表现方式接近。 除上述观察特征外 ,本文也对一些反映面部相对大小比例关系的测量数据指数在柳江 · 48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期 刘武等: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人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各自的表现做了对比。根据表2数据,柳江人各项面部指数均在现代 人中国的变异范围。其中颅面宽指数、鼻颧角、额指数和面部突度指数与这些指数在现代中 国人平均值接近,说明柳江人在面部相对宽度、面部扁平程度及突颌程度上与现代中国人的 平均分布范围非常接近。此外,本文及以往研究都发现,一些面部特征的表现在现代中国人 群具有地区之间的差异。如现代华北人较华南人具有更大的上面指数和颅面宽指数,南方 人较北方人具有更大的鼻指数。上述三项指数在现代华北人和华南人的平均值分别为 54.3967和45.9(华北人),及52.6、94.5和49.1(华南人)。柳江人在这几项特征表现上与 华南人接近,说明柳江人较低的上面和宽阔鼻部 36其他特征 除以上几方面的颅面部特征外,本文还对一些未归入上述各类的颅管特征在柳江人及 现代中国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观测。 顶孔至人字区凹陷在前面描述枕部特征部分提到枕区突隆常与起上方的人字区平坦 同时出现,因而作者曾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魏敦瑞在研究周 口店直立人头骨时就注意到了出现在顶孔到人字区的平坦或凹陷,将其命名为“人字区前凹 陷(pre- lambdoid depression)或顶孔区凹陷( obelionic depression)。这种顶孔区凹陷时常与人字 区平坦或凹陷并发,有时两者连成一片。因而人字区前凹陷与顶孔区凹陷被视为等同的性 状。随后一些学者在研究头骨特征时直接使用了人字区凹陷( lambdoid depression)或人字区 平坦( lambdoid flattening)来描述顶孔及人字区平坦或凹陷。近年这一特征常被用于更新世 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关系的研究 顶孔至人字点区圆隆 顶孔至人字点区略平坦 顶孔至人字点区凹陷 图4现代人顶孔与人字区形态 Obelionic and lambdoid morphology of odern humans 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现很显著并且非常典型,整个人字缝上方大片平坦,一直延伸到顶 孔区周围,局部区域甚至略为凹陷。本文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发现67.4%的标本出现 有不同程度的顶孔至人字区平坦或凹陷。这一数字与本文作者近年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非 常接近,说明顶孔至人字区凹陷是现代人常见的特征。 角圆枕这种出现在顶骨角的结节状或条状隆起是常见于直立人的特征,在更新世晚 期及现代人类也时有出现,但表现程度一般都较弱。角圆枕存在于柳江人头骨左侧,呈条形 略微隆起,在右侧则发育较弱。本文研究显示,角圆枕在54.4%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上可以 观察到,其中50.7%呈条形,其余为丘形或块状。在出现有角圆枕的54.4%现代人标本中 2 o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p: //nn. cnkiner
人与现代中国人之间各自的表现做了对比。根据表 2 数据 ,柳江人各项面部指数均在现代 人中国的变异范围。其中颅面宽指数、鼻颧角、额指数和面部突度指数与这些指数在现代中 国人平均值接近 ,说明柳江人在面部相对宽度、面部扁平程度及突颌程度上与现代中国人的 平均分布范围非常接近。此外 ,本文及以往研究都发现 ,一些面部特征的表现在现代中国人 群具有地区之间的差异。如现代华北人较华南人具有更大的上面指数和颅面宽指数 ,南方 人较北方人具有更大的鼻指数。上述三项指数在现代华北人和华南人的平均值分别为 5413、9617 和 4519 (华北人) ,及 5216、9415 和 4911 (华南人) 。柳江人在这几项特征表现上与 华南人接近 ,说明柳江人较低的上面和宽阔鼻部。 316 其他特征 除以上几方面的颅面部特征外 ,本文还对一些未归入上述各类的颅骨特征在柳江人及 现代中国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观测。 顶孔至人字区凹陷 在前面描述枕部特征部分提到枕区突隆常与起上方的人字区平坦 同时出现 ,因而作者曾将其定义为一个组合特征枕区突隆及人字区平坦。魏敦瑞在研究周 口店直立人头骨时就注意到了出现在顶孔到人字区的平坦或凹陷 ,将其命名为“人字区前凹 陷(pre2lambdoid depression) 或顶孔区凹陷(obelionic depression) 。这种顶孔区凹陷时常与人字 区平坦或凹陷并发 ,有时两者连成一片。因而人字区前凹陷与顶孔区凹陷被视为等同的性 状。随后一些学者在研究头骨特征时直接使用了人字区凹陷(lambdoid depression) 或人字区 平坦(lambdoid flattening) 来描述顶孔及人字区平坦或凹陷。近年这一特征常被用于更新世 晚期人类演化及现代人群关系的研究。 图 4 现代人顶孔与人字区形态 Obelionic and lambdoid morphology of modern humans 这一特征在柳江人表现很显著并且非常典型 ,整个人字缝上方大片平坦 ,一直延伸到顶 孔区周围 ,局部区域甚至略为凹陷。本文对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发现 6714 %的标本出现 有不同程度的顶孔至人字区平坦或凹陷。这一数字与本文作者近年的一些相关研究发现非 常接近 ,说明顶孔至人字区凹陷是现代人常见的特征。 角圆枕 这种出现在顶骨角的结节状或条状隆起是常见于直立人的特征 ,在更新世晚 期及现代人类也时有出现 ,但表现程度一般都较弱。角圆枕存在于柳江人头骨左侧 ,呈条形 略微隆起 ,在右侧则发育较弱。本文研究显示 ,角圆枕在 5414 %的现代中国人头骨上可以 观察到 ,其中 5017 %呈条形 ,其余为丘形或块状。在出现有角圆枕的 5414 %现代人标本中 , 3 期 刘 武等 : 柳江人头骨形态特征及柳江人演化的一些问题 · 581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类学学报 25卷 山顶洞101 山顶洞102 山顶洞103 图5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顶孔与人字区形态 Obelionic and lambdoid mrpm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几乎全部(51.6%)角圆枕仅呈微弱隆起。