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malaria)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金嘉琳
疟 疾 (malaria)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金嘉琳
●●● ●●●● ●●●●● 疟疾 malaria ●●● ●●●● ●●●● ●●0 今由疟原虫所致、主要经按蚊叮咬而传播 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侵入红 细胞,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致病 临床特征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常 伴有肝、脾肿大及贫血 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侵犯内脏,可出 现脑型疟等凶险发作
疟 疾 malaria 由疟原虫所致、主要经按蚊叮咬而传播 、主要经按蚊叮咬而传播 在肝细胞内寄生、繁殖,成熟后侵入红 ,成熟后侵入红 细胞,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致病 ,使红细胞成批破裂而致病 临床特征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常 伴有肝、脾肿大及贫血 间日疟和卵形疟常有复发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侵犯内脏,可出 现脑型疟等凶险发作
●●● ●●●● ●●●●● ●●●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 ●●●● ●●●● ●●0 疟原虫有130余种,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通常 种疟原虫只寄生于一种宿主。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 ●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 malaria)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日疟原虫 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P,ovae)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 疟原虫有130余种,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 ,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通常一 种疟原虫只寄生于一种宿主 。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 种 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 (malaria ) 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P. ovale)
●●● ●●●● ●●●●● ●●●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 ●●●● ●●0 人(中间宿主) 蚊(终宿主) 肝细胞红细胞 胃内配 胃壁孢 内发育内发育 子生殖子生殖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人(中间宿主 ) 蚊(终宿主 ) 肝细胞 内发育 红细胞 内发育 胃内配 子生殖 胃壁孢 子生殖
●●● ●●●● ●●●●● ●●● 生活史一人体内发育阶段 ●●●● ●●●● ●●0 (一)肝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侵入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裂殖体(内含大量 裂殖子)肝细胞破裂—大量裂殖子逸出,进入血液循 环 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另一部分则侵入未受 染的红细胞继续发育繁殖。 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迟发型子孢子仅存在于 间日疟及卵形疟中,与其复发相关。 (二)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期) ●裂体增殖:裂殖子—→小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 裂殖子。间日疟的周期为48小时 ●配子体形成:裂体增殖3~4代后裂殖子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进入雌性按蚊胃内进行有性增殖
生 活 史-人体内发育阶段 (一)肝细胞内的发育 肝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侵入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 裂殖体(内含大量 裂殖子) 肝细胞破裂 大量裂殖子逸出,进入血液循 环 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杀灭,另一部分则侵入未受 染的红细胞继续发育繁殖。 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迟发型子孢子仅存在于 间日疟及卵形疟中,与其复发相关。 (二)红细胞内的发育 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期) 裂体增殖:裂殖子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裂殖子 。间日疟的周期为48小时 配子体形成:裂体增殖3~4代后裂殖子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 进入雌性按蚊胃内进行有性增殖
●●● ●●●● ●●●●● ●●● 生活史一蚊体内发育阶段 ●●●● ●●●● ●●0 ●有性增殖 雌雄配子体交配—→合子一一动合子 穿过胃壁一→囊合子 ●孢子增殖 囊合子—孢子囊(内含数千个子孢子 蚊唾液腺内—随唾液进入人体
生 活 史-蚊体内发育阶段 有性增殖 雌雄配子体交配 合子 动合子 穿过胃壁 囊合子 孢子增殖 囊合子 孢子囊(内含数千个子孢子) 蚊唾液腺内 随唾液进入人体
●●● ●●●● ●●●●● ●●● 四种人疟原虫生活史主要不同点组 红外期 红内期 25℃ 种类 蚊体内 发育时间裂殖子数外周血红细胞 虫态 变化 红细胞发育周期发育时间 选择 间日 疟原虫 8天 1-1.2万 各期涨大,薛氏幼稚 点 48h 红细胞 9天 恶性 疟原虫 6天 4万 RG期缩小、茂氏无选择3648h112天 日 疟原虫 11天15万各期缩小、齐氏衰老 点 红细胞 72h|15-21天 卵形 红细胞变幼稚 疟原虫9天1.5万各期形,薛氏点红细胞48h 15天
