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练习 论语(11)·诲人不倦 班级 姓名 学号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 B.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作:创作,创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 B.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喜欢文学 C.予欲无言 无言:不再有所言说 D.由也兼人 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告诸往而知来者 何谓也 A.闻斯行诸 天何言哉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 求也退,故进之 述而不作 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告诸往而知来者 C.由也兼人,故退之 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5.名句填空。(3分) (1)子曰:“性相近也 (2)抑为之不厌, ,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 ,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阅读与鉴赏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 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高考专题练习 1 论语(11)·诲人不倦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知:通“智” B.有教无类. 类:种类,类别 C.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厌:满足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作:创作,创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亦有异闻..乎 异闻:特别的听闻 B.文学..:子游,子夏 文学:喜欢文学 C.予欲无言.. 无言:不再有所言说 D.由也兼人.. 兼人:敢作敢为,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告诸.往而知来者 闻斯行诸. B. 何.谓也 天何.言哉 C.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求也退,故进之. D. 我非生而.知之者 述而.不作 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 A.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告诸往而知来者 C.由也兼人,故退之 D.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5.名句填空。(3 分) (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 (2)抑为之不厌,____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3)子夏问曰:“‘____________,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阅读与鉴赏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 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高考专题练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 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离开,不偏爱 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盼:张望 D.赤也惑,敢问 惑:感到困惑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鲤趋而过庭 ∫其斯之谓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闻斯行之 不学《诗》,无以言 顷之,烟炎张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 此内心充满了喜悦。 B.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后,他立即有所领悟 受到了孔子的称赞 C.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 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D.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 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3分)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译文
高考专题练习 2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鲤趋.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 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离开,不偏爱 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盼:张望 D.赤也惑.,敢问 惑:感到困惑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鲤趋而.过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其.斯之谓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闻斯行之. 顷之.,烟炎张天 D. 不学《诗》,无以..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 此内心充满了喜悦。 B.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后,他立即有所领悟, 受到了孔子的称赞。 C.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 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D.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 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 (1)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专题练习 论语(11)·诲人不倦 解析C项厌:厌烦。 答案C 2.解析B项文学:文献。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答案B 解析A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项疑问代词,什 么;C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答案B 4.解析A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 项“退”,使动用法 答案D 5.答案(1)习相远也(2)诲人不倦(3)巧笑倩兮 6.解析C项盼:黑白分明 7.解析D项无以:没有用来……的。A项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 递进,并且。B项其:副词,表揣测,大概/副词,表希望,一定。C项之: 代词,它/助词,音节衬字,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D 8.解析“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错。根据原文可知,孔子并没有直接把这 道理告诉子夏,只是讲了“绘事后素”,结果子夏自己领悟到了这一道理。 答案B 9.答案(1)但还比不上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谦逊好礼 (2)冉求做事畏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
高考专题练习 3 论语(11)·诲人不倦 1. 解析 C 项厌:厌烦。 答案 C 2. 解析 B 项文学:文献。这里作动词用,可译为“熟悉文化典籍”。 答案 B 3.解析 A 项之,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子贡/兼词,之乎;B 项疑问代词,什 么;C 项用在主谓之间,助词/他,代词;D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4. 解析 A 项“远”,形容词用作动词;B 项“往”“来”,动词用作名词;C 项“退”,使动用法。 答案 D 5.答案 (1)习相远也 (2)诲人不倦 (3)巧笑倩兮 6. 解析 C 项盼:黑白分明。 答案 C 7.解析 D 项无以:没有用来……的。A 项而: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 递进,并且。B 项其:副词,表揣测,大概/副词,表希望,一定。C 项之: 代词,它/助词,音节衬字,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 D 8. 解析 “孔子把这一道理告诉子夏”错。根据原文可知,孔子并没有直接把这 一道理告诉子夏,只是讲了“绘事后素”,结果子夏自己领悟到了这一道理。 答案 B 9.答案 (1)但还比不上贫穷却很快乐,富有却谦逊好礼。 (2)冉求做事畏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