这些发现说明角圆枕在柳江人的表现与多数现代 中国人接近 乳突及乳突上脊本文按乳突发育程度将其分为特小、小、中、大、特大5个级别。将 乳突上嵴也按发育程度分为不存在微显、中等(嵴明显可见)、显著(嵴凸起明显)、特显(嵴 隆起特高)5个级别。参照这样的标准,柳江人两侧乳突中等大小,乳突上嵴中等发育,明显 可见。本文对现代中国人标本的观察显示各乳突发育级别的出现率依次为0.4%、4.7% 15.6%40.0%、39.3%,多数标本乳突发育明显。从弱到强各类型乳突上脊的出现率为 10.9%58.3%、25.8%5.0%。以微显和中等为多见 颧骨额蝶突前外侧面的朝向多年来这个由魏敦瑞描述的特征一直被一些学者用作论 证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形态证据之一。有关研究指出中国更新世人类颧骨额蝶突朝 向比较靠前,因而由两侧颧骨额蝶突构成的夹角与其他地区人类相比偏大。本文作者在近 年的研究中发现颧骨额蝶突表面形态时常不规则,呈现弧形、角状或左右不一致等不同表现 方式。这种情况使得在很多标本难以准确测量这一角度。本文作者在测量时采用在颧骨额 蝶突中央位置按照两侧颧骨额蝶突的总体自然走向直接测量两者构成的角度。这一角度在 柳江人为76°,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73.5°,变异范围为55.6°-93.5°。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此前第一作者通过X光研究已经证实柳江人上颌右侧第三臼齿 先天缺失(左侧第三臼齿因相应部位破损而无法判定)。本文观察数据显示上颌左侧和 右侧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26.8%和287%。下颌左侧和右侧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21.1%和222%。如不考虑上下颌和侧 别,则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则高达52.8%。 从以上观察对比结果看,这5项特征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的表现非常相似。所有这 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特点都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3.7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对比 除柳江人外,山顶洞人、资阳人和丽江人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 类化石。结合以上对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头骨特征的观测数据,本文就一些代表性的特征 在这几件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的表现情况与柳江人进行了对比。 2 0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utp:/nnw cnki net
图 5 柳江人与山顶洞人头骨顶孔与人字区形态 Obelionic and lambdoid morphology of Liujiang and Upper cave crania 几乎全部(5116 %) 角圆枕仅呈微弱隆起。这些发现说明角圆枕在柳江人的表现与多数现代 中国人接近。 乳突及乳突上脊 本文按乳突发育程度将其分为特小、小、中、大、特大 5 个级别。将 乳突上嵴也按发育程度分为不存在、微显、中等(嵴明显可见) 、显著 (嵴凸起明显) 、特显 (嵴 隆起特高) 5 个级别。参照这样的标准 ,柳江人两侧乳突中等大小 ,乳突上嵴中等发育 ,明显 可见。本文对现代中国人标本的观察显示各乳突发育级别的出现率依次为 014 %、417 %、 1516 %、4010 %、3913 % ,多数标本乳突发育明显。从弱到强各类型乳突上脊的出现率为 1019 %、5813 %、2518 %、510 %。以微显和中等为多见。 颧骨额蝶突前外侧面的朝向 多年来这个由魏敦瑞描述的特征一直被一些学者用作论 证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的形态证据之一。有关研究指出中国更新世人类颧骨额蝶突朝 向比较靠前 ,因而由两侧颧骨额蝶突构成的夹角与其他地区人类相比偏大。本文作者在近 年的研究中发现颧骨额蝶突表面形态时常不规则 ,呈现弧形、角状或左右不一致等不同表现 方式。这种情况使得在很多标本难以准确测量这一角度。本文作者在测量时采用在颧骨额 蝶突中央位置按照两侧颧骨额蝶突的总体自然走向直接测量两者构成的角度。这一角度在 柳江人为 76°,现代中国人的平均值为 7315°,变异范围为 5516°—9315°。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 此前第一作者通过 X2光研究已经证实柳江人上颌右侧第三臼齿 先天缺失(左侧第三臼齿因相应部位破损而无法判定) [15 ] 。本文观察数据显示上颌左侧和 右侧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 2618 %和 2817 %。下颌左侧和右侧 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分别为 2111 %和 2212 %。如不考虑上下颌和侧 别 ,则第三臼齿先天缺失在现代中国人的出现率则高达 5218 %。 从以上观察对比结果看 ,这 5 项特征在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的表现非常相似。所有这 些特征在柳江人的表现特点都位于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 317 与其他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对比 除柳江人外 ,山顶洞人、资阳人和丽江人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更新世晚期人 类化石。结合以上对柳江人和现代中国人头骨特征的观测数据 ,本文就一些代表性的特征 在这几件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的表现情况与柳江人进行了对比。 · 681 · 人 类 学 学 报 25 卷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