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说课稿 、说教材 《社戏》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 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 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 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 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 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 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 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 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 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 、说重点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 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 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
《社戏》说课稿 一、说教材 《社戏》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 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 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 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 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 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 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 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 标拟定为: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景物描写对 表现主题的作用;体会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作用。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追忆及作者眷恋故乡的情 感。 三、说重点难点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 和音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几个画面,情景 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 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 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导读法、问答法。2、质疑法、精讲法。3、赏析法 和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 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 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在学习上,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 方法。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 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 对写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 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 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 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播放音乐《童年》听完后提问,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 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最值 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童年生活会离 我们逐渐远去,在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 后一段对豆对戏的赞美,似乎与文章前面的内容矛盾,因此,对文章 的最后一段的正确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导读法、问答法。2、质疑法、精讲法。3、赏析法 和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 掌握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能力。 《社戏》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 故事情节,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仿,因此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在学习上,为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 方法。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 景物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会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 对写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 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有些问题需要在老师的点拨下, 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 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播放音乐《童年》听完后提问,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 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最值 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童年生活会离 我们逐渐远去,在这里老师很想知道你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童年
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社戏》,看看文中为我 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画面。 第二部分:听读课文 1、听录音,对生字注音,结合注释理解生词 、对课文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1-4):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5-23):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24-39):偷豆以及六一公公夸奖我。 第四部分(40):我回忆那夜的好戏和罗汉豆。 思考作者是谁,我们这学期学过他的哪篇文章。 快速阅读课文,提问,这篇文章讲了哪些人哪些事,和原来 学的那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部分:课文第一部分分析 全班朗读第一部分 2、提问:我们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乐园” 的含义,为什么作者说百草园是“乐园” 3、着重看课文中的“乐园”,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是“乐土”, 在文中找到句子,画出来,小组之间讨论总结。 4、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 第四部分:对于看戏部分的分析 1、课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11-13段“夏夜行船” 和22-23段“月夜归航”的片断,讨论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
时你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去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社戏》,看看文中为我 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画面。 第二部分:听读课文 1、听录音,对生字注音,结合注释理解生词 2、对课文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1-4):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5-23):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24-39):偷豆以及六一公公夸奖我。 第四部分(40):我回忆那夜的好戏和罗汉豆。 3、思考作者是谁,我们这学期学过他的哪篇文章。 4、快速阅读课文,提问,这篇文章讲了哪些人哪些事,和原来 学的那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部分:课文第一部分分析 1、全班朗读第一部分 2、提问:我们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乐园” 的含义,为什么作者说百草园是“乐园” 3、着重看课文中的“乐园”,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是“乐土”, 在文中找到句子,画出来,小组之间讨论总结。 4、说说这一部分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内容。 第四部分:对于看戏部分的分析 1、课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 11—13 段“夏夜行船” 和 22—23 段“月夜归航”的片断,讨论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
了什么修辞方法,调动什么感官展开描写的? 2、找一个学生朗读写景段落,思考讨论 这些景物描写前后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对表 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阅读偷豆子这一段,思考这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五部分:人物分析 1、请一位同学朗读双喜的语言,讨论说说双喜是个怎么样的人 2、快速阅读文章31-39段,通过六一公公的语言和行为,分析 六一公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第六部分:重点句子解读 1、看课后练习第三题,对其中的句子解读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解读 3、总结:通过学习,说说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拓展:同样以月夜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 七、反思
了什么修辞方法,调动什么感官展开描写的? 2、找一个学生朗读写景段落,思考讨论: 这些景物描写前后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对表 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阅读偷豆子这一段,思考这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五部分:人物分析 1、请一位同学朗读双喜的语言,讨论说说双喜是个怎么样的人。 2、快速阅读文章 31-39 段,通过六一公公的语言和行为,分析 六一公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第六部分:重点句子解读 1、看课后练习第三题,对其中的句子解读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解读 3、总结:通过学习,说说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拓展:同样以月夜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 七、反思 1、一知 半解的人,多不 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