四种人疟原虫生活史主要不同点 红外期 红内期 种类 发育时间 裂殖子数 外周血 虫态 红细胞 变化 红细胞 选择 发育周期 25℃ 蚊体内 发育时间 间日 8 天 1-1.2 万 各期 涨大,薛氏 幼稚 48h 9 天 疟原虫 8 天 1-1.2 万 各期 点 红细胞 48h 9 天 恶性 疟原虫 6 天 4 万 R,G 期 缩小、茂氏 点 无选择 36-48h 11-12 天 三日 疟原虫 11 天 1.5 万 各期 缩小、齐氏 点 衰老 红细胞 72h 15-21 天 卵形 疟原虫 9 天 1.5 万 各期 红细胞变 形,薛氏点 幼稚 红细胞 48h 15 天
●●● ●●●● Human Liver Sta =Infective Stage ●●● ●●●● ●●●● Mosquito Stages ●●0 Ruptured o△ oocyst Mosquito takes A 囊合子 \ Release of 红外期 sporozoites 子孢子 Ruptured schizo 裂殖子 裂殖体 Sporogonic Cycle Human Blood Stages 孢子生殖 小滋养体 trophozoite Ookinete .(nng stage)(环状体) 动合子 a blood meal nests gametocytes Macr Erythrocytic Cycle Microgamete entenng 大滋养体 Gametocytes d 配子母细胞
红外期 裂殖子 裂殖体 小滋养体 孢子生殖 囊合子 子孢子 大滋养体 红内期 小滋养体 (环状体) 大滋养体 配子母细胞 动合子
●●● ●●●● 流行病学 ●●●●● ●●● ●●●● ●●●● ●●0 ●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 传播途径 雌性按蚊 平原地区:中华按蚊 山区:微小按蚊 丘陵地带: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 海南山林地区:大劣按蚊 PCASPTHDKKSAR 带虫者血液,污染的注射器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感染后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次 为温带 地区性流行、季节性消长 ●发病人数:2006年,64万,中国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无症状带虫者 传播途径 雌性按蚊 平原地区:中华按蚊 山区:微小按蚊 丘陵地带: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 海南山林地区:大劣按蚊 带虫者血液,污染的注射器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感染后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各型疟疾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次 为温带 地区性流行、季节性消长 发病人数:2006年,6.4万,中国
●●● ●●●● ●●●●● ●●● 发病机制 ●●●● ●●●● ●●0 引起临床典型症状的机理 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后,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至血液,引起体内大 量炎性介质释放及异性蛋白反应时,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 恶性脑型疟疾的发病机理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时,受感染的红细胞彼此较易黏附成团,并易黏 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变窄或堵塞,如发生在脑部, 即引起脑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变性、坏死的病理改变 贫血的发生机理 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并大量破坏红细胞,故病程中发生进行性贫血。恶 性疟原虫可侵犯各期的红细胞,故红细胞破坏广泛,贫血显著 间日和卵形疟原虫常侵犯幼稚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仅侵犯老的红细胞,血中原虫数量少,故贫血相对不明显。但可产生可溶性 循环抗原,不断地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脏损害
发病机制 引起临床典型症状的机理 红细胞被裂殖子胀破后,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至血液 ,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至血液,引起体内大 量炎性介质释放及异性蛋白反应时,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 ,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 恶性脑型疟疾的发病机理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时 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时,受感染的红细胞彼此较易黏附成团 受感染的红细胞彼此较易黏附成团,并易黏 附于微血管内皮细胞上,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变窄或堵塞 ,引起微血管局部管腔变窄或堵塞,如发生在脑部 ,如发生在脑部, 即引起脑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变性 、缺氧而引起变性、坏死的病理改变 、坏死的病理改变。 贫血的发生机理 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内,并大量破坏红细胞 ,并大量破坏红细胞,故病程中发生进行性贫血 ,故病程中发生进行性贫血。恶 性疟原虫可侵犯各期的红细胞,故红细胞破坏广泛 ,故红细胞破坏广泛,贫血显著。 间日和卵形疟原虫常侵犯幼稚红细胞; 三日疟原虫仅侵犯老的红细胞,血中原虫数量少 ,血中原虫数量少,故贫血相对不明显 ,故贫血相对不明显。但可产生可溶性 。但可产生可溶性 循环抗原,不断地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断地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脏损害 ,引起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