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 第22讲:Chapter39 Aminoglycosides and Polymyxins Chapter 40 Macrolides and Other Antibiotic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使学生了解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熟悉耐药性产生机制:同类其他药的抗菌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氨基 糖苷类的共同特点: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耐药性: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使学生了解氯霉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原因。熟 悉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抗菌作用机制、主要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 应。掌握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2.能力培养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通过分析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机 制及耐药性产生机制,使学生掌握这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培养学 生遵循药理学的思维模式,更为深入、细致地思考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并 训练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 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该类药物的共性。使学生加深对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方法的理解,提高药理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构建药理学知识体系,增强 药理学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多黏菌素类 林可霉素类药物
药理学教案 第 22 讲: Chapter 39 Aminoglycosides and Polymyxins Chapter 40 Macrolides and Other Antibiotic s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使学生了解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和临床应用。 熟悉耐药性产生机制;同类其他药的抗菌特点、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掌握氨基 糖苷类的共同特点;抗菌谱、抗菌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耐药性;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使学生了解氯霉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原因。熟 悉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抗菌作用机制、主要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 应。掌握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2.能力培养 氨基糖苷类与多黏菌素类抗生素:通过分析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机 制及耐药性产生机制,使学生掌握这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培养学 生遵循药理学的思维模式,更为深入、细致地思考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并 训练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 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该类药物的共性。使学生加深对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方法的理解,提高药理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构建药理学知识体系,增强 药理学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多黏菌素类 林可霉素类药物
药理学教案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等 重点: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共性: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及应用注意 事项。大环内酯类的共性、抗菌作用特点及应用:利奈唑胺的作用特点 难点: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 三、教学媒体 PPT(英文):中文授课 四、教学形式 理论课,小班 五、教学方法 用举例法及演绎分析法讲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发现及研发沿革,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用归纳法,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 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该类药物的共性,培养学生的 药理学综合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发现及研发沿革:主要突出共性:强调不合理应用导致 耳毒性及肾毒性的危害。 多黏菌素的抗菌特点及不良反应 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 该类药物的共性。 其他各类药物的特点及其评价,让同学了解各种药物在临床所处的地位。 七、课程作业及过程考核 阅读材料: Xie J,Talaska AE,Schacht J.New developments in aminoglycoside therapy and ototoxicity.Hear Res 2011;281(1-2):28-37
药理学教案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等 重点: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共性;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及应用注意 事项。大环内酯类的共性、抗菌作用特点及应用;利奈唑胺的作用特点 难点: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作用机制 三、教学媒体 PPT(英文):中文授课 四、教学形式 理论课,小班 五、教学方法 用举例法及演绎分析法讲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发现及研发沿革,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用归纳法,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 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该类药物的共性,培养学生的 药理学综合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发现及研发沿革;主要突出共性;强调不合理应用导致 耳毒性及肾毒性的危害。 多黏菌素的抗菌特点及不良反应 从红霉素的发现及其结构改造后得到的多个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归纳出 该类药物的共性。 其他各类药物的特点及其评价,让同学了解各种药物在临床所处的地位。 七、课程作业及过程考核 阅读材料: Xie J, Talaska AE, Schacht J. New developments in aminoglycoside therapy and ototoxicity. Hear Res 2011; 281(1-2):28-37
药理学教案 Kirst HA.New macrolide,lincosaminide and streptogramin B antibiotics.Expert Opin Ther Pat.2010;20(10):1342-57 成绩计入测验分数中
药理学教案 Kirst HA. New macrolide, lincosaminide and streptogramin B antibiotics. Expert Opin Ther Pat. 2010; 20(10):1342-57 成绩计入测验分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